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离培养了SD大鼠的小肠上皮细胞, 用3H TdR掺入法分别检测了 0、0 1、1、10、100和 1 000ng·mL-1 2种大豆异黄酮 (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 对该细胞生长的影响, 并测定了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同时, 利用翻转的离体小肠囊研究了 0、0 1、0 5、1和 5μg·mL-1大豆异黄酮对小肠葡萄糖与氨基酸吸收的影响, 并检测了小肠黏膜总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100ng·mL-1的大豆异黄酮 (大豆黄酮、染料木素 ) 能够提高该细胞3H TdR的掺入量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提示大豆异黄酮可能有促小肠细胞生长的活性; 0 1和 0 5ng·mL-1的大豆黄酮和 0 5和 1 0ng·mL-1的染料木素对离体小肠葡萄糖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而对赖氨酸与色氨酸的吸收以及小肠黏膜总ATP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了大豆黄酮和脱脂乳对芽孢乳杆菌S1在不同pH值和不同浓度胆盐下存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 mg· mL-1的脱脂乳显著提高了S1在pH分别为2.6、3.7条件下的存活数量,并且也能显著提高S1在1、2和3 mg· mL-1胆盐浓度条件下的存活数量,说明脱脂乳对S1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添加50 mg· L-1的大豆黄酮也显著提高S1耐胆盐的能力,但对S1耐受酸能力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水(对照)、1 mg·mL-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 mg·mL-1PVP+10 mg·mL-1壳聚糖(CTS)和3 mgmL-1PVP分别处理白花水蜜桃7 min,置于(1.0±0.5)℃下贮藏.冷藏期间测定桃果实的生理特性、品质和酶活性.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以1 mg·mL-1PVP处理更有效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减少水分散失,降低果实维生素C、还原糖和含酸量的损失,保持硬度,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氧化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降低腐烂指数,且使果实贮藏期达到35 d.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是大豆生长过程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被称为"植物雌激素",是大豆中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1]。大豆异黄酮具有异黄酮类化合物典型结构,包括三种游离型异黄酮苷元和九种结合型大豆异黄酮。游离型异黄酮苷元是大豆异黄酮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包括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苷元(Daidz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结合型大豆异黄酮分别为葡萄糖苷型异黄酮:染料木苷(Genistin)、黄豆苷(Daidzin)、大豆黄苷(Glycitin);乙酰基葡萄糖苷型异黄酮:乙酰基染料木苷(Acetylgenistin)、乙  相似文献   

5.
对大豆异黄酮的结构与功能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它主要包括染料木黄酮、大豆黄素、黄豆苷元。介绍了近年对大豆异黄酮在结构特征、功能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对未来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豆球蛋白对小肠内微量元素Ca2+吸收的影响及相关机制。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肠囊内液中Ca2+浓度,并测定小肠囊中段组织中与Ca2+吸收相关的Ca2+-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单独应用大豆球蛋白(0.4~1 mg·mL-1)对小肠囊Ca2+吸收无明显影响,但可剂量依赖性抑制小肠粘膜内Ca2+-ATP酶活性,同时剂量依赖性的反馈性诱导增强小肠粘膜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 mg·mL-1大豆球蛋白通过抑制Ca2+-ATP酶活性抑制葡萄糖酸钙Ca2+吸收。综上表明,大豆球蛋白通过抑制Ca2+-ATP酶活性阻碍Ca2+的吸收及转运,并可能通过反馈性的增强SOD的活性以减少氧化自由基对粘膜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对人工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态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种大豆异黄酮(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 对瘤胃微生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大豆异黄酮为100 mg·L-1时,大豆黄酮能使瘤胃液中氨氮含最升高2.2 mg·L-1(P<0.05) ,微生物蛋白含量提高20.0 Ixg·mL-1(P<0.05) ,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上升2.7 mmol·L-1(P<0.05) ,丙酸/乙酸值为0.74,表明大豆黄酬能促进瘤胃微生物的氮代谢与糖代谢.100 mg·L-1的染料木素使瘤胃液中微生物蛋白含量提高36.8 μg-mL-1(P<0.01) ,乙酸比例升高11.4%(P<0.01) ,丙酸比例下降7.4%(P<0.01) ,丁酸比例下降10.2%(P<0.05) ,表明染料木素促进了瘤胃微生物的氮代谢,瘤胃发酵类型有向乙酸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19,(12)
<正>现在,不少女性都喜欢服用大豆异黄酮类产品来保养身体。那么,什么是大豆异黄酮?你适合服用吗?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吗?1.什么是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自然界中主要存在的大豆异黄酮有染料木黄酮、大豆苷元、黄豆黄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功效,但自然界中分布有限且不易为人体吸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以水解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水解液中的浓度为指标从而确定大豆异黄酮水解效果。采用二次旋转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浓度与大豆异黄酮水解条件的关系,盐酸水解大豆异黄酮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解时间200min、水解温度95℃和水解盐酸浓度6mol.L-1。  相似文献   

