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抗TMV和CMV转基因番茄后代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转TMV和CMV双价外壳蛋白基因番茄T1代群体和T2代株系进行PCR及PCR-Southern鉴定,并分别进行温室及田间抗病毒试验,结果表明,T1代工程番茄植株中确有CMV—TMV双价外壳蛋白基因的遗传和分离,其遗传行为符合显性单基因的孟德尔遗传。T2代部分株系CMV—TMV双价CP基因已获得稳定遗传,共获得了3个遗传稳定的番茄株系。  相似文献   

2.
转CMV—CP基因番茄后代的田间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农杆菌为介导,用叶盘法转化获得的转CMV-CP基因(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番茄工程植株,通过连续选择和自交,得到R1、R2、R3、R4和R5代的转化番茄植株。1993-1994年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鉴定转化植株对CMV病毒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转基因番茄植株对CMV侵染有高度抗性。人工接种R1、R2、R3、R4代转化植株的防病效果达50-73%。有50%以上的转基因植株始终  相似文献   

3.
表达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转基因番茄及其对CMV的抗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根瘤土壤杆菌Ti粒转化系统,采用叶盘法将CMV-cp基因转入番茄细胞中,获得42株转基因植株,经Sou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证明CMV-cp基因已进入番茄核染色体中,并能正常表达。通过对转基因植株R1和R2代苗期人工接种CMV鉴定,发现CMV-cp基因产物对CMV有一定抗性,其抗性遗传符合孟德尔-对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并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4.
番茄双抗TMV和CMV基因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TMV外壳蛋白(CP)基因的5′和3′端分别合成寡聚核苷酸引物P1和P2,并分别引入ClaI和BamHI位点,采用PCR技术扩增TMVCP基因,用ClaIBamHI消化后重组到pBlue scriptKS+中,并将该基因与CMVCP基因重组在同一个表达载体pE3上获得双价CP基因表达载体pETC2,转化番茄,获得再生植株。通过点杂交、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证实2、12和13号为转TMV和CMVCP基因的工程植株。工程植株在温室中表现正常,比对照植株表现出明显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转化CMV—cp基因番茄对CMV病毒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期人工接种,对转化CMV-cp基因的番茄品种8805R1-R4代进行接种CMV病毒试验。结果表明: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番茄中的表达,对抑制CMV病毒症状的表现及延迟其发展均起到一定作用。8805R3代对CMV的抗性明显高于R1代,R4代抗性已基本稳定。当高浓度的CMV病毒侵染R4代植株时,也会出现100%的发病率,但它们的新生枝叶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利用半叶法测定8805R4(cp+)及  相似文献   

6.
普通不结球白菜抗虫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以普通不结球白菜品种“中脚黑叶”和“矮脚黑叶”种子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材料,在附加2mg/L CPPU、0.1mg/L NAA和7.5mg/L AgNO3的稍作修改的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子叶(柄和子叶切段诱导不定芽频率分别为32.52%、4.35%和4.79%、11.55%。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的重组质粒导入普通不结球白菜,获得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再生植株。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当代转基因植株(T0)及其自交后代(T1)植株经PCR和Southern blot分子检测,确认抗虫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并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体外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抗虫性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植株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7.
转CMV-CP基因的番茄植株对CMV侵染表现显著的抗性,温室中接种的植株无症率为R1代94%,R2代95.1%,R3代95.4%,R4代95%;大田中自然发病的植株无症率为:R2代65.6%,R76.9%。  相似文献   

8.
双抗TMV CMV辣椒转基因工程植株的再生及抗病毒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在已构建TMVcp和CMVcp双价植物表达载体,建立辣椒高效遗传转化体系 的基础上,以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转化辣椒栽培品种:农大40及湘研一号,对获得的52株抗卡 那霉素再生植株进行点杂交鉴定及PCR检测,点杂交获得16株TMV和CMVcp基因同时表 现阳性的植株,PCR检测发现有2株为假阳性。进一步温室攻毒试验表明,有7株转基因辣椒植 株对TMV和CMV同时表现免疫。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CaMVCABB-BJI和Bari-1株系基因Ⅵ的克隆和转化,在根癌农杆菌菌种GV3101的介导下,利用真空渗入法获得了转化CABB-BJI和Bari-1基因Ⅵ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分子检测表明,基因Ⅵ已整合进拟南芥基因组并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转基因植株中,出现了类似病毒感染症状、多生长点及花粉生活力较低等个体的变异株。而多数转基因植株(占转基因植株70.4%)为无症状的正常植株。对转化CaMVBari-1株系基因Ⅵ的9个无症状转基因株系接种CaMVCABB-BJI病毒抗性表明,9个转基因株系表现出了不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转多基因抗病番茄及试种示范唐绂忱国家生物工程中心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率先地获得了世界首例转多基因高抗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VX)和抗青枯病、晚疫病二种真菌番茄植株。培育出了“DRD8012”、“DRD8013”...  相似文献   

