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丛生竹叶提取物的成分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23种丛生竹叶提取物得率、黄酮、多糖含量和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IC50) 提取物各指标经聚类分析23种丛生竹可分为5簇,其中桂单竹、粉单竹、鼓节竹、大眼竹和凤尾竹的竹叶黄酮和多糖得率较高,IC50值较大,可成为提取竹叶黄酮的优良原料,分别经分离纯化得竹叶黄酮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_2处理黄花忍冬果后多糖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脱除黄花忍冬果中脂类及色素等物质后,用蒸馏水浸提法提取其中多糖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4 h、CO2流量25 L/h。萃取后所得黄花忍冬果粉末为淡黄色,风味纯正,以其为原料提取黄花忍冬果多糖,多糖色泽乳白,无异味。测得黄花忍冬果中多糖的含量是14.32%,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1.68%。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可行,可作为黄花忍冬果中多糖的提取与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对毛油进行精炼,是一项新的油脂精炼方法。对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精制植物油脂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梯度下,提高萃取过程压力,可以获得更高收率的馏分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有效脱除植物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过氧化产物;外观上看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较高的脱色能力。超临界CO2萃取作为一种新兴“绿色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油脂加工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天然产物分离》2007,5(1):24-27
绿原酸的药理学研究进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与乙酸乙酯提取蛇床子化学成分的对比;从栀子中联合提取栀子黄栀子苷多糖和绿原酸的研究;醋酸乙酯萃取绿原酸过程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对蛇床子素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穿山龙中提取薯蓣皂苷元;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_2萃取芦荟多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俊玲  卢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94-5795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芦荟多糖的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芦荟多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动、静萃取时间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萃取釜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芦荟多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用量2.5 ml/g,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静萃取最佳时间为60 min,动萃取时间为30 min,在最优条件下,芦荟多糖得率为85.10%。[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条件温和、环保、节能,适用于芦荟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洋葱粗多糖脱蛋白质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洋葱多糖脱蛋白质的最优方法,以蛋白质脱除率、多糖损失率以及脱蛋白质处理后多糖的还原力和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为指标,比较了Sevag法、乙酸铅法、盐酸法、三氯乙酸法对洋葱粗多糖的脱蛋白质效果。结果表明:Sevag法脱蛋白质处理4次,洋葱粗多糖的蛋白质脱除率为79.44%,多糖损失率为22.30%,脱蛋白质处理后的洋葱多糖清除·OH的IC50值为16.00μg/m L,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还原力,对洋葱粗多糖的脱蛋白质效果最好,其次是乙酸铅法和盐酸法,三氯乙酸法最差。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提取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快速、易于控制、无污染等特点。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和强化措施的研究进展,并且综述了超临界CO2技术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陈明  熊琳媛  袁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1-263,269
[目的]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条件研究,确定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提取茶多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茶多糖,对茶粉颗粒度、夹带剂及夹带剂的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获取最佳萃取工艺参数。[结果]在颗粒度为40目茶粉,20%无水乙醇夹带剂,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h的试验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茶多糖提取效果。[结论]在最佳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下,茶多糖提取率可达92.5%。与传统方法相比,在保持茶多糖生物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茶多糖的提取率,为茶多糖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茶叶中多糖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茶多糖超临界萃取初步试验。[方法]分析各种传统茶多糖提取技术的原理、过程以及超临界萃取多糖类物质的应用现状和机理,分析超临界萃取提取茶叶中多糖的可行性。[结果]在茶粉颗粒度为40目,20%无水乙醇夹带剂,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 h的条件下,茶多糖的提取率可达92.5%。[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可有效提取茶叶中的多糖,并最大限度保持了提取茶多糖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籽中α-亚麻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猕猴桃加工工艺中大量富含α-亚麻酸的猕猴桃籽残渣被丢弃而造成极大浪费,为了研究猕猴桃籽中α-亚麻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技术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猕猴桃籽中α-亚麻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猕猴桃籽中α-亚麻酸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其工艺条件为:猕猴桃籽粉碎过40目筛,萃取温度38℃,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时间2.5 h,分离压力5 MPa,温度50℃,α-亚麻酸的得率达22.23%,萃取物α-亚麻酸含量达59.40%。  相似文献   

11.
香菇子实体蛋白多糖Le-Ⅲ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菇子实体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脱蛋白,DEAE纤维素柱及纤维素凝胶柱层析得到淡黄色纤维状疏松固体Le-Ⅲ,Le-Ⅲ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epharose CL-6B柱层分析,证明了分子量分布均一的多糖-蛋白质复合物。Le-Ⅲ红外扫描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气相色谱测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比0.31:0.47:1.00:1.15:8.92。  相似文献   