10.
从山东滨海盐碱地种植菊芋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能产菊粉酶的菌株46株,经过进一步的摇瓶复筛,获得了产菊粉酶能力较高的1株菌株,经初步鉴定为青霉Penicillium sp.B01.在对其发酵条件优化后,确立了Penicillium sp.B01最适宜的产酶条件为(g&#183;L-1):菊芋提取液(EJA)120、酵母膏(YE)25、NH4H2PO4 2.5、NaCl 5.0、FeSO4&#183;7H2O 0.1、ZnSO4&#183;7H2O 0.1,初始pH 7,接种2.5&#215;106 mL-1的孢子悬浮液3.75%, 250 mL的三角瓶中装40 mL的发酵培养基,在30 ℃、170 r&#183;min-1下发酵3 d后菊粉酶活性最高可达25.78 U&#183;mL-1.此酶主要为外切酶.  相似文献   

11.
观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接种于体外培养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24、48和72 h后,检测细胞的ATP酶(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与空白组相比较,试验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Na+-K+-ATP酶活性降低(P<0.05),Ca2+-Mg2+-ATP酶活性降低(P>0.05),细胞增殖能力降低,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凋亡明显。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可以降低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活性,减弱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丹贝异黄酮对肿瘤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丹贝异黄酮提取物对携S-180肿瘤的BALB/C小鼠作用,结果丹贝异黄酮提取物高剂量时有30.9%的抑瘤率,并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胞腺指数,脾指数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分离纯的大豆和丹贝黄酮的5个单体染料木素糖苷、大豆苷元糖苷、黄豆黄素苷元、染料木素苷元,大豆苷元(gensitin,daidzin,glycitein,genistein,daidzein)分别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株,子宫癌HeLa细胞株和卵巢癌HO-8910细胞株,研究各单体对各种癌细胞株的抑制剂和IC50值。结果显示,染料木素在10^-4mol.L^-1时对3株癌细胞均有较高的抑制剂,大豆苷元在10^-4mol.L^-1时对卵巢癌HO-8910细胞株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丹贝异黄酮比大豆异黄酮有更的抑制肿瘤的作用,其中染料木素有更广泛,更强的活性,而糖苷几乎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黄曲霉毒素M1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特异性抗体。利用此抗体,进行间接竞争ELISA法试验,确定了最佳抗原包被反应浓度为1.0μg&#183;mL^-1,最佳抗原包被条件为4℃过夜,一抗和酶标二抗IgG-HRP最佳工作浓度为1∶8000和1∶5000。建立间接竞争定量ELISA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是0.08ng&#183;mL^-1,间接竞争ELISA50%抑制率浓度为0.62ng&#183;mL^-1,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4~5ng&#183;mL^-1。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抗体检测黄曲霉毒素M1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思怀  刘燕  唐发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62-1063,1098
[目的]研究氟对体外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以小肠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对猪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后,添加2.5、5.0、10.02、0.0μg/ml的氟进行培养,测定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率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当氟添加量<10.0μg/ml时,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高氟组(20.0μg/ml)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受到显著抑制,并且小肠上皮细胞的形态由多角形变为圆形,细胞核溶解,大部分细胞死亡。[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氟对体外小肠上皮细胞的危害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以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北京夏播条件下种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种子中异黄酮含量在品种间有一定差异,含量的高低与品种的生育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异黄酮含量随着种子的发育进程逐渐增加,10月1日左右达到峰值,生育期短的品种成熟前含量达到最高,生育期长的品种,成熟前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种子发育前期大豆苷元的合成和积累早于染料木素,而发育后期染料木素的合成积累增加迅速,成熟时染料木素含量超过大豆苷元含量。所以,大豆种子中染料木素含量一般高于大豆苷元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应用D101大孔树脂技术对提取液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出最佳纯化条件,并对纯化得到的染料木苷和大豆苷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试验得出,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为60℃,最高得率达9.18%;纯化最佳条件为:上柱静态吸附时间5h,洗脱时间30 min,80%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lml/min,并分离纯化得到染料木苷和大豆苷;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染料木苷、大豆苷和大豆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结论]研究对大豆保健食品开发和天然药物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ApNPV侵染对柞蚕蛹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c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侵染后病毒与宿主间的拮抗关系,测定ApNPV侵染后柞蚕蛹体内SOD、CAT和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pNPV侵染使柞蚕蛹体内SOD活性呈先下降再上升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接种后48h和96h是酶活性变化的两个转折点,48h是酶活性差值低谷,雌、雄平均较对照低622U&#183;mL^-1;96h是酶活性差值高峰.雌、雄平均较对照高850.5U&#183;mL^-1。CAT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48h是酶活性变化的转折点,雌、雄平均较对照高309.5U&#183;mL^-1;72h后酶活性变化趋于平稳。PO活性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接种后48h是酶活性变化转折点,雌、雄平均较对照高2173.5U&#183;mL^-1。雌、雄蛹间酶系活性变化趋势相似但程度不同,雌蛹酶活性变化幅度大于雄蛹。  相似文献   

