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橄榄‘长营’和‘清榄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橄榄果实中N、P、K、B、Ca、Mg、Zn、Mn元素的含量,探讨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橄榄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随着橄榄果实的发育,‘长营’和‘清榄1号’的K元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长营’果实中的N、P、B、Ca、Mg、Zn、Mn元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清榄1号’果实中N元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B元素含量逐渐降低,P、Mg元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Ca、Zn、Mn元素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整体上,‘长营’果实中N、P、K、B、Mg、Zn、Mn元素含量均高于‘清榄1号’,而Ca元素含量低于‘清榄1号’。综上,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长营’和‘清榄1号’果实的N、P、B、Mg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K、Ca、Zn、Mn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但在同期时,品种间含量差异较大。较高的Ca元素含量证实橄榄为高钙水果。  相似文献   

2.
番石榴果实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2个品种番石榴果实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番石榴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以福建省漳州市栽培的‘彩虹’和‘红宝石’2个品种的番石榴果实为试验材料。花谢后第1天,作为果实发育的起点,每7 d采样一次,直到果实成熟。测定果实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和维生素C等指标。结果表明:‘彩虹’和‘红宝石’番石榴果实质量增长变化曲线十分相似,均表现为“快-慢-快”的双S型动态变化曲线,其质量增长过程可分为3个生长期:第1次膨大期、生长缓慢期和第2次膨大期;2个品种果实生长过程纵、横径的变化也分为3个生长时期,即2个生长高峰期和1个生长缓慢期,均表现为“快-慢-快”的双S型动态变化曲线,果实形状均由长椭圆形变为椭圆型;果实第2次膨大期(‘彩虹’为花后78~113 d,‘红宝石’为花后71~99 d)),2个品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但‘红宝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整个过程中显著高于‘彩虹’。  相似文献   

3.
橄榄果实风味独特,富含多酚、黄酮、氨基酸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与其风味品质关系密切。目前对橄榄果实代谢物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较少,为解析橄榄果实的主要代谢成分并对3个品质类型存在差异的品种(系)(‘长营’‘檀香’‘灵峰’)进行比较,以期为橄榄果实品质形成、优良品种选育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测定3个橄榄品种(系)成熟期果实代谢物,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3个品种(系)果实总酚、总黄酮、木质素含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檀香’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灵峰’总酚、总黄酮及木质素含量最低;‘长营’总木质素含量则很高,与其化渣差的特点相吻合。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共检测出黄酮、酚酸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脂质、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鞣质、糖及醇类、木质素和香豆素等13类524种代谢物,其中黄酮类代谢物数量最多,主要为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和山奈酚类。各品种(系)代谢物差异显著,主要的差异代谢物为黄酮类、酚酸类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长营’相比‘檀香’存在161种差异代谢物(上调代谢物116种、下调代谢物45种),‘檀香’相比‘灵峰’存在164种差异代谢物(上调代谢物51种、下调代谢物113种);‘长营’相比‘灵峰’存在146种差异代谢物(上调代谢物51种、下调代谢物95种)。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3个品种(系)中,‘檀香’的黄酮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最为活跃,积累更多的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山奈酚类、丙氨酸、丝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等黄酮及氨基酸类物质;‘灵峰’较‘长营’的黄酮代谢相对较弱,黄酮类物质积累相对较少,这可能是造成‘檀香’橄榄风味更为浓厚,而‘灵峰’橄榄风味较为清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分析不同月份采收的菠萝果实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月份成熟的菠萝果实Vc含量有差异,1~12月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1~4月较高,5~9月较低;可滴定酸含量与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11~3月较高,4~9月较低;不同月份成熟菠萝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1、5、6、7、12月较高,其他月份较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出与Vc、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相反的趋势,5~7月较高,其次为9、11,2、3月,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各月份果实糖酸比情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时期(盛花后80 d、95 d、110d)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3个不同套袋时期都可以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果实采前套袋提高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总酚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促进龙眼果实采后果肉自溶和病害发生,降低果实耐贮性,缩短龙眼果实贮藏期.综合研究结果认为,果实采前套袋能有效改善‘立冬本’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其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110 d(即果实采收前1个月左右);但果实采前套袋降低‘立冬本’龙眼果实的耐贮性,不利于延长龙眼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时期(盛花后80 d、95 d、110 d)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3个不同套袋时期都可以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果实采前套袋提高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总酚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促进龙眼果实采后果肉自溶和病害发生,降低果实耐贮性,缩短龙眼果实贮藏期。综合研究结果认为,果实采前套袋能有效改善‘立冬本’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其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110 d(即果实采收前1个月左右);但果实采前套袋降低‘立冬本’龙眼果实的耐贮性,不利于延长龙眼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7.
品种的差异是影响采后橄榄果实品质和货架期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较研究福建省2个主栽橄榄品种‘长营’和‘惠圆’果实的贮藏性差异。采后‘长营’和‘惠圆’橄榄果实经清洗并用抑霉唑杀菌剂处理(1.0 m L/L浸果5 min),晾干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8±1)℃下贮藏140 d。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实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好果率、失重率和果皮褐变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橄榄果实呼吸强度在贮藏0~60 d内上升,贮藏60 d之后下降;果实细胞膜透性、失重率和果皮褐变指数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果实好果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长营’和‘惠圆’橄榄果实的耐贮性不同。在同一贮藏期间,‘惠圆’橄榄果实的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果皮褐变指数都高于‘长营’橄榄果实,而好果率则低于‘长营’橄榄果实。据此认为,‘长营’橄榄果实比‘惠圆’果实更耐贮性,其原因可能与‘长营’橄榄果实可以保持较低的呼吸强度和较完整的细胞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与采后品质变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福建省主栽品种‘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在(8±1)℃、8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的果实贮藏性和品质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与‘福眼’龙眼相比,‘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较好,采后贮藏期间的‘东壁’龙眼果实好果率较高,而果实失重率、果皮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果肉褐变度较低.采收当天的‘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采后贮藏期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的变化比‘福眼’龙眼果实少;在同一贮藏时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果实.因此认为,‘东壁’龙眼果实的贮藏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菠萝品种‘无刺卡因’为试材,分析了不同套袋时间对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可以防止日灼的发生,提高果实的外观质量。但是,套袋处理会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导致果实风味品质下降。套袋过早,平均单果重明显减少,而较晚时期的套袋会提高维生素C和总酚的含量,最适宜的套袋时期为谢花后40~60 d。  相似文献   

