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林业   473篇
农学   656篇
基础科学   236篇
  517篇
综合类   4023篇
农作物   318篇
水产渔业   144篇
畜牧兽医   1335篇
园艺   844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864篇
  2011年   746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620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0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8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毛乌素、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酶活性特征,测定两地各林龄(26a、33a、43a)樟子松人工林地的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指标,分析其相互关系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两地沙地樟子松林各林龄的土壤物理指标几乎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有机质、全磷、硝氮含量均表现为33a>26a>43a,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43a>33a>26a。2)毛乌素沙地各林龄内HPA、I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3 a林内的UA显著高于26a、33a林地,科尔沁沙地43a、33a林内的HPA、IA、UA活性均显著高于CK水平(P<0.05),两地林内的NPA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剖面来看,土壤酶与养分含量均随深度呈增加趋势。3)土壤养分相关分析表明,HPA与有机质、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PA、IA均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UA则与所测指标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4)科尔沁沙地26a、33a、43a樟子松林的土壤酶指数均显著高于裸沙地(P>0.05),且同龄水平分别高出毛乌素沙地15.79%、78.13%、16.28%。综上分析,同龄水平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区域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毛乌素沙地,这说明亚湿润干旱区的自然条件可能更有利于土壤酶系统衍生。  相似文献   
2.
3.
关于人造植物景观来说,园林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就是苗圃管理,也可以将其作为种植设计。作为苗木种植者,需要从根本上掌握植物造景相关知识,有意识的联系植物造景跟苗木生产两个方面,还需要坚持有的放矢的原则进行生产。并且,在不同的季节苗圃的管理技术有所不同。本次研究立足于不同的季节,掌握其对苗圃产生的不同影响,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季节下苗圃管理技术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09967),来自土耳其约兹加特·博佐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钙缺乏条件下嫁接到不同砧木上的桃树的生理和组织学反应。钙(Ca)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研究人员将桃品种Rich May嫁接到GF 677和Garnem砧木上,种植在10 L装有珍珠岩的盆中,用Hoagland营养液灌溉植物。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省安宁市‘彩云红’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期2(盛花后165 d)果实着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相对较高,果实酸度低,品质较佳。因此,云南安宁地区‘彩云红’梨适宜采期为8月20日前后,即果实生长发育期约为165 d左右采收为宜,其采收成熟度指标为:果皮底色为黄绿色,果实硬度不低于5.0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3.00%。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分析藜麦不同采收期的饲用价值差异及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选择忻藜5号作为试验藜麦品种,播种后分别采集出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藜麦,测定各阶段和各部位的养分组成。结果:干物质含量随着藜麦生长阶段的变化逐渐升高,CP、EE的含量逐渐降低(P<0.05),NDF和ADF的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P<0.05),而钙、磷的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P<0.05)。藜麦各生长阶段各部位的养分差异较大,在4个生长阶段中,干物质、CP、NDF和ADF在各个部位中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EE只在成熟期各部位中含量差异显著(P<0.05)。藜麦出苗期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其次为灌浆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试验二:选择年龄和体重相近的40头健康西门塔尔杂种肉牛,随机分为4组,试验1、2、3组分别用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藜麦替换对照组50%的玉米青贮,为期30?d。结果:试验1、2组的肉牛AD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3.8%、29.7%(P<0.05),且均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2组的肉牛ADMI显著提高7.6%(P<0.05)。试验1、2、3组肉牛FCR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18.7%、17.0%、7.5%(P<0.05),其余指标未达显著水平。综上所述,藜麦各生长阶段和各部位中的养分差异较大,部分替代玉米青贮能有效提高肉牛生长性能,饲喂价值灌浆期>开花期>成熟期。 [关键词]藜麦|饲用价值|采收期|肉牛|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诏安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冬半年在特定的环流形势下北方冷空气大举南侵时,所到之处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气温可达-1.3℃,高海拔山区可达-5~-7℃,并伴有大风和降水。在预报实践中发现,不同路径冷空气对诏安县降温幅度、降温范围、降温引起灾害程度等都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2006-2015年影响诏安县的冷空气降温特点进行分析,形成诏安县分类、分乡镇的预报服务指标,以期能在以后降温预报中运用,较准确地把握低温预报,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和降低农业损失。  相似文献   
8.
瑞丽山龙眼幼苗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高黎贡山南段2种环境(野外、大棚)下生长的我国特有种植物瑞丽山龙眼幼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2种环境下生长的幼苗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出现"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但峰值出现的时刻与大小不同,野外幼苗在10:00、16:00出现高峰值,分别为4.608、2.118μmol/(m~2·s),大棚幼苗在11:00、15:00出现2个高峰值,分别为4.102、3.982μmol/(m~2·s);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也有"午休"现象;水分利用率(WUE)无明显变化规律;胞间CO_2浓度(Ci)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相反。(2)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偏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_2浓度(Ca)、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对幼苗PN值影响均为:PARCaTaRH;(3)两地幼苗光饱和点(LSP)均较高,野外为2 674.995μmol/(m~2·s)、大棚幼苗为2 228.754μmol/(m~2·s),光补偿点(LCP)分别为38.250、8.322μmol/(m~2·s)。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F0(不施肥)、F1(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F2(N 22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05 kg·hm-2)和F3(N 270 kg·hm-2,P2O5 165 kg·hm-2,K2O 105 kg·hm-2)4个施肥量处理,比较分析开花后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特性和成熟期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F1处理下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开花后15 d,F1处理下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及总PAR截获率和截获量均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F1处理下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和籽粒中的分配量以及总干物质积累量与冠层上层(顶部至株高2/3)、中层(株高2/3至株高1/3)和总PAR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F1处理(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26份来源于6种金花茶组植物、不同表型防城金花茶和不同月份采收的防城金花茶的成熟叶片为材料,建立同时测定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4种黄酮成分的HPLC法,以及优化了测定茶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和总皂苷成分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基于以上8种成分含量,结合主成分综合评分和聚类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来源金花茶叶片生化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种成分含量在不同来源金花茶叶片中存在差异,其中无名金花茶8种成分含量均较高,四季金花茶、防城金花茶次之;8年生1—12月份采收的防城金花茶叶片中,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均表现为升-降-升-降的变化规律,并在10月含量达到最高;5年生不同种(S1~S14)主成分综合评分顺序为:无名金花茶>四季金花茶>防城金花茶(花蕾大、花多、不抗寒、花黄且大、尖果)>显脉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小果金花茶;8年生不同月份(S15~S26)主成分综合评分顺序为:10月采>2月采>3月采>4月采>5月采>7月采>6月采>1月采>8月采>12月采>11月采>9月采,其中无名金花茶、四季金花茶及防城金花茶中花蕾大、花多、花黄且大等表型的金花茶叶片与2—4月份和10月份采集的8年生金花茶叶片的多指标综合评分排序位列前10;聚类分析结果将供试26份样品分为5类。综上所述,金花茶叶片的生化成分与金花茶植物种类和采收期有关,无名金花茶、四季金花茶和防城金花茶中花蕾大、花多、不抗寒、花黄且大的表现型的综合生化成分较高,初步确定防城金花茶叶片的适宜采收期为2—4月份和10月份,所建立的多指标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为金花茶组植物叶片的生化成分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