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通用性PCR方法。通过对纯化后IBV核蛋白基因进行直接PCR及套式PCR扩增表明,两次PCR产物的大小为0.7kb和0.5kb,与实际设计相符。而对照的NDV及IBDV的PCR扩增产物均为阴性。用 IBV HB株感染 SPF鸡后,应用我们所建立的 PCR方法去检测不同时期所采集的肾脏、气管、盲肠扁桃体、肺脏和肝脏中的 IBV,在 SPF鸡感染 IBV后的21天仍然能够检测到 IBV的基因组,Southern blotting杂交试验证明了我们获得的 PCR产物为IBV的核蛋白基因。该PCR检测方法比免疫荧光抗体(FA)法更具敏感、特异、快速等特点,完全适用于不同来源及不同血清型IBV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选择S1基因做为目的基因,运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12株以非免疫鸡胚繁殖并通过超速离心浓缩的鸡胚尿囊液中的IBV,所用引物为IBVBeaudette株S1基因两侧的对应序列,跨幅为1.72kb。结果6株IBV毒株(SAIB3、F、D41、M41、H52、Holte)扩增出了长约1.7kb的S1基因片段,而另6株IBV毒株虽经4次RT-PCR重复后也显阴性。用HaeⅢ内切酶对6个毒株的RT-PCR产物进行酶切,结果显示M41、H52、D413个IBV毒株的S1基因包含两个HaeⅢ位点,F株与Holte株S1基因包含1个HaeⅢ位点,而SAIB3株S1基因则已丢失HaeⅢ位点。实验结果表明:运用RT-PCR技术检测IBV时,由于S1基因的核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变异率,因此S1基因不宜做为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RT-PCR方法,以IBVS1全基因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我国华东(HD)、华北(HB)、华中(HZ)、华南(HN)、西北(XB)及东北(DB)等地的IBV流行株基因组中扩增出预期的1.7kb左右的DNA片段。PCR产物的HaeII酶切分析及其与英国IBVS1全基因核酸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所获6个IBV流行株的PCR产物为IBVS1基因。将此6个毒株的S1基因PCR产物分别进行5’和3’端的BamHI和HindII酶切识别位点的分子修饰之后插入到克隆质粒pUC18的BamHI/HindII位点,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分子克隆。S1基因的RFLP分析表明我国IBV已有分子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应用RT—PCR技术扩增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S1基因做为目的基因,运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12株以非免疫鸡胚繁殖并通过超速离心浓缩的鸡胚尿囊液中的IBV,所用引物为IBV Beaudette株S1基因两侧的对应序列,跨幅为1.72kb。结果6株IBV毒株(SAIB3、F、D41、H52、Holte)扩增出了长约1.7kb的S1基因片段,而另6株IBV毒株虽经4次RT-PCR重复后也显阴性。用HaeⅢ内切酶对6个毒株的RT-PCR产物  相似文献   

5.
选择覆盖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膜蛋白(MP)基因的保守区核苷酸序列合成2对引物,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抽提RNA,建立了RT-PCR检测鼠体恙螨及游离恙螨体内HFRSV-RNA的方法,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及斑点印迹杂交证实具有特异性。结果显示,HFRSV抗原阳性鼠体恙螨50只组、10只组、游离螨50只组,HFRSV抗原阳性鼠肺1000mg、500mg组经RT-PCR检测为阳性;HFRSV抗原阳性鼠体恙螨5只组,HFRSV抗原阴性鼠体恙螨50只和10只组,游离螨10只和5只组,鼠肺HFRSV抗原阳性100mg组均未见有明显扩增带。进一步用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在RT-PCR未测出HFRSV-RNA的各组中均检测有HFRSV-RNA。结果表明NestedRT-PCR具有高特异、高敏感的特点,可用于检测恙螨体内微量HFRSV-RNA,为确认恙螨作为HFRSV的传播媒介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RT—PCR一步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发表的IBVS基因核苷酸序列,自行设计合成了一对跨幅约0.9kb的引物。该区段包括了S1基因C末端的400bp和S2基因N末端的500bp。用该引物对5株IBV参考毒株Gray、M41、H120、H52和MA5进行RT-PCR一步法扩增均获得预期的PCR产物,该引物的RT-PCR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可以检测出0.112pg/μL的模板。用该引物对30个地方分离株进行检测,18株呈阳性,与鸡胚传代及电镜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技术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PCR技术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的研究吕碧文俞颂东金水仙(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杭州,310021)家畜胚胎的早期性别鉴定技术,是家畜胚胎移植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Y染色体或存在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的检测技术。PCR...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发表的PRRSVIAF-exp91株的核酸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扩增了PRRSVCH-1a株的N基因,经补平和磷酸化后,克隆到pUC18SmaI位点上,经电泳分析,酶切和PCR鉴定证实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CH-1a株与IAF-exp91株(美洲型)N基因核苷酸同一性为93.2%,氨基酸同一性高达96.7%,而与LV株(欧洲株)核苷酸同一性为63%,氨基酸同一性仅  相似文献   

