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酶解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T0)、10%(T10)、20%(T20)、30%(T30)、40%(T40)、50%(T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研究饲料中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及氟残留的影响.选取初始均重为(57.80±0.28)g的珍珠龙胆石斑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1) T3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均显著高于T0组(P<0.05);在替代量大于20%时,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0组()<0.05);各替代组的饲料系数、肥满度、肝体比、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替代组全鱼和肌肉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T3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3)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30组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各替代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4)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显著升高了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P<0.05).(5)各组肌肉氟含量均在可检测范围以下,各组间骨骼氟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升高,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成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酶解磷虾粉可替代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40%以下的鱼粉,替代量为30%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云纹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moara♀)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构建能量梯度,配制粗蛋白含量为46%、50%和54%,能量含量为20.00、20.50和21.00 k J/g,蛋能比为22.04~26.87 mg/k J的9组饲料,编号为D1~D9组,投喂初始体重为(46.23±0.51)g的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56 d。结果显示,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增重率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和能量升高显著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蛋白质沉积率和肝体比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升高显著提高能量保留率和肥满度(P0.05),蛋白质效率先升后降(P0.05);能量升高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和能量保留率(P0.05);D6组蛋白质沉积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全鱼及肌肉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全鱼及肌肉粗蛋白随饲料粗蛋白升高而升高(P0.05),水分随能量升高而降低(P0.05),全鱼粗脂肪随蛋能比降低而升高(P0.05)。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胃蛋白酶活力随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升高(P0.05),能量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D6组胰蛋白酶活力最高,其随饲料蛋能比降低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能量为21.00 k J/g时,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在设定的蛋白质和能量范围内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饲料以50%粗蛋白,21.00 k J/g能量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随机选取450尾初始体质量(7.50±0.02) g珍珠龙胆石斑鱼,分为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分别投喂以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0%、9%、18%、27%和36%鱼粉的5种等氮等脂饲料,进行8周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9%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与替代0%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0%组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对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摄食后1~21 h内,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0%组和替代9%组之间的养殖水体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摄食后21 h时,各组间养殖水体亚硝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不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的前提下,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饲料中9%的鱼粉不会对水体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饲料中按一定比例添加发酵豆粕和酶解鱼粉对刺参幼苗(Apostichopus japonicus)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于投喂后第60d后检测ACP、AKP、LSZ与SOD活性。结果显示,总体上分析用发酵豆粕替代豆粕比用酶解鱼粉替代鱼粉对刺参幼苗ACP、AKP的影响要显著。单独分析单一因素,各添加组ACP、AKP活性较不添加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用发酵豆粕替代100%大豆粕组与用酶解鱼粉替代50%鱼粉组效果最佳。发酵豆粕组与酶解鱼粉组对LSZ活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其发酵豆粕各个替代组较不替代组LSZ的活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替代75%组最为明显(P0.05)。酶解鱼粉各个替代组较不替代组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总体上分析发酵豆粕组与酶解鱼粉组对SOD活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两者不同替代组较不替代组SOD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都不显著。研究表明发酵豆粕和酶解鱼粉替代饲料中的大豆粕和鱼粉对刺参幼参的免疫力都有不同程度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晖  陈刚  林小涛 《水产科学》2012,31(6):311-315
