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验通过用笔架茶的嫩叶、嫩茎和花瓣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植体对清远笔架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实验发现:用嫩叶作为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86%,而且愈伤组织发达,其诱导率较嫩茎作为外植体高出58%,比花瓣作为外植体高出9%。  相似文献   

2.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小麦品种的种子进行组织培养,探索适合河北省栽培小麦品种的培养条件,为河北省小麦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基础。[方法]对4种不同小麦品种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影响小麦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结果]结果表明:将成熟胚盾片向上放置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利用2 mg/L 2,4-D并添加水解酪蛋白,可使不同品种小麦愈伤组织得出愈率均高达80%;此外,不同品种的出愈率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存在较大差别。[结论]该研究探索影响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建立一套合适的植株再生体系,为加强我国小麦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茶树愈伤组织诱导和组织培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茶树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中,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种类、激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均有影响。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化,得到了愈伤组织生长的适宜培养基:MS 2,4-D 1.0 mg/L NAA 1.0 mg/L 6-BA 0.5 mg/L。同时测定了愈伤组织在45 d内的生长曲线,在培养的第39 d,愈伤组织生长可达到最大值,其鲜重最大增殖倍数为4.14倍。  相似文献   

4.
以杜鹃红山茶嫩茎、叶柄以及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及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S+2.0 mg/L 2,4-D+0.5 mg/L 6-BA是杜鹃红山茶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1.0 mg/L 2,4-D+3.0 mg/L6-BA+1.5 mg/L IAA是最佳的继代培养基。叶柄在愈伤诱导率及生长状况上优于其他外植体。  相似文献   

5.
茶树不同儿茶素含量愈伤组织的蛋白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适合于茶树愈伤组织的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并比较不同愈伤组织间的蛋白表达差异,为深入开展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优化蛋白质提取技术的基础上,分别对"云茎63X"(儿茶素含量低)、"云茎63Y"(儿茶素含量较高)和光照诱导的"云茎63Y"(儿茶素含量最高)三类愈伤组织的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析,并对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LTQ-ESI-MS/MS)分析。【结果】通过对蛋白得率和SDS-PAGE单向电泳图谱的比较,发现TCA-丙酮法最适合茶树愈伤组织中蛋白质的提取;从三类愈伤组织的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中,分析检测出14个差异较大的蛋白质;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14个蛋白中包括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WD40蛋白、咖啡酸-O-转甲基酶、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果胶甲酯酶等。【结论】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苯丙烷及类黄酮途径的合成及其调控、乙烯合成、细胞壁代谢、糖酵解和信号转导等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优化金银花愈伤组织诱导主要条件,建立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并测定其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金银花芽为最佳的诱导外植体,经过70%酒精30 s、5%的次氯酸钠10 min消毒处理,接种于激素配比为NAA 1.5 mg/L+2,4-D 1.0 mg/L+KT 0.75 mg/L+6-BA 0.15 mg/L的MS培养基中,暗培养9 d后再进行光、暗交替培养,可诱导出淡黄色,疏松、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生长曲线呈S型,24 d生长量为(21.62±0.54)g/瓶;通过高效液相检测,愈伤组织每100 g样品含有绿原酸57 mg。经验证金银花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稳定,含一定的绿原酸为进一步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高效生物积累金银花细胞及绿原酸功能成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的研究,发现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因培养条件的不同和外 质体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培养温度对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影响较大,较小的温度降低可以使水稻愈伤 组织生长速率降低很多,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与连续继代培养时是否改变2.4-D浓度有一定关 系,一般表现为在较低温度下改变2,4-D浓度进行继代,可以促进水稻愈伤组织生长:在较高温度下 改变2,4-D浓度进行继代,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影响不大。在23-25℃培养条件下,“中花11”水 稻花药培养的单倍体愈伤组织.比其成熟胚诱导的二倍体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快一倍左右。继代时的 初始接种量的多少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CPPU对鸡冠花愈伤组织生长及花青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2,4-D 0.2 mg·L-1的B5培养基为基础,研究CPPU单独使用和其与BA混合使用后,对鸡冠花愈伤组织生长和花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PPU(0.5~5 mg·L-1,尤其是0.5~2.5 mg·L-1)能显著促进鸡冠花愈伤组织生长和花青素的积累,0.5 mg·L-1CPPU的作用与2 mg·L-1BA相当.在已含2 mg·L-1BA的培养基中,0.5~2.5 mg·L-1的CPPU对鸡冠花愈伤组织生长和花青素的积累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当细胞分裂素浓度稍高(大于10 mg·L-1CPPU或5 mg·L-1CPPU 2 mg·L-1BA)时,则对鸡冠花愈伤组织的生长和花青素积累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二芹  马强  王云  高宛莉  郭亚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72-14173
