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明  熊琳媛  袁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1-263,269
[目的]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条件研究,确定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提取茶多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茶多糖,对茶粉颗粒度、夹带剂及夹带剂的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获取最佳萃取工艺参数。[结果]在颗粒度为40目茶粉,20%无水乙醇夹带剂,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h的试验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茶多糖提取效果。[结论]在最佳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下,茶多糖提取率可达92.5%。与传统方法相比,在保持茶多糖生物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茶多糖的提取率,为茶多糖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_2萃取芦荟多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俊玲  卢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94-5795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芦荟多糖的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芦荟多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动、静萃取时间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萃取釜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芦荟多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用量2.5 ml/g,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静萃取最佳时间为60 min,动萃取时间为30 min,在最优条件下,芦荟多糖得率为85.10%。[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条件温和、环保、节能,适用于芦荟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从原料茶叶鲜叶到青砖茶的生产过程中,茶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从青砖茶生产加工过程着手,将茶叶鲜叶、绿毛茶、青砖茶3种干燥样品经80%乙醇回流除去杂质后用水提取茶多糖,蒽酮-硫酸法比色测定。用精制茶多糖测得茶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分别对茶叶鲜叶、绿毛茶、青砖茶中茶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根据相关文献分析茶多糖含量差异的原因。[结果]研究表明,此测定方法简便,茶叶鲜叶、绿毛茶、青砖茶中茶多糖的含量分别为(4.136±0.139)%、(4.879±0.131)%、(7.739±0.127)%。[结论]茶叶鲜叶、绿毛茶、青砖茶中茶多糖含量的差异与绿毛茶、青砖茶的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类代表茶叶中茶多糖含量。[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各种代表茶叶中的茶多糖,用硫酸-酚比色法测量茶叶中的茶多糖含量。[结果]在不同制备工艺茶叶中,青茶和黑茶的茶多糖含量较高,而黄茶和红茶的含量较低;在不同产地绿茶中,浙茶茶多糖含量比较高而徽茶的含量较低;在不同熏花种类中,素茶茶多糖含量较花茶高。[结论]不同种类茶叶茶多糖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为全面了解不同种类茶叶茶多糖含量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茶叶的种植、加工及质量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康藏荆芥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康藏荆芥中的有效成分,为找出康藏荆芥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物进行准确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进行提取,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康藏荆芥用乙醇作夹带剂的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的主要成分是以胡薄荷酮(pulegone)为主的萜酮类物质。[结论]超临界萃取方法是一种对康藏荆芥有效成分提取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悦  徐东升  臧其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50-8652
[目的]找出茶多糖的最优提取方法和对提取率的影响因子。[方法]测定采用醇沉淀法、CTAB沉淀法、微波水提法3种提取方法的提取率。研究提取时间、液固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茶叶中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较优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60 min,蒸馏水与茶叶的液固比30∶1,浸提温度60-70℃,提取次数3次,茶多糖的提取率达2.120%。[结论]采用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时效果最优,浸提时间、液固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均与提取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李庆杰  南民伦  王莲萍  赵煜玮  赫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31-19332,19334
[目的]分析蓬子菜(Herba Galii Veri)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成分,为进一步开发蓬子菜中成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蓬子菜全草进行提取。用GC-MS技术分析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确定了45个峰的成分,其相对含量占超临界萃取物总量的63.970%以上,主要化学成分有棕榈酸11.132%,β-谷甾醇7.770%,亚油酸5.553%,菜油甾醇3.334%,二十九烷3.179%,油酸3.067%,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70%,三十烷1.518%,植物醇1.270%,硬脂酸1.239%,豆甾醇1.372%,1-十九烯1.004%等。[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析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一种适宜的陈皮精油提取方法。[方法]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性精油,以提取率为指标,首先研究了原料粒度、温度、压力及时间各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研究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能有效地提取陈皮中的精油,提取率模型为:Y=-53.39667+2.57611A+0.062000B+0.046000C-0.031098A2。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温度41.43℃、压力25 MPa和粒度60目,精油提取率模型预测值为4.28%,试验验证值为4.18%,预测值与实际值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一种从陈皮中提取精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黄山茶叶籽萃取物的组分.[方法]以茶叶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对茶叶籽进行萃取,并采用HPLC和GC-MS分析萃取物中的组分.[结果]萃取产率受萃取温度的影响不大,与萃取压力呈正相关,在相同条件下萃取压力越大,产率越高.从HPLC和GC-MS图谱分析,不同方法萃取的茶叶籽的组分没有明显的区别.[结论]通过对茶叶籽的超临界萃取物进行测试,可为后期产物的定向提取分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红花超临界提取物的GC-MS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红花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检测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超临界CO_2提取的红花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滤纸片法检测萃取物对6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红花萃取物中鉴定了41个化合物,占总萃取物的52.11%。红花超临界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球菌、枯草芽孢菌有抑制作用。[结论]该试验为红花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龙井茶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井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及醇沉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为85℃时多糖得率最大(3.842%);浸提时间为3 h时多糖得率最大(3.227%);料液比为1∶40时多糖得率最大(3.437%);醇沉浓度为90%时多糖得率最大(3.41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依次为:浸提温度〉料液比〉醇沉浓度〉浸提时间;龙井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40,醇沉浓度90%,此条件下茶多糖得率可达6.333%。[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龙井茶多糖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2.
