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81篇
  免费   1929篇
  国内免费   4077篇
林业   1171篇
农学   5038篇
基础科学   760篇
  2211篇
综合类   18269篇
农作物   3161篇
水产渔业   1241篇
畜牧兽医   13772篇
园艺   1681篇
植物保护   1183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1187篇
  2022年   1415篇
  2021年   1515篇
  2020年   1564篇
  2019年   1840篇
  2018年   950篇
  2017年   1431篇
  2016年   1741篇
  2015年   1751篇
  2014年   2139篇
  2013年   2041篇
  2012年   2989篇
  2011年   3005篇
  2010年   2871篇
  2009年   2978篇
  2008年   2992篇
  2007年   2490篇
  2006年   2041篇
  2005年   1940篇
  2004年   1581篇
  2003年   1462篇
  2002年   969篇
  2001年   1031篇
  2000年   741篇
  1999年   604篇
  1998年   447篇
  1997年   363篇
  1996年   390篇
  1995年   336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243篇
  1992年   236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8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明鸡恒定链(invariant chain,Ii)与内吞体转运蛋白Rab5a和Rab7b结合的结构域和在细胞内共定位的特征。首先,用PCR和基因突变技术将Ii胞浆区与跨膜区[Ii(Cyt-Tra)]、Ii CLIP (class Ⅱ-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三聚体区[Ii(CLIP-TRIM)]和Ii突变体[Ii(M81-87aa)、Ii(M91-99aa)和Ii(M81-99aa)]分别插入pET-32a和pEGFP-C1构建相应的原核和真核重组质粒。其次,将构建的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与实验室保存的含有红色荧光Rab5a和Rab7b的重组质粒共转染至人胚胎肾细胞系293 T,观察它们的共定位。将构建的原核重组质粒进行表达和纯化,最后用拉下法和免疫印迹检测Ii与Rab5a和Rab7b的结合域。结果表明,成功构建Ii结构域及Ii突变体的重组质粒。Ii(Cyt-Tra)及Ii突变体均能与Rab5a和Rab7b在细胞内共定位,而Ii(CLIP-TRIM)与空载体却不能。Ii的胞浆区和跨膜区是与Rab5a和Rab7b结合的功能结构域,而不是CLIP与三聚体区。综上所述,鸡Ii与Rab5a和Rab7b共定位和结合的区域是其胞浆区和跨膜区,而不是内质网腔区。这些结果提示Rab分子参与了Ii在胞内细胞器的转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Ii及其载体在细胞内的转运机制和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由于腺相关病毒载体(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AAV)本身的侵染不具有神经元特异性,其在神经系统相关研究中会存在侵染范围不符合试验要求的情况,因此本试验拟研究不同滴度和注射方式对病毒侵染范围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注射较高滴度的AAV2-CMV-EGFP(1.3×1011mg/L)3周后,其侵染范围可由延髓中缝苍白核(raphe pallidus nucleus,RPa)区域延伸至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区域;较低滴度(1.3×108mg/L)结合压力注射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AAV的侵染范围,并且载体携带的EGFP荧光基团在637 nm波段不具有明显的假阳性信号。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独龙鸡的基因功能和种质特性,试验采集3羽健康状况良好的独龙鸡卵巢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与饲养条件基本相似并且同周龄的红原鸡卵巢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红原鸡相比,独龙鸡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7 404个。KEGG和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GTP酶激活剂活性、膜结构、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和ATP结合等过程,并参与Ras信号通路、硒化合物的代谢通路、SNARE因子在囊泡运输中的相互作用等通路。对显著性通路分析发现,独龙鸡在蛋品质和免疫抗性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产蛋性能上与红原鸡还存在一定差距。说明NCBP1、NCBP2、TXNRD1、PTEN、ENOX1基因主要富集在抗性、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相关通路中,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公布的斜纹夜蛾基因组对TLRs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斜纹夜蛾TLRs家族基因成员在鳞翅目害虫TLRs基因家族中的进化关系、组织表达特异性,结合转录组数据对农药反应敏感的TLRs进行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网络进行分析,分析斜纹夜蛾Toll受体基因在杀虫剂抗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共分析出了7个TLRs基因,斜纹夜的TLRs家族基因与棉铃虫TLRs家族基因同源性较高.7个基因中的1个基因SLTLR3在肠道中高度表达,有5个TLRs基因对农药处理反应敏感.对农药反应敏感的TLRs进行基因表达和其网络进行分析,只发现了1个TLRs(SLTLR7)和其他30个基因之间的存在共表达关系,这些基因主要涉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途径、细胞定位、信号传导、细胞调控过程、生物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株高和穗部性状是影响谷子产量的关键性状。探究谷子株高及穗部性状表型变异的遗传规律,为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与基因定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谷子优质品种豫谷18为共同父本,分别与黄软谷和红酒谷杂交,构建2个分别包含25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F7群体(YYRIL和YRRIL)。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YYRIL和YRRIL群体在2个环境下的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穗码数、穗粒重等5个农艺性状的表型数据进行遗传分析。【结果】5个性状在所有环境中均表现连续变异且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峰度和偏度绝对值小于1,近似正态分布,呈现数量性状的典型遗传特点。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穗长、穗下节间长在所有环境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码数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模型分析显示YYRIL和YRRIL群体株高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为PG-AI和PG-A多基因模型,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5.15%和91.27%。2个群体穗码数的最适模型均为PG-AI,多基因遗传率为70.07%—71.58%。穗下节间长在2个群体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为4MG-CEA和3MG-CEA,均为等加性主基因模型。穗下节间长在YYRIL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69%,4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相等,均为-0.34,具有负向效应;穗下节间长在YRRIL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45.78%,3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相等,均为1.17,具有正向效应。穗长在YYRIL群体的最适模型为MX2-ED-A,即2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3.56%,多基因遗传率为50.56%。