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GenBank中MIC3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技术从弓形虫GJS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微线体蛋白3(MIC3)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阳性重组质粒酶切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后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cDNA3-MIC3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检测血清特异抗体;经腹腔攻击感染弓形虫GJS株速殖子,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MIC3质粒;免疫组小鼠血清检测到特异性抗体;攻击感染后免疫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表明该核酸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猪乙型脑炎(HW1株)细胞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用商品化的乙型脑炎鼠脑疫苗、乙型脑炎弱毒疫苗(SA14-14-2株)以及自制乙型脑炎细胞灭活疫苗(HW1株)分别免疫仔猪,通过抗体水平监测试验、中和抗体试验、小鼠攻毒保护试验分别检测了其特异性抗体消长情况、中和抗体效价产生情况及疫苗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结果显示,3种疫苗均能产生中和抗体,乙型脑炎细胞灭活疫苗免疫组中和抗体水平要高于鼠脑疫苗和弱毒疫苗免疫组,乙型脑炎细胞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免疫组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高于鼠脑疫苗免疫组,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抗体消长情况显示,至8周观测期结束,鼠脑疫苗免疫组的抗体阳性率为80%,乙型脑炎细胞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免疫组抗体阳性率为100%。结果表明猪乙型脑炎(HW1株)细胞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优于鼠脑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OprL基因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铜绿假单胞菌的OprL基因,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pOPRL。将BALB/c小鼠分为5组,分别免疫pOPRL、油乳剂灭活疫苗、OMP疫苗、pcDNA3.1(+)空载体和PBS。每两周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双抗夹心ELISA检测IFN-γ分泌情况,计算强毒攻击后各组小鼠的存活数及保护率。结果表明,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pOPRL、灭活疫苗和OMP疫苗免疫组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逐渐升高,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且灭活疫苗组和OMP疫苗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高于pOPRL组(p0.05);灭活疫苗组和OMP疫苗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刺激值(SI值)和IFN-γ水平也高于pOPRL组(p0.05);pOPRL组、灭活疫苗组和OMP疫苗组对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53.3%、86.7%和73.3%,表明pOPRL疫苗虽可为小鼠提供一定的保护,但效果不如传统的灭活疫苗,还需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强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小反刍兽疫弱毒活疫苗(75/1株)的临床免疫效果,通过免疫试验、免疫场的跟踪检测以及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疫苗免疫安全性、免疫抗体持续期、抗体效价消长情况进行了临床免疫测试和评估。结果显示,疫苗免疫安全性良好,免疫后14d可以检测到疫苗核酸,免疫后7d开始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持续时间达12个月以上。研究表明临床用小反刍兽疫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产生良好的临床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将伪狂犬病病毒LY株的免疫糖蛋白基因(gD基因)分别克隆到核酸疫苗载体pIRESneo、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上,成功地构建了含有相应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IgD、pFgD和PRRSVLX-1株的E基因的双基因共表达二联核酸疫苗质粒pID-E。将构建的各核酸疫苗质粒,通过脂质体法分别转染到BHK-21细胞中,经ELISA检测所有目的蛋白均得到表达,表达产物也均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小鼠免疫试验证实这些核酸疫苗质粒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第3次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100%,pIgD抗体效价均不低于1∶160,最高可达1∶640。pIE与pIgD的联合应用时,不影响各自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构建的含有PRRSVE基因和PRVgD基因的双基因共表达质粒pID-E,脂质体转染BHK-21细胞后,经ELISA检测,相应的PRRSV和PRV的目的蛋白均获得了瞬时表达;小鼠免疫试验表明E和gD2种糖蛋白基因能在小鼠体内共表达,且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针对PRRSV和PRV的相应中和抗体。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探讨PRRSVE蛋白及PRVgD蛋白的免疫生物学特性,进而为开展PRRSV与PRV相关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联合表达及基因免疫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猪流行性腹泻(PED)和传染性胃肠炎(TGE)弱毒二联疫苗(下称二联苗)免疫PED和TGE抗体阴性的妊娠母猪,仔猪出生后第7、14、21和28d抽取仔猪血样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果,免疫母猪所产仔猪通过哺乳获得了相当高的血清抗体,在出生后第7d时接近母体的中和抗体水平,并随日龄增大而下降。