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6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龙井43、白叶1号品种茶园滴灌施肥对幼龄茶树生长、养分吸收、品质成分等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施肥成本投入情况。结果表明,与常规开沟施肥相比,采用滴灌施肥后,即使在化肥减量25%的情况下,树高、主干直径、树幅都显著增加,修剪物生物量增加明显;茶树对养分的吸收量明显增加,而养分的渗漏损失明显减少,从而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从滴灌施肥的次数上分析,龙井43品种,在试验条件下年施肥次数7次可以达到较好效果,而白叶1号品种,年施14次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茶树生态系中的立体污染链与阻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农业立体污染的新概念,针对茶树和茶叶本身的特点,剖析了来自土壤、水源、空气中性质各异的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铅、氟、铝、硝酸盐、多环芳烃(PAHs)、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PCDD/PCDF)等,在水-土、土-气、土-植物等不同相或界面间的相互交换和迁移特性。论述了茶园生态系中的立体污染链以及污染物对不同界面的偏嗜性和界面间转移的时空特征,分析了中国茶叶生产中的立体污染问题。在对茶叶中几种污染物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从清洁化生产角度,讨论了不同界面间污染源的控制和污染链防阻技术和应用,探讨了未来创新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部分茶区茶园土壤中硼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2年对浙江省部分茶园硼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浙江省茶园土壤全硼含量高 ,在 0~ 2 0cm土层为90 .19± 2 8.0 0mg·kg- 1,在 2 0~ 40cm土层达 97.3 6± 3 4 .19mg·kg- 1,但有效硼含量低 ,分别为 0 .2 3 8± 0 .14 8mg·kg- 1和 0 .199± 0 .12 5mg·kg- 1,只占全硼含量的 0 .2 %~ 0 .4% ,有效硼缺乏率达 90 %以上。茶树吸收硼与土壤有效硼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叶片的成熟度增加 ,硼积累增加 ,同时茎杆部也是硼累积的部位。浙江省茶园土壤有效硼含量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粘粒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茶树氟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盆栽、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茶树氟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茶树从土壤中吸收的氟,主要向叶片运输,根、茎部基本不积累氟,溶液培养试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叶片中的氟占全株的90%左右,并与土壤水溶性氟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随着生育度的增加,茶树叶片氟含量随之增加.对萤矿石、水泥厂和砖瓦厂附近茶园氟含量调查,发现氟污染源旁的茶园氟含量要明显高于一般茶园,说明周边环境对茶园氟含量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湘浙部分茶园氟质量分数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省砖茶产区及浙江省名优绿茶产区部分茶园氟的调查显示,湖南省土壤氟的质量分数上下土层(0~20 cm和20~40 cm)分别为(383.83±79.24) mg·kg-1 和(347.44±115.95) mg·kg-1 ,低于全国水平(440 mg·kg-1 ),但高于世界水平(200 mg·kg-1 ).从上下土层看,上层土水溶性氟的质量分数高于下层土,且水溶性氟只占到全氟量的0.03%~0.06%.浙江省茶园土壤氟质量分数同样较低.统计分析显示,湖南省茶叶中氟质量分数(y)与土壤水溶性氟质量分数(x)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y=306.94x 139.31(n=35,r=0.34,P<0.05),成熟叶氟质量分数(y)与新梢氟质量分数(z)之间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y=4.91z 371.38(n=35,r=0.72 ,P<0.01).由此可见茶叶对氟具有极强的累积作用.湖南省和浙江省茶园茶树新梢氟质量分数分别为(168.26±83.73) mg·kg-1 和(81.58±27.20) mg·kg-1 ,属于较低的氟水平,但成熟叶氟质量分数分别为(1 197.09±569.95) mg·kg-1 和(1 212.72±342.28) mg·kg-1 ,属于较高的氟水平.同时对茶园土与生荒土的氟质量分数作了比较分析,显示茶园土水溶性氟质量分数比非茶园土略低,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表6参19  相似文献   
6.