12.
苜蓿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苜蓿多糖提取、纯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多糖提取最佳条件为100℃水浴浸提2h,料水比为1∶20,醇析浓度为80%乙醇.粗多糖得率11.08%.粗多糖脱蛋白时,样品-氯仿+正丁醇(v/v)为1∶1,氯仿-正丁醇(v/v)为4∶1,萃取时间采用30min效果最佳,多糖得率70.8%.此外,本文还从经济效益和工厂化角度探讨了苜蓿多糖提取条件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3.
碱提红景天中的多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大花红景天中的多糖。[方法]大花红景天经乙醇脱脂、水提、碱提后,用盐酸中和,乙醇沉淀得粗多糖,经柱色谱纯化得白色红景天多糖,对其进行抗氧化性试验和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试验。[结果]经验证,提取到的多糖不含单糖,为均一多糖。该多糖对猪油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其他油脂也应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作用。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多糖、苯甲酸、甘露醇的浓度分别为208、1751、48μ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多糖和抗坏血酸的浓度分别为1801、18μg/ml。[结论]碱提大花红景天获得的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红稗粗多糖不同的脱蛋白工艺,并确定DEAE-52纤维素交换层析柱纯化分离红稗多糖的最优条件。用Sephadex 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的红稗多糖并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纯化后的红稗精多糖的单糖组成种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稗粗多糖的最佳上样浓度为5 mg/mL,洗脱速度0.5mL/min,上样体积25mL;采用Sevage法除蛋白3次,得到的蛋白清除率以及多糖保存率均较高,通过DEAE-52纤维素的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可得到大组份多糖;再由Sephadex 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的大组份红稗中性多糖;再利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CLP)测定分离纯化后的红稗多糖主要由L-鼠李糖(rhamnose,Rham)、D-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Glu)和葡萄糖(glucose,Glc)3种单糖组成。  相似文献   

15.
金樱根多糖的超声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金樱根多糖,通过水提醇沉法,得到粗多糖,再利用Sevag法脱蛋白,获得精制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多糖含量为指标,评价提取条件。通过设计L_9(3~4)正交试验,可得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70℃、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次数为4次。  相似文献   

16.
广佛手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相关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与纯化广佛手中提取到的水溶性粗多糖.并分析其相关化学成分。方法:广佛手经醚和醇提后的药渣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法去蛋白后,逆向流水透析得多糖精品。用气相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得到的水溶性多糖为单一多糖.无核酸和蛋白吸收.显示多糖类特征吸收峰。证实广佛手多糖是由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和L-鼠李糖组成。结论:广佛手多糖为杂多糖。  相似文献   

17.
新疆芜菁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新疆芜菁多糖的组分结构与对血糖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的水提法从芜菁中提取粗多糖,并用Sevag法对其进行脱蛋白,再通过回流、透析等步骤把粗多糖纯化获得芜菁精制多糖.用芜菁精制多糖进行小白鼠血糖实验.对芜菁精制多糖进行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对第一个洗脱组分BRPS1再进行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纯度鉴定.此外,用红外光谱法分析BRPS1,并且对离子交换柱层析的7种洗脱组分分别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当芜菁精制多糖剂量为400 mg/kg体重时,3 d后的受试小鼠血糖值下降差异显著(P<0.05);6和9 d后的血糖值下降差异极显著(分别是P<0.01和P<0.001);通过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共分离出7种组分.对第一个洗脱组分BRPSl的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的结果表明,BRPS1是单一的多糖组分;其红外图谱结果表明BRPS1具有多糖的一般结构.对7种洗脱组分的GC-MS分析表明芜菁精制多糖含有6种单糖.[结论]芜菁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作为芜菁多糖主要成分的BRPS1为单纯的多糖,具有多糖的一般结构.  相似文献   

18.
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硅酸盐细菌)为材料,经液体发酵培养后,通过碱提醇沉法得到胞外多糖粗提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该粗提物不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经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纯品。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鉴定,其为均一组分不含有其他多糖;化学法分析表明,多糖纯品含有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不含有硫酸根。  相似文献   

19.
巴戟天水溶性多糖分离纯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水提醇沉工艺获得了巴戟天粗多糖MOP,用离子交换柱层析方法对粗多糖进行了分级纯化,考察了不同层析缓冲液条件下,巴戟天多糖的动态吸附情况。结果表明:较高pH值和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有利于巴戟天多糖的吸附,确定层析用缓冲液pH值为8.0~8.5,Tris浓度为0.02mol/L,流速1.5mL/min;在此层析条件下,采用阶段梯度洗脱方式,在NaCl浓度为0, 0.1和0.5mol/L时分别获得巴戟天多糖组分MOHP-Ⅰ, MOHP-Ⅱ, MOHP-Ⅲ,用NaOH洗脱得到了MOHP-Ⅳ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