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灰色关联分析在茶树品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计算机数理统计模型库管理系统(TSM)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茶树品种的产量性状与其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新梢着叶数〉叶片锯齿数〉新梢长度〉叶柄长〉最长节间〉叶长〉叶脉数〉新梢粗度〉叶面积〉叶宽〉R值;生态适应性综合表现为:扬树林783〉扬树林781〉福云595〉白云1号〉桂红4号〉宜红早〉福云7号〉黄叶水仙〉桂红3号。其结果为茶树高产育种、早期鉴定、引种  相似文献   

2.
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固氮菌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定点定位的方法,经4年研究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固氮菌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固氮菌可分为三大类型其中青壮龄茶树根际8固氮菌种类数为10个,最丰富,衰老茶树根际固氮菌种类数为5个,最少;对群落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R、优势指数D测定;青壮年茶树根际固氮菌H’、R值〉幼龄茶树〉老龄茶树〉衰老茶树,而D值则为衰老茶树〉老龄茶树〉幼龄茶树〉青壮年茶树。本文还对根际固氮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茶树新梢内源玉米素的检测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潘根生  沈生荣 《茶叶科学》1995,15(2):117-120
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茶树新梢内源玉米素(Zeatin)的分布。研究表明,茶树新梢内源Zeatin水平为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顶芽>腋芽;自然生长新梢>剪采新梢;营养生长初期Zeatin积累较多,随展叶数增加,其含量下降,至对夹三叶期,其含量仅为一芽一叶期的52.12%。内源Zeatin含量与新梢生长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茶树体内铅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茶树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季节、品种、树龄新梢铅含量的变化较系统地研究了茶树本身对铅吸收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铅含量最高,其次为生产枝、侧枝和老叶,茶籽和幼嫩新梢的铅含量较低。新梢和叶片铅含量随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茶树成熟叶片和新梢铅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成熟叶片表现为4~6月最高,7月最低,而新梢表现为春梢明显高于秋梢,秋梢高于夏梢;成熟叶片与新梢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树龄的增高,新梢铅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铅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初选的18份种质资源的春梢、夏梢、秋梢咖啡碱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梢咖啡碱含量在不同资源间差异很大:春梢、夏梢、秋梢的咖啡碱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1%-4.52%、0.84%-4.82%、1.16%-4.70%,平均值分别为3.62%、3.98%、3.67%,变异系数分别为32.47%、26.72%、27.69%。同一资源新梢的咖啡碱含量呈季节性变化,大多数(占61.11%)表现为:夏梢〉秋梢〉春梢。有2份资源Q33、Q38,咖啡碱含量春季低于2%,为超常规水平的低咖啡碱茶树种质资源,可作为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6.
潘根生  沈生荣 《茶叶》2000,26(3):139-143
以物候型不同的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HPLC法测定新梢生育过程内源激素水平的季节谱化。结果表明,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GA3和Zeatin含量先升后降,IAA含量春夏秋三季生育初期较高,随后下降,生长加速,但夏梢逼近成熟形成对夹时含量回升,ABA含量春夏梢随展叶数增加而下降,稍梢反之,逐渐上升;低ABA/GA3和ABA/zeatin比值是茶树新梢生长的必要条件;新梢生长速率与内源zeati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选育优良新品种所需年限较长。为了缩短其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果,国内外都十分重视茶树性状与产量、品质、抗逆性的相关性的研究,并以此在育种上应用于选育新品种的早期鉴定,来选拔有希望的个体或类型。笔者曾在《茶树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根据我所新品种比较试验,所调查的茶树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情况,统计分析了茶树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树高、树幅、复盖度、分枝数、节间长、叶片大小、年梢长、一芽三叶长、一芽三叶重、混合梢重、每平方米芽数等11个主要经济性状与茶树(3~8龄)6年平均产量的相关程度和性质,有关性状之间的相关程度和性质。为了进一步揭示茶树的树高,树幅,每平方米芽数,混合梢重,叶片大小等五个主要经济性状对茶叶产量的直接效应,以及各性  相似文献   

8.
茶树年生育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茶树年生育过程中内源激素IAA、GA3、ZT和ABA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新梢生育的关系,结果表明.GA1和ABA在越冬期间含量最高,后随新梢的萌发生长而下降;IAA、ZT含量则在越冬期最低,春梢萌发初期含量迅速上升。此后,ABA在新梢生长初期和盛期含量较低,GA3与IAA则维持在一定含量的水平上,而ZT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茶树新梢生长趋缓和休止期,ABA含量则最高,GA3、IAA含量也较生长期高。4种激素6~12月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GA3/ABA、IAA/ABA在越冬期最低,后随春梢萌动而上升。整个生育过程中,新梢生长旺盛时比值较高,反之则较低。ZT/IAA值反映出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在茶树根系活动微弱时,比值较高,随根系活动旺盛逐渐下降。ZT/GA3、ZT/IAA值可反映茶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互关系,比值大时,茶树趋向生殖生长;相反,则营养生长相对旺盛。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茶树春梢萌动前后五个阶段4种内源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酸(GA3),脱落酸(ABA),玉米素(ZT)的含量并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GA3和ABA在越冬期含量最高,随春梢萌发生而下降;IAA和ZT则在越冬期含量最低,春梢萌发初期含量迅速上升,此后上升缓慢或略有下降。与茶树生长状况关系更为密切的是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两两比值。研究表明:GA3/ABA,IAA/ABA在越冬期最低,随春梢萌动生长而上升。在茶树根系活动微弱时,ZT/IAA值高,随根系活动旺盛该比值逐渐下降。同时研究也表明:ZT/IAA与茶树春梢萌展也有一定关系,即在越冬期比值大,春梢生育期锐降。  相似文献   

