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虹鳟肠道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一株乳杆菌用于鱼类口服疫苗的活载体,研究从健康养殖的虹鳟肠道分离出58株形态特征不同的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触酶反应筛选出18株革兰氏阳性杆菌,再通过生化反应筛选出5株表型不同的菌株。经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5株均为植物乳杆菌。在8%NaCl ,0.5%胆盐,pH 3.0,7 g·L-1胰蛋白酶,10 g·L-1胃蛋白酶,60℃处理10 min时,几乎不影响菌体存活。5株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抑菌活性。通过荧光分子探针cFDA-SE标记细菌,分离株L1212在15 d的检测期内能在虹鳟肠粘膜定植,并有继续繁殖倾向。因此,植物乳杆菌L1212可作为益生菌应用于虹鳟口服疫苗载体及鱼类饲料添加剂开发。  相似文献   

2.
一株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细菌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从酸马奶酒中筛选出的1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的细菌素特性.[方法]从内蒙古地区酸马奶酒中分离到19株乳酸菌,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扩散法,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干扰后,经蛋白酶敏感性试验,筛选出1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菌株XMD6.[结果]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坚强肠球菌(E.durans).其所产细菌素在80℃对热稳定,显示抑菌活性pH范围为2~7.抑菌谱试验表明,该菌能抑制食品中常见的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的致病菌及腐败菌,具有较广的抑菌谱.[结论]研究可为今后开发利用新型细菌素防腐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酸菜汁中分离出一株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经鉴定为乳杆菌A5。温度、pH对菌株发酵上清液的影响以及发酵上清液对酶的敏感性的研究表明,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对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较敏感,说明抑菌物质是一种蛋白质,确定为细菌素。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121℃20min的高温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菌株所产细菌素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抑菌活性(pH3.0~5.0);菌株产生的细菌素可以较好地抑制革兰氏阳性、阴性菌,表明菌株所产细菌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细菌素。  相似文献   

4.
为获取具有抑菌活性的海南文昌鸡源乳酸菌,笔者以海南文昌鸡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为样品分离乳酸菌。通过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过氧化氢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乳酸菌;而后利用乳酸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及其抑菌试验从中筛选出热带动物肠道源抑菌乳酸菌。本研究共获得17株乳酸菌,分别为13株植物乳杆菌和4株粪肠球菌,其中植物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较高抑制作用,有一定耐酸耐胆盐的能力;粪肠球菌抑菌效果均较差。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海南文昌鸡源植物乳杆菌S4-1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畜禽肠道益生菌制剂开发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C718所产细菌素plantaricin LPC718的特性,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定了细菌素对酸、热和蛋白酶的敏感性、抑菌谱和作用方式;并采用硫酸铵沉淀和Sephadex G-25凝胶层析方法对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的纯化。研究表明plantaricin LPC718在p H3~5.5范围内具有抑菌活性;经100℃处理30 min后抑菌活力仍保持在80%以上;蛋白酶K、蛋白酶E和脂肪酶可完全破坏其抑菌活性,木瓜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可部分破坏其活力,而胃蛋白酶完全没有作用。plantaricin LPC718不仅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一些革兰氏阴性菌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添加plantaricin LPC718可使鸡白痢沙门氏菌培养液中活菌数下降,但细胞密度基本维持不变。因而,plantaricin LPC718是一种新的具有广谱抑菌功能的、含脂类成分的细菌素,在酸和热条件下活性稳定,具有杀菌作用但不引起细胞裂解。  相似文献   

6.
