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长白猪×雅南猪(L.Ya)、汉普夏×雅南猪(H.Ya)、杜洛克×雅南猪(D.Ya)、大白猪×雅南猪(W.Ya)、长白猪×(杜洛克×雅南猪)(L.DYa)、汉普夏×(杜洛克×雅南(H.Dya)和大白猪×(杜洛克×雅南猪)(W.Dya)7个杂交组合共196头试猪,在前期(20-50千克)饲喂低能(2.8兆卡/千克)高蛋白(17-18%)、后期(50-90千克)低能(2.8兆卡/千克)低蛋白(12-13%)饲粮,前敞后限条件下,L.Ya、H.Ya、D.Ya、L.DYa和H.DYa是较优的5个杂交组合,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79克、592克、581克、597克和573克,每千克增重耗料分别为3.71、3.56、3.68、3.50和3.28(千克),胴体瘦肉率分别是53.8、53.3、54.3、56.8和57.5(%)。平均日增重分别比相应的对照组低4.8、8.8、2.2、1.4和10.1(%),胴体瘦肉率分别比相应对照组增加2.8、1.0、1.51.1和0.8个百分点。W.Ya和W.Dya表现出较上述杂交组合积脂力更强的特点,瘦肉率试验组分别为52.4%和54.0%,对照组分别为49.1%和52.5%,各组合的各项肉质?  相似文献   

2.
用70%的热乙醇(75℃)处理普通豆饼30分钟。处理豆饼的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分别比未处理豆饼低3.1和4.1个百分点。用乙醇处理豆饼或普通豆饼为唯一蛋白来源的饲粮饲喂3周龄断奶仔猪,进行2周试验。结果表明,处理豆饼饲粮的能量、粗蛋白、有机物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明显高于未处理豆饼饲粮。其中,粗蛋白消化率高13.1个百分点,其他养分高7.6—7.8个百分点。然而,处理豆饼组仔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均低于未处理豆饼组。  相似文献   

3.
赛加羚羊对紫花苜蓿消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全收粪法测定赛加羚羊对苜蓿青干草消化率。结果表明:赛加羚羊对苜蓿青干草的平均采食量为(8194±739)g/a·只;对苜蓿绝干物质、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有机质的消化率分别为(6225±378)%、(1388±645)%、(4520±379)%、(7548±427)%、(4875±352)%、(7218±244)%与(689±396)%。与绵羊相比,赛加羚羊对粗脂肪的消化率只有138%,差异显著(P<005)其他营养的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用4NHCl不溶灰分法进行对比,发现消化率均高于全收粪法。  相似文献   

4.
用全收粪法测定陇东小尾寒羊对麦秸及EM处理麦秸的采食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测得小尾寒羊对麦秸干物质的采食量为650±57g/只(d;采食率为8509±626%。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绝干物质477±243%;粗蛋白-33±893%;粗脂肪5338±230%;粗纤维4708±209%;无氮浸出物5546±230%。对EM处理麦秸的采食量6585±49g/只(d;采食率为793±547%。消化率分别为:绝干物质5643%;粗蛋白4263±856%;粗脂肪6295±735%;粗纤维5143±516%;无氮浸出物6346±476%。  相似文献   

5.
猪日粮中添加10~15mg/kgSTV-2,用猪全粪差减法测得稀土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5.93±3.295%和42.72±1.97%,明显地高于日粮本底所含稀土(分别为0.67mg/kg和2.07mg/kg)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11.74±3.62%和7.93±6.58%),P〈0.01。在两种猪日粮营养水平下,添加10mg/kg和15mg/kgSTV-2,对日粮中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猪消化代谢试验对糙米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猪消化代谢试验法,以健康的湖北白猪Ⅳ系3头,体重45kg左右,去势后做三期试验:Ⅰ期为基础日粮试验,Ⅱ期为基础日粮+糙米试验,Ⅲ期为基础日粮+玉米试验,研究糙米的营养价值。试验结果:糙米和玉米的总能分别为16760.60、16747.62kJ·kg~(-1),消化能、代谢能分别为14594.77±76.20,13563.98±164.12J·kg~(-1)和14205.39±240.32,13272.99±276.33kJ·kg~(-1);无氮浸出物含量分别为72.22%和70.11%,其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6.73±2.27%和87.26±1.55%;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80%和8.60%,其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率分别为73.71±3.17%、65.03±3.16%和69.17±1.00%、59.89±1.59%;氨基酸总含量分别是8.57%、8.56%,其平均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率分别是74.43%、70.97%和59.79%、56.44%。试验结果表明:糙米和玉米的营养成分含量相当,糙米各营养成分的表现消化率或表观代谢率均高于玉米,因此,用糙米作能量饲料来代替玉米喂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用三月龄雅南小母猪18头,平均分为三组在90—135日龄和135日龄—配种(230日龄左右):高、低水平组分别按比中水平组高或低10%、25%,中水平组按四川标准饲养(按摄入DE计),来研究营养水平对小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和验证四川后备母猪饲养标准。结果表明:随营养水平增加,初情体重呈显著地线性增加(P<0.01,r=1.00077),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高、中、低水平组初情年龄、发情周期和受胎率分别为157.83、154.83、140.83天,19.67、21.77、21.17天和100%、100%、100%,差异皆不显著(P>0.10);后备期90—135日龄、135日龄—配种、90日龄—配种间DE摄入与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P<0.10),回归方程y1=0.0268X1+4.29(r=+0.999P<0.05)、Y2=0.0394X2+4.27(r=+0.995p<0.10)和Y3=0.0347X3+4.36(r=+0.993p<0.10),可分别根据预期日增重确定四川后备母猪20—30kg,30—50kg和20—50kg阶段DE的需要(其中:X1、X2、X3为预期日增重,单位:克;Y?  相似文献   

8.