二联苗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和相同株的PED、TGE疫苗株免疫母猪所生仔猪的血清抗体变化基本相似。用二联苗免疫PED和TGE抗体阴性的10日龄仔猪,并于免疫后以7d的间隔(1月龄内)或半月(1月龄后)间隔采取血样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用二联苗免疫抗体阴性的10日龄仔猪,抗体在免疫后第21d(TGE)或第28d(PED)达到最高值,但抗体下降缓慢,在免疫后第5月,免疫猪血清中仍能检测出抗体。相同弱毒株的PED和TGE疫苗免疫组的结果与之基本相同。提示,PED和TGE弱毒株联合免疫在诱导妊娠母猪和小猪产生抗体以及母猪产后向哺乳仔猪传递抗体方面未见有相互影响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隆表达锡兰钩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Ace-GST)基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原性,为疫苗候选分子的筛选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上锡兰钩虫GS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法扩增Ace-GST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ET-32a载体并转入E.coli BL21(DE3)宿主菌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昆明小鼠,分别用间接ELISA法和MTT法检测免疫鼠血清IgG抗体水平与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Ace-GST基因ORF全长468 bp,编码155个氨基酸,与ν类GSTs聚为同一分支;重组Ace-GST相对分子质量为36 000,可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并能显著刺激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表明重组Ace-GST蛋白能诱导昆明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H5-H7双价禽流感核酸疫苗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禽流感的高度变异性,免疫后不同亚型之间难以得到交叉保护,以致病毒得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监视,多价核酸禽流感疫苗具有可以保护不同亚型病毒攻击的特点。本试验设计并构建了包含禽流感H5HA和H7HA1基因的双价真核表达质粒pV-H5-H7及单独表达H5HA和H7HA1的pV-H5和pV-H7HA1。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等方法验证构建质粒的正确性和其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0,21 d分别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设立双价疫苗组,单表达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后35 d用HPAIV H5N1进行致死性攻击。结果显示免疫组均可刺激机体产生H5特异性抗体,pV-H5-H7诱导产生的抗体对H5N1的攻毒保护率为80%,而pV-H5单表达的攻毒保护率也为80%。表明本实验构建的双价禽流感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单表达组相当(P>0.05),为多价禽流感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测气肿疽梭菌NanA基因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在成功构建pVAX1-NanA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基础上将其转染至Vero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其表达,并将成功构建的pVAX1-NanA质粒大量提取后免疫Balb/c小鼠,设置pVAX1-NanA核酸疫苗组、pVAX1空载体组和PBS对照组。对小鼠采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测定血清中的IgG、IgG1、IgG2a抗体水平和IFN-γ、IL-4细胞因子水平;第3次免疫2周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脾脏中的CD4~+和CD8~+T细胞水平。结果表明,pVAX1-NanA核酸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小鼠血清中IgG、IgG1、IgG2a的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pVAX1空载体组和PBS对照组(P0.01);IFN-γ和IL-4细胞因子水平极显著高于pVAX1空载体组和PBS对照组(P0.01);CD4~+、CD8~+T细胞分析表明, pVAX1-NanA免疫组的CD4~+和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pVAX1组和PBS对照组(P0.05),pVAX1-NanA核酸疫苗组的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pVAX1空载体组与PBS对照组(P0.05),pVAX1空载体组和PBS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成功制备了pVAX1-NanA核酸疫苗,且pVAX1-NanA核酸疫苗可刺激Balb/c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重组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蛋白LTA192-STa13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elt A和est A基因定点突变后构建融合基因,进行重组蛋白LTAR192G-STaG13Q的表达。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和灭活菌液分别免疫小鼠,比较不同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能力,以及体外免疫血清对毒素的中和作用。结果显示,各组免疫小鼠均可以产生高滴度抗LTA和STa抗体,其血清抗体可以通过乳汁传递给新生仔鼠,其中蛋白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更高。体内外中和试验证明,实验组小鼠三免后的血清能够中和LT和STa毒素对实验鼠的毒性作用,并且能够中和LT对Y-1细胞的毒性作用,蛋白免疫组血清抗体中和效价可达到1∶89.13,明显高于灭活菌免疫组。研究表明,重组蛋白LTA192-STa13对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免疫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可以作为ETEC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在小鼠中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在小鼠中的免疫效果。