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受到大肠杆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类疾病。本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征。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仔猪水肿病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疾病诊断和疾病防治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和概括,旨在能对仔猪水肿病的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背景】 TP53诱导的糖酵解和凋亡调节因子(TP53-induced glycolysis and apoptosis regulator,TIGAR)是p53下游的靶基因,具有调节糖酵解水平和去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并降低由活性氧诱发的细胞凋亡水平。【目的】 构建鸡源TIGAR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TIGAR基因在DF1细胞中的抗凋亡作用,为建立稳定表达鸡TIGAR基因的细胞系做准备。【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号:XM_417232.6)中预测基因设计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从SPF鸡脾脏中扩增鸡TIGAR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Flag-CMV14)后送公司测序验证;随后构建进化树对鸡TIGAR基因与其他哺乳动物及水生动物的TIGAR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将重组质粒(Flag-TIGAR)转染入DF1细胞24 h后,使用新城疫病毒诱导细胞凋亡,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质粒表达情况以及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裂解情况。此外还将重组质粒(Flag-TIGAR)转染入DF1细胞,并于收样前2 h使用Staurosporine刺激细胞发生凋亡,分别在转染后24、48 h收集样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T-PCR扩增TIGAR基因,在843 bp处出现目的条带与预测相符,构建的TIGAR真核表达质粒(Flag-TIGAR)经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与GenBank上预测的基本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30 h、36 h收集的样品中PARP均被裂解且转染重组质粒(Flag-TIGAR)的实验组与未转染质粒(MOCK)组或转染空载体(Flag-CMV14)组的样品相比,裂解的PARP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流式结果显示:24 h 检测转染Flag-CMV14后细胞总凋亡率为11%(早期凋亡7.8%,晚期凋亡3.2%),而转染Flag-TIGAR后细胞总凋亡率仅为4%(早期凋亡3.7%,晚期凋亡0.3%),转染Flag-CMV14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高于转染Flag-TIGAR组,且差异显著(P<0.05)。48 h转染Flag-CMV14后细胞总凋亡率为20.3%(早期凋亡14.3%,晚期凋亡6.0%),而转染Flag-TIGAR后细胞总凋亡率为6.4%(早期凋亡4.8%,晚期凋亡1.6%),转染Flag-CMV14组的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率均高于转染Flag-TIGAR的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成功扩增出鸡TIGAR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通过Western Blot和流式实验均证实过表达TIGAR后可降低细胞的凋亡程度并有利于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4.
不同碳源对生防木霉菌T23、T56生长和生防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碳源培养木霉菌T23、T56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碳源对木霉菌生长、产孢量和生防活性的影响,以期获得木霉菌理想的碳源。同时,评价生物炭作为碳源或基质的效果。结果表明,葡萄糖、淀粉、乳糖、生物炭单独为碳源时,木霉菌生长和产孢以葡萄糖为较优;与生物炭复配后,以生物炭和葡萄糖的复配为最佳,T23与T56的菌丝干重分别为1.24、1.41 g,孢子产量分别高达177.5×107个/m L、172.5×107个/m L,第3天的生长直径分别为75.30、79.20 mm。T23与T56对镰孢菌的抑制作用以生物炭和葡萄糖复配的培养基最好,抑制率分别为83.42%、72.00%。  相似文献   
5.
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日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日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6.42±0.13kg的健康猪只180头,公母各半,采用单因子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3公3母);试验期为7周(第3周龄到第10周龄),试验猪断奶后适应1周,从第4周龄开始进入正式试验期。试验日粮为标准日粮、标准日粮+复合酶2X、标准日粮+复合酶3X、标准日粮-50Kcal/kgDE+复合酶2X、标准日粮-70Kcal/kgDE+复合酶2X;结果表明,当日粮能量降低50kcal/kg时,添加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的体重,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腹泻率、发病率、死淘率以及日粮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的消化率和消化能的影响均不显著。由本研究可得出,复合酶制剂可提高断奶仔猪对低能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由于长期大量应用抗菌药物,细菌的耐药性大幅度提高,而耐药性可通过细菌质粒转移,使鹅的细菌性传染病的危害日渐突出,临床控制更加困难;鹅葡萄球菌病、沙门氏菌病和巴氏杆菌病是鹅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由于3种细菌的致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尚未找到理想的疫苗。目前,应用中药制剂是防治这些细菌性传染病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选用60头平均体重28.3kg的杜长大杂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头。在生长期(28~58kg)每组分成3圈(重复),每圈10头;在肥育期(58~95kg)每组分成6圈(重复),每圈5头。试验组饲粮中添加植酸酶750FTU/kg(FTU为植酸酶的活性单位),对照组饲粮中不添加植酸酶。生长期和肥育期饲粮钙磷比分别为1.15:1和1.18:1。试验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植酸酶使生长期、肥育期和生长肥育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植酸酶对胴体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明显(P〉0.05);(3)添加植酸酶对生长期养分(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肥育期养分的消化率(P〈0.01);(4)添加植酸酶未能提高生长期养分的吸收量(P〉0.05),但显著提高肥育期粗灰分(P〈0.01)和磷(P〈0.05)的吸收量;(5)添加植酸酶使生长期粪中铜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对其他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植酸酶对肥育期粪中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6)添加植酸酶对生长期粪中养分的排泄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减少铜排泄量的趋势(P〉0.05),添加植酸酶使肥育期磷的排泄量显著降低(P〈0.05),并有降低氮和金属微量元素(铜、锌、铁、锰)排泄量的趋势(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促进猪生长肥育期的增重,提高肥育期对养分的消化利用,降低生长期粪中铜的含量,减少肥育期粪中磷的排泄量;添加植酸酶对胴体和肌肉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用60头平均体重28.3 kg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头,研究在饲粮中添加植酸酶(750 FTU/kg)对生长肥育猪矿物元素利用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植酸酶使生长猪对铜和锌的消化率、肥育猪对粗灰分、磷、铜和锌的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或P<0.01)。2)添加植酸酶使生长猪对铜和锌的吸收量、肥育猪对粗灰分、磷、铜和锌的吸收量显著提高(P<0.05或P<0.01)。3)添加植酸酶显著降低生长猪粪中铜、肥育猪粪中粗灰分和磷的排泄量(P<0.05)。  相似文献   
9.
2006年3月份,黑龙江省鸡西市某养鸡场蛋鸡突发传染性疾病并大量死亡。临床表现为不食,下痢,病程长的表现痉挛、斜颈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以心肌、肝脏出现广泛性坏死灶居多,脾肿大且呈斑驳状,有的表现为全身性败血症。病死鸡经细菌分离鉴定确定为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感染,现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蛇源裂头蚴种系发育关系,本研究对大王蛇裂头蚴湖南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扩增与测序,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后绘制种系进化树,分析蛇源裂头蚴与其它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结果显示,12个蛇源裂头蚴分离株ITS基因序列长度差异较小,为1 386 bp~1 404 bp;各分离株之间ITS-1和ITS-2差异分别为0.2%~1.3%和0.4%~2.2%,与Gen Bank中登录的其它带科绦虫相比,同源性均分别低于66.3%和52.1%。表明蛇源裂头蚴ITS基因序列在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蛇源裂头蚴的分子遗传标记。分离株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分离株与欧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大分支,与其他带科绦虫得到了很好的鉴别。本研究为蛇源裂头蚴的鉴别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