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D1组以全鱼粉作为蛋白源,D2、D3组分别用脱脂豆粕替代10%和20%鱼粉,D4组以啤酒酵母粉替代10%鱼粉,D5组以玉米蛋白粉替代10%鱼粉,投喂体质量30~38g的幼鱼5周,研究3种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对大规格军曹鱼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D3组体质量、质量增加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D1组(P0.05),而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5组(P0.05),肌肉灰分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脏体指数、肝脏脂肪含量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提示,3种蛋白均可替代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而不产生显著影响,但替代比例达到20%,就可能对大规格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方卫东  鲁康乐  张春晓  王玲  冯伟  骆源 《水产学报》2016,40(11):1742-1752
为减少牛蛙饲料鱼粉使用量以降低养殖成本,研究了豆粕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的鱼粉对牛蛙的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用豆粕分别替代0%、20%、40%、60%、80%和100%的鱼粉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每组饲料设3重复,养殖牛蛙60 d。结果显示,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摄食率、成活率、肝体指数、脏体指数、蛙体水分和灰分含量、蛙腿肌肉组成以及肝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豆粕100%替代鱼粉显著降低牛蛙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蛋白质累积率;随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提高,牛蛙的肥满度和后腿指数呈下降趋势,替代100%鱼粉显著降低牛蛙肥满度,替代60%鱼粉显著降低牛蛙后腿指数;替代80%鱼粉显著降低牛蛙全体粗蛋白的含量;牛蛙全体粗脂肪含量随替代鱼粉比例的提高呈上升的趋势,替代100%鱼粉组粗脂肪含量最高;随着替代比例的提高,牛蛙肠道蛋白酶的活力显著降低,而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显著提高。豆粕替代鱼粉显著影响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低值出现在替代80%鱼粉组,过氧化氢酶活力最低值出现在替代100%鱼粉组。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建议牛蛙饲料中豆粕可替代鱼粉的比例为60%~80%。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蛋氨酸钴(Co Met),制成钴含量分别为0.30 mg/kg、1.75 mg/kg、3.42 mg/kg、6.73 mg/kg、12.56 mg/kg、25.50 mg/kg的6组实验饲料(记作D1、D2、D3、D4、D5、D6组),饲喂初始体重(60.02±0.42)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E.fuscoguttatus♀)幼鱼8周,研究蛋氨酸钴对其生长、矿物元素沉积和肝脏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中蛋氨酸钴含量的增加,实验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先升后降,D3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系数(FCR)先降后升,D3、D4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蛋氨酸钴对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含量呈降低的趋势,D5、D6组显著低于D1~D4组(P0.05),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先降后升,D4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肠道、脊椎骨及肌肉钴含量均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全鱼钴沉积率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脏铁、铜和锌含量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锰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先升后降,D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5、D6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脏精氨酸酶(DArg)活力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D4~D6组肝脏羧肽酶A(CPA)活力显著高于D1~D3组(P0.05),但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实验条件下,以S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钴的最适需求量为3.25 mg/kg,即53.28 mg(Co Met)/kg(饲料)。  相似文献   

8.
以鸡肉粉替代饲料中0%、20%、40%、60%、80%的鱼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为(22.82±0.08)g的大菱鲆幼鱼18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2尾)分别投喂一种饲料,试验周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鸡肉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以及质量增加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鱼体水分、粗蛋白、灰分、能量含量未造成显著影响(P0.05),鸡肉粉替代组粗蛋白含量比对照组略微升高,粗脂肪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替代组之间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升高的趋势。鸡肉粉替代40%鱼粉时,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主要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鸡肉粉替代20%的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大口黑鲈幼鱼饲料中白鱼粉与两种豆粕的适宜配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8种等氮、等能和等脂的饲料,以实验鱼的生长、体组成、饲料效率、非特异性免疫和血液学参数作指标,评定大口黑鲈幼鱼饲料中去皮豆粕和酶解豆粕分别替代白鱼粉的可行性和适宜配比。在4水平的去皮豆粕饲料(D1~D4)和酶解豆粕饲料(E1~E4)中,白鱼粉和两种豆粕的配比均分别为45∶5、40∶12、35∶18和30∶25。用上述8种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5.32±0.05)g的大口黑鲈,每饲料设3个重复,每重复35尾鱼。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每天饲喂2次(8:00和16:00)。结果显示,各组之间实验鱼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当去皮豆粕和酶解豆粕在饲料中的含量分别高于5%和12%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随着饲料中白鱼粉含量从45%降低至30%,饲料的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显著升高;同时,全鱼、肌肉和内脏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均呈显著降低,但脂肪含量却显著升高;肝体比和肝糖含量显著降低;实验鱼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但血清补体活性无显著差异;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但红细胞数差异不显著。