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过菌落形态、染色形态、生化试验,从来自湖北某鸭场的30份病料中,分离到20株鸭大肠杆菌。以3.0×108CFU/mL剂量感染健康昆明鼠和健康樱桃谷鸭,鼠和鸭分别在感染后8 h和12 h出现症状,12h和18 h后开始出现死亡,而对照组则未出现任何症状,表明该菌株为致病性菌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该鸭场分离菌株对某些药物已经产生很强的耐药性。人工感染鸭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其肝脏、心脏有广泛的纤维素渗出物且发生严重的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一株猪源嗜酸乳杆菌的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全自动曲线分析仪测定该菌株不同接种量的生产曲线;采用试剂盒法测定了该菌株的产酸力和抗氧化性能;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检测了该菌株的抑菌特性;使用猪肠上皮细胞测定了该菌株的黏附性能.【结果】该菌株最适生长接种量为4%;培养60h时产乳酸量最高,为66.85mmol/L;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9mm以上;该菌株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菌悬液浓度为10~9 CFU/mL时,该菌株对猪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指数最高,为1 060CFU/100cell.【结论】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某猪场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病因,试验采集腹泻仔猪的粪便样品,通过PCR检测、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序列测定、同源比对分析以及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试验等对腹泻仔猪的病原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腹泻仔猪粪便样本中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呈阳性;从病料中分离出的菌株与大肠杆菌(KJ477007.1、MW301234.1等)的同源性均超过99%;将分离菌株以腹腔接种的方法注射给BALB/c小鼠,约20 h后接种分离菌株的小鼠全部死亡,剖检和HE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致病性较强;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呋、头孢吡肟存在高度敏感性;对头孢喹肟和林可霉素存在中度敏感性;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氟苯尼考以及阿奇霉素存在耐药性。说明该猪场的仔猪腹泻主要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所致,在进行治疗时,应结合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用药。  相似文献   

4.
浙江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省某养鸭场类似于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9日龄非免疫鸭胚接种传4代后,能致鸭胚100%死亡,毒力稳定;测得的半胚致死量(ELD50)为10-6.4;人工发病试验能致1~3日龄非免疫雏鸭66.7%死亡,其病变与自然发病相同;经中和试验证实,该病毒鉴定为非经典Ⅰ型雏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强毒株对雏鸭的致病性。【方法】以口服灭菌生理盐水的雏鸭为对照,通过口服和滴鼻接种途径将PM人工感染雏鸭,观察雏鸭的发病情况;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内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雏鸭,采集肝脏、肺、心脏和脾脏、胸腺、腺胃和小肠等组织,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各器官组织学变化;利用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对PM在雏鸭体内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接种PM后,引起雏鸭出现精神不振,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剖检病变以心包积液、肺出血和肝脏点状坏死为特征。PM动态增殖检测结果表明:滴鼻接种后12h,肺中PM含量最高,达到4.47×103 CFU/g,而口服接种后12h,胸腺中PM含量最高,达到5.12×103 CFU/g;2种途径接种PM后18~30h均以雏鸭胸腺PM含量最高。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肺脏充血、出血,肝脏脂肪变性,脾索紊乱等为特征;荧光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肺、肝脏、胸腺和脾脏等器官。【结论】PM感染主要引起雏鸭的出血、败血性变化;滴鼻接种PM对鸭的致病力明显高于口服接种;胸腺、肺、肝脏和脾脏是PM侵害的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6.
从陕西周至县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并从接种雏鸭死亡情况得知该分离株为强毒株。从而证明引起雏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鸭病毒性肝炎所致。用公鸡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发病雏鸭,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更适宜于生产应用的麻类生物脱胶高效菌株,对苎麻脱胶菌株CXJZ95-198进行紫外诱变,存活菌株的生理特性研究和脱胶功能实验发现:紫外线处理120 s获得的变异菌株CXJZU-120性状稳定;在5.5~6.0 h完成苎麻脱胶,总胶质脱除率达87.22%;该菌经10.0 h培养,发酵液中的果胶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活分别为211.2 U/mL、374.8 U/mL和96.6 U/mL;该菌株在固态培养基中培养16.0~17.0 h开始显棕褐色,液态发酵培养基中培养5.0~5.5 h开始显蓝绿色,接种到苎麻上发酵5.0~5.5 h开始显蓝色。该结果表明,变异菌株CXJZU-120与出发菌比较,不仅在脱胶功能和产酶性能上有所提高,而且繁殖速度快,发酵时具有特别的显色现象,对于该菌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无菌采集可疑病禽的肝、胰、脾组织,经过分离接种鸭胚,取盲传三代尿囊液,经病毒分离.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麦康凯琼脂培养、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结果:20只10日龄鸭回归试验.攻毒组10只小鸭在接种后24h出现症状,30h出现死亡,而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死亡情况。综合诊断为麻鸭大肠杆菌性脑炎。  相似文献   

