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项目经刚果红平板初筛,果胶酶酶活力测定复筛,获得一株产果胶酶活力较高的原始菌株P8;通过紫外线对产果胶酶菌株进行诱变,获得高产果胶酶的突变菌株Y-26;在酶制剂脱囊衣工艺初步研究中,以酶制剂用量、料液比、处理时间、酸浓度、温度为实验因素,以砂囊得率为酶解效果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发酵酶制剂脱囊衣工艺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沙田柚果酒的酿造工艺。[方法]以沙田柚为原料,选用ZHK-I葡萄酒酵母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发酵酿造沙田柚果酒,对果胶酶酶解、果汁脱苦、发酵工艺及果酒澄清等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果胶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酶添加量0.02%、酶解时间100min、pH值3.5;果汁脱苦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的添加量0.8%、β-环糊精作用时间60min;酒精发酵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6%、SO2添加量50mg/L、pH值4.2;壳聚糖添加量为0.06%时,澄清效果较佳,透光率可达94.5%。[结论]酿制出来的沙田柚果酒澄清透亮,酒味浓郁,同时具有沙田柚的特殊清香味。  相似文献   

3.
张桂芝  陈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42-17544
目的]对复合果醋研制中的酶解工艺进行研究,为对后续果醋的乙醇和醋酸发酵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苹果、番木瓜和柑橘为原料,通过测定产酒率和透光率的方法,对此复合果汁酶解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确定了苹果、柑橘和番木瓜原汁的最佳体积配比为7:2:1;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果胶酶的用量为0.08%(V/V),酶解时间为2.5 h,酶解温度为45℃,酶解pH为4.0。[结论]果汁的酶解作用对果醋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柑橘果醋是以新鲜、成熟的柑橘类水果为原料,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生产所得,其内在成分、营养价值均优于传统食醋,且具有柑橘水果的独特风味和天然色泽.近年来,许多国内研究者为提高柑橘果醋的质量做了不少的研究.对柑橘果醋酿造工艺研究过程中的酶解工艺、菌种的筛选以及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条件等做一综述,旨在为柑橘果醋酿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2008,(3):32-32
为了解决柑橘加工业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现代柑橘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课题组全体人员经过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去皮和脱囊衣效果最好的复合酶。经中试,酶法去皮可减少三分之一的人工费用,生产时间缩短40%,原料损耗减少一半;  相似文献   

6.
利用香蕉酒渣生产香蕉醋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香蕉酒渣为原料,经酶解、酒精发酵后,用分段发酵工艺进行酿制香蕉果醋的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酶的种类及其用量对香蕉酒渣的酶解效果影响较大,酶解香蕉酒渣的最好条件是用量为0.4%的果胶酶+纤维素酶的混合酶(各占二分之一);利用香蕉酒渣生产香蕉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酒度14%vol,醋酸菌接种量7%,发酵时间3d,发酵...  相似文献   