[目的]建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愈伤组织及分化体系。[方法]以4个品种的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的激素浓度及基因型对紫花苜蓿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4个品种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差别不大;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改良SH+2,4-D 2 mg/L+KT 0.05 mg/L;苜蓿王的分化率和出苗率表现较佳;最佳分化培养基为改良SH+KT 0.4 mg/L。[结论]该试验为今后筛选易分化的苜蓿品种和研究"转基因苜蓿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长春花愈伤组织的培养与生物碱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突出的进展,用培养植物细胞的方法生产有用化学物质已经变成现实。长春花(Catharan-hus roseus G Don;Vinca rosea L)含有多种药用成份,已知有止痛、止血、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矩阵检测器(HPLC-PDA)建立茶叶中主要成分的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分离检测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6种儿茶素以及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茶氨酸、没食子酸(GA)等主要成分。采用C18色谱柱,以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A相、乙腈为B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 in-1,进样量5μL,柱温25℃,检测波长为190 nm和280 nm。在浓度范围内各组分的峰面积和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在0.9989~0.999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31%~103.13%之间。本方法检测方便,定量准确,可用于茶叶及其提取物中多组分的同时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高氨基酸和高茶氨酸茶树资源,探明贵州茶树资源氨基酸和茶氨酸特性,本研究分别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5份贵州地方茶树资源春季一芽二叶生化样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结果表明:115份茶树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在0.95%~7.96%,平均值为3.40%;茶氨酸含量在0~3.80%,平均值为1.58%;茶氨酸占比在0~67.66%,且集中分布于40%~<60%。在这115份茶树资源中,发现特异高氨基酸(氨基酸总量≥5%)茶树资源11份、特异高茶氨酸(茶氨酸含量≥3%)茶树资源3份。不同地方的茶树资源,其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贵定、黎平和石阡的茶树资源表现出较高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而三都和普安的茶树资源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地方。来自三都的突肋茶(Camellia costata)资源表现出更原始的生化性状,均未检测出茶氨酸。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5份茶树资源可分为5类,其中,石苔14号以远高于其他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单独分为一类。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云南大叶茶种和福鼎白毛茶及其F1代的42品系的茶氨酸含量,挑选出茶氨酸含量高的5个材料与茶氨酸含量低的5个材料,SDS法提取茶树基因组DNA,用140个随机引物对这二组材料进行RAPD扩增,其中14个引物在高茶氨酸材料与低茶氨酸材料间可扩增出多态性产物,并寻找到与茶树高茶氨酸含量相连锁的RAPD标记OPB20-2784bp,为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早期鉴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选取福鼎大白茶的种子、子叶、叶片、根、短穗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结果表明:(1)叶片是诱导愈伤组织最好的外植体,适合的诱导培养基为N6+2,4 D(2.5mg.L-1);(2)愈伤组织通过多次继代培养扩大繁殖,可获得充足的愈伤组织;(3)愈伤组织在20种分化培养基中分化生长,绝大多数愈伤能长出绿色小突起,有一部分愈伤能分化出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酿酸茶酿制过程中生化成分变化趋势,为优化酿酸茶酿制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粗老茶鲜叶洗净晾干,等量(300 g)放入8个泡菜坛中,加入2.5 L冷开水,再分别加入5、10、15、20、25、30、35和40 g蔗糖(编号1~8号),水密封坛盖后置于阴凉处避光酿制,以新鲜包菜为对照(9号);每隔7 d测定1次酿制品的亚硝酸盐、茶多酚、茶氨酸含量及酿制液pH,并对生化成分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整个酿制过程中,8个试验组及对照组酿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随酿制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酿制液pH随蔗糖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4 d后基本趋于稳定;除6号和8号外,其他试验组酿制品茶多酚含量均随酿制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试验组及对照组酿制品的茶氨酸含量随酿制时间的延长呈波动式降低趋势,但随蔗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酿制至21 d时,以蔗糖添加量为30 g的6号酿制品亚硝酸盐含量及pH最低,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最高,酿制效果最佳。酿制品亚硝酸盐含量与酿制时间、蔗糖添加量呈负相关;酿制品茶氨酸含量与酿制时间、蔗糖添加量均呈正相关;酿制液pH与酿制品茶多酚、茶氨酸含量间分别呈极显著(P<0.01,下同)和显著(P<0.05,下同)负相关;茶多酚与茶氨酸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蔗糖添加量与酿制液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酿制品茶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粗老茶叶以料液比1∶8.3加冷开水、料糖比10∶1添加蔗糖后经21 d酿制,制得的酿酸茶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无明显减少,亚硝酸盐含量低,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极具推广潜力的特色茶饮。  相似文献   

16.