实验表明,大口黑鲈幼鱼饲料中白鱼粉与去皮豆粕的合适配比为45%和5%,而白鱼粉与酶解豆粕的合适配比为40%和12%;豆粕经酶处理后能去除其中的部分抗营养因子,可替代饲料中11%的白鱼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设计5组等氮等能(粗蛋白为53%,能量为25KJ/g)的实验饲料,以60%的鱼粉饲料组作为对照(D1),豆粕∶花生粕∶鱼溶浆粉∶鸡肉粉(2∶1∶3∶2)的复合蛋白替代40%(D2)、50%(D3)、60%(D4)和70%(D5)的鱼粉,养殖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 L.)初始体重(53.0±0.2) g,养殖周期84 d,每天定时(08:00,16:30)投喂2次,投喂量为体重的1.5%~2%。实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之间幼鱼存活率、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D4和D5组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肥满度在D2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3、D4和D5组(P0.05);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和肠体比(ISI)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均显著低于D5组(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在D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背肌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鱼体肌肉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均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总蛋白浓度在D2组显著高于D4和D5组(P0.05);血糖浓度在D2和D3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D3、D4和D5组甘油三酯浓度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组(P0.05);各替代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碱性磷酸酶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动植物蛋白可有效替代50%鱼粉而不影响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酶解豆粕蛋白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饲料利用及消化酶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1.10±0.02)g的健康对虾,随机分成5组,饲养在0.5 m~3的玻璃纤维钢桶中,分别投喂酶解豆粕蛋白(0、7.40%、14.80%、22.20%和30.20%)替代基础配方中鱼粉(0、25%、50%、75%和100%)制成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试验时间为56 d。试验结果显示投喂25%和50%的酶解豆粕蛋白替代鱼粉的凡纳滨对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等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替代25%组和替代5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酶解豆粕蛋白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50%。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9种等氮等能的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34.72±0.28)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其中1组投喂对照饲料(含50%鱼粉,不含豆粕),另外8个试验组分别投饲由去皮豆粕(DSM)、酶解豆粕(ESM)、发酵豆粕Ⅰ(FSMⅠ)和发酵豆粕Ⅱ(FSMⅡ)替代20%和40%的鱼粉的饲料,9组分别命名为FM、DSM20、DSM40、ESM20、ESM40、FSMⅠ20、FSMⅠ40、FSMⅡ20、FSMⅡ40。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7周的养殖实验后,评定4种豆粕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及适宜替代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鱼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生化指标显示,FM组和FSMⅡ20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FM、DSM20、FSMⅠ40、FSMⅡ20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DSM40、ESM20、ESM40及FSMⅠ20组(P0.05),不同试验组的丙二醛(MDA)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酶解豆粕替代40%鱼粉导致实验鱼的血清对哈维氏弧菌的抵抗能力下降,去皮豆粕替代20%鱼粉导致血清对溶藻弧菌抵抗能力下降;但发酵豆粕不影响血清及黏液对3种菌的抵抗能力。研究表明,以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抗菌能力为评价指标,发酵豆粕是鱼粉的最佳替代源,发酵豆粕Ⅰ和Ⅱ均能替代20%~40%的鱼粉,但存在抗氧化能力下降的风险,尤其是发酵豆粕Ⅰ40%替代组;去皮豆粕和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在抗菌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方面无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以720尾初始均重为(7.00±0.02)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设计1个正常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35%),1个低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15%)。投喂不同添加比例0(正常鱼粉对照组)、0(低鱼粉对照组)、0.10%、0.25%、0.50%、0.75%、1.00%和1.2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养殖期8周。结果显示,低鱼粉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随添加量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均显著高于低鱼粉对照组,低于正常鱼粉对照组;当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时,饲料系数最低,其他各组显著低于低鱼粉组,高于正常鱼粉组,而蛋白质效率的变化规律则与饲料系数相反。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肠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组达到最大值。肝脏过氧化氢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添加量为0.50%达到最大值,谷胱甘肽还原酶mRNA表达水平在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7 d,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以增重率为判断依据,根据折线模型得出,低鱼粉条件下(豆粕替代配方中20%鱼粉),饲料中添加0.63%枯草芽孢杆菌(1.0×108 cfu/mL)可显著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病力、消化酶、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配合饲料中酶解鱼浆蛋白和陆生复合蛋白替代鱼粉的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了4种等蛋(42%)等脂(12%)配合饲料(D1~D4),其中,D1(对照组)含30%鱼粉,D2~D4(处理组)都含14%陆生复合蛋白且还分别含有16%、11%、6%鱼粉和0、5%、10%酶解鱼浆蛋白;各处理组都补充蛋氨酸和赖氨酸。将360尾初始体重为(7.28±0.10) g的卵形鲳鲹幼鱼随机分配到12个海上网箱中,每个网箱30尾鱼,每种饲料设3个网箱。