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测定比较不同储存时间普洱茶生茶生化成分含量和对老龄小鼠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方法】测定比较不同储存时间(2014、2020年)普洱茶生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对老龄小鼠体重、饮水量、进食量、肝脏指数、肾脏指数、脾脏指数,血清及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储存时间较长的普洱茶生茶的水浸出物(40.11%)、氨基酸(3.15%)、咖啡碱(4.18%)、GC(0.21%)、EGC(0.84%)、C(0.61%)、EC(2.46%)、EGCG(6.90%)、CG(0.10%)、非酯型儿茶素(4.11%)、酯型儿茶素(13.44%)和儿茶素总量(17.55%)均极显著下降,没食子酸(0.38%)含量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不同等级武夷水仙茶之间的差异,测定了茶多酚、茶氨酸、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总黄酮、总儿茶素、5种儿茶素组分和14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了审评得分(等级)与茶叶内含物质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等级高的武夷水仙总黄酮和水浸出物含量相对较高,儿茶素组分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含量在SA级与其他等级武夷水仙之间差异显著。14种矿物元素中,除Ca、Mg、Mn、Al和B外,不同等级武夷水仙大多数矿质元素含量之间没有差异。热图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武夷水仙SB、SC、SD 3个等级主要在茶氨酸、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上积累,总黄酮在SA级茶中积累明显;SA级武夷水仙主要在Ca、Mn、K、P和N上有积累。主坐标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对武夷水仙茶等级间差异的解释率为2798%;14种矿质元素对武夷水仙等级间的差异性解释率达到了30.89%,较好地区分了不同等级的武夷水仙。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岩韵"与"音韵"的感官体验及化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乌龙茶特殊“岩韵”与“音韵”的感官特征与物质特性,对8个代表性的闽北与闽南乌龙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与味感相关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常规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闽北武夷岩茶茶多酚、儿茶素养总量、咖啡碱及酚/氨值较高,其岩韵韵浓而凝重;闽南铁观音茶游离氨基酸含量、酯型儿茶素占儿茶素总量之比较高,其音韵韵厚而幽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方式对真空厌氧处理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筛选出能有效保留GABA和提高茶叶品质的最佳杀青方式,为高含量GABA黄金芽绿茶生产及黄金芽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微波、滚筒、蒸汽和锅炒4种杀青方式对常温下真空厌氧处理6 h后的茶样进行杀青处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茶叶GABA含量,并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水浸出物(AE)、游离氨基酸、咖啡碱(CAF)、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和类黄酮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黄金芽绿茶特征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微波杀青对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保留效果最好,为1.66mg/g,达GABA茶的标准(≥1.50mg/g);其游离氨基酸总量(3.88%)、简单儿茶素总量(50.92mg/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41.47 mg/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64.48 mg/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2.45 mg/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含量(13.70 mg/g)、儿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德昂族酸茶储藏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为其加工与储藏工艺的改进和品质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储藏2年、储藏4年、储藏5年、储藏7年和储藏8年德昂族酸茶的德昂族酸茶样品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等含量的变化,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德昂族酸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呈下降趋势,水分含量与儿茶素总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儿茶素组分中,除儿茶素(+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外,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不同储藏时间德昂族酸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和水分含量分别为21.14%~29.61%、2.46%~2.69%、3.11%~3.28%、42.28%~46.24%、3.59%~5.30%和7.37%~8.37%;没食子酸(GA)、EGC、EC、EGCG、ECG、+C和儿茶素总量分别为0.66%~1.32%、2.58%~4.93%、4.03%~7.08%、3.19%~7.41%、1.86%~3.41%、1.86%~2.52%和15.06%~22.47%,感官评价综合得为87.20~90.25分,依次为储藏2年>储藏8年>储藏5年>储藏7年>储藏4年。【结论】在自然仓储过程中德昂族酸茶的理化成分与感官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适当延长储藏时间,有利于提升其品质。  相似文献   

6.
