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明不同桑树品种的活性物质成分差异,筛选功能价值高的桑树品种,为促进桑叶资源的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35个桑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不同品种桑叶的总酚、总黄酮、多糖和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桑叶主要功能物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桑叶活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总酚、总黄酮、多糖和1-脱氧野尻霉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23 mg/g、34.18 mg/g、131.95 mg/g和1.34 mg/g。综合功能品质好(X>0.6)的桑树品种有越南桑、太平5号和渣莲1号等7个;差(X<0.4)的品种有剑持桑、桂花密和白色青等12个;一般(0.4<X<0.6)的品种有育237、大龙种和红皮瓦桑等16个。【结论】越南桑、太平5号、渣莲1号、吉梅4号、白果桑2号、团头荷叶白和小冠桑7个品种的综合功能品质好(X>0.6),适宜作为功能食药用品的原料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药食两用的桑品种,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测定在海南栽培的31个桑树品种中桑叶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海南栽培的31个桑树品种中桑叶DNJ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强桑2号中DNJ含量最高,为0.368 mg/g,其次是大十、大白珍珠,分别为0.323、0.315 mg/g;黑珍珠桑、桂芒桑、红果5号含量较低,分别为0.062、0.088、0.096 mg/g。强桑2号可作为提取DNJ原料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业科学》2019,(12):100-105
为筛选适合食药用杂交桑品种,测定了5个杂交桑品种的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 DNJ)、总黄酮、多糖、总多酚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对桑叶的药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杂交桑桑叶DNJ、总黄酮、多糖、总多酚和GABA含量存在较大差异,5个杂交桑品种药用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丰驰、秦桑、浙桑3号、浙桑1号、鲁桑1号。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桑种桑叶的总黄酮含量,为桑叶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甲醇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华桑(Morus cathayana Hemsl.)桑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3.92±0.48)mg/g、(61.17±0.48)mg/g,极显著的高于其它桑种;白桑(Morus alba Linn.)桑叶总黄酮含量为(35.67±0.40)mg/g,极显著的低于其它桑种.[结论]不同桑种桑叶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长穗桑、华桑等野生种具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白桑叶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利  潘一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55-3257
[目的]为桑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甲醇提取桑叶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通过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检验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重现性,分析了白桑不同种质资源桑叶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结果]标准液及供试液均在505nm处有最大吸收。重复性、精密度、回收率试验的RSD值分别为0.95%、0.67%和1.3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白桑叶总黄酮含量较低。方差分析表明,同属白桑的不同种质资源桑叶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测定的12份种质桑叶总黄酮含量平均为44.00mg/g,其中白桑8号桑叶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0.78±2.32)mg/g;桑莲桑叶总黄酮含量最低,为(34.20±0.86)mg/g。[结论]以甲醇提取、硝酸铝显色、505nm测定的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桑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桑树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药食同源”植物。基于开发桑树药食功能的目的,选取安康9个栽培桑树品种,检测桑叶中硒、类黄酮、1-DNJ含量。结果表明:桑树的桑芽叶硒含量比桑片叶含量低,桑树芽(片)叶硒含量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桑树芽(片)叶富硒能力强;桑树芽叶类黄酮含量与片叶类黄酮含量因桑树品种不同有差异,桑叶类黄酮含量比茶叶低;桑树的桑芽叶1-DNJ含量比桑片叶高,桑树芽(片)叶1-DNJ含量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桑叶的1-DNJ含量比茶叶高。  相似文献   

7.
枣果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筛选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枣品种,为枣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制作标准曲线,测定54个枣品种的总黄酮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枣品种间的总黄酮含量差异很大,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30倍。54个枣品种的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29mg/g,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月光枣,达7.04 mg/g,含量较高的有连县木枣、婆枣、临猗梨枣、临汾团枣、夏津妈妈枣、虎枣、保德油枣、冬枣、稷山板枣。40.74%枣品种的黄酮含量在1.65~2.59 mg/g,25.93%枣品种的黄酮含量在2.81~4.08 mg/g。干食枣品种的平均总黄酮含量最高,其次为鲜干兼用枣品种,鲜食枣品种的最低。[结论]月光枣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在开发功能性食品方面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安康地区桑叶资源的开发和科学利用,对该区5个产地桑叶的硒、总黄酮、总糖、绿原酸、木犀草苷、粗蛋白的含量及桑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铁离子的还原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个产地桑叶主要功能物质平均含量黄酮为38.34 mg/g,总糖为206.82 mg/g,绿原酸为393.15 μg/g,木犀草苷为12.88 μg/g,粗蛋白为15.60%;硒含量在0.193~0.358 mg/kg,达富硒食品硒含量标准;主要功能物质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在25.64%~83.62%,对铁离子的还原力在6250.554~9885.672 U/g。  相似文献   

9.