鸡大肠杆菌病现今在我国养殖业内非常普遍,且高死亡率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形势严峻。试验采集新乡地区部分鸡场疑似大肠杆菌病鸡样品26份,检测结果均阳性。随机选择9株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此地区大肠杆菌对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均为100%,对其余8种药物均表现出高敏感性。试验为新乡地区养殖鸡时的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了疗效,减少了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猪肠道中抑制大肠杆菌的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平板稀释法 ,用 MRS和 M17培养基从 12头猪的新鲜粪便中分离出 2 0 0个菌株 ,进而初筛得 38株对普通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复筛得 10株对猪源弱毒型大肠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再选出其中抑菌活性最强的 3株 R- 2 1- 1、R- 17- 3和 R- 2 1- 3。生理生化特性试验表明这 3株均为乳酸菌。以多粘菌素 B对弱毒型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所得的标准曲线作为参照 ,测得这 3株菌的抑菌活性分别相当于 12 80 0 ,135 0 0和 30 2 0 IU.m L-1的多粘菌素 B,蛋白酶试验、排除酸等试验判断其产生的抑菌物质中含有细菌素 ;通过抑菌谱试验证明 3株菌不仅对革兰氏阳性的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国内外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鸡源益生菌对鸡肠道病原菌的影响,从健康的土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出6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以从腹泻病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的3株病原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抑菌法挑选出1株抑菌活性强的乳酸菌;将这株乳酸菌和丁酸梭菌用比浊法测定48 h内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曲线;采用体外模拟肠道的方式,将2株益生菌分别与3株致病菌做体外拮抗试验。结果显示,乳酸菌R5和R6的抑菌能力最强,选取R5与丁酸梭菌D2研究其体外对致病菌的拮抗性能。体外拮抗研究表明,在72 h内乳酸菌R5可将病原菌完全杀灭,而丁酸梭菌对3种致病菌也均有显著抑菌作用。发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在体外拮抗作用中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而乳酸菌R5的抑菌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主要对11份双峰骆驼乳样品进行了乳酸杆菌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将分离到的16株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试验阴性杆菌,分别鉴定为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casei(5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4株)和Lactobacillus delbruekii subsp.lactis等同型发酵乳杆菌和2株异型发酵乳杆菌(AZ41-1和AZ44-1)。多数菌株为15℃生长良好,以中温性菌株占优势。脱脂乳中产酸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主要对11份双峰骆驼乳样品进行了乳酸杆菌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将分离到的16株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试验阴性杆菌,分别鉴定为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casei(5株)、Lactobacllus plantarum(4株)和Lactobacillus delbrueki subsp.lactis等同型发酵乳杆菌和2株异型发酵乳杆菌(AZ41-1和AZ44-1)。多数菌株为15℃生长良好,以中温性菌株占优势。脱脂乳中产酸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
健康鸡与病鸡大肠杆菌某些生物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肉鸡和蛋鸡分离到大肠杆菌180株,已鉴定的血清型为01,O2,O7,O8,O36,O78,O111,其中O2,O78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常见的血清型;从大肠杆菌病病鸡分离到70株,已鉴定的血清型有O2,O78,O36。用9种抗生素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菌株对庆大霉素、痢特灵和卡那霉素有较高敏感性;一些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和环丙沙星也有较高的敏感性;部分菌株对四环素和新诺明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宿主大肠杆菌对15种抗生素抗药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SPF鸡、商品肉鸡、鸡场饲养员、医院病人等不同宿主粪样140株大肠杆菌对15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比较不同用药环境下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差异。结果表明:SPF鸡分离菌株的抗药性最低,平均抗药性频率为46.08%,大部分菌株对8~9种抗生素存在低水平抗药性。医院病人大肠杆菌平均抗药性频率达到67.47%,多数菌株对12—13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由于商品鸡场大量使用抗生素,鸡场饲养员和肉鸡分离株平均抗药性频率远高于SPF鸡,分别达80.00%和72.27%,并对12—13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其中对磺胺二甲嘧啶、利福平的抗药性频率都在90%以上。建议测定区域使用抗药性频率低于50%的抗生素:头孢唑啉、头孢噻呋、硫酸黏菌素、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13.
