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预测烟草环斑病毒(TRSV)外壳蛋白抗原表位所在的结构域,明确了该外壳蛋白抗原表位可能位于C端319~328、384~388、420~430、480~487、495~511位氨基酸残基附近。通过RT-PCR扩增出了目的片段,构建了TRSV外壳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的TRSV外壳蛋白外源融合蛋白具免疫活性。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利用外源融合蛋白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抗血清可与TRSV外壳蛋白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发生免疫反应。检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具较好的特异性,可应用于TRSV的检疫检验。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预测烟草环斑病毒(TRSV)外壳蛋白抗原表位所在的结构域,明确了该外壳蛋白抗原表位可能位于C端319~328、384~388、420~430、480~487、495~511位氨基酸残基附近.通过RT-PCR扩增出了目的片段,构建了TRSV外壳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的TRSV外壳蛋白外源融合蛋白具免疫活性.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利用外源融合蛋白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抗血清可与TRSV外壳蛋白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发生免疫反应.检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具较好的特异性,可应用于TRSV的检疫检验.  相似文献   

3.
正3酵母营养物质的转运机制营养物质转运进入酵母细胞需要依次穿过细胞壁和细胞质膜。酵母细胞壁并非营养物质自由出入的结构,通常分子量大于700 u的分子难以穿过细胞壁。酵母细胞质膜作为营养物质进出的选择性屏障,决定哪些营养物质进入细胞以及哪些代谢物排出细胞。3.1营养物质摄取的机制(1)自由扩散。是脂溶性溶质被动通过细胞质膜的一种营养物质运送方式,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转运至浓度低的一侧,例如酵母对短链烷烃和长链脂肪酸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酵母细胞处理方法对酶法合成谷氨酰胺能量偶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气流干燥法处理酵母细胞,体系中葡萄糖消耗量达100%,谷氨酰胺合成率接近90%。  相似文献   

5.
孔明惠  曹佐武  徐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24-16126
[目的]建立简便有效的破碎酵母细胞的方法。[方法]离心收集酵母细胞,将培养液洗涤干净后直接将酵母细胞和研钵预冷至-20℃,然后在冰冻状态将酵母细胞置于研钵中研磨,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酵母细胞的形态,计算细胞破碎效率,并提取破碎酵母的染色体DNA和蛋白质。[结果]镜下观察研磨后酵母完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有大量细胞碎片。计数得出研磨1、2、3、4、6、8、10min后破碎细胞的百分数为13.7%、30.1%、52.0%、85.1%、93.4%、94.6%、95.9%,0.1g酵母细胞研磨后抽提到的DNA和蛋白质的量分别为20μg和2.928mg。常规条件干冻酵母细胞直接研磨获得良好的破碎效果,破碎效率达95.9%。[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而又经济的裂解酵母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酵母细胞固定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海藻酸钙、琼脂分别对酵母细胞进行包埋,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固定化酵母的发酵性能,机械强度及固定效果。实验表明海藻酸钙包埋的酵母在较低温度下使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塔拉纤维剩余物酶解液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酵母发酵方式制备乙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酵母质量比1∶2.0、酵母用量1.5 g、底物糖质量分数30%。各个因素对发酵制乙醇影响的顺序为海藻酸钠与酵母质量比>底物糖质量分数>酵母用量。最优工艺条件下,乙醇产率为76.74%,酶解液中底物糖利用率达到97.18%。考虑到乙醇产率和发酵成本,固定化酵母可以重复使用3次。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氢酶与酵母菌共固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阳离了复合物,用于过氧化氢酶与酵母细胞的共固定化,可防止使用过程中酶的渗漏,改善了供氧效果和酵母的增殖。固定化酶的最适反砂pH值范围为6-8。当聚阳离了浓度达150mmol/L时,固定化酶活力回收可达68.6%,在室温条件下,5d时酶活力下降58%。这种酶和酵母细胞的共固定颗粒,在1d时间内使颗粒内酵母细胞增殖至50亿/g。  相似文献   

9.
向丽  李蓉  周铁军  叶迎春  王光西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262-13264,13269
[目的]研究五倍子鞣质对生物被膜型白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方法]在生物被膜形成的早期、中期和成熟期以不同浓度药物干预48 h,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膜型白假丝酵母的抑制率;以不同浓度药物干预成熟生物被膜24、48、72 h,再用MTT法检测抑制率;光镜直接观察生物被膜内白假丝酵母的形态结构变化;用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生物被膜内白假丝酵母的死亡方式。[结果]五倍子鞣质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对成熟期生物被膜中白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具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鞣质导致被膜内白假丝酵母细胞变形,形态结构改变,但未见确切细胞凋亡,同时抑制细胞芽管和假菌丝形成。[结论]五倍子鞣质对白假丝酵母生物被膜的形成及成熟期生物被膜中白假丝酵母均具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非凋亡途径导致被膜内白假丝酵母的死亡。  相似文献   

