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广东省作为全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制历史和成熟的加工技术.近年来,随着茶业事业的不断发展,乌龙茶产品的日益热销.广东乌龙茶的加工技术、产品种类以及消费范围则是发展迅速.本文以广东单丛乌龙茶为对象,对广东单丛茶的主要加工工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单丛乌龙茶工艺品质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花香型安溪铁观音属于福建省茶业中所生产的重要茶叶类型,它在加工工艺流程方面趋同于传统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但在工序技术特征方面却与闽南乌龙茶大相径庭。所以本文简单介绍了安溪县花香型安溪铁观音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着重对其初制加工工艺技术进行详细探析,并在最后总结了不同安溪工艺制作背景下花香型安溪铁观音的品质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乌龙茶做青工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的传统茶类,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旨在论述近30年的做青工艺发展。通过探讨青叶在做青过程中主要的生理生化变化对成茶品质影响,进而总结出我国乌龙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工工艺的演变和发展。比较现代清香型乌龙茶和传统浓香型乌龙茶的工艺差异,进一步深入对做青环境条件的控制研究。传统的乌龙茶加工,受天气影响颇大,夏暑茶制茶环境尤为严苛。现代做青新工艺采用空调做青技术,打破传统制茶困境。本文整理出对做青有影响的可能环境因素和主要环境因子参数的研究成果,提出乌龙茶做青工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闽南乌龙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天地人三者是闽南乌龙茶独特的品质风韵形成的关键要素,所以要制好茶就必须从天时、地利、人巧上下工夫。本文就栽培自然条件与闽南乌龙茶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旨在为提高闽南乌龙茶的品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分析了乌龙茶主要产区包括闽南、闽北、广东和台湾四个产区共33个乌龙茶茶样的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闽南、闽北、广东和台湾乌龙茶的感官品质平均分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6.88±2.26、87.72±1.20、88.47±1.87和88.25±2.97;而其茶汤品质化学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可能与其茶树品种、鲜叶原料及加工工艺有关;儿茶素组分含量差异较大,高儿茶素含量和高酯型儿茶素比例是导致广东乌龙茶(797.39±151.84、487.11±112.69)和闽北乌龙茶(587.33±57.74、300.92±30.97)茶汤滋味强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乌龙茶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主要包括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本研究结果将为乌龙茶品质提高和消费者鉴别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1 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 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因产地、季节、气候条件、品种、加工方法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制成的茶叶品质千姿百态.评茶员需利用人体的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分辨分析判定茶叶品质的特征和优次.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有别于其他茶类最显著的品质特征是具有自然、幽雅的花香,香精油含量高,冠于其他茶类(窨花茶除外)。福建是乌龙茶的发祥地与主产区,乌龙茶加工工艺主要有两种类型,即闽北工艺与闽南工艺,闽南传统乌龙茶以花香浓郁而倍受青睐。但是近些年来,乌龙茶加工出现一些单纯追求外形色绿、内质绿叶绿汤的现象,甚至追求“越绿越好”,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的包装和贮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乌龙茶的包装 乌龙茶毛茶经筛分、风选、拣梗、干燥、匀堆等精制加工后,应具有各花色品种乌龙茶(如铁观音、佛手、水仙、肉桂等)的自然品质特征,商品茶要求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无非茶夹杂物,并按花色品种品质等级分级包装.为保证产品质量,匀堆后应及时包装.闽南乌龙茶按铁观音类、色种类和乌龙类分级包装.  相似文献   

9.
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因制茶技术不同,品质也异。根据其制法和品质的不同,可将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等六大类。乌龙茶产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的部份地区,相应地称之为福建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福建乌龙茶又分为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采用“重晒轻摇重火功”,闽南乌龙茶则采用“轻晒重摇轻火功”,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品质风格。有良好的品种,还要加以科学的制作技术,才能制出好茶。闽南乌龙茶也不例外,从鲜叶采摘直至烘焙成干茶,在每个工艺的要求都十分严格。1 鲜叶采摘 闽南乌龙茶一般采摘形成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创新加工技术。方法:在采取传统红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结果:对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技术流程和数据进行总结,为:鲜叶、晒青(鲜叶的失水率为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为62%-64%)、揉捻、发酵(发酵温度设置在32℃、发酵时间为3.5h)、造型、烘干和提香,最终得到品质高的新型红茶。结论:通过适宜的调节晒青程度、萎凋程度、控制发酵过程,可以在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结合的条件下得到高品质的红茶成品。  相似文献   

11.
