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邹志荣 《农友》2001,(10):9-10
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菜田面积,还是蔬菜产值,在农业生产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据统计.1999年底,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已达到2亿多亩,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总产量达3.6亿吨。在我国农业种植业中,蔬菜产值仅次于粮食,居第二位。从人均占有量上,已增长到年消费量330公斤,超过世界人均消费量。特别是近几年设施蔬菜发展较快,全国设施蔬菜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预计2010年将达到2500万亩,已成为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相似文献   

2.
四川农民收入受农业结构变动影响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宪威  高瑞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64-13465,13485
介绍四川省农民纯收入和农业总产值现状及农业产值结构变动趋势后,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数据,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内部结构变动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利用对数需求模型对种植业内部结构变动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农业结构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畜牧业为主结合林业、渔业等全方位发展的趋势;亩牧业的产值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最大,种植业稍次于畜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较快发展,二者对农民收入影响都很大;畜牧业中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的是肉类和禽蛋,种植业中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的主要还是粮食,其次是经济作物。对此提出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等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信息荟萃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日趋多元化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再单单依靠种植业,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向。统计显示,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4元,比1989年增长2.9倍。农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稳中趋降,在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为61.7%,比1989年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工资性报酬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全…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再单单依靠种植业,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向。 统计显示,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4元,比1989年增长2.9倍。农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稳中趋降,在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为61.7%.比1989年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工资性报酬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2008,(4):8-10
2008年,我省种植业生产与技术推广的思路是: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深入推进产品手口品种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区,发展特色产业;依托项目带动,推广农业“五新”,努力提高种植业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主要目标任务是:种植业产值增长3%,粮食播种面积2050万亩,粮食总产705万吨(抽样数),蔬菜总产增加5万吨,水果总产增加5万吨,茶叶总产增加0.5万吨。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2004,(3):8-8
今年全省农业发展的任务目标已确定——粮食播种面积9000万亩,总产2460万吨;棉花播种面积800万亩,总产40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000万亩,总产15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700万亩,总产5500-6000万吨。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左右,种植业在农民收入的增量中,力争保持70%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一、认清形势,总结经验。切实增强农业工作的信心 去年,我省农业遭遇了种种困难和风险。各地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有序引导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高效生态农业打开了崭新局面,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农业生产稳步进展。种植业面积扩大,粮食播种面积达2266万亩,增3.9%,总产量162.9亿斤,完成了年度目标;经济作物面积1882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畜牧业稳定增长,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172万吨、57.5万吨和26.7万吨,分别增3.7%、9.4%和2.8%。农产品出口大幅攀升。全省农副产品出口额预计为54亿美元,增长8%,呈现了出口产品、主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格局。农村经济稳健运行。农业投资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增长,农民负担减轻,农产品消费趋旺。农林牧渔业产值达1420.6亿元,按可比价计,实际增长1.8%,其中,农业产值649.5亿元,畜牧业产值285.9亿元。农民收入继续提高。人均纯收入达到6660元,实际增长6.4%,其中,来自一产的收入1248元,增长11%。显现了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加大,为纯农户增收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8.
一、蔬菜生产现状 祁县地处山西省中部,是个农业大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大了发展蔬菜生产的力度和规模。2006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12.65万亩,总产达35.41万吨,产值达到18.38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5%、5.1%和34.7%,蔬菜人均收入46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1,(9):10-10
据农村居民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6~2010年,大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2%。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17元,比2006年增长76.4%。城市化进程加快,工资性纯收入贡献突出。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眭纯收入5223元,比2006年增长91.6%,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镇沅围绕“冬季农业开发”作好农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取得较明显的成效。据统计,2002年全县完成冬季农业开发1.16万公顷,产值2613.68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加3000公顷和278.314万元,增长21%和12%,据初步测算,2002年冬季农业开发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20元。我县冬季农业能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新亮点,主要依靠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构成情况,找出影响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为研究者与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广西统计年鉴数据,从性质、来源、农户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个角度来分析2001-2011年广西农民纯收入现状及特点,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财政支农支出、农村金融、农民文化程度来分析影响广西农民纯收入的因素,并提出增加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对策。【结果】2001-2011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态势,农民纯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纯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地方财政、农民文化程度对农民收入提高有正向推动作用,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产出和农民收入增长。【建议】通过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与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发挥政策作用来提高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2.
苗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77-1778,1811
[目的]分析烟台地区2000~2011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方法]对烟台地区2000~2011年各类农产品及其产量和农民年人均收入的变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类农产品产量与农民年人均收入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农产品产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2000~2011年,烟台地区农民年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各类农产品产量变动情况不同,产量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水果产量、粮食产量、水产品产量、肉类产量、花生产量;水果、肉类和粮食产量均与农民年人均收入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花生和水产品产量与农民年人均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2000~2011年烟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的农民收入相关性较高,该地区水果和肉类产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粮食、花生和水产品产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农民收入随水果和肉类产量的增加、花生产量的减少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注重市场导向,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农业生产能力,成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民消费的根本途径。现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力图探寻影响农村消费的关键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力度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它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86~2015年甘肃省庆阳市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构建ARIMA模型分别对"十三五"期间庆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预测,得出"十三五"期间的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庆阳市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年拉大而相对差距逐年缩小。提出了进一步缩小庆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窦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818-1821
为了揭示1978~2006年期间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贵州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不断扩大和2006年之后差距开始趋向缩小的内在原因,笔者对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贵州城乡居民收入研究作参考。结果表明: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低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农业收入低,这与滞后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省景洪市曼听村为例,分析了傣族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以及农村人均纯收入现状,发现林业收入是曼听村农民收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三产业收入是曼听村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指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依托特色资源进行。  相似文献   

18.
陈萌  夏方舟  严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96-22798,22803
基于对江苏省常熟市和江都市农户的调研,对不同区域农产品市场发展情况下,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商业决策、生产行为进行研究。选取江苏省常熟市、江都市7个村的农户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对理论进行判断与验证,探索农产品市场发展、农户行为和农户收入之间关系,建立农产品市场对农户人均收入影响的计量模型。研究发现,江苏省内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相同因素在不同地区作用效力不尽相同;农户收入结构、市场化发展对农户人均总收入影响比较大;种植结构对于人均农业收入的影响显著。进而提出推进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建设,加强市场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合理调整农户生产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对海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关联序为: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0.8382)〉农业机械总动力(0.83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0.7964)〉农村家庭从业人员(0.7303)〉粮食单位面积产量(0.7011)〉农业人口数(0.6843)〉农业生产总值(0.6789)〉耕地总面积(0.6708)〉粮食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0.6444)。在此基础上.根据关联度的分析,对如何发挥主导因素的作州,提高海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提高农民收入中来源于第二、三产业收入的比重,提高地方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所占比重以及保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较高的速度,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