用链烷烃作为内源指示剂测定绵羊的消化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6只阉公绵羊喂给再生长3周的黑麦草450kg,用全收粪法测得的干物质消化率为80.5%,用31碳(C31)和33碳(C33)的链烷烃作为内源指示剂估测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81.5%和79.6%。用C1估测的消化率高于C33(P=0.031),但用该两种链烷烃估测的消化率与用全收粪法测得的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选用初配体重分别为56.8、70.16、84.28kg的雅南小母猪各6头,在怀孕0-80天、81天至分娩分别定量采食1.13、1.61、2.09公斤/头·日和1.57、2.24、2.91公斤/头·日来研究孕期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器官重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孕期母体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心、脑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肝、肾、脾有显著影响(P<0.05),胎儿肾、脾生长发育对母体营养水平变化最敏感,肝中等,脑、心不过感;初生仔猪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受母体营养水平影响(P<0.05);葡萄糖则不受影响(P>0.05);初生仔猪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与母体蛋白摄入量呈二次曲线相关,其方程分别为:Y=-1514.745+2452.477X1-838.663X12(P<0.001)Y=-12889.48+30433.77X2-17590.95X22(P<0.05)(Y为母体蛋白摄入量:克/头·日;X1、X2分别为初生仔猪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mg/100ml);初生仔猪猪血清清蛋白含量可以作为确定孕期母体蛋白需要量的标识;初生长雅仔猪血清葡萄糖、清蛋白、总蛋白含量分别为71.72mg/100?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测定生长猪内源钙排泄量及菜粕和豆粕钙的真消化率。试验选用5头健康大白×长白阉公猪为试验动物,平均体重为(21.6±1.43)kg。试验采用5×5拉丁方设计,设5个钙水平(0.10%, 0.15%, 0.20%, 0.25%和 0.25%)。日粮以豆粕、葡萄糖、玉米淀粉等为基础,以菜粕为待测植物性饲料,配制半纯合试验日粮,菜粕和豆粕为钙唯一来源。结果表明,生长猪采食豆粕加菜粕日粮的内源钙的排泄量为(0.61±0.18)g/kg DMI,对菜粕钙真消化率为(48.72±24.04)%,对豆粕钙真消化率为(67.80±7.12)%。相对于表观消化率,日粮钙真消化率更稳定(表观消化率为7.85%~48.37%;真消化率为59.63%~66.78%)。豆粕和菜粕钙表观消化率可加性差,而真消化率配制日粮具有很好的可加性。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30 ±3 日龄断奶的大约克夏仔猪66 头( 体重8-78 ±1-07kg) ,采用饱和D─最优回归试验设计,研究考查了不同水平的醋酸、高铜和磷脂对仔猪的生产性能、饲粮总能(GE) 、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 、粗纤维(CF) 和钙(Ca) 、总磷(TP) 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明显改善日粮适口性,显著提高仔猪采食量( P< 0-01) 和饲粮纤维消化率( P<0-01) ,不影响脂肪消化,降低钙(Ca)、磷(P) 的吸收率。醋酸与高铜、磷脂对脂肪的消化有正结合效应,与磷脂结合促进钙利用,降低仔猪采食量。醋酸和高铜、高铜和磷脂对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有协同作用。高铜、磷脂明显促进脂肪消化( P< 0-01) ;磷脂显著提高日粮纤维(CF)、钙(Ca) 、磷(P) 的消化率。