11.
用携带植物抗病毒基因表达栽体pBTU的农杆菌转化油菜双低品种H090.H166,最大量转基因植株。栽体质粒PBTU上有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基因和CaM35S启动子控制的芜菁花叶病毒TuMV-cp外壳蛋白基因,用品种H090和166的带柄子叶与携带载体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后,将其转移到含有6-BA1-10mg/l的MS培养其中,7-15天后又将其转移到含有6-BA1-10mg/l的MS加卡那霉素10mg的  相似文献   

12.
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棉铃虫棉花新种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采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泗棉3号和中棉所12号,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组织化学分析表明,GUS标记基因已在R1代植株中得到表达。据对GUS阳性转基因棉株的PCR分析结果,证明Bt杀虫蛋白基因出现在R1代中,并通过自交传递至R2代。经鉴定,获得了5株对棉铃虫幼虫有高度毒杀作用的R1代单株S545、S591、S636、S1001(泗棉3号+Bt/GUS)及Zh1109(  相似文献   

13.
甜瓜抗CMV转基因植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转目的基因植物基因整台及表达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系统,并用报告基因检测、SDS-PAGE、Dot-ELISA、PCR特异扩增、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了用叶盘法经Ti质粒转化的甜瓜再生植株CMV-CP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基因组中整合了CMV-CP基因,长度为1kb,并能有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为24Kd,确为CMV的外壳蛋白,其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约5%。  相似文献   

14.
根据烟草花叶病毒U1株系TMV-U1序列,人工合成引物,通过PCR扩增并克隆了烟草花叶病毒蚕豆株系(TMV-B)的外壳蛋白(CP)基因和3′端非编码区.DNA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外壳蛋白基因全长459个碱基,编码151个氨基酸,3′端非编码区全长224个碱基.与TMV-U1株系相比,TMV-B仅在CP基因上有一个碱基缺失,并导致CP基因提前终止,使其编码的氨基酸少7个.将CP基因及3′端非编码区插入pGEMEX-1的T7基因10中,转入E.coli后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呈现一特异的蛋白带.Western免疫检测证明,该特异带与T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将CP基因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Ⅰ121中,置于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控制之下,获得了植物表达载体pZL5  相似文献   

15.
通过花粉管途径将抗虫基因(CpTI)导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带有CpTI基因的pAPCpTI-1-D质粒通过花粉管途径的不同方法导入冬小麦92(8)802,种子发芽经40mg/L卡那霉素液筛选,得到18株绿苗,移栽后成活10株。提取这10株小麦植株叶片的DNA,经PCR检测和PCR-Southern杂交两次鉴定分析,证明去柱头滴加法中的5株小麦CpTI基因已整合到其基因组中,获得5株转基因92(8)802小麦植株,长势良好,并得到饱满的种子。  相似文献   

16.
根据烟草花叶病毒U1株系TMV-U1序列,人工合成引物,通过PCR扩增并克隆了烟草花叶病毒蚕豆株系(TMV-B)的外壳蛋白(CP)基因和3'端非编码区。DNA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外壳蛋白基因全长459个碱基,编码151个氨基酸,3'端非编码区全长224个碱基。与TMV-U1株系相比,TMV-B仅在CP基因上有一个碱基缺失,并导致CP基因提前终止,使其编码的氨基酸少7个。将CP基因及3'端非编码区插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报道的TMVU1株系(TMV-U1)的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烟草花叶病毒蚕豆分离物(TMV-B)上扩增移动蛋白(MP_基因及其邻近序列,将比CDNA片段克隆于pBluscriptSK质粒上,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MP基因由80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68个氨基酸,与TMV-U1的MP基因序列比较,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的99.01和98.89%,与TMV  相似文献   

18.
基因枪法转基因水稻后代农艺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将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导入粳稻品种77170和中花9号,获得转化再生植株,选其中7个结实较好的株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自交后代(T1 和T2)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后代6个农艺性状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异,SG-1的千粒重变异较大,SG-2穗数变异较大,SG-3-1结实率变异较大,SG-3-2在6个性状上都有较大的变异,SG-15主要是在株高、穗长、穗粒数以及穗数和千粒重5个性状上有较大变异。产生这些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导入外源基因并没有直接影响农艺性状的表达。在T1和T2代中,千粒重和结实率的表现基本一致,而株高、穗数、穗长和穗粒数的遗传表现还不够稳定。因此,在T1代选育时,应注重选择千粒重和结实率表现好的株系,而对本研究涉及的其它性状可不作严格选择。  相似文献   

19.
番茄子叶下胚轴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番茄子叶下胚轴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孟祥栋张卫华马红刘文宝(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关键词:番茄;子叶;下胚轴;植株再生中图法分类号:S641.2STUDYONTECHNIQUEOFPLANTREGENERATIONFROMTOMATOCOTYLEDONA...  相似文献   

20.
利用IBV全长S1基因特异性引物,以纯化的3个标准株M41、H52、T和6个地方分离株(QD、ZZ、GZ、GJ、DL和YC)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预期大小约1.73kbcDNA片段,经BAMHI和HindⅢ酶切插入到质粒pUC18中,并在大肠杆菌JM83中实现了克隆。对6个分离株的S1基因PCR产物进行HaeⅢRFLP分析,表明QD、TJ属于M41基因型,ZZ和GZ与T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