7.
严红光  程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617-19618,19620
[目的]探讨果胶酶澄清金秋梨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金秋梨榨汁后通过发酵获得金秋梨酒,然后添加不同量的果胶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果胶酶添加量、不同酶解温度、不同酶解时间和不同酶解处理pH值对金秋梨酒澄清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果胶酶澄清金秋梨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讨果胶酶澄清避免金秋梨果酒后浑浊发生的可能性。[结果]应用果胶酶澄清金秋梨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添加0.2 ml/L果胶酶、酶解酸度为3.5、酶解时间90 min,该条件下澄清后果酒透光率为92.1%。澄清后获得的酒呈亮金黄色、透明清澈,具有金秋梨自然色泽、口味纯正、营养丰富。[结论]利用果胶酶澄清能较好地避免金秋梨果酒后浑浊的发生,因而果胶酶用于澄清金秋梨果酒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柑橘罐头生产过程中,脱囊衣后橘片存在囊衣、橘核残留,橘片破损等缺陷,影响产品品质。目前,生产中都采用人工分拣剔除,试验针对以上3种缺陷橘片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机器视觉快速检测算法,并构建试验平台,检测算法准确率与效率。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检测准确率可达到(99.1±0.5)%,平均耗时(17±5)ms,可实现每秒(64±19)片的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柑橘果实囊衣发育和化渣性形成的规律,为改良柑橘果实化渣性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爱媛30’杂柑、‘诺瓦’杂柑、‘兴津’温州蜜柑、‘园丰’脐橙、‘纽荷尔’脐橙、‘安江’香柚和‘江永’香柚等不同类型柑橘果实为材料,在细胞及生理生化水平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柑橘果实囊衣的超微结构、发育过程中囊衣的发育规律,分析囊衣细胞壁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不同类型柑橘果实囊衣均表现出外侧面粗糙而内侧面光滑的特征;囊衣内侧面表面蜡质层明显,其下1—2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壁增厚,囊衣细胞排列致密度由内侧面向外侧面逐渐降低。内侧面蜡质层及其下1—2层细胞形态变化、排列特征的显现是囊衣发育成熟的标志。柚类果实囊衣最厚、化渣性最差,主要原因是其囊衣细胞层数多、细胞体积大、果胶含量高。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柑橘类型果实在花蕾至落花期,其子房内部已分化出心室,未来形成囊衣的心室间隔细胞大小一致且排列紧密,尚无明显的囊衣细胞排列特征。随着果实的膨大及成熟,‘沙田柚’(Citrus grandis Osbeck cv. Shatianyou)果实囊衣发育成熟后细胞壁增厚期最长,厚度最厚且细胞层数多,果胶含量显...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胡萝卜果酒的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选出胡萝卜最佳酶解条件和果酒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果胶酶酶解最佳条件为温度50℃、pH2.0、酶解时间60min、酶添加量0.02%;发酵最佳条件为温度24℃、pH3.0、糖度14%、接种量8%。  相似文献   

11.
以筛选于腐败柑橘表面的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高产菌——中间葡糖酸醋杆菌CIs26为发酵菌株,以间歇振荡法为培养方式,研究橘渣预处理工艺、碳源、氮源和增效因子等营养条件对BC产量的影响。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橘渣与水混合比例1:6,添加0.3 g·L-1果胶酶和0.1 g·L-1纤维素酶,45 ℃酶解2 h。以滤液代替去离子水复配培养基,以蔗糖(70 g·L-1)为碳源、硫酸铵(3 g·L-1)为氮源、酵母粉(7 g·L-1)为生长因子、乳酸(1 g·L-1)与磷酸氢二钠(2 g·L-1)为增效因子,在此条件下,BC产量达10.26 g·L-1。说明橘渣经适当预处理与复配后,能够作为CIs26菌株间歇振荡法生产BC的优良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果胶酶的生产途径,从腐烂的水果中分离得到真菌菌株,在添加有果胶的察氏琼脂中进行培养,在分离的菌株中发现菌株2果胶酶产率较高,通过镜检,确认该菌株为青霉菌(Penicillum sp.).采用3种培养基(T1为已知配方的对照培养基,T2为芒果皮粉,T3为6%芒果皮粉+1%商业果胶)液态深层发酵该菌株,比较果胶酶活...  相似文献   

13.
果胶酶高产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腐烂的大枣中筛选出果胶酶的高产菌株,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该菌种的深层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种深层液体发酵最适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1%,蛋白胨0.5%,吐温-60添加量0.03%,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4.5,发酵温度40℃,在此条件下菌株的产酶能力可以达到10758U·mL-1.  相似文献   