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对乌龙茶树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铁观音”和“本山”乌龙茶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对乌龙茶树的萌芽和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铁观音”和“本山”茶树喷施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萌芽期可提早5~6 d,叶面积、叶片厚度和气孔密度均显著提高,鲜叶产量提高22.87%~35.68%,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茶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且1.5 g/L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处理达到最大值。表明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可促进“铁观音”和“本山”乌龙茶树的生长,提高叶片光合产物和品质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福建乌龙茶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威江 《茶叶科学》1999,19(2):104-109
对福建闽南和闽北两大乌龙茶主产区10 个拟发展绿色食品茶叶的产地茶园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除少数茶园土壤个别污染物残留值偏高外, 绝大多数茶园土壤污染物残留值均较低。超标污染物出现概率大小依次为Pb、Hg> Cd > Cr。10 个产地的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 基本处于1 级或2 级。大气环境质量中, 以总悬浮物(TSP) 潜在污染威胁较大,SO2 、NOx 、F尚未对茶园大气环境造成污染。10 个产地中, 有4 个产地即武夷山市九曲茶叶精制厂、平和阳山茶厂、天友茶厂和建瓯凤山茶场的环境质量符合AA级绿色食品要求, 5 个产地即安溪湖前茶场、建瓯芝关茶场、岐山茶场、莲花茶场和武夷茶总场的环境质量符合A 级绿色食品要求,1 个产地———坪乡茶场不符要求。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减肥功效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肥胖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现代社会的生活习惯病 ,其成因是由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所引起的一种脂肪异常蓄积的结果。本文引用来自茶乡福建省的一些临床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阐述了乌龙茶减肥作用机制和临床减肥效果以及对肥胖的临床继发症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姚月明  陈永霖 《茶叶科学》1989,9(2):151-154
武夷肉桂系福建省武夷山众多的岩茶名丛之一,属闽北乌龙无性品系。按正宗武夷岩茶制法,对肉桂与水仙进行了感官和理化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肉桂具有辛锐持久的花果香和较醇和的滋味,是适制岩茶的佳品之一。同时,就肉桂岩茶制法对香气滋味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陈丹妮 《茶叶》2019,45(1):43-46
武夷山官方未曾发文对岩茶四大名"丛/枞"、老"丛/枞"水仙的名称说明和规范。随着武夷岩茶在韩国受欢迎度日益增加,同物异名给韩国茶人带来理解困扰,不利于岩茶文化国际的推广。通过文献和茶叶包装的梳理并剖析成因,建议使用"四大名丛"和"老欉水仙"的标准写法,并翻译出相应韩语专有名词。望通过更多的中韩茶文化研究学者的共同努力为两国茶人交流茶文化,提供更科学的学习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乌龙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做青叶品质多因子协同综合作用,并具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因子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建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因子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品质化学因子权重为多酚类0.134 1、氨基酸0.162 8、黄酮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乌龙茶出口现状与供给弹性测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乌龙茶出口呈现波动状态。为了对我国乌龙茶未来贸易趋势准确预测,本文在分析我国乌龙茶出口现状基础上,对我国乌龙茶出口供给弹性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我国乌龙茶出口总体缺乏弹性,表明我国乌龙茶出口国际市场消费稳定;同时,提出了我国应继续提高乌龙茶质量水平并拓展乌龙茶传统出口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方世辉  张秀云  夏涛  宛晓春 《茶叶科学》2002,22(2):135-139,146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茶多酚逐渐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则与氨基酸相反。对干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春茶后期和夏茶前期槠叶种重做青所制茶样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HACCP原理在金观音乌龙茶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金观音乌龙茶生产过程的危害分析,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建立监视系统和纠正措施,从而建立了金观音乌龙茶HACCP计划。为HACCP原理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对MNNG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乌龙茶对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乌龙茶不仅能降低MNNG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还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此外,还对乌龙茶的抑癌作用机制等进行了讨论,认为乌龙茶的抑癌作用可能与茶叶中的多酚破坏胃液中N-亚硝基化合物以及乌龙茶对免疫功能具有保护或调整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