将鱼以上述4种饲料饲养62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与组织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胃蛋白酶(PEP)、脂肪酶(LPS)和淀粉酶(AMS)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D3和D4组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1和D2组,D4组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3组(P<0.05);D2~D4组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D2和D3组鱼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都显著低于D1组(P<0.05),D1和D4组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O)水平显著高于D2和D3组(P<0.05);D2~D4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D1组(P<0.05),且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低于D1组(P<0.05)。研究表明,含6%鱼粉的D4组鱼的生长性能与30%鱼粉D1组无差异,且全鱼蛋白含量及肝脏和肌肉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说明14%陆生复合蛋白配合10%酶解鱼浆蛋白可有效替代卵形鲳鲹饲料中80%鱼粉,使饲料鱼粉使用量低至6%。本研究是首次探讨酶解鱼浆蛋白在卵形鲳鲹配合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可为研发高效低成本配合饲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花(鱼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制豆粕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替代量分别为:0、12.5%、25%、37.5%、50%、62.5%和75%的7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2.25±0.01)g的7组(三重复)花(鱼骨)6周,以评估花(鱼骨)饲料中豆粕的适宜用量.试验结果表明:豆粕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为75%饲料组的鱼体末体重和增重率均显著低于其它6组饲料组(P<0.05),而其它6组饲料组间的鱼体末体重和增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饲料组间花(鱼骨)的存活率、饲料系数、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及蛋白质积累没有显著差异(P>0.05),花(鱼骨)全鱼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中豆粕蛋白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豆粕蛋白对鱼粉的替代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本实验花(鱼骨)配合饲料中豆粕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最大替代量为625%.  相似文献   

16.
以初始体重为(3.70±0.01)g的半滑舌鳎(Cynolossus semilaevis Günter)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小麦胚芽油替代鱼油对其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酶的影响。以添加7.5%的鱼油组为对照组,用小麦胚芽油分别替代0、20%、40%、60%、80%、100%的鱼油配制成6组等氮等能饲料,在海水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68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小麦胚芽油替代鱼油对半滑舌鳎幼鱼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升高。各组间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肝脂肪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全鱼脂肪含量降低;80%和100%替代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中小麦胚芽油水平的升高,鱼体组织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PA和DHA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0%和100%替代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肝脂蛋白酯酶、肝酯酶、总酯酶、脂肪酸合成酶以及肠道脂肪酶活性升高。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小麦胚芽油可替代60%的饲料鱼油而不影响半滑舌鳎幼鱼的生长;小麦胚芽油的添加,促进了鱼体脂肪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但显著改变了鱼体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旨在探讨脱脂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虫粉(DBSFLM)替代鱼粉(FM)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设计6组等氮(粗蛋白45%)等脂(粗脂肪10%)饲料,用黑水虻脱脂虫粉分别替代饲料中0%、20%、40%、60%、80%和100%的鱼粉蛋白,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选用2160尾平均体重为(50.08±3.31)g的大黄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0尾,在室内水泥池(2 m×1 m×1 m)进行为期7周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1) G100组大黄鱼幼鱼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 G40组大黄鱼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大黄鱼肌肉粗蛋白含量随着DBSFLM替代FM水平的增加而下降,替代40%及以上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则随DBSFLM替代FM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替代60%及以上鱼体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3)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40%),大黄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上升(P0.05),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水平显著下降(P0.05);(4)G20组大黄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G40组实验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为最高,G40组大黄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DBSFLM替代FM水平升高呈现下降趋势,替代40%及以上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脱脂黑水虻虫粉替代饲料中40%鱼粉蛋白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红螯螯虾幼虾的饲料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替代量,配制5种不同替代水平(0、40%、60%、80%和100%)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重(0.53±0.06)g的红螯螯虾幼虾8周,测定其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肝胰腺消化酶活力及抗氧化活力。