10.
采前施用钾肥对菠萝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以菠萝品种巴厘(Ananas comosus cv.Comtede Paris)为试材,采用滴灌形式,研究施钾(硫酸钾和氯化钾)对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硫酸钾能提高果实采收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维生素C的含量;延缓果实贮藏中后期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增施氯化钾则显著减少了采收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且不影响贮藏期间果实维生素C含量.因此,施900 kg/hm2硫酸钾处理果实贮藏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1.
橄榄的苦涩味及药用成分都与多酚类物质密切相关。本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橄榄果实中的多酚组分。结果表明:橄榄中主要的多酚物质为鞣花酸,其次是芦丁、没食子酸甲酯、金丝桃苷。不同地区、品种(株系)之间多酚组分含量不相同。‘马坑22号’和‘霞溪本’所含的鞣花酸含量最高,分别达2 484.633、2 214.457 mg/100 g;芦丁含量最高为‘檀头’和‘霞溪本’,分别为490.137、478.545 mg/100 g。  相似文献   

12.
套袋时期对‘立冬本’龙眼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时期(盛花后80、95、110d)对龙眼果实生长发育、外观品质及果肉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套袋时期越早,则落果率越高;果实采前3个不同套袋时期都可以增加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重,提高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以及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综合研究结果认为.'立冬本'龙眼果实的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110d.即果实采收前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3.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产量和营养品质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大西洋’和‘克新13号’为试验材料,于盛花期进行叶面喷施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烯效唑(Uniconazole),简称S3307;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简称Cc。通过比较块茎重量和块茎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酚类物质含量,分析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DTA-6可显著提高‘大西洋’和‘克新13号’大薯重量,Cc可显著提高‘大西洋’大薯重量;各处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但都显著提高了‘费乌瑞它’酚类物质的含量;DTA-6可显著提高‘费乌瑞它’和‘克新13号’维生素C的含量,而Cc可显著提高‘费乌瑞它’淀粉含量,DTA-6和Cc处理可显著提高‘克新13号’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授粉对‘东刘1号’荔枝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个荔枝品种与‘东刘1号’荔枝组成6个授粉组合,研究不同品种的花粉对‘东刘1号’荔枝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纵径、横径、厚度、果形指数、单果重、肉厚、皮厚、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糖酸比、维生素C、果肉的质地及风味、坐果率、裂果率、成熟期和种子纵径、横径、焦核率、种脐的大小等方面花粉直感效应表现明显,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种子的厚度差异性不显著。在荔枝生产上存在花粉直感现象,可为‘东刘1号’荔枝授粉品种的选配和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引进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高抗品种‘中蕉9号’,在广西南宁1—10月不同时段移栽,以‘桂蕉1号’作为对照,并观察其生长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等表现,以期为广西优异抗病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当地传统品种‘桂蕉1号’相比,‘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其平均产量较‘桂蕉1号’高16.2%;2月15日及10月1日移栽期处理产量最高。不同移栽期的‘中蕉9号’生育期较‘桂蕉1号’长140~181 d,且其夏秋季种植较冬春季种植生育期平均延长161 d,主要是由于抽蕾推迟。此外,‘中蕉9号’假茎粗壮,在抽蕾前有较高的叶片光合势和叶面积指数,是其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品质方面,1月1日移栽的‘中蕉9号’果实催熟后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较‘桂蕉1号’分别高出29.0%和63.0%,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桂蕉1号’,‘中蕉9号’果实表现出高糖、高酸、低脂的特点。综上,‘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有一定产量优势,但生育期较长,抽蕾晚,冬春季2月15日移栽可获得高产的同时缩短生育期,但仍需进一步在病区试验种植观察其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以杂柑类新品种—‘建阳桔柚’果实为材料,研究微孔薄膜袋(WK微孔)、打孔薄膜袋(DK打孔)和无孔薄膜袋(CK对照)包装对‘建阳桔柚’果实在(10±1)℃下贮藏120 d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孔薄膜袋包装相比,微孔薄膜袋和打孔薄膜袋包装能使采后‘建阳桔柚’果实包装袋内保持较高的O_2含量和较低的CO_2含量,有利于维持‘建阳桔柚’果实进行低水平有氧呼吸,显著减少因无氧呼吸造成的果肉乙醇积累,保持较高的‘建阳桔柚’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果实好果率,降低果实失重率、感病指数和枯水指数;并且微孔薄膜袋包装对‘建阳桔柚’的贮藏保鲜效果更优于打孔薄膜袋。  相似文献   