研究新疆阿拉尔地区不同引进品种枣核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差异,为枣核中总黄酮和总酚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乙醇超声提取枣核中总黄酮和总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60个引进品种的红枣枣核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枣核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不同品种的枣核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各不相同。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临猗辣椒枣,含量为10.25±0.70 mg/g,最低的是双仁,含量1.81±0.22 mg/g;总酚含量最高的是鲁枣8号,含量为77.24±1.08 mg/g,最低的是三棱枣,含量为18.09±3.71 mg/g。60个品种的枣核采用欧氏距离平方和的聚类方法一共分为3类。新疆骏枣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为5.72±0.96 mg/g和31.02±1.04 mg/g),未来可以考虑种植高含量总黄酮品种临猗辣椒枣(10.25±0.70 mg/g),高含量总酚品种鲁枣8号(77.24±1.08 mg/g)作为特色抗氧化功能食品加工原料。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桑葚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测定新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桑葚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分析桑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新疆桑葚的资源开发、食品加工等提供一定的参考。试验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体积分数、料液比以及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 桑葚总黄酮提取量作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桑葚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84%,超声时间81 min,料液比 1∶11 (g/mL),在该条件下桑葚总黄酮的提取量为(1.78±0.10) mg/g,与模型预测值差距小,提取工艺准确可行。新疆桑葚总黄酮的含量在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桑的总黄酮含量比黑桑和药桑低(P<0.01);黑桑的总黄酮含量在吐鲁番地区与喀什地区较高;药桑的总黄酮含量在阿克苏地区与和田地区较高。抗氧化实验证明桑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桑葚的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桑的抗氧化活性比黑桑和药桑弱;黑桑在吐鲁番地区的抗氧化活性最强(P<0.05);药桑在阿克苏地区的抗氧化活性最强(P<0.01)。 桑葚中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海南桑叶种质资源的品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桑叶中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台湾长果桑总黄酮含量最高,为5.97%;绿原酸含量最高的为一串红,0.429%;芦丁含量最高的为一串红,为0.284%;桂桑6号异槲皮素的含量最高,为0.253%,农桑14号紫云英苷的含量最高,为0.087%;桂桑6号槲皮素的含量最高,为0.008 2%。经分析评价,筛选出台湾长果桑、油桑、桂桑优12黄酮成分含量较高的桑叶资源,可根据需要选择栽种品种。  相似文献   

12.
以颜色、气味和代表性营养物质含量为指标,采用对桑叶分别进行冷冻、微波和蒸汽杀青方法;以气味、形 态为指标,对桑叶进行抗氧化研究.然后分别以桑叶粉和桑叶浆为原料,按不同比例制备桑叶粉面和桑叶浆面,确 定其最佳配比.最后,测定两种面的黄酮类、多酚类物质,确定其功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和蒸汽杀青较冷冻 杀青好;将维生素C与桑叶浆(100g鲜桑叶400mL水)按0.4g/mL均匀混合,抗氧化效果最佳.桑叶粉面中,桑 叶粉与优质面粉的最佳质量比为3%;桑叶浆面中,鲜桑叶与优质面粉的最佳质量比为6%.其中,前者的黄酮类、 多酚类物质含量分别为:66.81mg/g,37.95mg/g;后者的黄酮、多酚分别为34.90mg/g,22.37mg/g.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快速测定桑树(Morus alba L.)上桑叶和桑枝条皮层(以下简称桑枝皮)中的4种色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析各种色素含量在不同叶位和不同桑树品种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叶绿素含量,但不同叶位桑叶中的上述色素含量具有差异,总体上是成熟叶或老叶中的含量较高,其中β-胡萝卜素、叶绿素b在第7位成熟叶中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54.06、117.66μg/g;叶绿素a在第11位成熟叶中的含量最高,为78.77μg/g;叶黄素在第5位衰老叶中的含量最高,为250.66μg/g。不同桑树品种桑叶和桑枝皮中的色素总含量有差异,在10个供试品种中对于桑叶而言含量最高的是湖桑32(1 128.32μg/g);对于桑枝皮而言,沙二含量最高(190.21μg/g)。桑枝皮中色素平均总含量在100μg/g左右,约为桑叶的1/8。所以,从废弃的桑枝条皮层中或从桑枝皮加工废料中提取或回收脂溶性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特别是叶黄素是切实可行的。测定方法和试验结果可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桑树资源特别是桑树枝条皮层中的色素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个藤茶品种的不同器官、不同加工方式以及不同存放时间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藤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根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35.03mg/g;叶的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为3.93mg/g;采用晒干方式加工的藤茶叶的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12.74mg/g和4.72mg/g;存放1年的藤茶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92.82mg/g;存放2年的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为14.42mg/g。