水法提取普洱茶茶多糖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婷  谭胜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82-7384
[目的]筛选热水浸提法提取普洱茶中水溶性茶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普洱茶中的水溶性茶多糖,根据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普洱茶水溶性多糖浸提工艺优选因素组合。[结果]影响普洱茶茶多糖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浸提时间提取次数浸提温度料液比;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20 g/ml、温度90℃、时间1.5 h、浸提2次;在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下进行浸提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率是54.5%。[结论]为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提取金盏花黄色素的优化工艺,得到最基础的提取数据。[方法]通过考察CO2超临界萃取和有机溶剂浸提法对金盏花黄色素的提取效果,研究金盏花黄色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试验确定了金盏花黄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即丙酮/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按1:4的料液比,浸提时间7.0h,金盏花黄色素的浸提收率可达22.6%。[结论]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金盏花黄色素效果较好,而且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4.
绿茶茶多酚超临界CO2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61-17063
[目的]研究绿茶茶多酚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及茶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超临界CO2(SCFCO2)萃取绿茶中的茶多酚,以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萃取工艺予以优化,对所得粗品茶多酚精制后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萃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萃取工艺条件为:CO2压力25MPa、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2.5h,在此条件下,SCFCO2可将绿茶中47.50%的茶多酚提取出来;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SCFCO2萃取的茶多酚具有优异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活性和较强的清除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活性,具有突出的还原能力(与VC基本相当)和抑制猪油氧化的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相当于或优于VC且明显高于乙酸维生素E。[结论]该研究提取的绿茶茶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甘蔗叶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进行甘蔗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方法]对甘蔗叶多糖提取与含量测定进行研究。建立80%乙醇去杂—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去色素的提取工艺,从甘蔗叶中提取粗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比色测定多糖的含量,在波长490 nm处测定吸光值。[结果]结果表明,甘蔗多糖在80℃9、5%乙醇沉淀的条件下多糖提取率最高,为1.34%,在8~8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RSD=0.6%。[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率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甘蔗多糖提取与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张建立  李公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27-9828,9830
[目的]优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干姜中提取姜油树脂,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姜油树脂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姜油树脂萃取工艺的最佳萃取条件。[结果]姜油树脂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2.5 h,萃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姜油树脂的萃取率为2.86%。[结论]该研究可为调味料科研工作者和生产厂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_2萃取紫苏油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紫苏油的工艺,为开发紫苏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紫苏子中提取紫苏油。以紫苏子萃取后的出油率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筛选超临界CO2提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动态流量3种因素对萃取紫苏子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萃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0℃、CO2动态流量30 L/h。在3种影响因素中,萃取压力的影响作用最显著,CO2动态流量的影响次之,萃取温度影响最小。[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和无污染的特点,其溶媒CO2可循环利用,因此,选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非常可行。  相似文献   

18.
熊华  刘森  向文良  马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16-4517,4520
[目的]优化姜中姜油酮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姜油酮的萃取条件,采用SPSS的一般线性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0 min。各因素对姜油酮的萃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结论]该研究得到姜油酮萃取的最佳条件,为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