9.
中国肾型IBV毒株的基因型及其S1基因的巢式PC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本研究建立的IBVS1基因的巢式PCR方法鉴定了国内5个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以此5个分离株及3个标准毒株的RT-PCR产物(1749bp,含S1基因)为模板,1对内部引物经巢式PCR都获得1729bp的产物,另1对内部引物的巢式PCR有大小不同的产物(1678bp或0.5、0.6kb)。参照以前的RFLP分析结果,探讨了中国肾型IBV毒株的基因型状况。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RT-PCR诊断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Breslin/1902(H7N7)株的血凝素(HA)基因参考序列设计合成一对H7HA特异引物,并应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RNA,建立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AIVRNA的方法。应用此法对鸡胚培养的AIV尿囊液、SPF感染鸡粪便进行了检测,并与琼脂扩散试验和电镜技术作了对比。特异性试验以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76V)等的感染鸡胚尿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AIV尿囊液RT-PCR全部阳性,SPF感染鸡粪便87份,RT-PCR检出69份阳性,样品处理浓缩后琼脂扩散检出11份,电镜检测了23份样品,仅检出2份阳性。非特异性对照样品经RT-PCR检测全部阴性。将AIV感染鸡胚尿囊液作10倍系列连续稀释,可检出稀释度为10-2的病毒尿囊液。RT-PCR最早检出时间为感染后第3天,而琼扩和电镜均是7天。该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且节约时间(只需8小时左右),可从分子水平上对AIV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PCR结合分子杂交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逆转录-PCR(RT-PCR)特异性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中M基因和N基因之间一段核酸片段。以pUC19质粒载体将此片段克隆,用EcoRI和HindⅢ酶切此重组质粒,回收克隆片段后,制成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用RT-PCR及生物素核酸探针法分别对IBV,IBDV,ILTV,MDV及NDV进行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为IBV特异性检测方法。对人工感染IBV的SPF鸡口腔棉拭样品进行跟踪检测,证明本方法能在SPF鸡接毒后1~10d内检出IBV。  相似文献   

12.
RT-PCR检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对已发表的引物和1对自行设计的引物对同一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株进行RT-PCR,分别获得了S1基因上与引物设计相一致的1720、228、602bp的扩增片段。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7个毒株(H120、H52、M41、Conn、Gray、T、Holte)和5个分离株(宜毒、上毒、云毒、HK、118)的含毒尿囊液或纯化病毒进行RT-PCR,结果除Holte株和2个分离株(宜毒、云毒)外,其余均成功地扩增出600bp的片段。用1.7、0.2、0.6kb3对引物对6个IBV毒株和6个分离株的含毒尿囊液在相同和不同条件下进行RT-PCR,结果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3、5、9株IBV,同时可将不同血清型的12个IBV株分成6种基因型。将IBV分离株HK与标准株M41经PCR扩增、HaeⅢ和Hind酶切、RFLP分析,表明属同一马萨诸塞血清型。3株IBV(H120,HK,M41)在鸡胚中繁殖,PCR最早检出的时间为20~24h。RT-PCR提供了直接从尿囊液和感染鸡组织中快速检测病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PCR扩增ZFY,ZFX序列鉴定奶牛性别的灵敏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克隆、测序所得奶牛ZFY、ZFX序列中设计1对高特异性引物(或探针),即分别特异于牛ZFY、ZFX的ZF3、ZF4,与克隆时使用的引物ZF2搭配成ZF2、ZF3和ZF2、ZF4。利用这2对引物和ZF1、ZF2对奶牛基因组DNA进行NestPCR来判断性别,结果达到用超微量(8pg)DNA,即可检出ZFY、ZFX序列而判定雌雄的灵敏度;用非同位素标记试剂盒(DIG-System)标记ZF3、ZF4作为探针,对ZF1、ZF2扩增产物点杂交来判断性别,也达到同样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RT—PCR诊断法的建立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根据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Breslin/1902(H7N7)株的血凝素(HA)基因参考序列设计合成一对H7HA特异引物,并应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RNA,建立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IVRNA的方法,应用此法对鸡胚培养AIV尿囊液,SPF感染鸡粪便进行了检测,并与琼脂扩莠试验和电镜技术作了对比,特异性试验以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氏囊病病毒(IBD  相似文献   

