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解黑龙江省犬细小病毒(CP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市、鹤岗市和大庆市的宠物医院共收集了 10份经胶体金拭子检测为CPV阳性的犬粪便样品,利用F81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并对分离的病毒进行PCR、血凝性试验、病毒分型鉴定和VP2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有8份处理后的病料样品接种猫肾细胞F81...  相似文献   

2.
本文改进了犬细小病毒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即采取病犬的粪便和血清样品,经过2—ME处理后,同时测定粪便和血清样品的IgM性HI抗体和粪便样品的HA效价,三项试验互相补充,只要有一项为阳性,即诊断为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应用上述方法,76份阳性粪便、16份阳性血清全部正确检出;120份健康犬粪和130份健康犬血清全部为阴性。对方法改进的依据在讨论中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犬细小病毒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对大熊猫粪便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犬细小病毒(CPV) V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CPV疫苗株为模板,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CPV的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CPV诊断.结果显示,以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能得到与理论设计值大小一致的342 bp的特异性条带,对犬瘟热病毒(CDV)、犬冠状病毒(CCV)、狂犬病病毒(RV)、新城疫病毒(NDV)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最低可检出约1.4 pg的病毒核酸;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其检测重复性好;对45份临床宠物犬病料进行检测,并与免疫胶体金抗原检测拭纸捡测结果进行比较,吻合率为90.0%.将此方法初步应用于大熊猫粪便中细小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从熊猫基地采集的52份正常大熊猫粪便样品中有8份为细小病毒阳性,阳性率为15.3%.大熊猫是通过自然感染还是弱毒苗感染细小病毒的机制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京地区犬细小病毒(CPV)流行特性,采用PCR技术对1 209份犬粪便进行CPV检测。对获得的犬细小病毒的VP2片段进行扩增后再测序分析,并对感染犬的转归进行跟踪回访。结果表明,CPV阳性样本232份(19.2%),其中CPV-2a占62.1%,CPV-2b占37.9%,未发现CPV-2和CPV-2c。CPV-2b较CPV-2a更易感染0~3月龄犬(P0.05),且CPV-2b感染犬死亡率显著高于CPV-2a感染犬(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珠三角地区犬细小病毒(CPV)的流行情况及研制有效的疫苗,本研究开展了CPV流行病学调查,并将32份疑似CPV感染犬的粪便样品处理后接种F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32份样品中有19份样品提取液在F81细胞上可以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HA效价可达到1∶256。回归动物试验显示分离株可以导致犬出现明显的CPV感染症状,PCR鉴定也进一步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CPV。通过VP2基因同源性分析显示分离株与国内主要的流行基因亚型CPV-2a的同源性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当前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基因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细小病毒阳性患犬粪便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过病毒的形态学观察、血凝试验、动物回归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的病毒确实为犬细小病毒,并命名为CPV-YH。病毒分离结果显示,病料接种A-72细胞能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能凝集猪红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圆形或六边形,无囊膜,直径约为20nm。动物回归试验复制出了犬细小病毒病典型症状:出血性肠炎、肝水肿、肺淤血。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显示,其基因组全长为4 921nt,与2011年兰州分离的CPV-LZ2分离株基因组相似性最高,为99%;VP2氨基酸进化树显示,CPV-YH分离株与2013-BJ-P27(中国)分离株和UY306(乌拉圭)分离株在同一个小的分支上。与GenBank上收录的CPV代表株的VP2基因比对,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是98%~99.4%和97.1%~99.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分离一株CPV变异株,这些数据将为CPV的流行情况和防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集疑似犬细小病毒(CPV)感染犬的粪便,采用同步培养法接种胎猫肾细胞(FK81)进行病毒分离鉴定。通过PCR检测、HA试验、PEG纯化,获得1株犬细小病毒,并命名为TZ2#株。感染的F81细胞48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在感染的FK81细胞中扩增出CPV基因的特异性片段;病毒液可凝集猪红细胞,血凝价为1∶64,其血凝性能被特异性抗体抑制。  相似文献   