9.
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离体接种和室外孢子喷雾接种方法,对3株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各菌株在PSA培养基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及菌落厚度差异显著;各病原菌菌株在光照、黑暗和12 h光暗交替培养时,日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有明显差异;黑斑病病原菌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为PSA;孢子萌发最适pH值8~10;菌株A和菌株H的致病力显著强于菌株C,但这2个菌株间的致病性无显著差异;A、C、H 3种菌株混合接种时,可使梨叶片表现自然发病时的典型病斑.  相似文献   

10.
从广西宜州蚕区暴发黑胸败血病的养蚕农户处采集到病蚕样本,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回复感染健康5龄家蚕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落呈橘黄色,光滑,圆形,边缘整齐,有光泽,湿润有黏性,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该菌形态学符合葡萄球菌属的特征;用菌液穿刺感染健康5龄家蚕10 h后蚕体胸部膨大,痉挛侧倒而死,11 h后胸部变黑呈现黑胸败血病病症;从腹腔接种菌液的小白鼠16 h内全部发病,从发病的家蚕体液和死亡小鼠的心血均能分离到与接种菌株形态一致的细菌,证实该菌为引起家蚕黑胸败血病的病原菌。菌株16S rDNA片段为1 463 bp(Gen Bank ID:1811543),与GenBank数据进行比较,该菌株与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同源性为99.9%,鉴定该菌株为松鼠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1.
对江苏地区分离到的1株疑似鸭肝炎病毒毒株(JS株)进行传代繁殖、雏鸭回归试验和理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毒株能在鸭胚上进行传代繁殖,E1~E6代鸭胚毒的ELD50为10438·02 mL-1 ~10617·02 mL-1;攻毒的雏鸭可产生与I型鸭肝炎病毒相同的症状和病变;3,7,14日龄易感雏鸭的LD50分别为1055·02 mL-1,10517·02 mL-1,10383·02 mL-1;病毒对氯仿、乙醚和胰酶不敏感,对酸(pH 30)稳定,对热不稳定。进一步进行交叉中和试验、交叉被动保护试验和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抗原性与经典1型DHV差异显著;VP1序列与多株1型DHV的同源性在693%~933%;从进化关系来看,与韩国株的亲缘性最近。JS株属于我国流行的新型鸭肝炎病毒(命名为N\|DHV\|JS株)。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离鸭大肠杆菌病病原,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从河北省安新县某大型鸭场30日龄病死雏鸭肝脏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和生化试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确定为大肠杆菌。应用大肠埃希菌O抗原定型血清鉴定为O_(88)。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死性,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拉啶、呋喃妥因等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等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3.
鸭H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发病雏鸭体内分离到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NJ01株[A/Duck/Nan jing/01/1999(H9N2)]进行了免疫原性研究。以含有108.0ELD50和108.5ELD50的NJ01进行静脉注射攻击无H9亚型禽流感抗体的26日龄、44日龄和140日龄鸭,结果显示,对小于44日龄和大于44日龄鸭分别以108.0ELD50和108.5ELD50病毒含量的NJ01株静脉攻击,攻毒后1~2 d的喉拭子病毒分离率均为80%以上。将病毒含量为107.9ELD50的NJ01株油乳剂灭活苗,肌肉途径免疫8日龄和28日龄鸭,在免疫后的第7 d、14 d和21 d用含108.0ELD50和108.5ELD50的NJ01静脉注射攻击,攻毒后取1~2 d喉拭子进行病毒重分离,结果表明,免疫后7 d产生抗体,14 d产生坚强免疫力,21 d相对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14.
对分离到的1株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J01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其静脉致病指数IVPI为0,脑内致病指数ICPI为0.26,血凝解脱时间NHAT为慢,血凝热稳定时间HOT为30 m in。以108.0ELD50/羽的剂量静脉感染26日龄非免疫鸭,可使40%鸭致死,且从攻毒后存活鸭1 d+2 d喉拭子中100%分离到该病毒;而以相同剂量静脉感染1月龄SPF鸡后不出现死亡,但攻毒后4~6 d的泄殖腔拭子中,均可100%再分离到该病毒。毒株血凝素基因的RT-PCR试验结果显示,与1997年香港3个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4.8%~96.0%,其HA裂解位点处氨基酸序列为-RSSRG-。研究结果表明该NJ01株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属欧亚大陆分支,在SPF鸡及非免疫鸭体内均能很好地复制。  相似文献   