10.
毕赤酵母植酸酶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培养及诱导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培养方式和植酸酶基因高效表达策略.采用逐步增加流加方式进行高密度培养,结果发酵液中细胞干重达到64g/L.通过在线检测细胞消耗甲醇的MSUR,估算细胞在单位时间内对甲醇需求量,从而确定甲醇流加速率,采用此种方法可使重组毕赤酵母高水平表达植酸酶,最终发酵上清液中总蛋白量为8.58 g/L,植酸酶活力达到853 U/mL.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参与病毒转录、复制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病毒蛋白之间的互作对病毒侵染活性非常重要,在明确RSV外壳蛋白CP能够自身互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CP蛋白N端、M区段和C端(CP-N、CP-M和CP-C)的酵母表达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确定外壳蛋白CP自身互作的活性区段。结果表明,N端和C端第1~81个氨基酸是参与水稻条纹病毒CP蛋白自身互作的活性区段。这一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RSV CP蛋白在病毒基因组稳定、复制过程中的作用,也有助于加深了解RSV、寄主和传播介体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2.
项燕  武永军  张花  梁宗锁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6):166-169,179
以蚕豆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表皮撕取方式、不同离心分离方式处理后制备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实验,确定了蚕豆叶片保卫细胞制备过程中表皮的撕取和原生质体分离的方式,建立了一套高效制备高纯度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高粱Zn缺乏处理的深度测序数据中,得到一个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Sb04g031980,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MATE家族转运蛋白,故命名为SbMATE。为揭示该基因在高粱Zn响应中的功能,将SbMATE基因置于酵母表达启动子之下,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重金属敏感型酵母突变体。酵母中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SbMATE定位于酵母细胞的液泡中。酵母重金属耐受性实验表明,SbMATE在酵母中的过量表达提高了酵母细胞对Zn2+毒害的耐受性,表明SbMATE在植物细胞对Zn2+吸收和耐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 group)确定成员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为研究对象,对新疆和澳大利亚WMV-2的外壳蛋白制备、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肽图谱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通过分析两者外壳蛋白同源性的大小,证明新疆和澳大利亚WMV-2是同种马铃薯Y病毒的不同株系。从而说明外壳蛋白的FPLC肽图谱可成功地用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鉴定和分类。  相似文献   

15.
鲤、鲢和草鱼的嗜中性白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对酵母细胞的吞噬百分率随环境温度升高而上升.在10℃以上,三种鱼嗜中性白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可达90%以上,其中鲤鱼的吞噬作用最强,其次是鲢鱼和草鱼.另外酵母细胞被吞噬吸收的比例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山楂-鸭梨复合果酒专用活性干酵母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艳辉  张军杰  王颉  张玉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71-18773
[目的]优化山楂-鸭梨复合果酒专用活性干酵母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自行筛选出的1株野生酵母作为山楂-鸭梨混合果酒专用酵母,考察培养基、培养温度对酵母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离心条件、干燥方式、保护剂对酵母存活率的影响。[结果]酵母最佳培养条件为36℃、PD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 h,最佳制备条件为4 500 r/min离心20 min,4%甘油、10%麦芽糊精、7%蔗糖、2%脱脂牛奶作为保护剂,预冻后进行低温真空升华干燥,在此条件下酵母菌的存活率可达79.2%。[结论]研究山楂-鸭梨复合果酒专用活性干酵母,对促进鸭梨和山楂的充分利用,以及复合梨酒品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酵母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酵母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酵母多糖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分离提取小鼠的脾细胞,分为添加酵母多糖组和不加酵母多糖的对照组,检测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活性;留取细胞上清液,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数量,观察酵母多糖对T、B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酵母多糖组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该组IL-2、IFN-γ的含量与酵母多糖呈剂量依赖关系,另外酵母多糖对T、B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效果。[结论]酵母多糖可显著提高小鼠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酿酒酵母与异常汉逊酵母在半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在白酒酿造过程中,通过对微生物纯培养和混合培养过程中微生物数目变化、理化指标变化来探究酿酒酵母与异常汉逊酵母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酿酒酵母、异常汉逊酵母共培养过程中,异常汉逊酵母经过24 h短暂生长后迅速衰亡;对可能引起异常汉逊酵母衰亡的因子包括碳源、酒精度、p H、酵母无细胞滤液的初步研究,发现在酿酒酵母无细胞滤液和混合酵母无细胞滤液中,异常汉逊酵母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而酿酒酵母生长正常。[结论]异常汉逊酵母和酿酒酵母共培养时,异常汉逊酵母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酿酒酵母的代谢产物是抑制其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秸秆、淀粉、豆粕、酒糟等农副产品为基质,制备酵母培养物微生态饲料,研究酵母培养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Box-Benhken中心组合设计法,考察反应体系中接种量、含水量、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酵母培养物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获得优化后的酵母培养物最佳制备条件为:接种量0.11%,含水量48.0%,培养温度28.6℃,培养时间50.3 h.经过发酵酵母培养物的粗蛋白含量可达32.91%.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早期衰亡的特征及机制,建立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与异常汉逊酵母混合发酵体系,研究酿酒酵母产酸、有氧混菌发酵、无氧添加新鲜培养基发酵、混菌发酵上清液及活、死酿酒酵母细胞添加对异常汉逊酵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产酸对异常汉逊酵母有抑制作用;有氧混菌和无氧添加新鲜培养基混菌发酵处理中,异常汉逊酵母的活菌数均高于无氧混菌发酵;而混菌发酵上清液添加后异常汉逊酵母的活菌数低于其纯培养;高浓度活酿酒酵母细胞的加入导致异常汉逊酵母的早期死亡,而死酿酒酵母细胞对异常汉逊酵母无抑制作用。因此,异常汉逊酵母早期衰亡,一方面是由酿酒酵母产酸及营养竞争造成,另一方面酿酒酵母的代谢产物及高密度活酿酒酵母细胞也会有促进作用。上述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非酿酒酵母在果酒发酵中早于酿酒酵母衰亡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