大量提取本实验室已构建的含有GPVVP3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I/VP3和空载体pVAXI,分两组进行两点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共免疫4次。利用MTY法检测免疫小鼠的T细胞增殖活性,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GPV特异性抗体的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免疫小鼠与正常小鼠差异不显著。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pVAXI/VP3质粒免疫组小鼠血清中GPV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已构建的GPVVP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体液免疫,为小鹅瘟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将制备的狂犬病rSRV9减毒口服冻干脂质体活疫苗配合以自制的复合佐剂,免疫小鼠、犬、猫,根据ELISA抗体定量检测方法,对免疫后小鼠血清IgG、小鼠粪便IgA、犬和猫血清IgG、犬和猫唾液IgA的ELISA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与注射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复合佐剂+rSRV9病毒口服免疫后70d,小鼠血清抗狂犬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4 214.00U/mL,小鼠粪便中SIgA抗体水平为137.00U/mL;复合佐剂+rSRV9病毒口服免疫犬120d抗体水平最高,犬抗狂犬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1 420.00U/mL,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为1 199.00U/mL;猫抗狂犬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2 088.00U/mL,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为1 896.00U/mL。狂犬病疫苗口服组与注射组特异性抗体水平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狂犬病rSRV9减毒口服冻干脂质体活疫苗的抗体产生水平已接近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能够达到对动物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扩增了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ClfA基因,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启动子下游,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通过体外细胞转染试验,运用IFA方法进行抗原性初步确认,所构建的重组DNA疫苗质粒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并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特异性识别。为进一步评价侯选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BALB/c小鼠免疫试验,分别检测免疫后的ELISA抗体水平、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核酸疫苗pVAX1-ClfA免疫小鼠后,ELISA抗体水平提高,Th1/Th2类细胞因子含量提升,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黄芪刺五加超微粉对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选择18~22 g的小鼠为试验动物,经口灌胃不同浓度的黄芪刺五加超微粉溶液,并设水煎液组和对照组,灌胃结束24 h后给小鼠接种口蹄疫疫苗,通过测定血清抗体水平、抗体亚类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指数和小鼠体重等指标,评价黄芪刺五加超微粉对小鼠免疫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的黄芪刺五加超微粉组小鼠血清抗口蹄疫病毒(FMDV)特异性抗体水平、抗体亚类水平、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且对小鼠体重没有明显影响(P0.05)。说明黄芪刺五加超微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疫苗免疫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和M蛋白滴鼻免疫小鼠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中和活性,研究以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GP5和M为抗原分别与霍乱毒素B亚基(CTB)佐剂按10∶1的比例混合制备成CTB黏膜佐剂疫苗,滴鼻免疫小鼠,于首次免疫后0,7,14,21,28,35,42 d收集唾液和血清样品,利用间接ELISA方法分别检测免疫小鼠唾液中特异性抗体IgA,结果均于28 d时S/N值达到最高,ELISA效价均为1∶2;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分别于21,28 d时S/N值达到最高,ELISA效价均为1∶800。通过本实验室建立的基于PAM细胞中和试验方法分别检测唾液中特异性抗体IgA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中和滴度均1∶2,结果表明PRRSV GP5和M蛋白滴鼻免疫小鼠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未达到免疫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犬瘟热病毒H、F、N基因试验免疫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LPH、pVAXLPF和pVAXLPN为基因疫苗,分组进行了免疫小鼠试验,对免疫鼠体内免疫应答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构建的基因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pVAXLPH pVAXLPF pVAXLPN 3个基因混合免疫小鼠诱导产生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3次后血清中抗CDV ELISA抗体效价为0.332,而免疫前为0.158;抗CDV中和抗体效价为1∶(4~16);CD4 T/CD8 T比值为2.05±0.38,而对照组为1.99±0.56;免疫小鼠脾细胞对CDVLP及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值分别为0.384和0.356。基因疫苗免疫犬试验中,进行了单用基因疫苗免疫和基因疫苗与CDV弱毒疫苗联合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基因疫苗免疫3次后,血清中抗CDV ELISA抗体效价为0.296,抗CDV中和抗体效价为1∶(8~32)。基因疫苗免疫2次,再使用弱毒疫苗加强免疫1次,血清中抗CDV ELISA抗体效价为0.433,抗CDV中和抗体效价为1∶(16~64)。  相似文献   

17.