醋酸有效用量不能低于0-5 % ,但高于2-0 % 对生产实际无益; 铜添加125 ~250mg/kg 均有效,但宜按前期(45 日龄前)高(225~245mg/kg) 、后期低(125mg/kg) 水平添加;磷脂适宜添加量介于0-5 % ~1-0 % 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氨苄青霉素在健康成年马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选用了合适的动力学模型描述了氨苄青霉素的药动学特点。计算出氨苄青霉素的药动学参数如下:消除半衰期(t(1/2)β),2.23±0.37(小时),吸收半衰期(t(1/2)Kα),0.15±0.09(小时),峰时(tp),0.46±0.23(小时),峰浓度(Cmax),8.19±1.13(μg/ml),有效血浆浓度维持时间Tcp(ther),4.54±1.46(小时)。还根据单剂量给药的参数值,推算出多剂量给药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36头剖腹产仔猪行超早期人工哺育,并通过饲养和代谢试验,研究了1—5,5—10,10—20kg 体重阶段的营养需要量和五个饲粮配方的价值。选用五头三江白猪母猪,分娩前行剖腹取胎,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断脐,编号,打牙,称重,编组。仔猪生后2小时内饲以人工代用初乳,7日龄后喂以人工乳和诱食料,人工乳日喂12次,每2小时一次,15天后日喂6次,每4小时一次,20天后停喂人工液态乳,改换干颗粒料喂饲,日喂6次,饮水6次。期间单笼舍饲,舍温范围分期控制在34~25℃之间。5—10公斤体重阶段,比较了三个开食料配方。三组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Ⅰ组—3599.6仟卡/kg;24.33%,Ⅱ组—3572.9仟卡/kg;22.93%,Ⅲ组—3430仟卡/kg;23.61%。Ⅰ、Ⅱ、Ⅲ各配方中奶粉比例分别为30%,20%,10%。另外,第Ⅲ组的蛋白质来源豆饼比例较大。试验结果表明:Ⅰ、Ⅱ组本期日增重(0.398±0.037kg)、(0.312±0.029kg)比第Ⅲ组(0.303±0.014)快,P<0.05,差异显著。饲料效率Ⅰ、Ⅱ组(1.130,1.481),比Ⅲ组(1.854)高。每公斤增重消化能消耗:Ⅰ、Ⅱ组(4.069兆卡)、(5.290兆卡)比Ⅲ组(5.682兆卡)低。消化代谢试验表明:Ⅰ、Ⅱ组平均日采食消化能(1668.4±7.960仟卡)、(1680.3±12.269仟卡),代谢能(Ⅰ616.4±12.25仟卡)、(1640.8±14.61仟卡)均比第Ⅲ组消化能(1624.3±13.69仟卡),代谢能(1580.4±16.80仟卡)多,P<0.05,差异显著。N 的消化率Ⅰ、Ⅱ组(85.2%,84.9%)高于第Ⅲ组(83.0%)。10—20公斤体重阶段,将动物分为二组,第Ⅰ组(24头)为10%奶粉组,第Ⅱ组(12头)为无奶粉组。10%奶粉饲粮含消化能3460.2仟卡/kg;和粗蛋白为23.61%,无奶粉组饲粮消化能为3419.9仟卡/kg 和粗蛋白17.49%。试验结果:10%奶粉组日增重为0.566±0.009kg,无奶粉组为0.472±0.014kg,P<0.05。饲料效率相应为1.733:1.969,以前者为优。组间能量消化量差异不显著,P>0.05。N 的消化率:Ⅰ组为83.02±0.891,Ⅱ组为81.53±1.803。沉积 N/食入 N 比例,第Ⅰ组为50.41±1.917,Ⅱ组为41.79±4.850,可消化蛋白质利用率,Ⅰ组(60.72±1.920)也显著高于第Ⅱ组(51.10±5 354),p<0.05。通过1—5kg,5—10kg,10—20kg 各期人工初乳,人工乳,开食料连续配合使用,构成1—60天的全期试验结果。试验猪全期增重速度较快。58—60天达到20.69±0.263kg,比常态母猪哺育仔猪(16.0:20.69kg)快20.8%,三组之中,Ⅰ、Ⅱ组全期平均日增重0.338±0.005kg,0.327±0.015kg,赶上了 NRC 标准规定(0.300kg)速度。饲料消耗量低于 NRC 标准约10%,而饲料效率则高于标准规定值:第一期高4%,第二期高21.9%,第三期高12.6%。每公斤增重的能量消耗与标准比较,分别为:每一期4.67:4.425兆卡,第二期三组各为4.069,5.290,5.681:5.833兆卡,第三期5.202:6.740兆卡。蛋白质消耗也低于标准。此次超早期断奶人工哺育试验,达到了100%育成率,仔猪发育整齐,匀称,有活力并有较高增重速度、低消耗和高效率。上述结果也与此次试验采用瘦肉型猪种,在小规模范围内,高度集约化笼养,高床饲养,适温控制,饲料糖化,颗粒化,严格卫生,防疫等重要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5.