15.
商品肉鸭鸭瘟病毒河南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疑似鸭瘟的商品肉鸭肝作病料分离病毒,经致病性试验、被动免疫试验、中和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证明该分离病毒为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16.
一株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筛选对高浓度NH3-N养殖废水具有高效硝化能力的菌株,研究其硝化性能。通过比较几种已报道的筛选方法和不同生境中异养硝化细菌筛选效果,确定了以乙酰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从高氨氮生境中可以筛选到高效的异养硝化细菌;进一步通过富集培养分离,从沼气池出水口水中分离到一株异养硝化细菌,并根据部分长度的16S 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株具有高效异养硝化功能,在初始氨氮浓度为104 mg·L-1的异养氨化培养基中培养12 h后,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81.7%和53.7%,最终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可达90.1%和61.3%,且培养液中无明显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累积。16S 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与Paracoccus denitrificans具有99%相似性,结合生理生化分析认定该菌株是一株脱氮副球菌,命名为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FJAT-14899。筛选出的菌株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FJAT-14899对氨氮具有高效的去除率,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交替传代选育出适应CEF繁殖的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疫苗株。该弱毒株已失去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病性,对CEF的TCID50稳定在10-5~10-5.5;在雏番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1日龄雏番鸭免疫不同代次弱毒后7 d攻击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保护率均在88%以上,且不同代次弱毒的外源病毒检验结果均为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弱毒株无外源病毒污染、安全性好、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强,可用于制备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  相似文献   

18.
鸡粪中的含硫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会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气体,危害畜禽的健康及污染环境。试验以减少鸡粪中硫化氢释放量为目的,从菹草内分离得到1株具有异养硫氧化作用的细菌,命名为JS3。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JS3与杀鲑气单胞菌的亲源关系最近。以硫代硫酸钠为唯一硫源时菌株JS3的硫氧化特征:碳源优先利用顺序为葡萄糖柠檬酸钠乙酸钠;氮源优先利用顺序为硝酸钠氯化铵;菌株JS3氧化硫的最佳碳氮比为15∶1,此时77.82%的硫代硫酸根被转化为硫酸根;pH从4.05增加到10.05,菌株的氧化硫能力先增强后下降,当pH为9.05时,硫酸根的积累量最高,可达到4.33 g/L;当氯化钠添加量达到4.0%时对菌株JS3才产生明显影响,说明株菌具有一定的耐盐性;最佳硫代硫酸根初始浓度为2 810 mg/L,此时83.22%的硫代硫酸根被转化为硫酸根;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75 mL时,菌株JS3是硫氧化能力最强。在硫化氢减释模拟试验中,与对照相比,菌株JS3可降低84.53%的硫化氢释放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室方法分离鉴定了种鸭输卵管炎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和其时2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细菌为产ESBLs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兽医临床中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均产生耐药性;对黏杆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β-内酰...  相似文献   

20.
从江苏省某水禽场的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鸭中分离获得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野毒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PCR进行分群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扩增φX_(174)噬菌体裂解蛋白E的基因序列,构建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1–E,并将其电击转化入分离毒株,升温诱导E蛋白表达制备菌蜕;通过测量菌液A600 nm值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评估菌蜕构建效果;用该菌蜕进行灭活处理和无菌检测后,对雏鸭进行免疫,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水平。结果表明:该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为O24,属于B1群,具有毒力基因fimC、csgA和iroN;获得的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蜕裂解率为99.96%;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制备获得的菌蜕表面有明显孔道,细胞质从孔道溢出,细胞膜皱缩变形;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二免后菌蜕免疫组雏鸭血清IgG水平显著提高。可见,通过将pBV221–E重组质粒转化至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调节细菌培养温度诱导E蛋白表达,能制备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B1群O24型野毒株菌蜕。该菌蜕可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