扩增了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纤粘连结合蛋白A(Fnb A)配体结合区基因,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 VAX1启动子下游,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通过体外细胞转染试验,运用IFA方法进行抗原性初步确认,所构建的重组DNA疫苗质粒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并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特异性识别。为进一步评价侯选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BALB/c小鼠免疫试验,分别检测免疫后的ELISA抗体水平、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核酸疫苗p VAX1-p Fnb A免疫小鼠后,ELISA抗体水平提高,Th1/Th2类细胞因子含量提升,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E蛋白多表位疫苗,本研究将人工合成的优化后的E蛋白多表位肽(MP)序列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 PICZα-A,构建分泌型重组酵母表达质粒p PICZ-MP,经Sac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X-33,阳性重组子经甲醇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rMP)。通过测定rMP免疫小鼠的抗体水平、抗体亚型、中和抗体和CTL,以评价该多表位疫苗在小鼠模型上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表达JEV E蛋白多表位抗原的重组酵母菌株X33(pPICZ-MP),能分泌表达多表位肽r MP。纯化后的r MP免疫小鼠产生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其中和抗体水平、CTL活性均与活病毒疫苗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能保护小鼠免受致死量JEV的攻击。构建的JEV E蛋白多表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反应,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表位疫苗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布鲁氏菌外膜囊泡(OMVs)在亚单位疫苗上的应用前景,制备布鲁氏菌OMVs亚单位疫苗,评估布鲁氏菌OMVs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高速离心法制备羊种布鲁氏菌OMVs,通过透射电镜、SDS-PAGE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制备的OMVs进行形态和组分分析;使用纳米佐剂(LDH)和弗氏佐剂乳化OMVs后免疫小鼠,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7、14、21、28和35 d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利用小鼠IgG 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评估OMVs诱导产生的体液免疫水平;通过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测定及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术测定评估OMVs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水平。【结果】成功提取并纯化了布鲁氏菌OMVs,其直径大小为20~160 nm。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OMVs主要组成蛋白OMP25、OMP31、OMP16、OMP19、BP26及SOD均属于亲水性蛋白和抗原性蛋白,且存在多个B细胞和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与PBS组相比,OMVs免疫小鼠后,不同佐剂组均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复方芪术颗粒的免疫调节作用,分别进行复方芪术颗粒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鸡新城疫(ND)、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血清抗体产生水平影响的研究。在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复方芪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3.75、7.5、15 g/kg;在对ND、IBD疫苗血清抗体产生水平影响的研究中,黄芪多糖阳性药物组(7.5 g/kg)以及复方芪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7.5、10 g/kg。结果表明:复方芪术颗粒能在以下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1)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其中低剂量组OD值显著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2)提高ND疫苗血清抗体产生水平,在首免后7 d低剂量组鸡新城疫病毒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二免后7 d低剂量组的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中剂量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3)提高IBD疫苗血清抗体产生水平,二免后7 d低剂量、中剂量组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综上所述,复方芪术颗粒能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