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采用体外发酵技术探究不同剂量果寡糖(FOS)对猪后肠发酵液中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代谢的影响。以育肥猪回肠、盲肠和结肠的食糜为接种物,发酵液中苯丙氨酸(Phe)和色氨酸(Trp)终浓度为10mmol·L~(-1),分别添加果寡糖(FOS)0、0.5和0.75g,37℃培养24h后采集样品,分析氨基酸、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吲哚和粪臭素浓度,利用Real-time PCR定量细菌总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Phe和Trp均存在肠段差异性,FOS显著影响Phe在盲肠的降解率、NH3-N、MCP、粪臭素浓度和总菌数量(P0.05),但对吲哚无显著影响(P0.05);0.75g FOS显著降低后肠Trp降解率(P0.05);Trp是影响发酵液中吲哚和粪臭素产生的主要因素。FOS可改变Phe和Trp的发酵类型,降低发酵液中Trp向粪臭素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饲喂麦秸对湖羊消化道上皮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12只40 kg左右的健康公湖羊,预饲30 d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麦秸和苜蓿,日粮精粗比为6∶4,试验为期4周,试验结束时于晨饲前屠宰采集瘤胃、空肠及结肠上皮组织,切片比较各组的瘤胃、空肠和结肠的上皮形态。试验结果发现,与苜蓿组相比,麦秸组显著降低了瘤胃乳头的高度和面积(P0.05),对瘤胃上皮的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厚度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麦秸组显著降低了空肠的隐窝深度(P0.05),但对空肠的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饲喂麦秸增加了结肠上皮细胞的间隙。因此,饲喂麦秸改变了湖羊消化道的上皮形态,本研究为提高麦秸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比较研究了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特性。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称量1 g苜蓿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基的发酵瓶内,39℃体外发酵96 h,分别于24、48、72及96 h冰浴终止发酵,采样。结果显示:茬次、生长年限对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氨态氮(NH3-N)和菌体蛋白(MCP)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茬次对苜蓿体外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茬次与生长在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发酵结束后,苜蓿的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及挥发性脂肪酸(VFA)、NH3-N和MCP浓度在第3茬最高。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NH3-N浓度在1和4年龄较高,3年龄较低。综上,以1年龄第3茬和4年龄第3茬苜蓿营养价值较高,3年龄第2茬较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瘤胃液中生物胺的测定方法.样品经0.5 mol/L盐酸提取后,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流动相为乙腈和0.1 mol/L乙酸铵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54 nm,柱温30℃.应用该方法,研究高精料和低精料饲粮条件下瘤胃液中5种生物胺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猪尿氮排放量为总氮排放量的60%~70%,而尿素是尿液中的主要含氮物,其合成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尿氮以及总氮的排放量。因此,降低猪肝脏尿素合成速率是减少氮排放量的根本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猪氮减排常用的营养调控技术,然后分别就肝脏尿素合成的直接前体物(氨)与间接前体物(如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氨基酸代谢燃料功能替代机制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猪氨基酸代谢节俭机制新假说,即促进丙酮酸/葡萄糖等物质的供能效率,以降低谷氨酸等氨基酸的代谢速率,从而达到减少门静脉尿素前体物净流量、肝脏尿素合成以及尿氮排放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利用气相色谱快速检测瘤胃体外发酵液中三甲胺浓度的方法。瘤胃体外发酵试验设置2个组,对照组(n=4)和试验组(n=4),试验组每个发酵瓶中添加0.0414 g三甲胺盐酸盐,发酵24 h。采用10 mol/L氢氧化钾溶液对发酵液样品进行预处理,使用WEL-PEG20M色谱柱和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对三甲胺进行分离和检测。利用无三甲胺背景值的发酵培养基上清液配制不同浓度的三甲胺标准液,制备标准曲线。结果显示:三甲胺的标准曲线在0.1~1.0 mg/mL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 2≥0.993),平均回收率为98.44%~100.27%,三甲胺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mg/mL。对照组0和24 h发酵液均未检出三甲胺。试验组0 h发酵液三甲胺浓度为0.65 mg/mL,24 h发酵液三甲胺浓度为0.12 mg/mL,说明三甲胺被瘤胃微生物大量利用。综上所述,本试验建立的三甲胺检测方法操作步骤简单,准确度和灵敏度相对较高,能够快速准确监测发酵液中三甲胺浓度的变化,为瘤胃微生物三甲胺代谢研究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旨在测定此前从断奶前仔猪粪样中分离得到的1株大肠杆菌噬菌体C6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上的生物学特性,并比较该噬菌体在不同致病菌上的感染特性。利用电镜形态观察和基因组测序确定其分类,用点滴法和双层平板法测定其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上的宿主谱,通过噬菌斑形态、最佳感染复数(MOI)、成斑率(EOP)、吸附率、一步生长曲线以及抑菌曲线等来评价噬菌体在多株致病菌上的感染特性。结果显示:噬菌体C6可感染1株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和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包括大肠杆菌O157(E.coli W1)、2株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 W3、STEC W5)和1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143)。通过比较噬菌体C6在4株致病菌上的各项感染特性指标发现:噬菌斑大小和成斑率E.coli W1>EPEC 143>STEC W3>STEC W5;吸附率E.coli W1>EPEC 143、STEC W3、STEC W5;最佳MOI EPEC 143、STEC W3、STEC W5>E.coli W1;液体LB中生长能力和抑菌能力E.coli W1>STEC W3>EPEC 143、STEC W5。噬菌体C6为T4样噬菌体,可感染多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在不同致病菌上的感染特性存在差异,但均能显著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厌氧收集的仔猪25日龄断奶当天回肠、结肠食糜作为接种物,甘露寡糖(MOS)和甜菜汁(SBP)为底物,体外发酵48 h,测定产气量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以研究MOS和SBP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影响.结果表明,MOS组和SBP组产气量、产酸量都高于对照组,且呈剂量效应.在回肠,MOS各组乙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SBP组以乙酸发酵为主,但其比例随剂量增加而下降,而丁酸比例则随之显著上升.在结肠,MOS和SBP各组的丁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MOS组乙酸比例随剂量增加而下降,SBP组仍以乙酸为主,但剂量效应不明显.以上结果提示,MOS和SBP具有促进肠道微生物发酵,提高肠道丁酸比例的潜在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6窝仔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处理组,研究外源乳酸菌芽孢乳杆菌S1对仔猪空肠和结肠食糜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断奶前,空肠和结肠食糜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较稳定;断奶后,仔猪空肠和结肠食糜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均明显下降,乳酸菌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芽孢乳杆菌S1能提高断奶后仔猪空肠和结肠食糜中乳酸菌与大肠杆菌的数量比值.断奶后,仔猪结肠VFA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结肠VFA含量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