控制穗长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21、1.68,多基因加性效应较小,为-0.0017;穗长在YRRIL群体的最适模型为MX2-AE-A,即2对累加作用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穗长的主基因遗传率为46.40%,多基因遗传率为46.91%。控制穗长的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53,具有正向效应,第1对主基因加性×第2对主基因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值是0.60,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0.47,表现为较低的负向遗传效应。穗粒重在YYRIL群体的最适遗传模型为MX2-ED-A;符合2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9.09%,多基因遗传率为12.08%;控制穗粒重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58、5.82,以第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3.81。穗粒重在YRRIL群体的最适遗传模型为3MG-PEA,即3对部分等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穗粒重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1.10%,3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2.68、-2.68和2.66,前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相同,且均为负向效应。【结论】谷子株高、穗码数的最适遗传模型相似,均服从多基因遗传,遗传率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穗下节间长的遗传受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偏低,受环境影响较大,在栽培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穗长遗传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穗粒重在2个群体均服从主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可能存在主效QTL。  相似文献   
6.
生产中需要在数控铣床上大批量生产“动触头基座”零件,为此有必要设计出制作周期短、装夹省时、安装可靠的夹具,这样既能发挥数控机床的特点,又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阐述了铣削组合夹具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纤维强度是衡量棉花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棉纤维强度形成的遗传基础对棉花纤维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83份纤维强度差异显著的陆地棉材料,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对5个环境的纤维强度及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各环境纤维强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且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为5.55%~8.44%,广义遗传力达到88.67%。GWAS共检测到19个稳定的显著关联SNP位点,分布在A01、A06、D05、D08、D10、D11和D13等7条染色体上,合并为9个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区间,其中4个QTL区间与前人定位的QTL区间重叠,其它5个QTL区间是本研究新发现的控制纤维强度性状的稳定位点。根据区间内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注释,共筛选出4个可能与纤维强度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对棉花纤维强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植物油脂不仅是人类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可再生原料。本文概述了植物油脂的生物合成途径,从母体效应、QTL、GWAS等多个方面总结了油料作物油脂合成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已知的油脂合成调控相关基因的功能。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深入了解油料作物油脂合成调控网络提供了参考,也为油料作物的分子改良和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鸡脂肪组织TCF2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其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鸡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其表达的关系。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简称高、低脂系)第24世代7周龄肉鸡为试验材料,利用RT-qPCR检测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TCF21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利用Sequenom MassARRAY飞行质谱检测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利用CpG甲基转移酶处理TCF21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分析DNA甲基化对TCF2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低脂系(P<0.001);TCF21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40个CpG位点,且在启动子的近端和远端均有分布,但不存在CpG岛;将TCF21基因的启动子划分为5个功能区域,分别为R1区域(-2 000~-1 500 bp)、R2区域(-1 500~-1 000 bp)、R3区域(-1 000~-500 bp)、R4区域(-500~-200 bp)和Core区域(-200~-100 bp);高脂系R2、R3和R2+R3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或P<0.001);R2、R3、R2+R3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与TCF21基因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2区域:r=0.438,P<0.05;R3区域:r=0.371,P<0.05;R2+R3区域:r=0.489,P<0.05);R2区域的DNA甲基化显著抑制其转录活性(P<0.05)。综上所述,TCF21基因在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主要与其启动子R2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布莱凯特黑牛CRTC1、CRTC3基因序列和表达情况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本实验运用克隆测序方法检测CRTC1、CRTC3基因CDS区,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qRT-PCR技术检测不同组织和不同月龄的mRNA相对表达量;并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蛋白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克隆测序获得的布莱凯特黑牛CRTC1、CRTC3基因CDS区分别为1773 bp和1725 bp,分别编码590、575个氨基酸;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CRTC1、CRTC3结构稳定性差,为亲水性、偏酸性蛋白;进化树显示与牛、瘤牛、山羊和绵羊的同源性高(>80%),蛋白互作网络图显示CRTC1、CRTC3蛋白与FoxO基因家族、AMPK家族等基因相互作用强。qRT-PCR结果显示CRTC1、CRTC3基因分别在睾丸和脂肪中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P<0.01),在肌肉组织中亦有表达。在肌肉组织中,CRTC1、CRTC3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免疫组化显示CRTC1、CRTC3蛋白主要在肌肉组织的肌原纤维中表达。以上结果表明,CRTC1、CRTC3基因调控肌纤维生长发育,进而参与肌肉生长发育相关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