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浸叶法测试了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埃玛菌素、丁醚脲、阿维菌素、氟虫腈6种药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24h,埃玛菌素的毒力最高,丁醚脲的毒力最小,其LC50值分别为22.21mg/L和996.17mg/L:处理后48h,埃玛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毒力最高,丁醚脲的毒力最小,其L如值分别为13.08mg/L,13.90mg/L和244.57mg/L:处理后72h,氯虫苯甲酰胺和埃玛菌素毒力最高,丁醚脲的毒力最小,其LC50值分别为4.77mg/L.8.59mg/L和135.94mg/L。  相似文献   
2.
迟眼蕈蚊属于双翅目(Diptera)眼蕈蚊(Sciaridae)昆虫,个体小,数量大.繁殖快.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首次报道了迟眼蕈蚊对蝴蝶兰的危害,并阐述了在温室大棚生产中如何识别眼蕈蚊并进行有效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放线菌,采用稀释平板法从深圳赤坳水库保护林地芒箕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放线菌A50,并对A50进行初步鉴定以及抑菌活性测定。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菌株A50鉴定为Streptomyceyes nodosus。采用对峙平板法测定A50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放线菌菌株A50对5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对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宽度达1.5cm。A50发酵液原液浸泡处理花生白绢病菌核,处理后72h抑制率达68%,稀释20倍后仍有9%的抑制率。放线菌A50是一株具有良好开发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4.
木霉和杀菌剂联合作用对绿巨人褐腐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木霉菌株及杀菌剂对绿巨人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室内测试结果表明,T(5)菌株的抑菌效果为50.92%;杀菌剂爱苗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73.03%;其次为多菌灵59.08%;木霉T(5)菌株与多菌灵联用的抑菌效果好,抑制率随着多菌灵的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当多菌灵浓度为75 μg/mL时,抑制率仅为41.71%,而当多菌灵浓度增大至300 μg/mL时,抑制率即增大至82.86%.  相似文献   
5.
印楝种子甲醇抽提物在甲醇+水(体积比为55:5)中于(54±1) ℃下贮存7和14 d,印楝素A的降解率分别为33.59%和54.45%,印楝素B的为11.96%和21.11%;印楝种子甲醇抽提物在(54±1) ℃下贮存7和14 d,印楝素A的降解率为82.35%和94.79%,印楝素B的为20.32%和54.75%;印楝素干粉于(54±1) ℃下贮存14 d,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降解率分别为90.15%和81.85%.在(54±1) ℃下热贮7 d,在甲醇、甲醇+水(9:1)和甲醇+印楝油(9:1)中印楝素A的降解率分别为29.65%、44.99%和12.76%,印楝素B的分别为19.68%、25.65%和9.67%.印楝油对印楝素A和印楝素B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2种印楝素A氢化加成产物对昆虫的毒杀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3′,22,23-四氢印楝素A和22,23-二氢印楝素A是印楝素A氢化加成产物。处理后24 h,2′,3′,22,23-四氢印楝素A、22,23-二氢印楝素A和印楝素A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6.55μg/mL、2.89μg/mL和0.87μg/mL,处理后48 h,分别为12.61μg/mL、8.01μg/mL和1.81μg/mL。处理后24 h,3μg/mL 2′,3′,22,23-四氢印楝素A、22,23-二氢印楝素A和印楝素A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63.74%、80.77%和85.33%;5μg/mL 2′,3′,22,23-四氢印楝素A、22,23-二氢印楝素A和印楝素A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82.75%、90.74%和94.90%。3μg/mL 2′,3′,22,23-四氢印楝素A、22,23-二氢印楝素A和印楝素A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90%、85.96%和90.42%;5μg/mL 2′,3′,22,23-四氢印楝素A、22,23-二氢印楝素A和印楝素A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19%、72.86%和99.05%。2′,3′,22,23-四氢印楝素A和22,23-二氢印楝素A可明显降低棉铃虫幼虫的体重。  相似文献   
7.
茼蒿素类似物对几种害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茼蒿素类似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浸叶法处理小菜蛾 2龄幼虫 ,12号和 2 0号化合物 5d后的 LC50 值分别为 4 98.74μg· m L-1和 2 99.82μg· m L-1;对菜粉蝶 3龄幼虫处理后 6d的L C50 值分别为 655.79μg· m L-1、 4 65.74 μg· m L-1,处理后 8d的 L C50 值分别为 3 82 .12 μg·m L-1、 2 78.86μg· m L-1。以 5μg/头的 12号和 2 0号化合物注射处理菜粉蝶 5龄幼虫 ,2 4 h后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4 5.3 4 %和 68.86%。 12号和 2 0号化合物对致倦库蚊 3龄幼虫处理后 2 4 h的 L C50 分别为 9.91μg· m L-1和 6.2 1μg· m L-1。  相似文献   
8.
对印楝素进行水解反应,得到3-羟基,12-羧基印楝素,以浸叶喂食法研究了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室温敞开体系贮存15 d后,印楝素、印楝素干粉和印楝种子甲醇粗提物溶液中印楝素大部分降解,但溶液仍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处理后24 和48 h,3-羟基, 12-羧基印楝素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37.19 和 50.18 μg/mL.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 46.69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75.65 %;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61.28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47.65%;在 2.0 μg/mL 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8.93 %;在1.0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 72 h,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1.18 %.  相似文献   
9.
就2,4-D丁酯和氟草烟对草坪假芫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的毒杀活性和田间药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药处理后7d,2,4-D丁酯和氟草烟对假芫荽的EC50分别为249.42和106.19mg/L.处理后14d,两者的EC50分别为150.95和76.34mg/L;处理后30d,0.15、0.12和0.09ml/m^2的2,4-D丁酯对假芫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90%、93.79%和82.65%;0.09、0.075和0.06mL/m^2的氟草烟对假芫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83%,90.85%和79.05%。  相似文献   
10.
叶片保护率在杀虫剂活性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20 mg/L氟虫腈处理后24 h,小菜蛾幼虫的死亡率高达82.92%,10 mg/L印楝素处理后24 h,小菜蛾幼虫死亡率低于5%,但是10 mg/L印楝素处理后24 h对叶片的保护效果明显高于120 mg/L氟虫腈的保护效果。以死亡率为评价指标,处理后24 h和72 h,氟虫腈对小菜蛾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3.63 mg/L和11.70 mg/L;以叶片保护率为评价指标,则叶片保护中浓度(PC50)分别为22.25 mg/L和13.00 mg/L,以死亡率和叶片保护率统计出的毒力相似,死亡率能较好地体现速效性杀虫剂氟虫腈对叶片的保护效果。以叶片保护率为评价指标,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处理后24 h和72 h的PC50分别为1.20 mg/L和0.74 mg/L,以死亡率为标准,则处理后72 h的LC50值为3.74 mg/L,以死亡率和叶片保护率统计出的毒力差异较大,死亡率不能体现缓效杀虫剂印楝素对叶片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