对9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玉龙、丹桂、优3、优510、黄旦、毛蟹、福云10号和铁观音等)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刺粉虱的单位叶面积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单位叶面积产卵量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丙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糖、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游离氨基酸总量等的相关性不显著;黑刺粉虱的世代存活率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方法】以四川黑茶不同渥堆时期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其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探索并测定各茶样中的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探索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和结论】四川黑茶渥堆茶样的感官审评得分与茶多酚(R=-0.957)、可溶性糖(R=-0.922)、儿茶素(R=-0.876)、可溶性蛋白(R=-0.895)、茶褐素(R=-0.758)和水浸出物含量(R=-0.789)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氨基酸(R=-0.605)、茶红素(R=-0.599)和咖啡碱含量(R=-0.637)呈显著负相关,与水溶性果胶含量(R=0.649)呈显著正相关.对感官品质影响较大的生化成分主要是氨基酸、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其中氨基酸的直接作用对感官品质产生正面影响,而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的直接作用对感官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遵义地区不同茶树品种呈味物质及矿质元素的含量特征,为茶树品质评价及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遵义地区16个茶树品种的成熟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呈味物质和矿质元素。【结果】不同茶树呈味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含量为1.97%~2.90%,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总量分别为0.08%~1.75%、0.03%~0.87%(丹桂、中茶108、鸟王17号、贵州紫色茶未检出)、0.25%~1.45%、0.18%~1.64%、0.06%~3.34%、0.52%~2.21%、1.85%~7.32%,其中,黔茶1号的咖啡碱含量最高,黔湄601的儿茶素总量含量最高,黔湄502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在11类矿质元素含量中,K和Ca的含量均较高,分别为7 718.00~15 301.33 mg/kg和4 007.33~14 695.67 mg/kg,均在4 000 mg/kg以上,Mn、Mg和P含量分别为1 714.67~6 24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北京油鸡产蛋期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和组成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40只27周龄体质量相近的健康北京油鸡,跟踪试鸡27~51周龄期间生长性能和鸡蛋品质。【结果】北京油鸡产蛋率随周龄的增加而降低,总下降幅度41.24%,与周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平均蛋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及料蛋比随周龄的增加而增长,与周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质量和胫长也随周龄增加而增加且与周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破蛋率、蛋形指数、蛋质量随产蛋周龄的增加而增加,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颜色及哈氏单位随周龄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蛋黄质量和蛋黄比率、蛋清质量和蛋清比率、蛋壳质量随周龄的增加而增长,蛋壳比率有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破蛋率和蛋壳质量与周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舍内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壳比率与周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舍内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27~51周龄间,随产蛋周龄的增加北京油鸡除产蛋率降低外,其他生产性能指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与周...  相似文献   

10.
原料级别和储藏时间对普洱茶品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了不同原料级别、不同贮藏时间的9个普洱茶样品,分别进行了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审评,对色度值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贮藏时间与普洱茶中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等含量成负相关,与没食子酸等含量成正相关,对咖啡碱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与茶叶品质成正相关。原料等级与氨基酸含量、干茶红度、茶汤亮度和红度、叶底亮度以及茶叶品质成正相关,且原料等级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大于储藏时间。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不同贮藏时间的普洱熟茶中的主要内含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5个样品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红素、茶褐素含量、DPPH及羟自由基清除率都呈下降趋势;样品间茶黄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咖啡碱含量呈波浪形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组学解析遮阴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茶叶生产上常采用遮阴处理来提高其品质,然而,黑暗遮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尚未清楚。本文重点研究黑暗遮阴对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以期更加详细了解遮阴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方法】利用遮阳网对茶树进行中度(65.0%)、黑暗(99.7%)两个遮阴处理,不遮阴作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多酚、总氨基酸、总黄酮的含量,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对茶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进行详细调查。