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6份桑资源叶的药用及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不同桑树品种的药用及营养成分,为桑树多元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保存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桑树资源圃的16份桑资源叶为研究对象,测定桑叶多酚、脱氧野尻霉素 (DNJ) 、多糖、蛋白质、脂肪、维他命C (VC)含量等9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6份桑资源叶的9个测定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品种间DNJ含量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41%,平均值为1803.17 μg/g,桂诱94-936的DNJ含量最高,为3239.25 μg/g,桂诱94-168的DNJ含量最低,为747.73μg/g;而品种间水分含量差异最小,变异系数仅6%,平均值为83.93%,桂诱94-936的水分含量最高,为91.46%, A17的水分含量最低,为71.02%。相关分析表明,多酚含量与单宁含量显著相关 (P<0.05)。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桑叶综合品质的主要指标为酚类物质、生物碱、多糖和蛋白质等。通过对隶属函数值及权重进行计算得到16份桑资源叶的综合得分, 16份桑资源叶药用品质综合评价前3名依次为桂诱94-936、试11和桂诱8012,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前3名依次为桂诱94-936、桂诱92L-26和湖107。【结论】综合桑叶营养品质和保健品质评价结果,桂诱94-936可作为药食同源品种的候选。多酚、 DNJ和多糖可作为桑树药用品质的评价指标,蛋白质、脂肪和VC含量可作为桑树营养品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浙农桑等15个桑品种的桑叶多酚和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浙农桑的桑叶多酚含量最高,为4. 256 mg·g-1,凤尾桑的桑叶黄酮含量最高,为32. 200 mg·g-1;相关系数矩阵分析显示桑叶多酚与黄酮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 168,显著性水平为0. 548,表明二者含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研究为开发桑叶多酚和黄酮的应用,提高桑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提了一定的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简称GABA)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也是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与逆境胁迫有关的非蛋白氨基酸.实验探索出了适合桑叶的测定方法为比色法,利用AlCl3有效去除桑叶中的水溶性色素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准确地测定桑叶中GA-BA的含量.同时,对目前生产上主要栽种的23个桑树品种的GA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显示含量较高的桑树品种为火桑,其新鲜桑叶中GABA的含量为1.224 mg/g,为GABA的进一步研究和桑叶中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了试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多叶型与三叶型紫花苜蓿地上部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6个品种(株系)紫花苜蓿茎、叶中的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建立了适用于测定苜蓿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的微波辅助、比色法萃取法体系。结果标明,各品种(株系)总黄酮含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而后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整个生育期中,多叶型株系的株高与三叶型品种相比占优势,各品种、株系间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总黄酮平均含量最高的品种牧歌三叶型(AmeriGraze trifoliolate)为7.08 mg/g,含量最低的品种全能三叶型(Total trifoliolate)为6.32 mg/g。  相似文献   

19.
15份桑叶中多糖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中的多糖和γ-氨基丁酸在临床上有降血糖、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为了研究不同桑叶品种的物质含量差异及应用价值,本研究提取并测定了凤尾桑、浙农桑、湖桑199等15个桑品种中的多糖和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表明,黄桑中多糖含量最高,为10. 19%;湖桑199中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为3. 66mg·g-1。本研究有望为深入发掘不同桑树品种在生物医药、人工饲料、食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疆药桑总黄酮的富集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孔树脂的筛选和单因素考察,对药桑总黄酮纯化富集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选择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筛选纯化药桑总黄酮的大孔树脂型号,采用紫外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进一步根据上样液流速、上样液质量浓度、pH、洗脱剂用量及洗脱剂流速确定最优富集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主要成分检测,从而对单体成分含量进行控制。[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对药桑黄酮的吸附与洗脱性能较好,最优纯化条件为药液浓度0.208 mg/mL、pH 4、上样液流速1.5 mL/min,再用70%乙醇溶液40 mL进行洗脱。[结论]AB-8型大孔树脂可有效富集、纯化药桑总黄酮,通过HPLC进行质量监控可保证纯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