8.
对20余只患细小病毒性肠炎的自然和人工感染病犬粪便悬液进行了比较详细地电镜和免疫电镜观察。证明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是犬出血性肠炎的病原体.对粪便提取物进行电镜和免疫电镜观察是检出本病病原的简便快速诊断方法.人工感染犬在临床发病前1~2天即可在粪便中检出细小病毒粒子;病毒在肠道内约持续8~10天,并与各该粪便样品的血凝阳性检出率相符.作者等还发现病犬发病初期粪便悬液中的病毒粒子呈散在形式,而在后期粪便悬液中的病毒粒子则聚集成堆,聚集原因是由于肠内出现抗体所致,这对于应用粪便或肠内容物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和特异性诊断等研究工作均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解释了粪便样品血凝试验检出率不高的原因,为改进这一诊断系统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9.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是1977年美国Eugster从患出血性肠炎病犬粪便中新发现的一种小DNA病毒,可使犬发生严重的肠炎综合征和心肌炎综合征。发病率为50%~100%,死亡率10%~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23-1029
首先对疑似犬细小病毒(CPV)感染的病犬粪便进行特异性PCR扩增,经目的片段测序分析,初步证明为CPV感染。将该病犬粪便处理物接种F81细胞,自第3代起,细胞出现典型CPE。对该株病毒进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试验、HA-HI及基因型等方面鉴定,证明该分离株为CPV,命名为CPV/BJ-L1株。该分离株的血凝效价为1∶512,其血凝性能被特异性抗体抑制;Reed-Muench法测定分离株病毒TCID_(50)为10-5.15/0.1 mL;电镜观察可见25nm左右的病毒颗粒;动物回归试验显示,攻毒犬能复制出CPV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包含两端完整的发夹结构序列)进行克隆、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BJ-L1为CPV-2a亚型,与GenBank中的21株CPV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8.8%~99.8%,且与国内近期分离毒株高度同源。对2006-2014年北京市CPV分离株VP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PV流行株的变异具有某种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及时了解上海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趋势,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106份宠物门诊的疑似样品、232份临床健康犬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检测结果为:疑似样品检出中,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阳性率为50.0%,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阳性率为72.6%;临床健康犬的样品中,CDV的阳性率的4.74%,CPV的阳性率3.88%。检测结果反映了上海市犬瘟热、细小病毒在宠物群体中的感染情况,为这些宠物疫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2.
<正> 犬细小病毒是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感染率可高达100%,发病率50%~80%,死亡率为10%~50%。为了有效控制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我们应了解它的特性及临床表现,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1 犬细小病毒的特性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是自主复制型病毒。它的血凝性较强,不仅能凝集猪的红细胞,而且能凝集马、猫和仓鼠的红细胞。在常温下犬细小病毒能存活90天.在80℃下能存活15分钟。犬细小病毒对氯仿、乙醚和去氧胆酸有抵抗力,福尔马林、过氧乙酸、氨水可将其灭活。2 犬细小病毒病的传播犬细小病毒只感染犬,具有高度  相似文献   

13.
新疆石河子地区犬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是一种引起犬出血性肠炎或心肌炎的病毒[1].欧洲首先在1976年和1977年,在美国1978年都鉴定出存在CPV阳性血清.至1979年病例已蔓及世界各地[2-3].1982年10月,我国报道在暴发传染性出血性腹泻的病犬粪便提取物中,发现细小病毒颗粒,其大小和形态结构具有典型的细小病毒特征,从而首次证实该病在我国的存在[4-5].随后,在我国各地陆续有本病发生的报道.近年来随着城市宠物热的兴起, 该病广泛的传播蔓延.据石河子市兽医防疫站初步统计,在犬的各种传染病中,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发病率、死亡率均为最高,为当前犬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实验室从病死犬的内脏中分离到1株犬细小病毒,初步命名为CPV-SHZ毒株.  相似文献   

