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提取鲜茶汁加工速溶茶(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方法加工速溶茶需用10倍以上沸水从干茶中提取茶汁,这不但消耗大量能源,而且茶叶香味明显降低.作者研究了从鲜茶叶直接提取鲜茶汁的方法,鲜叶经杀青提取绿茶汁.萎凋后提取红茶汁,摇整后提取乌龙茶汁.处理叶切碎后压榨,提取率约20~30%,鲜茶汁浓度7~8°Brix  相似文献   

2.
鲜茶汁在贮藏过程中极易酶促褐变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温度pH 值及浓度抑制剂对鲜茶汁中多 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院在25~40,鲜茶汁PPO 活性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当温度超过40 鲜茶汁 PPO 酶活性开始迅速下降pH 值为5.5~6.5 鲜茶汁PPO 活性较为稳定当pH 值超过6.5 PPO 活性开始迅速下降 不同浓度柠檬酸和NaHSO3对鲜茶汁中PPO 的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0.5%的柠檬酸在室温下对多酚氧化 酶活性的抑制率可达85.01%。  相似文献   

3.
果胶酶澄清哈密瓜汁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果胶酶对哈密瓜汁的澄清效果.[方法]以透光率、果胶含量为衡量澄清效果指标,同时考察澄清前后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其中成分的变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酶加入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值对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澄清效果影响次序为果汁pH值>果胶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02;、酶解pH值4.0、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30℃.澄清后果汁透光率达到9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有上升,果胶含量降低97.5;,蛋白质含量降低92;,总糖、总酸和VC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果胶酶能有效去除哈密瓜汁中的果胶物质,澄清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熟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堆层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取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临沧的晒青茶原料,在其进行大生产加工过程中取样,参照国标检测项目及分析测定方法,系统地研究在普洱茶(熟茶)后发酵过程中各堆层的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从而探究后发酵工艺条件对普洱茶(熟茶)主要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茶坯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水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氨基酸、原果胶的含量均减少,其中氨基酸、原果胶的含量变化呈波动状态;茶褐素、咖啡碱和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则增加,其中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变化呈波动状态;茶红素含量减少较明显,而茶褐素、水溶性果胶含量则增加较明显。从不同层次来看,上层茶坯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水溶性糖、咖啡碱、茶红素、茶褐素、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中层茶坯的堆温、氨基酸、茶黄素、水溶性果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下层茶坯的氨基酸、原果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通过对不同发酵阶段及不同层次发酵情况的研究,可以增加对普洱茶(熟茶)的后发酵过程物质变化的可控程度,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普洱茶(熟茶)深加工产品提供部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香蕉皮作为原料,对果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分别探讨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料液比等因素对香蕉皮中果胶提取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香蕉皮中果胶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85℃、pH 1.5、料液比1:3 (m/V,g:mL),影响果胶产率的因素为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在此优化条件下,香蕉皮果胶产率可达到6.23%,提取的果胶含量为82.6%.  相似文献   

6.
选用大别山产苦荆茶鲜叶为材料,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提取茶汁,分析了单一酶和不同配比的组合酶对茶汁提取的效果;采用组合酶提取方法,利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提取的最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外加酶对茶汁提取率影响较大,其影响大小的顺序为组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单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作外加酶,达到最适提取效果时酶的添加量分别为0.12%和0.08%;组合酶(0.08%果胶酶 0.08%纤维素酶)提取效果最好,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40℃、pH值5.5、酶解时间3h.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渥堆过程中茶多糖及果胶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的方法,以普洱茶生产车间渥堆样品为研究材料,考察了普洱茶渥堆过程中茶多糖和果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渥堆时间的延长,茶多糖和水溶性果胶含量总体上不断增加,但四翻以后水溶性果胶有降低的趋势,起堆样品与四翻样品中含量基本持平。渥堆结束的起堆样品,其茶多糖和水溶性果胶总量接近最大值,这些水溶性成分可能是形成普洱茶特殊风味的重要物质成分,并具有潜在的保健功效。原果胶变化规律性不强,渥堆前期其含量降低,后期则增加,推测可能与水溶性果胶重新聚合有关。同时对比考察了几种典型茶类中茶多糖和果胶的含量,发酵茶中茶多糖和水溶性果胶的含量较高,微生物对水溶性物质的形成具有推动力。非发酵茶和半发酵茶中二者的含量较低,它们不是这些茶类的品质成分。  相似文献   

8.
以雪花梨皮为试材,研究了酸水解法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pH值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果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适宜提取条件为:提取料液比1∶10、提取温度88℃、提取液pH 1.2、提取2h,此时果胶得率为5.74%。经检测,梨皮果胶中半乳糖醛酸含量为67.33%、pH 3.70,酯化度70.59%,果胶色泽为:L*=56.06、a*=1.25、b*=8.12,果胶的凝胶强度受果胶含量和蔗糖添加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波法提取柚皮果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皮为原料,用微波-乙醇沉淀法提取果胶,确定微波法提取柚皮果胶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浸提液pH值是影响果胶得率和质量的主要因素,微波时间对果胶得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料液比和微波功率的影响表现为不显著.确定了微波法提取柚皮果胶的最佳工艺参数:浸提液pH值1.5,微波时间6min,料液比1:18,微波功率448W.浸提液经95%乙醇沉淀、过滤,滤渣经过反复洗涤、过滤,在60℃下干燥得果胶,果胶得率5.20%.  相似文献   