17.
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果型和品质差异较大的黄肉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解放钟’和白肉枇杷‘白梨’的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含量及与山梨醇代谢相关酶--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和山梨醇氧化酶(Sorbitol oxidase,SOX)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山梨醇代谢与枇杷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枇杷品种果实中山梨醇含量均随果实发育进程呈下降趋势,且‘白梨’枇杷果实中山梨醇含量高于‘解放钟’。在花后35~80 d,2个枇杷品种幼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较低且相对稳定,而花后95~140 d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逐渐上升,并在花后125~140 d果实成熟期急剧增加而达到峰值;果实中葡萄糖含量在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花后125~140 d的果实成熟期,‘白梨’果实中果糖含量显著高于‘解放钟’(p0.05)。果实发育过程中SDH和SOX的活性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说明2个枇杷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含量及SDH和山SOX的活性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但果实山梨醇含量与SDH和SOX的活性在果实膨大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是黄肉枇杷与白肉枇杷品质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探明采前喷施复硝酚钠对‘贵妃’杧果果实品质和采后发病率的影响,以期为复硝酚钠在杧果生产中的使用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选用‘贵妃’杧果为试材,于盛花期后第15天开始喷施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复硝酚钠,每隔9~12 d喷施1次,共喷施6次。测定果实发育期间的纵横径、成熟期的单果质量、成熟过程中的果皮颜色参数(Lab值)、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和果实病害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采前喷施复硝酚钠能够促进果实膨大,显著增加‘贵妃’杧果成熟期的单果质量,促进果实果皮转红和成熟期果皮转黄,延缓果肉硬度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总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极大地降低了采后病害发病率和发病指数。  相似文献   

19.
贵州主栽杧果品种果实品质及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主栽杧果品种的果实品质特性,分析了‘金煌杧’‘贵妃杧’‘玉文杧’‘桂七杧’‘红玉杧’5个主栽杧果品种果实的12个品质指标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5个杧果品种的平均单果重在380~898 g,果形指数在1.60~2.14,可食率72.10%~77.74%,水分含量82.06%~85.10%,总灰分含量1.30%~1.70%,粗纤维含量在0.90%~1.10%,可溶性糖含量在7.75~13.90 g/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05%~17.10%,总酸含量在0.120~0.233 g/100 g,维生素C含量在0.0018~0.0073 g/100 g,糖酸比在40.26~123.88,固酸比在61.30~153.39;5个杧果品种共检测出50种香气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金煌杧’‘贵妃杧’‘玉文杧’‘桂七杧’‘红玉杧’分别检测出香气组分14种、14种、21种、21种、16种,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达56.34%、73.95%、82.47%、97.32%、64.16%。5个杧果品种的香味均以松木香味为主,略带青香、苹果香和柠檬香等香味。  相似文献   

20.
左雪冬  胡玉林  邓峰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0):2008-2012
以毛叶枣品种‘蜜丝枣’为试材,分析无色透明薄膜袋、白色无纺布袋、白色单层纸袋、外黄内黑双层纸袋4种果袋对‘蜜丝枣’果实品质及抗氧化酶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改善‘蜜丝枣’果实的外观色泽,提高果实抗氧化酶POD、CAT活性;套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蜜丝枣’果实的内在品质,降低了果实风味。套袋后,在4种果袋中,只有无色透明薄膜袋可以显著提高果实的单果重(比对照提高22.1%),而套其他3种果袋却会不同程度抑制果实生长,导致单果重不同程度下降;套无色透明薄膜袋对果实的内在品质影响程度最小,仅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而对可溶性总糖无显著影响,对维生素C含量略有提高。综合套袋对果实品质和商品性的影响,推荐‘蜜丝枣’果实套袋材料为无色透明薄膜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