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探明贵定当地茶种鸟王种与引进福鼎种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差异,进一步提升鸟王种茶叶品质,选取种植在同一自然条件、不同茶叶等级、不同采摘时期的贵定鸟王种,以福鼎茶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种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因和儿茶素类含量,并分析其茶叶品质指标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两种茶叶中茶氨酸含量均显示出秋茶>春茶>夏茶的规律;鸟王种无论是嫩叶还是老叶,儿茶素没食子酸的含量均高于同等级福鼎种的含量,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儿茶素3种化合物(酯型儿茶素类)之和在鸟王种嫩叶、老叶和福鼎种嫩叶、老叶中的总含量分别为3430.16μg/g、2085.75μg/g和2964.10μg/g、1689.34μg/g,鸟王种儿茶素类(酯型儿茶素类)含量高于福鼎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检测不同产地福鼎大白茶制绿茶的茶氨酸含量,为不同地区福鼎大白茶制绿茶的品质鉴定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RP-18(粒径5μm,250 mm×4.0 m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0.5)℃,检测波长为λ=210 nm;进样量为10 uL;流动相为A相用100%超纯水,采用0.45μm水相滤膜过滤,B相用100%乙腈,采用0.45μm有机相滤膜过滤备用。结果表明:7个产地福鼎大白茶制绿茶中茶氨酸浓度在0.10~0.2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88.80%~97.35%,RSD为0.57%,说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高,可用于检测绿茶茶氨酸含量;7个产地福鼎大白茶制绿茶中茶氨酸含量为7.00~26.60 mg·g~(-1),除广州海丰和江苏常州2个产地绿茶茶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产地绿茶茶氨酸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茶氨酸含量与茶叶种植地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茶树愈伤组织的培养与茶氨酸的积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福鼎大白、福云595、福安大白、福鼎大毫、福云六号5个茶树品种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研究其愈伤组织生长与茶氨酸积累规律,建立Logistic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生长量与茶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福鼎大白的愈伤组织生长量与茶氨酸质量分数最高,分别是2.26g·瓶-1、176.143mg·g-1;愈伤组织生长量与茶氨酸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为福鼎大白茶、福云595、福安大白、福鼎大毫和福云六号;茶氨酸的最佳收获时间为培养后24-28d.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云南大叶茶种和福鼎白毛茶及其F1代的42品系的茶氨酸含量,挑选出茶氨酸含量高的5个材料与茶氨酸含量低的5个材料,SDS法提取茶树基因组DNA,用140个随机引物对这二组材料进行RAPD扩增,其中14个引物在高茶氨酸材料与低茶氨酸材料间可扩增出多态性产物,并寻找到与茶树高茶氨酸含量相连锁的RAPD标记OPB20-2784bp,为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早期鉴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茶树高茶氨酸RAPD多态性标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云南大叶种和福鼎白毛茶及其F1代的42品系的茶氨酸含量,挑选出茶氨酸高含量的5个材料与茶氨酸含量低的5个材料,用140个随机引物对这2组材料进行RAPD扩增,其中14个引物在高茶氨酸材料与低茶氨酸材料间可扩增出多态性产物,为高茶氨酸茶树育种和早期鉴定提供分子水平上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五种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阡苔茶、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安顺瀑布毛峰、湄潭翠芽五种贵州名优绿茶,相同方法处理过后茶汤中游离氨基酸通过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不同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均较丰富,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因不同品种而不同。五种茶叶中仅有湄潭翠芽的茶氨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为54.12%。通过对这几种贵州地区名优绿茶的氨基酸进行分析,获得大量的氨基酸基础数据,为贵州绿茶的品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L-茶氨酸HPLC-PDAD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0.05%三氟乙酸和50%乙腈为流动相,应用HPLC-PDAD建立了茶叶中未衍生化L-茶氨酸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L-茶氨酸的紫外吸收波长范围在190~240 nm之间,且在199 nm具有最大吸收峰.在0.02~1.00 mg·mL-1范围内,L-茶氨酸峰面积与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8343×106X 1.8201×105(r2=0.9991).6大茶类各样品L-茶氨酸含量(RSD)在0.24%~1.74%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101.28%.  相似文献   

8.
高压脉冲电场对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茶多酚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不同HPEF处理后茶样的茶多酚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茶多酚含量差异大,生茶的茶多酚含量比熟茶高.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茶多酚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茶多酚含量都明显减少.经HPEF处理后茶叶的茶多酚含量趋于减少和自然陈化的茶叶茶多酚含量减少的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等级霍山黄芽茶滋味的电子舌评价及呈味氨基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科学地判定茶叶等级,采用电子舌技术结合HPLC技术研究不同等级霍山黄芽茶的滋味品质及其呈味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电子舌测得特一级茶、一级茶至三级茶的鲜度值和复合滋味值显著递减,HPLC测得特一级茶、一级茶和三级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1.92 mg/g、46.45 mg/g和43.01mg/g,各级茶的茶氨酸含量均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70%以上,特一级茶和一级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均与三级茶间的差异显著(P0.05);单组分氨基酸含量在0.02~29.811mg/g,特一级茶的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8种主要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一级茶。茶汤鲜度值与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电子舌可凭借茶叶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区别霍山黄芽茶的等级。  相似文献   