10.
茶之妙用     
茶可消暑 (1)防暑茶:可解热祛风,消暑化湿,开胃止呕. 原料:绿茶6克,藿香、佩兰各9克,开水500毫升. 做法:将藿香、佩兰洗净后与茶叶一起放入茶壶中,开水500毫升冲入,盖上盖闷5分钟即可饮用. (2)小儿清暑茶:清热、祛暑,用于小儿暑热症. 原料:鲜荷叶、苦瓜叶、丝瓜叶各10克. 做法:将三种叶子洗净,撕成小片,加水150毫升,煮沸片刻,取汁备饮. (3)薄荷茶:消热解毒、发汗解表,可用于夏季风热感冒. 原料:绿茶2克,鲜薄荷叶数片.  相似文献   

11.
茶角胸叶甲适度侵害对岭头单枞茶鲜叶内含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块茶园中,在不控制茶角胸叶甲侵害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侵害后,根据茶角胸叶甲侵害茶树程度的不同,探讨茶角胸叶甲不同程度侵害对单枞茶新梢内含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茶角胸叶甲侵害能明显降低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增加黄酮类含量;中度侵害能显著提高儿茶素含量,轻度侵害能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重度侵害则明显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茶角胸叶甲适度的侵害能改变鲜叶内含物的含量,对提高茶叶品质有利.  相似文献   

12.
以武夷山3个不同地域茶园土壤及6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茶青品质,研究不同茶园茶青品质的差异及与种植土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虽然3个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明显,但其土壤肥力指数大部分达到一级标准,可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在茶多酚含量上,肉桂、水仙、铁罗汉、玉观音以九龙窠茶园的含量最高,半天妖、瓜子金以旗山茶园最高;在氨基酸含量上,肉桂、水仙、铁罗汉、玉观音以龟岩茶园的含量最高,半天妖、瓜子金以九龙窠茶园最高;在咖啡碱含量上,肉桂、水仙以旗山茶园的含量最高,铁罗汉以龟岩茶园最高,半天妖、瓜子金、玉观音以九龙窠茶园最高.不同茶园之间的茶青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可通过主成分分析区分来自于旗山、龟岩、九龙窠茶园的茶青.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青品质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茶园的相关性指标不一致.综上,种植土壤的理化性质显著影响茶树的茶青品质,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因此根据茶树品种特性选择不同的种植土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茶叶鲜叶等级直接影响优质绿茶成品的等级,如果在鲜叶阶段就茶叶的芽叶数量进行等级识别,并将不同等级鲜叶分离出来,制作不同等级的绿茶成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优质绿茶鲜叶采摘环节的难题.提出基于茶叶形态、纹理和HOG特征的鲜叶分级方法,采集鲜叶样本图片,对样本图片进行预处理操作,再提取鲜叶形态和纹理特征等特征参数,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线性判别法K-最近邻对新鲜茶叶样本进行分类,得到各等级的茶叶识别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一种特征分类效果不佳,也不符合茶叶本身的复杂性.将多种特征融合有更好的分类效果;3种算法中,随机森林算法有较高的优越性,准确率达97.06%.该研究提取的多特征参数和分类模型,为实际鲜叶的生产加工等级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工艺。结果表明:放大实验较优化实验茶色素中茶黄素(TFs)含量更高;反应液中TFs萃取效率以第1次最高,其他各次效率依次降低。对茶色素进行Tris-Hcl(pH 8.0)洗涤,其洗涤效率也以第1次最高,TFs含量随洗涤次数增多呈现递增趋势,但被洗液体积呈递减趋势,并存在脱没食子酰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名优茶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云  李春华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121-1126
本文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叶摊放程度、不同加工艺、不同名优茶形状对名优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鲜叶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高低可达1.5倍至20几倍;鲜叶适度摊放,能有效地提高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鲜叶摊放至含水量约70%时,其氨基酸含量最高,但摊放过度,其含量又会下降;与炒青和烘青工艺比较,半烘炒工艺的成茶中的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炒青工艺次之;不同形状对名茶氨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由相同原料加工成的扁形或毛峰形名茶其氨基酸含量较高,其次是卷曲形和针形名茶;在名茶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含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干茶氨基酸含量比鲜叶增加0.06%,这对名茶良好香味的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17.
茶树是以收获叶片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比较有无花芽和采摘花芽对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茶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中茶108为材料,试验设3个处理:T1为有花芽未采摘,T2为采摘花芽,T3为无花芽。在春茶期,分别于3月15日、3月18日、3月22日和3月25日进行采样,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开花会显著降低春茶产量,与有花芽的T1相比,T3处理前3次采摘分别增加了114.3%、55.1%和76.5%。可采摘芽头数量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与T1相比,T3处理各个时期鲜叶芽头数分别增加了100%、55%、31.6%和9.9%。T2摘花处理也能够显著提高可采摘芽头数量。茶树开花与采摘花芽处理对春茶期间茶叶百芽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次采摘时,T1处理百芽重最低,T3处理的百芽重最高,达到3.1 g。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研究发现,无花芽的T3处理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有花芽的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摘去花芽后T2处理的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处理间鲜叶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主要体现在磷(P)、钾(K...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并比较由8个品种(茂绿、翠峰、龙井43、迎霜、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白叶1号、薮北种)茶树春季和秋季鲜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的粒径参数、色差数值和内含成分,联合感官审评结果,以期筛选出适制超微绿茶粉的茶树品种和采制季节。结果表明,由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粒径最小,由翠峰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颗粒最均匀;由翠峰春茶和福鼎大白茶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色泽最纯净艳丽;由福鼎大白茶春茶和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氨基酸含量最高,而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由薮北种春茶、迎霜秋茶和福鼎大白茶秋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审评总得分最高。综合分析后认为,龙井43、翠峰、福鼎大白茶和薮北种茶树的春茶适制超微绿茶粉,迎霜和福鼎大白茶的秋茶可用于制作饮用型超微绿茶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