【结果】 与对照相比,中度遮阴显著降低了茶叶的总氨基酸、总黄酮含量(P<0.05),轻微降低了总多酚含量,增加了酚氨比;黑暗遮阴显著降低了总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了总多酚含量和酚氨比(P<0.05)。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两个遮阴处理明显改变了茶树叶片的代谢组。进一步鉴定得到了87个化合物,包括2个生物碱、18个氨基酸、12个儿茶素类、8个儿茶素二聚体类、19个黄酮(醇)糖苷、5个香气糖苷、6个核苷(酸)、9个酚酸、8个其他化合物;与对照相比,82个化合物在遮阴处理后出现显著差异(P<0.05)。遮阴后,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氨基酸呈现多样性变化,半数以上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部分儿茶素类及二聚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在中度遮阴后显著降低,然而大部分儿茶素类和儿茶二聚体素类物质的含量却在黑暗遮阴后显著上升;绝大部分黄酮(醇)糖苷的含量在遮阴后出现显著下降,且遮阴程度越高,下降越多;大部分香气糖苷含量在遮阴后显著上升;大部分核苷(酸)含量在遮阴后显著降低;多数酚酸的含量在遮阴后显著上升。【结论】黑暗遮阴后,生物碱、儿茶素类及儿茶素二聚体类等物质含量显著上升,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酚氨比显著上升,预示黑暗遮阴处理可能不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福建省大田县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特征,为其开发利用和茶树特异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儿茶素组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HPLC-MS/MS)测定嘌呤生物碱组分及氨基酸组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热图分析及特异资源筛选。【结果】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的儿茶素总量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 "Me)含量分别为60.00~251.75和2.92~22.90 mg/g,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1和2.06;咖啡碱、苦茶碱和茶氨酸含量分别为3.69~68.71、0.29~48.59和0.28~39.52 mg/g,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8、1.99和1.96。对主要品质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80.00%。基于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共30个生化成分,可将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分为3个类群,A类群氨基酸组分含量较高,B类群生化成分含量均表现较低,C类群的儿茶素组分及嘌呤生物碱组分含量较高,不同类群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EGCG3" Me、咖啡碱、苦茶碱和茶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到16份儿茶素组分特异资源(高儿茶素10份,高EGCG 5份、高EGCG3 "Me 1份)、23份嘌呤生物碱组分特异资源(高嘌呤生物碱9份、高苦茶碱13份、高咖啡碱1份)及6份高茶氨酸茶树资源。【结论】大田茶树品种资源均含有EGCG3" Me和苦茶碱,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系统的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资源,可作为茶树特异性状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生产出富含γ-氨基丁酸(GABA)降压功能茶,采用氮气厌氧处理茶鲜叶后再进行微波杀青等方法,研究了氮气厌氧处理对茶叶品质及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充氮2h和除氮充氧2h,循环4次,成茶中GABA含量达1.89mg/g,是未经氮气厌氧处理茶叶中GABA含量的37.8倍;成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基本不变;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原生地与引种区内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品质差异,为后续茶叶加工、资源选育与品种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贵州省贵定鸟王群体种的3个原生地和3个引种区春季一芽一叶茶鲜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组分等生化成分及10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并进行氨基酸组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原生地贵定鸟王群体种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均高于引种区,云雾镇方家茶园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最高为44.32%和27.40%,云雾镇鸟王村上坝组茶园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3.54%。原生地除云雾镇鸟王村上坝组茶园外,贵定鸟王群体种的氨基酸总量、鲜味和苦味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引种区,且引种区的甜味氨基酸总量高于原生地。对氨基酸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甜味氨基酸中的苏氨酸和脯氨酸及苦味氨基酸中的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能较好地区分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原生地与引种区。原生地与引种区贵定鸟王群体种的Ca、Fe、Se、Zn、Mn和Mg等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且Se含量符合富硒茶标准,原生地云雾镇中心茶场的Ca、Se、Zn、Mn和Mg等矿质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305.42、2.52、22.33、419.86和252.19 mg/kg,都匀市黄河村茶园的Fe含量最高,为349.92 mg/kg。【结论】贵定鸟王群体种原生地与引种区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组分和矿质元素等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通过氨基酸组分的组成及含量特征可区分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原生地与引种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肥料中氮基础上降低磷钾配比对武夷岩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岩茶的优质、健康生产优化养分配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武夷山进行,供试品种为水仙。