14.
犬细小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与发病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犬细小病毒 (CanineParvovirus,CPV)是1977年美国Eugster从患出血性肠炎病犬粪便中新发现的一种小DNA病毒 ,可使犬发生严重的肠炎综合征和心肌炎综合征 ,发病率为50~100% ,死亡率10~50 % ,是对养犬业危害极大的疫病之一。现就犬细小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予以简述。1流行病学1.1CPV在世界发现历史1977年 ,美国的Eugster从一条患出血性肠炎的病犬粪便中首先发现了犬细小病毒 (CPV)颗粒。随后 ,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新西兰、英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被证实。1979年以来 ,在我国北京、南京、上海、哈尔滨…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南京地区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基因型分布情况,采集南京市某宠物医院2012—2019年犬细小病毒病患犬粪便43份作为检测病料,通过PCR扩增犬细小病毒VP2基因片段,并将扩增产物测序,分析CPV基因型。结果显示,43份病料皆扩增出目的片段,经测序后使用MegAlign软件与GenBank中犬细小病毒已知基因型对比分析,其中New-CPV-2a基因型为26株,占60.5%;New-CPV-2b基因型为9株,占20.9%;CPV-2c基因型为8株,占18.6%。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地区近年来犬细小病毒基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以New-CPV-2a为优势基因型,同时存在New-CPV-2b和CPV-2c基因型。本研究为南京地区预防和治疗犬细小病毒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致敏SPA菌体提高CAV/CPV PCR检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消除粪便等病料中的PCR干扰物质 ,提高犬腺病毒与细小病毒 (CAV CPV)联合PCR检出率。根据免疫吸附的原理 ,应用CAV CPV高免血清致敏含A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制成致敏SPA菌体免疫吸附剂 ;以此免疫吸附提取粪便等病料中的CAV/CPV ,然后直接或经 3 5mol/LMgCl2 将所吸附病毒洗脱后再做PCR。结果 8份经电镜负染或HA/HI试验验证为阳性的粪便样品 ,如此处理后进行PCR检测 ,结果均为阳性 ;而直接取粪便离心后用上清进行PCR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法可有效去除待检样品中的PCR干扰物质 ,提高PCR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正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特征,以肠炎型多见。犬心肌炎和肠炎两种综合征是犬细小病毒感染的不同表现形式,3~4周龄的小犬患急性心肌炎,而10周龄以上的犬和成年犬患肠炎综合征。犬细小病毒有两种类型:CPV1和CPV2。CPV1对犬不致病。CPV2引起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家犬和野生犬类动物均可感染发病。犬细小病毒CPV2对犬的感染率高达100%。肠炎型多见于8~10周龄  相似文献   

18.
<正>犬细小病毒病又称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犬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两种类型,是犬科动物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病毒性疾病之一,是肉食动物细小病毒病的典型代表,侵害各年龄犬,幼犬发病率高,有时感染率可达100%。1材料1.1病例来源2011年12月份—2013年4月份到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动物医院就诊的病犬243例,通过CPV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检测犬副流感病毒(CPIV)抗体的方法,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CPIV的HN蛋白,以其为包被抗原,采用方阵法确定包被抗原和血清最佳工作浓度,对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CPI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仅与CPI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与犬细小病毒(CPV)和犬腺病毒(CAV)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0%。利用建立的ELISA方法与血凝抑制试验分别对48份送检犬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符合率为92%。本研究为建立快速、准确、简便的犬副流感鉴别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3种犬细小病毒感染诊断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应用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和PCR方法对120份具有腹泻/呕吐症状的患犬粪便样本进行了犬细小病毒检测。结果显示,3种方法检测阳性份数分别为60,49,68。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与血凝/血凝抑制(HA/HI)试验相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及总符合率分别为100.0%,84.5%,90.8%;与PCR法相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及总符合率分别为85.3%,96.2%,90.0%。从试验结果看,HA/HI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PCR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不适合临床推广;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在正确操作下结果可靠,是临床诊断犬细小病毒感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