14.
果胶酶产生菌的分离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张琇  包邑汶  王晓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44-11946
[目的]从自然界寻求高效的果胶酶生产菌株,减少生产成本,使发酵产生的果胶酶直接应用于果汁、果酒等的澄清中。[方法]从富含果肢质的土壤及腐烂水果中采集样品,筛选出2株产酶活性相对较高的菌株,并对其最佳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最适vH以及最适接种量等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确定了2个茵株的最佳培养条件:A1在28qc。pH7.0,接种量幻%,发酵周期48h时产酶最高,具有较强的分解果胶质的能力;A2在31℃,pH7.0,接种量30%,发酵周期60h时产酶最高,具有较强的分解果胶质的能力。[结论]茼株A1生长繁殖周期较短,具快速的生长期,同时生长的外界环境易于获得,但产酶效益较低,酶学曲线波动较大,稳定性差;A2吴长的生长期,所需培莽温度也较高,培养条件有些难度,但产酶效益较高,总体酶学曲线稳定性较好,具长的稳定期。  相似文献   

15.
果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重要的饮料。在果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果浆粘度高、压榨率低、澄清难及部分果汁有苦味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使用酶制剂处理工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果汁生产中应用的酶制剂有果胶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氧化还原酶和柚苷酶等,其中以果胶酶的应用最为广泛。重点阐述了果汁生产中果胶酶制剂的来源和应用效果,以及新酶制剂品种的开发情况,并论述了果汁用酶制剂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果胶酶酶解大枣发酵产酯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方法]以枣和水或豆芽汁为发酵底物,乙醇为中间产物辅料,设计L9(34)枣香料酶解发酵产酯生产最佳工艺条件试验。4因素分别为酶量、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以产酯量作为评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底物和乙醇添加量。[结果]发酵底物用豆芽汁加枣,乙醇添加量为3%时,果胶酶较佳的酶解条件为果胶酶加入量0.2%,料液比1:5(W/W),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h,乙醇添加量为3%,枣香料产酯率最高,可达5.63mg/ml。[结论]为利用酶和产酯微生物定向开发新的烟用枣香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烟叶原料发酵是决定雪茄品质与风味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了雪茄烟叶不同发酵阶段的微生物多样性及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发酵阶段微生物菌群呈动态变化,样品1在发酵起始阶段以葡萄球菌属为优势菌,结束则以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短杆菌属为优势菌;而样品2在发酵过程中主要以葡萄球菌和四联球菌为优势菌。不同发酵阶段酶活性变化规律具有一定差异性:样品1蛋白酶(165.95 U·g-1)与淀粉酶(0.34 U·g-1)在发酵结束活性较强,果胶酶活性(1.30 U·g-1)在发酵起始较强;样品2蛋白酶活性(121.57 U·g-1)发酵结束活性较强;果胶酶活性(1.60 U·g-1)与淀粉酶活性(0.38 U·g-1)在发酵中期活性较强。样品1雪茄原料在三个不同发酵阶段pH变化较为明显,在发酵中期pH为7.6,呈碱性;样品2雪茄原料在不同发酵阶段pH变化较小,整个发酵阶段pH呈酸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酸性α-淀粉酶高产菌株B-5的发酵特性并对B-5菌株进行细菌鉴定,为进一步挖掘该菌株的应用价值奠定基础。[方法]以B-5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 DNA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以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B-5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通过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B-5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以可溶性淀粉、玉米粉、小麦粉作为碳源时,都有利于B-5菌株产酶,从工业化生产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选用玉米粉作为发酵产酶的碳源。而以胰蛋白胨作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故选用胰蛋白胨作为发酵产酶的氮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2%玉米粉和2%胰蛋白胨的培养基组成最有利于发酵产酶,酶活为74.6U/ml。B-5菌株在60h时,发酵液中酶活力达到最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力逐渐降低。[结论]B-5菌株虽然产酶活力还有限,尚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但该菌株的酸性α-淀粉酶性质优异,通过对其菌种的鉴定则可以方便地获取该酸性α-淀粉酶的基因以尝试酸性α-淀粉酶的工程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