适制信阳毛尖茶的优质茶树良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论述了中国传统名茶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 ,介绍了信阳 10号、白毫早、福鼎大白茶、舒茶早等 4个适制信阳毛尖茶的优质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 ,供信阳茶区推广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茶氨酸作为茶叶中的特征氨基酸是构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因此对茶氨酸的检测与分析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茶氨酸检测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品种茶树对镉的响应差异,比较了9个当前主栽茶树品种对Cd吸收累积的差异特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茶树在对照、Cd处理(土壤Cd含量1 mg·kg-1)条件下,茶树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Cd在茶树各部位的含量、富集转运系数以及茶树根部镉相关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Cd处理下不同茶树品种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出现不同程度增加。两种处理下,Cd在茶树中的分布趋势均表现为根 > 枝干 > 成熟叶 > 新梢,Cd处理下,这四个部位平均Cd含量分别为32.79、0.293、0.112、0.044 mg·kg-1。Cd处理下,土-根的富集系数和根-枝干、根-成熟叶、根-新梢的转移系数范围依次为7.17~30.12、0.017~0.078、0.002~0.007、0.000 3~0.006 1。CsZIP1、CsZIP2、CsHMA2、CsCAX2在紫鹃中表达量最高,CsHMA1在中茶108、乌牛早、紫鹃、浙农117表达差异不显著。综上,当茶园土壤0.3≤Cd≤1.5 mg·kg-1时,不同品种茶树的新梢Cd含量都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Cd≤1 mg·kg-1),处于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研究茶树富集氟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无性系茶树品种体内氟的富集转运特性及其归类划分。结果表明,茶树不同器官氟含量表现为老叶(243.59 mg·kg~(-1))嫩叶(101.60 mg·kg~(-1))根(7.53 mg·kg~(-1))、茎(7.87 mg·kg~(-1))的规律,老叶和嫩叶氟含量分别在124.10~464.69 mg·kg~(-1)和39.77~256.21 mg·kg~(-1)之间,品种间氟含量差异显著(P0.05)。茶树老叶和嫩叶氟含量、氟的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在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73.89%)中的载荷系数大于0.9,可据此将不同茶树品种聚氟特征分为4类:乌牛早具有较高的富集系数(106.1)和转移系数(39.4),老叶(464.69 mg·kg~(-1))和嫩叶(256.21 mg·kg~(-1))氟含量较高,为高富集高转移型;凫早2号具有较低的富集系数(34.2)和转移系数(6.7),老叶(124.10 mg·kg~(-1))和嫩叶(39.77 mg·kg~(-1))氟含量较低,为低富集低转移型;龙井43和平阳早的富集系数(55.8~71.7)中等,转移系数(4.9~5.8)较低,老叶(264.10~274.21 mg·kg~(-1))和嫩叶(83.04~117.05 mg·kg~(-1))氟含量中等,为中等富集低转移型;浙农113等茶树品种具有中等富集系数(48.9~65.4)和转移系数(7.9~12.7),老叶(203.69~238.98 mg·kg~(-1))和嫩叶(75.72~100.17 mg·kg~(-1))氟含量也中等,为中等富集中等转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