铅在茶树中的吸收累积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田间调查及盆栽试验 ,研究了铅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研究发现铅元素在茶树体内活性较低 ,根部吸收的铅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 ,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正常状况下 ,铅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 :吸收根 >茎 (生产枝 ) >老叶 (当年生成熟叶 ) >主根 >新梢 (1芽 2叶 )。当茶树受到铅污染时 ,茶树自下而上各部位对阻止土壤中的铅向茶树新梢中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土壤中加入 10 0mg·kg-1铅并没有对茶树的生理及品质指标产生显著影响。茶树新梢中的铅元素含量随着新梢成熟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空气沉降物可能也是引起茶树铅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茶树新梢全铅含量与土壤全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与土壤有效铅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相似文献   
7.
浙江茶园土壤中硼、锰、钼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生长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较少,但微量元素在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特殊的生理作用,不能为其他元素所替代。茶树中微量元素锌的研究报导较多,而对硼、锰、钼的报导极少,主噩因为茶园土壤中后几种元素的溶解性较大,加之茶树对它们的需要量少,因此人们常认为茶园中不缺硼、锰、钼等微量元素。但由于一些茶园长期不平衡施肥,造成茶园土壤酸化严重,盐基元素大量淋失,而又不注重定期补充,  相似文献   
8.
茶叶中稀土元素组成因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形成茶叶产地的稀土元素指纹。该研究通过测定不同产地扁形茶中稀土元素含量,借助统计学方法,探索建立茶叶产地区分模型。从山东日照、四川青川、贵州黎平、浙江龙井茶3个产区(西湖、越州和钱塘)采集了99个扁形茶春茶样品,采用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地茶叶中稀土总量为011~248 mg·kg-1,以轻稀土为主,轻稀土分馏富集,而重稀土分馏贫化,表现出山东日照>浙江>贵州黎平>四川青川的趋势。根据各产区扁形茶中稀土元素含量,比较了主成分 线性判别分析、偏最小二乘法 线性判别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神经网络4种模型的扁形茶产地识别效果,其回带验证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080%、8790%、9293%和9505%,交叉验证正确判别率分别为7270%、8180%、848%和7550%。表明基于稀土元素指纹的4种模型能够有效判别扁形茶的产地来源,稀土元素指纹是可以用于茶叶产地溯源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茶树树冠整体的光合能力是决定茶树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了10龄龙井43投产茶园茶树树冠表层(受光率100%)、中层(受光率50%~70%)、下层(受光率0%~15%)叶片的光合作用特性、生理生态指标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从树冠表层至下层叶片接受到的光合有效辐射显著降低,但空气CO2浓度以树冠下层最高;叶片比叶重、单位面积全氮和全碳含量、叶绿素含量均以表层显著高于下层,而以重量为基础的全氮和全碳含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冠层分布差异;表层和中层叶片的光响应曲线表现为典型的Farquhar模型,但下层叶片无类似特征;光饱和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以表层叶片最高、下层叶片最低,但胞间CO2浓度以下层叶片最高;表层和中层叶片光合氮效率差异不大,但显著高于下部叶片。这表明,冠层下部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使光合系统活性和羧化效率明显降低,而气孔导度的下降可能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如何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进而调节树冠叶片分布以提高茶树群体光合能力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要求数据丰富、重复性好,简单易行、浸提效率高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获得较好的试验结果的关键步骤。比较了不同浸提剂(甲醇、乙醇和高氯酸)和不同研磨方法(球磨机和研钵研磨)对茶树叶片品质成分的浸提效果,结果表明,70%乙醇和70%甲醇对茶鲜叶氨基酸的浸提效率显著高于无水甲醇和无水乙醇,而对鲜叶茶多酚的浸提效率以100%乙醇和70%乙醇最好;3 mol·L-1高氯酸对鲜叶氨基酸浸提效率最高,超过70%乙醇,但对茶多酚的浸提效率最低。优化出一种针对茶树鲜叶浸提的快速前处理方法(70%乙醇,球磨机研磨5 min)。对鲜叶经冷冻干燥和微波杀青处理后浸提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发现冷冻干燥可以更好地保持茶树叶片中特征代谢产物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