母羊妊娠后期与泌乳期对不同营养水平饲粮的消化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因素分组试验设计,用寒×滩杂种妊娠母羊(1~2胎,每组3或5只)分别测定了妊娠后期和泌乳期3个营养水平(Ⅰ组0.8×NRC,Ⅱ组0.9×NRC,Ⅲ组1.0×NRC水平)饲粮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在妊娠后期,饲粮Ⅱ的DMD、OMD(P<0.01)和CPD、ADFD均显著地高于饲粮Ⅰ(P<0.05),ADFD极显著高于Ⅲ(P<0.01),DMD和OMD呈高于Ⅲ的趋势(P=0.182,P=0.089);饲粮Ⅲ的DMD显著高于Ⅰ(P<0.05),OMD和CPD呈现高于Ⅰ的趋势(P=0.119,P=0.054).泌乳期中,饲粮Ⅲ的DMD(P=0.011)、OMD(P=0.010)均显著高于Ⅰ,DMD和OMD呈高于Ⅱ的趋势(P=0.184,P=0.181);Ⅲ和Ⅱ的CPD也呈现高于Ⅰ的趋势(P=0.067,P=0.161);各饲粮间ADFD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生理阶段母羊对饲粮的消化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先锋霉素I在4匹成年健康重挽马体内动力学过程。色谱柱采用反相ODS柱[25×4.6mm(ID))柱温35℃,流动相由甲醇:双重蒸馏水:36%醋酸:1.77%磷酸盐缓冲液(40:60:0.1:6)组成。流速为0.8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45nm。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不同时间血药浓度数据,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用夏普PC—1500袖珍计算机处理数据。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消除半衰期(t1/2β)为0.50±015(小时),分布半衰期(t1/2α)为0.05±0.01(小时),曲线下面积(AUC)为49.122±29.01(微克/毫升·小时),总表现分布容积(V_d)为0.3050±0.1488(升/公斤),总清除率(CIB)为0.3877±0.1418(毫升/公斤·小时),有效浓度维持时间[TCP(ther)]为2.78±0.49(小时)。按单剂量给药有关参数计算出多剂量给药参数如下:给药间隔时间(τ)为4小时,积累系数(R)为1.00,最高[(C∞)_(man))、平均(C)与最低((C∞)_(min)]稳态浓度分别为223.99(微克/毫升)、12.28(微克/毫升)与0.06(微克/毫升)。首次剂量(D_0~*)为15(毫克/公斤)。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根据胃泌素的生理和药理功能,设计给重胎母猪应用五肽胃泌素,观察其对胎猪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重胎母猪应用胃泌素后,胎猪的初生窝重、个体重及胃重均有明显增加,且对胎猪胃粘膜的发育亦具有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研究了罗美沙星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 鸡静注罗美沙星后的ci- ti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其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 tt/2α056±012h, t1/β769±079 h, Vd216±035 L/kg, C L B020±003 L/kg·h, A U C 5219±899 ug/m L·h。鸡内服、肌注罗美沙星c1- t1 数据, 均符合有吸收因素二室模型, 内服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 t1/2ka118±014 h、t1/2α245±046 h、t1/2β1721±158 h、 A U C 3878±633 ug/m L·h、tmax316+ 023 h、 Cm ax206±043 ug/m L、 F7431% ; 肌注的主要动力学参数是: t1/2ka067±012 h、t1/2α130±023 h、t1/2β1152±102h、 A U C 4315±204 ug/m L·h、tm ax176±020 h、 Cmax460±ug/m L、 F8268% 。本文还就罗美沙星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药动学评价。  相似文献   

19.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研究二甲苯胺噻唑(静松灵)对家兔血液、脑脊淮、垂体及下丘脑中β-内啡肽(β-Ep)浓度的影响。给家兔肌注静松灵(34mg/kg)后,家兔血液及脑脊液中β-Ep在用药后1.5h增至最高值,即由用药前的72.08±4.05pg/mL增至289.54±10.04(X±SE,n=5,P<0.01),升高了75.11%;脑脊液中β-Ep在注药后1h增至最高值,即由533.49±16.55pg/mL增至1908.80±28.36pg/mL(X±SE,n=5,P<0.01)增高了72.08%,经统计分析差异极显著,而对照组,注射前后家兔血液及脑脊液中β-Ep浓度未见明显变化。给药后家兔垂体及下丘脑中β-Ep浓度与给药前比较是动态变化规律,垂体中β-Ep在给药后30min降至最低值,即由246.65±4.42pg/mg降至120.50±8.09pg/mg(X±SE,n=3,P<0.01)降低了51.15%,以后是回开趋势,给药后3h增至最高值:338.60±14.78pg/mg,增加了27.26%,经统计分析,差异极显著;下丘脑中β-Ep浓度在给药后30min降至最低值,即由32.14±1.30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