结果显示,豆粕替代鱼粉对螯虾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豆粕替代鱼粉的替代量为40%~80%时,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变化;替代量为100%时,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螯虾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豆粕替代鱼粉对螯虾肌肉的脂肪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替代量的增加,螯虾肝胰腺胰蛋白酶活力呈现下降的趋势,当替代量为100%时,胰蛋白酶活力显著下降;豆粕替代鱼粉对螯虾肝胰腺脂肪酶、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替代量为100%时,螯虾肝胰腺总抗氧化活力(T-AOC)显著下降。结果表明,豆粕替代鱼粉的替代量为40%~80%时,对螯虾的生长性能、肌肉组成、消化酶活力和抗氧化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替代量为100%时,显著抑制螯虾的生长、胰蛋白酶活力和T-AOC。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红螯螯虾幼虾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替代量为80%。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0%(S0)、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的鱼粉蛋白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幼鱼体质量(83.0±0.20)g。结果显示:1)当替代比例≤20%时,各组间星斑川鲽幼鱼特定生长率(SGR)、日摄食率(DFI)、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无显著变化,高于此值时呈显著下降(P<0.05)。随饲料中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鱼体肥满度(CF)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消化道指数(DTI)则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各实验组干物质、蛋白质及脂肪表观消化率均呈直线下降趋势(P<0.05)。以星斑川鲽幼鱼特定生长率(SGR)为参考指标,采用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9.0%。2)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对星斑川鲽幼鱼肌肉水分、蛋白及粗灰分含量未产生显著性影响,肌肉脂肪含量仅S40组显著低于S0和S20组,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当替代比例小于20%时,肝脏水分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之后趋于平稳(P>0.05)。肝脏粗脂肪变化趋势与此相反。肝脏粗蛋白含量仅表现为S30、S50组显著高于S0组(P<0.05),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粗灰分含量不受饲料鱼粉替代比例的影响(P>0.05);全鱼水分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P<0.05)。S30组全鱼粗蛋白最高,S40组最低(P>0.05),除S30组外,其他各组均与S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全鱼粗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3)当替代比例>20%时,星斑川鲽幼鱼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呈显著降低。各组间胆固醇(CHO)含量随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的添加呈直线下降趋势(P<0.05)。当替代比例≥20%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有下降趋势(P<0.05)。当替代比例分别大于20%和40%时,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升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鱼血浆溶菌酶(LSZ)活力随鱼粉替代比例的升高呈显著上升(P<0.05)。各实验组间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低于S0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受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比例的影响(P>0.05)。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9.0%。  相似文献   

20.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是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与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品种。本研究用共轭亚油酸(CLA)添加量为0(CLA0)、0.8%(CLA0.8)、1.6%(CLA1.6)、2.4%(CLA2.4)、3.2%(CLA3.2)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63.57±0.56)g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8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水平对其生长、体组成及肝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实验鱼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著影响;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摄食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LA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在CLA2.4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CLA0组(P0.05)。(2)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CL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除CLA0.8组外,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肝脂肪含量随着饲料CLA含量的变化未见显著性差异。CLA1.6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CLA3.2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C_(18:1n-9)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肝中C_(16:0)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而C_(16:1n-7)、C_(18:1n-9)和C_(18:1n-7)含量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肌肉和肝中C_(18:3n-3)和C_(18:2n-6)在显著低于CLA0组(P0.05)。肌肉和肝中C_(18:2c9,t11)和C_(18:2t10,c12)含量同共轭酸添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且各添加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3)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各实验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的活性,其中CLA3.2活性最高,均高于其他组(P0.05);除CLA0.8组的总酯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力低于CLA0组外,其他各组均高于CLA0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适量添加CLA可显著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改善肌肉和肝中脂肪酸组成,同时增加肝脂肪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