18.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华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04-1510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离并测定了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9.0μg/ml;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大豆甙、染料木甙的回收率分别为98.7%、98.1%、97.9%、97.8%,RSD分别为2.1%、1.8%、1.7%、1.3%。  相似文献   

19.
从7.920%印楝素A干粉中分离出印楝素B,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2.42 μg&#183;mL-1;处理后24 h和48 h,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选择性AFC50分别为0.18和0.22 μg&#183;mL-1.印楝素B对大菜粉蝶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对大菜粉蝶幼虫非选择性AFC50为224.48 μg&#183;mL-1.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具有较好的忌避活性,处理后24 h,50、30、10 μg&#183;mL-1的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的平均忌避率分别为86.24%、85.06%和70.83%;处理后48 h,其平均忌避率分别为67.70%、59.49%和59.7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和大豆中的大豆苷元、黄豆黄素与染料木素3种异黄酮苷元以及多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并分析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回流法酸水解样品中的大豆异黄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含量;利用福林酚法测定3种样品中的多酚类物质总含量,并通过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还原力比较样品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和大豆的大豆苷元含量分别为255.96,286.04和358.08μg/g,黄豆黄素含量分别为57.96,65.51和59.73μg/g,染料木素含量分别为12.88,26.40和4.62μg/g。发酵处理毛豆中染料木素含量增加明显,分别为毛豆和大豆染料木素含量的2.05和5.71倍。发酵处理毛豆、大豆、毛豆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总含量分别为(3.31±0.138)mg/g、(1.148±0.028)mg/g和(2.69±0.011)mg/g,发酵处理毛豆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约是大豆和毛豆的2.9和1.2倍。抗氧化活性比较表明,发酵处理毛豆清除ABTS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的能力优于大豆和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大豆和毛豆还原力大小依次表现为发酵处理毛豆毛豆大豆。【结论】经过发酵处理后,毛豆中的3种异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但以染料木素的增加最为明显;发酵处理毛豆中多酚类化合物总含量升高,自由基清除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