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以下简称K-B法)和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以下简称ATB法),测定了36株畜禽源沙门氏菌对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ATB法和K-B法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和复方新诺明的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其他13种药物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全部菌株耐1种以上的抗生素,58%的菌株耐2种以上的抗生素。得出以下结论:在畜禽源沙门氏菌药敏性研究中,ATB法还不能完全替代K-B法;畜禽源沙门氏菌分离菌株不仅耐药性较强,而且耐药谱也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检测由新霉素筛选保加利亚乳杆菌L15-4后酸化程度,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目的菌株的最适高密度发酵培养基组成.3株保加利亚乳杆菌(L15-4、L15、LW-1),42℃发酵酸奶,酸奶分别在4和20℃储存检测pH和滴定酸度变化;3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分别与嗜热链球菌S18混合42 ℃发酵酸奶,酸奶分别在4和20 ℃储存检测pH和...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了解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从陕西省部分规模化养鸡场的病、死鸡中经分离鉴定得到15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对4种四环素类药物的药敏性,PCR方法检测3种四环素类耐药基因,用DNAStar软件对获得的耐药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鸡源致病性E.coli分离株对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以及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6%、77.2%、87.3%、50.6%,3重以上耐药菌株占78.5%。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B的检出率分别为81.4%、20.7%,未检测到tetC基因。结果表明,鸡源致病性E.coli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普遍具有耐药性,且以多重耐药为主;耐药基因tetA的检出率与其耐药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卢氏鸡在笼养和地面平养方式下胃肠道的生长发育情况.选用1日龄健康卢氏鸡公雏240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组120只,设6个重复,其中一个处理组笼养,另一个处理组地面平养.测定肝脏、腺胃、肌胃、胆囊、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质量,计算相对体质量,以及小肠总长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长度和相对小肠总长长度指数.结果表明:① 21和42日龄时,笼养组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质量和相对体质量指数都比地面平养组的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21和42日龄时,地面平养组肝脏、腺胃、肌胃、胆囊的质量和相对体质量指数都比笼养组高,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 21日龄和42日龄时,笼养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相对小肠总长长度指数都比地面平养组的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鸡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一例临床分离鸡致病菌,并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和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12种药物和4种复方药物对分离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分离的4株菌中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3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在分离的4株菌中均产ESBL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株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噻呋、头孢曲松除一株中介外其它均耐药,对阿米卡星均敏感,尤其1株奇异变形杆菌和1株大肠杆菌耐药严重,对12种药物中有10种耐药,显示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联用能使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s)降低4~64倍,因此复方β-内酰胺类药物仍是防治鸡致病菌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绍兴市售酸奶中分离并鉴定乳酸菌,研究乳酸菌分离株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利用MRS培养基迎过稀释法分离酸奶样品中的乳酸菌并进行菌落计数,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染色和生化反应鉴定,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5种绍兴市售酸奶样品中共分离出31株菌,生化反应鉴定为嗜酸乳杆菌(6株)、保加利亚乳杆菌(7株)、嗜热链球菌(11株)和双歧杆菌(7株);活菌计数结果显示,4份样品(26.7%)中乳酸菌计数低于国家标准,11份样品(73.3%)中活菌计数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31株乳酸菌对4种抗生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且90.3%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能耐受2~3种抗生素。[结论]绍兴市售酸奶中乳酸菌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对酸奶产品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安全评价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表皮葡萄球菌致医院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365例医院感染患者的各个感染部位进行表皮葡萄球菌的分离和耐药性检测。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逐年增加,菌株分布以呼吸道最多见,其次为伤口和血液;321株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MRSE)逐年递增;MRSE对头孢霉素类、红霉素、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仍<20%,对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50%;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对大多数药物依然保持较低的耐药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的分布广泛,耐药情况严重,MRSE菌株逐年增多,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参考本地区耐药趋势作出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测定的121株金葡菌中,耐苯唑西林金葡菌(MRSA)为26株,占21.5%;对苯唑西林敏感菌(MSSA)为93株,占76.9%;中介菌株为2株,占1.6%。金葡菌对6种抗生素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噻肟为2株,占1.6%。mecA基因的PCR扩增结果显示:所有的MSSA mecA基因均阴性,中介株mecA基因阳性1株,而MRSA中mecA基因阳性株为9株。MSSA对大部分抗生素仍保持良好的敏感性,而MRSA表现为多重耐药性,PCR技术可以作为快速检测金葡菌耐药基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