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运用滤纸片琼脂板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对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薄荷挥发油出油率为0.8%,通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出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成分有59种。提取出的薄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常用菌种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92、10.25、9.18 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3.13、12.50μL/mL。[结论]用GC-MS法检测出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较多,且挥发油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2.
戴小阳  李霞  董新荣  周宝磊  谢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62-11564,11597
[目的]研究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多花蒿鲜嫩枝叶中的挥发油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供试菌,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测得挥发油收率为0.16%;采用GC-MS分离出42个主要成分,并鉴定了22个组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66.1%(面积归一化法)。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桉叶二烯(9.5%)、(E)-2-己烯-1-醇(7.8%)、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碳-4-烯(5.7%)、石竹烯(3.8%)、α-石竹烯(3.0%)、石竹烯氧化物(2.1%)和(+)-α-松油醇(2.1%)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含量较高,化学成分结构丰富,香气宜人,且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极具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荔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荔枝草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成分并进行抑菌活性研究试验。[结果]从荔枝草挥发油中鉴定其中大部分化合物。抑菌活性试验分别为对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发现荔枝草挥发油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范围分别为20-40μl/ml。[结论]荔枝草挥发油成分中以萜类成分为主,有着独特的生物活性,对于药物开发利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振国  冀玉良  姚焕英  李丹青  陈凤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44-17245,17270
[目的]测定白花曼陀罗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白花曼陀罗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烟草赤星菌(Alternaria alternata)、苹果干腐病菌(Botryosphae riadothidea)、棉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茄腐皮病镰孢霉(Fusarium solani(Mart.)和草燕麦镰孢霉(Fusarium avenaceum)为供试靶标菌进行离体抑菌活性试验.[结果]鉴定出1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66%,其中白花曼陀罗挥发油中6-戊基-5,6-二氢(化)吡喃-2-酮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含量的44.28%;白花曼陀罗挥发油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作用的大小顺序为苹果干腐病菌〉草燕麦镰孢霉〉茄腐皮病镰孢霉〉棉立枯病菌〉烟草赤星菌。[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白花曼陀罗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挥发油及其衍生物均可抑制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n)的生长,丁香挥发油对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对扩展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丁香挥发油衍生物对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对扩展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0%。用GCMS详细分析了丁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了20个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含量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68.0278%。  相似文献   

6.
田进  陈冰  谢光波  李胜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66-15668
[目的]分析康定橐吾全草挥发油成分及检测其抑菌生物活性,为康定橐吾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康定橐吾全草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成分,同时采用MTT法研究抑菌活性。[结果]共鉴定出3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9.61%;康定橐吾全草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β-桉叶烯、佛术烯、吉马烯B、4-亚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烷-3-醇乙酸酯、β-榄香烯和3-甲基戊酸等。该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显示出一定的抑菌活性。[结论]试验首次对康定橐吾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捷,可用于康定橐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枳壳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壳、麸炒枳壳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分析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滤纸片法研究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枳壳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相对含量高于麸炒枳壳;枳壳和麸炒枳壳挥发油对试验菌均具有抑制活性,但麸炒枳壳挥发油活性较优。[结论]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可能与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8.
剑叶金鸡菊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希红  陈荣  纪付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96-10996
[目的]研究剑叶金鸡菊挥发油的抗菌活性。[方法]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根、茎叶、花三部分的挥发油;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抗菌试验,并测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3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剑叶金鸡菊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蜂胶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蜂胶,采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通过最小抑菌浓度试验和抑菌试验来测定蜂胶的抗真菌活性.[结果]从蜂胶的乙醇提取物中鉴定出23种化合物.蜂胶对不同真菌表现出不同的抗菌活性,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为16.7;~39.6;,最小抑菌浓度为2.0~4.0 mg/mL.[结论]新疆蜂胶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对某些重要植物病原菌有一定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密蒙花(Buddleia offiinalis Maxim)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密蒙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密蒙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6个峰,鉴定了其中2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2.41%。[结论]密蒙花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4.07%)、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2.92%)、二十一烷(6.15%)、二十七烷(3.28%)。  相似文献   

11.
康旭  袁江兰  孟鸳  邓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87-788,791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C-CO2)提取绿芦笋粉挥发油的工艺,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绿芦笋粉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绿芦笋粉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利用GC-MS对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绿芦笋粉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CO2流量20 L/h,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绿芦笋粉挥发油的提取率达到98%;主要包括37种化合物,其中以烷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酯类。[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SC-CO2萃取绿芦笋粉挥发油的提取率高,这为绿芦笋粉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dis L.)挥发油,运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迷迭香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迷迭香剪成1 cm长的小段、料水质量比1∶15、浸泡时间3h、提取时间4h,此条件下挥发油的得率为1.870%.运用GC-MS技术分析并比较了迷迭香鲜样和干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二者化学成分基本相同,药材阴干后挥发油品质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深山含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抑菌是固体试验和抗肿瘤试验研究。[方法]深山含笑鲜叶经过水蒸汽蒸馏得1种淡黄色精油,采用气-质联用法对深山含笑水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用杯碟法和AlamarBlue法进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析分离,共确认出其中34种成分,所鉴定出化学成分的质量占总量的90.10%以上,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莰烯(10.030%)、(-)-β-蒎烯(8.826%)、柠檬油(7.935%)、丁子香烯(12.457%);并发现其化学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红酵母无明显作用。在浓度为100μg/ml对肺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8.91%±7.90%。[结论]该研究为深山含笑作为优良生态保健树种和药源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徐多多  郑炜  高阳  高其品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058-4059,4062
[目的]分析荔枝核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鉴定出5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0.54%。[结论]荔枝核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酯、烯、萘等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福建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了解福建柏是否适用于城市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栽培树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福建柏叶的挥发油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采用杯碟法和Alamar Blue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从挥发油检出14个峰,被确认为14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物质有:β-橙椒烯(22.514%)、τ-杜松醇(19.883%)、石竹烯(10.133%)等;体外生物活性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红酵母有一定的抑制能力,AlamarBlue法测定福建柏挥发物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大,浓度为100μg/ml时抑制率为(24.01±8.01)%。[结论]福建柏适用于城市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栽培的树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香蜂花叶挥发性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香蜂花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GC-TOFMS仪分析测定,由同时蒸馏萃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分别提取的香蜂花叶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同时蒸馏萃取物中分离出93种成分,鉴定出41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89.79%;其中含有的最主要成分为香叶醛(24.54%);从超声波辅助提取物中分离出67种成分,鉴定出31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92.26%;其中含有的最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0.80%)。[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清香木姜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清香木姜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连续蒸馏萃取挥发油提取仪提取清香木姜子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分析法进行分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1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桉油(27.20%),其次是松油烯-4醇-(21.27%)、N甲-基山鸡椒痉挛碱(6.32%)、十七烷酸(4.33%)、叶绿醇(3.53%)、乙醚基亚油酸(3.45%)、2,6二-甲基-2,6辛-二烯(2.96%)等。[结论]清香木姜子在药用选材中必须考虑药材的种类以及产地,才可以充分保证其药用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资源植物玉叶金花叶中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玉叶金花叶中的挥发油,采用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成。以VC作为对照,以总还原力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玉叶金花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玉叶金花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有效成分,占其总量的68.19%,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应用价值的N-甲基吡咯(37.37%)和叶绿醇(7.34%)。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玉叶金花挥发油的总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玉叶金花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厚朴的挥发油成分,为厚朴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5种不同产地厚朴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0个化学成分,有18种成分为5个产地共有。[结论]不同产地厚朴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成分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