15.
采用RT-PCR方法,以IBV S1全基因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我国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北及东北等地的IBV流行株基因组中扩增出预期的1.7kb左右的DNA片段。PCR产物的HaeⅢ酶切分析及其与英国IBV S1全基因核酸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所获6个IBV流行株的PCR产物为IBV S1基因。将此6个毒株的S1基因PCR产物分别进行5‘和3’端的BamHI和HindⅢ酶切识别位点的分子修饰之后插入到  相似文献   

16.
应用RT-PCR扩增猪瘟病毒(HCV)石门株部分p23和p14基因,然后采用平端克隆法将扩增的cD-NA克隆到pUC19和SamⅠ位点,用双脱氧终止法牟重组质粒中的插入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将所测定的序列与其他10株HCV相同基因区域用DNASIS计算机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毒株为同一个型,该型共包括9个HCV株,以Brescia株为代表,石门(Shimen)株也属该型;而A  相似文献   

17.
用SPF鸡胚繁殖新城疫病毒(NDV)F46E9株(强毒)、LaSotaE4株(弱毒)、对病毒进行纯一提RNA。用1对均为27个碱基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出了2个毒株的融合蛋白裂解位点(Fc)基因。将Fc基因定向克隆人pUCLaFc,用EcoRI/Sal I双酶切法、PstI单酶切法、PCR法和核酸探针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将鉴定好的LaSotaE4Fc基因定向导入表达载体质粒pBV221,aqt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通用性 P C R 方法。通过对纯化后 I B V核蛋白基因进行直接 P C R及套式 P C R 扩增表明,两次 P C R 产物的大小为0.7 kb 和0.5 kb,与实际设计相符。而对照的 N D V 及 I B D V 的 P C R 扩增产物均为阴性。用 I B V H B株感染 S P F鸡后,应用我们所建立的 P C R 方法去检测不同时期所采集的肾脏、气管、盲肠扁桃体、肺脏和肝脏中的 I B V,在 S P F鸡感染 I B V后的21 d 仍然能够检测到 I B V 的基因组, Southern blotting 杂交试验证明了我们获得的 P C R 产物为 I B V 的核蛋白基因。该 P C R 检测方法比免疫荧光抗体( F A)法更具敏感、特异、快速等特点,完全适用于不同来源及不同血清型 I B V 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分离株RFLP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初步确定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基因分型,对分离自国内8个不同地域疫区的IBVQD、GZ、ZZ、TJ、DL、YC、JS1和JS2及参考株M41、H52和T的S1基因RT-PCR扩增cDNA进行HaeⅢ的RFLP分析。结果,QD与MD41、H52同属Massachussete基因型,GZ、ZZ、YC与T的基因型相同,DL、JS1和JS2则表现为各自独立的基因型,而TJ则为DL和T2种基因型毒株的混合感染,表明我国的广大地域内存在着Mass基因型、T基因型和可能的变异株IBV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分离自沈阳地区的一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Y毒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同时成功地对其免疫原S1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 通过电镜观察、动物回归试验、血凝特性研究等试验验证分离自沈阳地区的SY毒株确实为一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气管环组织培养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SY株不同于参考毒株澳大利亚T、H52、M41,且不同于国内其它流行株HD、HB、XB、DB等,是一个新的变异株。 利用IBV S1基因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经RT-PCR扩增SY毒株的S1基因,得到预期的约1.7Kb片段;并将扩增所得cDNA插入克隆质粒pUC19的EcoRⅠ/BamHⅠ位点,在大肠杆菌DH5a中实现目的基因的克隆。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及PCR鉴定,证实为阳性重组质粒,利用末端双脱氧链终止法对其测序,得到S1基因全长1640bp,包括整个开放阅读框。通过序列分析软件DNASIS、PROSIS、MEGA等软件对S1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SY与7株参考株和国内流行株HD株相比,无论是核苷酸序列同源百分率还是氨基酸序列同源百分离都较低,均未达到80%,这就提示我们SY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