10.
茶树内生细菌的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观音、黄旦、毛蟹等9种茶树品种一年生有性系苗和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对茶树不同器官的内生细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树的根、茎、叶中均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内生细菌数量在茶树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侧根〉主根〉茎部〉叶片。器官间内生细菌数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茶树有性系后代和无性系品种器官间内生细菌数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0.8%和31.9%。茶树有性系后代的侧根和主根的内生细菌数量多于无性系茶树品种;而无性系茶树品种的茎部和叶片内生细菌数多于茶树有性系后代。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茶树新梢中稀土元素累积规律,选择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期、不同嫩度茶树新梢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茶叶新梢稀土含量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新梢稀土含量随采摘时间先降低后增加,夏秋季新梢稀土含量随采摘时间逐渐增加;鲜叶原料采摘越老,稀土含量越高,稀土含量与茶树新梢嫩度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茶花着生特性调查与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是在1964年中的老茶园及经1991年重修剪更新的茶园中进行。结果表明:在采摘条件下,老茶休树有花枝占总枝数的44.23%,并且娄主采的春梢,占总枝数的35%;更新3年的茶园茶树有花枝只占总枝数的5.8%。两类茶园漏采梢均超过50%。茶花主要着生在漏采春梢上。老茶园着花量重达1062.4kg/667m^2。表明合理采摘,能明显控制生殖生长,保持树势旺盛,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遮阴对特殊茶树资源"黄金菊"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以遮光率为70%的黑色遮阳网为试验材料,以不遮光(0%)为对照,分析茶树农艺性状、茶园微环境、叶片光合参数、新梢内含成分等。结果显示,遮阴处理改善了黄化茶树资源"黄金菊"的生长状况,使得黄化新梢返绿,改变了处理茶树微环境及光合作用,提高了茶树氨基酸含量。说明适度遮阴可以促进茶树光合作用的进行,利于茶树有机物的积累,提高夏、秋茶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氟含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适合茶园降氟和改善茶叶品质的方法,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施肥、施用土壤调理剂、喷施微生物菌剂的不同组合试验,考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理化性质,以及7月、8月茶树一芽三叶和一芽五叶的氟含量,并对其品质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种施肥模式以降低土壤水溶态氟含量及提高茶树新梢持嫩度的方式有效降低茶树新梢氟含量,但降氟的程度不同;其中T4处理(每667 m2施茶树专用肥160 kg+土壤调理剂60 kg+3次叶面喷施微生物菌剂)对茶树新梢降氟效果最好,7月、8月一芽五叶的氟含量相对于CK分别降低了85.76 mg/kg、173.66 mg/kg;此外,T4处理整体上(除8月31日一芽五叶)可以促进水浸出物、茶多酚等茶叶品质成分的积累。综合考虑茶树新梢的氟含量以及茶叶品质,T4处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5.
调查恩施州茶树有性群体中变异单株,对各单株定型叶及嫩梢共17个性状作观察测量;经常规变异类型分析及聚类分析,初步阐明了茶树有性群体内的变异类型分布状况,并作了合理变异类群划分,为茶树资源保护及群体改良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茶树新梢枯死病从1973年最早在日本静冈县被发现以来,现已扩散到日本16个府县的14700公顷茶园中,成为日本全国性的主要茶树病害。近年来,我国湖南等地也发现了此病。为便于开展对此病的调查研究,现将日本对此病的研究成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症状新梢枯死病的症状是在新梢成熟时,其基部鳞片或鱼叶脱落部周皮发生坏死,上部失水而枯死。病斑很小时,病梢无异状,随看病斑扩大,叶片褪绿失活,数日后落叶枯死。发生消长对剪采茶园调查发现(表1),在气温  相似文献   

17.
新梢白化系列茶树新品系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新梢白化茶树,又称白叶茶或白茶,是我国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由于这类茶树新梢具有氨基酸含量高,成品茶滋味鲜爽,而且叶片呈现白色或黄白色,是名贵茶树资源。本文介绍了宁波地区新发现的6种新梢白化茶树新品系的研究结果。该6个品系的白化机理分为温度敏感型和光照敏感型。前者和后者分别在低温和强光照条件下新梢叶片呈白色或黄白色。文中同时介绍了该6个品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化学成分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用盆栽的四年生薮北种茶树,研究新梢生育期间的温度对茶树新梢生育的影响;茶树新梢展开度(指新梢成熟,形成驻芽—译注)的进行速度,从萌发期到采摘期的新梢生育天数,判明了新梢生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有效积温。其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1.新梢展开度的进行速度:气温在25℃以内时,温度愈高展开速度愈快,25℃以上时,温度愈高,展开速度愈缓慢。各茶季的平均温度,头茶为16℃,二茶为21℃,三茶为27℃,在这种平均温度的情况下,各茶季新梢每天的展开速度均在11%左右。  相似文献   

19.
稀土元素与茶树的高产优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稀土元素应用于茶园,通过增加芽梢密度、百芽重、促进新梢早发、延长茶叶适应期、加速新梢生长和增加新梢长度使茶树获得药产;通过芽叶性状的改变、芽梢生化成分的改善和有机氯农药的降解而改善茶叶品质。其生理机制是提高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光合强度,促进物质运输,强化茶树碳、氮代谢等。稀土在茶叶中残留量极微使用是安全可靠的。本文对稀土在茶园的使用技术也作了介绍,并提出进行稀土对茶树增产优质生理机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春季茶园的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意 《福建茶叶》2010,32(1):38-38
春季是茶树一年中新梢生长最旺、茶叶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经济效益最高的季节,因此,抓好春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茶树春梢的生长特点,结合茶园的春季气候条件,我市春季茶园管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