10.
对9个茶树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2个对照种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红山茶和白山茶叶内发现有茶氨酸存在,但含量大大低于茶树品种;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随茶树进化层次提高呈累积趋势;苯丙氨酸随茶树进化层次提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信阳毛尖与黄山毛峰及西湖龙井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阳、黄山、杭州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信阳毛尖、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其中信阳的鲜叶由3个公司加工成3个信阳毛尖茶样,共5个茶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提取香气物质,结合感官审评和GC–MS,分析3种名优绿茶的香气特点及成分构成。结果表明:3个信阳毛尖茶样香气均表现为清香,黄山毛峰茶样香气馥郁带兰花香,西湖龙井茶样香气浓郁带高火香;5个茶样共检测出香气成分74种,其中共有香气成分24种,5个茶样中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物质的含量最高;信阳毛尖茶样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芳樟醇、壬醛、环氧芳樟醇、反香叶醇、δ–杜松烯、反–橙花叔醇、棕榈酸、反式植醇;黄山毛峰茶样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棕榈酸、β–芳樟醇、反香叶醇、壬醛、己醛、反式植醇、环氧芳樟醇、庚醛,且在黄山毛峰茶样中检测出苯乙醛、脱氢芳樟醇2种独有的令人愉悦的香气成分;西湖龙井茶样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芳樟醇、反香叶醇、环氧芳樟醇、壬醛、顺氧化芳樟醇、己醛、δ–杜松烯、δ–杜松醇,西湖龙井茶样中检测出烷烃类和吡嗪类物质的数量较多,但未检测出棕榈酸。  相似文献   

12.
野生古茶树茶与茶园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淡,醇和,回甘,茶园茶苦涩味比之更盛,味微短,入口略甜。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两者基本一样,分别是28.9%左右和7%左右,测定的5种儿茶素,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两倍多,咖啡碱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约两倍,游离氨基酸野生古茶树茶比茶园茶高,可溶性糖野生古茶树茶(3.82%)比茶园茶(4.60%)低;在香气化合物方面,野生古茶树茶测出定名的香气化合物有58个,茶园茶有74个,两者相同的香气化合物有12个。野生古茶树茶泡饮比茶园茶优越很多,儿茶素类、香气化合物对人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茶叶清洁生产的概念、内涵,分析了我国茶园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探讨了茶叶清洁生产中适宜的肥料投入品的选择及合理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王继坤  陈桥  郑桂清 《北京农业》2011,(18):135-137
通过测定绿茶、红茶、乌龙茶以及白茶中矿物质元素组分、茶多酚组分,茶氨酸组分含量水平;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等化学计量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化学分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常规茶与有机茶比较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茶的生产已成为目前茶叶市场需求的趋势.本文从产量、成本、价格和利润方面对常规茶和有机茶的生产进行了经济比较,并分析生产有机茶的潜在社会效益.提出了有机茶的生产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茶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佛香茶与大叶茶香气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C/MS法分析了佛香茶与大叶茶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佛香茶与大叶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佛香茶是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大叶茶是芳樟醇、十六碳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α-松油醇、香叶醇。佛香茶与大叶茶的香气成分最高的都是芳樟醇,但是,两者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两者香型类似率为0.4336。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闪式提取绿茶中茶多酚的工艺.对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考察,根据考察结果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然后进行验证试验,并将该工艺条件与传统加热回流提取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 g :20 mL,闪式提取时间40 s,提取2次,茶多酚得率18.22%.与传统溶剂回流法相比,闪式提取法得率提高1.76百分点,乙醇用量减少46.7%,提取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从茯砖茶中分离出的冠突散囊菌和从普洱茶中分离出的黑曲霉、根霉分别接种于以茶多酚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对发酵过程茶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期内,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各发酵液的茶多酚总量显著降低,冠突散囊菌、黑曲霉、根霉发酵液中多酚分别降低38.9%、85.5%和92.1%;黄酮类总量在黑曲霉、根霉的作用下先下降后上升,冠突散囊菌则波动上升;各处理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下降,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直线下降,非酯型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黑曲霉、根霉作用下,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显著减少,茶褐素含量增加.冠突散囊菌发酵液中茶黄素含量减少,茶红素含量增加,茶褐素含量基本不变.基于不同优势菌对茶多酚的转化在质和量上均有差异,有必要对其转化产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茶叶上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在绿茶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噻虫嗪在茶叶上的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所差异,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时间采摘的茶鲜叶加工成绿茶过程中噻虫嗪的降解率为1.2%~22.7%,平均降解率为8.2%。高低浓度施药处理的消解速率基本一致,平均消解系数(k)为0.431 8±0.002 0,噻虫嗪在茶鲜叶上的半衰期为1.56~1.62 d,噻虫嗪在绿茶上的半衰期为1.60~1.64 d,消解99%所需要时间(T0.99)为10.18~10.49 d,消解到0.01 mg.kg-1所需时间为15.75~17.22 d。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选用凌云白毫茶品种鲜叶加工的红茶、绿茶为原料(绿茶1号、绿茶2号、红茶1号、红茶2号),在控温控湿条件下,不同的"渥堆"时间、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黑茶加工工艺试验,通过对试验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生化成分分析,研究"渥堆"过程的"渥堆"叶含水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变化情况及对六堡茶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红茶为原料加工黑茶,品质达到或超过传统黑茶品质要求,且减少了杀青工序、缩短了黑茶加工的渥堆时间及加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提高黑茶产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