设置3种肥料配比处理(N-P2O5-K2O): 15-15-15 (农民用肥,对照CK)、18-8-18 (降磷,T1处理)和21-8-11 (降磷降钾,T2处理),统计相关产量指标,定量测定5项常规品质指标及3种主要次生代谢物浓度,并对茶叶滋味和香气物质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不同配比施肥影响标准叶比率(茶叶有效产量),其中T2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标准叶比率(P<0.05,下同),分别为CK和T1处理的1.35和1.40倍,还能显著增加茶青游离氨基酸的浓度,改善茶青品质。以施肥处理作为限制条件,对非靶向代谢物进行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发现,肥料配比对茶青代谢物总变异的贡献显著(P=0.001),不同配比施肥可分别解释滋味和香气代谢物总变异的23.30%和22.00%。液相分析结果表明,T2处理可显著提高黄酮类物质风信子质(Hyacinthin)、醚类化合物索拉非尼(Sorafenib)及茶氨酸等代谢物的浓度;气相结果表明,T2处理可明显提高香气代谢物的浓度,包括奶油香物质2,3-Octanedione等。表明T2处理主要通过提高滋味与香气代谢物浓度(尤其香气代谢物)以改善茶青品质。【结论】在以氮为基础比例上适当降低磷和钾的占比,不仅能显著提高武夷岩茶的有效产量,且滋味和香气代谢物浓度也显著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茶青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在当今武夷岩茶市场竞争纷繁复杂,甚至乱象频出的情况下,品牌评价已经成为治理武夷岩茶价格乱象和促使企业良性竞争与规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通过探讨建立科学、有效的武夷茶品牌评价指标体系为岩茶市场的治理和岩茶品牌的塑造提供帮助。【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借鉴品牌资产五星概念模型的5个维度,分析武夷岩茶产业特有的市场经济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兼顾利益相关者、市场以及中间层面的品牌评价指标作为研究内容构建武夷茶品牌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从茶品牌显著度、茶品牌功效、茶品牌联想度、茶品牌忠诚度、茶品牌企业企业社会贡献度5个方面提出武夷茶品牌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图。通过反映武夷岩茶品牌价值评价的构成因子,为评价武夷岩茶的品牌价值并为武夷岩茶品牌今后的发展战略提供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遮阴及复光下茶树主要碳氮代谢物动态变化,为茶树遮阴及复光过程中鲜叶适制性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大田试验,以黄金茶1号、湘妃翠和金萱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设遮阴度80%和95%,分别在遮阴前、遮阴第12 d和复光后第1、3和5 d取1芽2叶,检测新梢可溶性糖、黄酮、咖啡碱、氨基酸组分和儿茶素组分等指标,分析遮阴及复光下茶树新梢碳氮代谢物和品质变化规律。【结果】遮阴下,3个茶树品种的茶多酚含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黄金茶1号和湘妃翠的酚氨比降至4~5,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降至0.23~0.42。黄金茶1号在遮阴度80%处理下酚氨比和叶绿素a/b显著低于遮阴度95%;与遮阴度80%处理相比,湘妃翠和金萱在遮阴度95%处理下酚氨比和叶绿素a/b显著降低,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且金萱在遮阴度95%处理下儿茶素品质指数显著高于遮阴度95%。复光后,3个茶树品种游离氨基酸的变异系数均大于茶多酚;湘妃翠和金萱的酚氨比大于7,儿茶素品质指数高于遮阴前。遮阴及复光过程中,3个茶树品种的水浸出物、黄酮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在复光第5 d最高。遮阴及复光下金萱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低于黄金茶1号和湘妃翠;遮阴第12 d,遮阴度95%处理下湘妃翠和遮阴度80%处理下黄金茶1号的主要碳代谢物含量最低,主要氮代谢物含量最高。【结论】茶树为适应环境变化进行碳氮代谢调整,从而改变鲜叶的适制性。遮阴环境及复光前期茶树鲜叶适制名优绿茶,复光后期茶树鲜叶更适制优质红茶。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红茶的滋味特征及主要贡献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10个我国典型产区代表性红茶样品的滋味特征,对红茶中主要滋味物质进行分析,并建立红茶滋味特征与主要贡献物质的关联。【方法】以山东临沂红茶、湖北红安红茶、安徽祁门红茶、河南信阳红茶、浙江绍兴红茶、湖南古丈红茶、福建武夷山红茶、贵州普安红茶、四川雅安红茶、云南凤庆红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其茶汤滋味进行描述分析并比较差异。采用红茶色素系统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茶样中的茶叶色素、儿茶素单体、生物碱类、没食子酸、游离氨基酸类、黄酮醇苷类、可溶性糖总量和有机酸类等总计65种主要滋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对所有测得的生化组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0种红茶样品分类后分别进行滋味特征与主要贡献物质的关联性分析。【结果】10个典型红茶产区的代表性茶样间滋味特征差异明显,产自云南、贵州的两个大叶种红茶的茶汤滋味呈现出“醇厚鲜爽”的特点,其余8个中小叶种红茶样品的滋味以清鲜型为主。对10个样品中的主要滋味物质进行定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大叶种红茶与中小叶种红茶可以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到很好的区分,前者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分较高。在第二主成分上,具有清鲜型滋味特征的中小叶种红茶被分为了两类,分析其滋味特征发现,其中鲜度更高的山东临沂红茶、安徽祁门红茶和浙江绍兴红茶3个茶样在第二主成分上得分较高。结合分析样品在第一、二主成分上的得分及主要滋味物质的影响因子发现,富马酸、儿茶素总量、Myr-3-O-glu、茶碱、可可碱和茶黄素等滋味物质对样品在第一主成分上的得分有较大正向影响,滋味特征为醇厚型的两个大叶型红茶中这些物质含量较高,均值分别达到了7.6、554、1.3、7.9、205和15 μg?mL -1,与中小叶种红茶中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两个山柰酚三糖苷及黄酮醇苷总量则与第一主成分得分呈较强的负相关,在中小叶种红茶样品中含量较高。湖北红安红茶的黄酮醇苷总含量最大,达到80 μg?mL -1,约为大叶种红茶的4倍;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则与样品在第二主成分上的得分呈较强的正相关。鲜度较高的1、3、5号样品中游离氨基酸总量达到了300 μg?mL -1左右。【结论】我国10个典型产区代表性红茶的滋味特征差异明显,大叶种红茶呈现“醇厚鲜爽”的滋味特征,中小叶种红茶的滋味则以清鲜型为主。儿茶素类及其氧化产物生物碱和有机酸类物质为醇厚型红茶中主要滋味贡献物质,而“清鲜”滋味特征主要由茶汤中的游离氨基酸造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日照球形绿茶加工过程生化成分的变化。[方法]以日照球形绿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以及儿茶素组分(EGC、C、EGCG、EC、ECG)等含量的变化。同时还对日照球形绿茶与日照绿茶及南方绿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日照球形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组分变化不明显;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成品茶酚氨比为4.68。[结论]研究可为指导日照绿茶生产、提高日照绿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