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3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409篇
林业   222篇
农学   308篇
基础科学   136篇
  300篇
综合类   1211篇
农作物   190篇
水产渔业   250篇
畜牧兽医   606篇
园艺   210篇
植物保护   15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明确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甘蓝型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及扩展过程,利用绿色荧光蛋 白(GFP)标记的黑胫病菌株接菌油菜叶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株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结果 表明,接种油菜叶片7 h后,分生孢子萌发并长出芽管;17 h后,芽管侵入气孔;24 h后,分生孢子全部萌发;36 h后萌 发的芽管形成菌丝;120 h后,菌丝在叶片表皮细胞间隙蔓延,并侵入叶肉细胞。13 d后,菌丝侵入茎部皮层组织; 15 d后,菌丝在皮层细胞间隙蔓延,并侵染至茎表皮;21 d后,菌丝侵染至维管组织;23 d后,菌丝侵染至茎韧皮部; 25 d后,茎导管被侵染,并向木质部扩展。本研究发现的L. biglobosa 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可为油菜与黑 胫病菌互作的研究、黑胫病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有色黏虫板对柑橘木虱的监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的重大病害,随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蔓延,该病已成为近年来柑橘生产和研究中普遍关注的热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传播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的主要虫媒,对柑橘木虱种群的准确监测与有效防控是控制柑橘木虱传播黄龙病的关键所在。有色黏虫板是一种利用昆虫趋色性,对小型飞行昆虫进行监测与诱杀的重要物理防治手段。有色黏虫板同样适用于监测和诱捕柑橘木虱,但黏虫板的颜色、光源、气候条件、悬挂黏虫板的植物种类及其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成分等都会影响黏虫板对柑橘木虱的诱集效果。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柑橘木虱防控技术的基础上,将近年来利用有色黏虫板,监测与防控柑橘木虱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有色黏虫板的发展前景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目测进行分类的方式很难准确界定矾根品种叶色。为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基于叶色表型的矾根品种分类体系,笔者利用色差仪对72个矾根品种共计432个样品的叶色进行测定,对获得的Lab 3个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将72个矾根品种分为褐色系、深绿色系、黄色系、灰绿色系、浅绿色系5类色系。对矾根品种各色系的Lab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正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明显;叶片背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显著正相关。从多重比较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矾根品种各色系之间的Lab色度值差异显著,尤其是各色系间叶正面的颜色差异较大,在矾根品种选育工作中,叶片正面的颜色将作为主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RGB颜色空间的早稻氮素营养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双季稻区水稻过量施肥带来环境污染和成本提高问题,设计不同品种氮肥梯度大田试验,应用数码相机获取早稻冠层数字图像,研究不同色彩参数及早稻氮素营养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确立双季早稻氮素营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同一氮肥处理下图像色彩参数差异不大;拔节期数字图像参数对氮素营养指标敏感;模型构建结果显示,图像参数INT与水稻氮素营养指标构建的模型决定系数(R2)最大,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2分别为0.895 7和0.924 7;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析法进行预测,预测效果均较好。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品种对于模型的构建影响不大,以BP神经网络分析法构建的叶片氮浓度(LNC)模型和以INT为敏感色彩参数构建的叶片氮积累量(LNA)回归模型效果最优,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则效果不佳。早稻冠层RGB颜色空间敏感参数与氮素营养指标间相关性较好,可以实现氮素营养的无损监测诊断。  相似文献   
5.
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能够显著提高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效果,为了明确其对亚洲玉米螟卵期及幼虫期可持续防控的作用机理,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吸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进行赤眼蜂载菌情况,以及亚洲玉米螟卵和幼虫的寄生、侵染过程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羽化后能够吸附柞蚕卵表面粘附的白僵菌分生孢子,并将其携带至亚洲玉米螟卵块表面,并吸附于未被赤眼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卵孵化的幼虫体表,实现侵染并致死,幼虫带菌率达60.00%,网室内杀虫生物测定僵虫率达27.00%。本研究表明,载菌赤眼蜂在提高杀虫效率的同时实现害虫可持续防控,该方法为其他载菌天敌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色泽是肉制品评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肉制品中加入发色剂可使产品色泽良好,提高产品品质。传统肉制品中通常添加亚硝酸盐等作为发色剂,其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通过综述肉制品发色剂的使用现状、新型肉制品的研发状况,展望肉制品发色剂的开发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3个红叶山茶品种‘红叶黑魔法’、‘黑魔法’和‘黑蛋石’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叶片不同发育阶段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花青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值,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3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同一发育阶段的色素含量相近。‘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叶片总花青苷含量在新叶展开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极显著下降,而‘黑魔法’叶片的花青苷含量则变化不大。其次,从色素比值来看,在新叶展开10 d时,花青苷的所占比值最大,‘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的花青苷比值分别达到87.88%和79.08%,极显著地高于叶绿素所占比值。到50 d时,花青苷比值下降至31.74%和23.68%,且3个品种花青苷含量相近,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比例则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较好地解释了这3个品种叶片的呈色变化,说明花青苷含量及其各种色素含量的比例变化是导致红叶山茶叶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3个品种的a*值均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呈负相关,a~*值可作为描述红叶山茶品种叶色变化的代表性参数。  相似文献   
8.
浅谈人造薄木生产中单板的漂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阐述了木材颜色的成因及漂白机理,重点介绍了人造薄木生产过程中单板漂白工艺。研究表明,经漂白处理的单板,颜色明显变浅,色调也比较均匀,而且还消除了板面污染,对单板的染色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9.
肾俞穴,后三里穴与子宫相关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和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家兔子宫与肾俞穴、后三里穴的外周神经联系。结果显示,支配子宫与肾俞穴、后三里穴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及交感节后神经元分布节段部分重叠,在腰1(L1)脊神经节有少量的荧光素双标记细胞,约占该节荧光素标记细胞总数的2.6%,表明L1脊神经节有一些初级传入神经元,其周围突分支分布于肾俞穴和子宫,提示子宫与肾俞穴除通过中枢途径联系外,还可通过外周突分支投射的感觉神经元直接相联系;在胸12~荐3(T12~S3)交感神经节出现大量分别支配子宫和后三里穴的标记细胞,这两种细胞紧密相邻,提示支配子宫和后三里穴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之间,可能还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上述结果为穴位-内脏相关机理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FA及PPA-ELISA技术对猪瘟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荧光抗体诊断技术及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对疑为猪瘟病毒感染猪进行了检测 ,重点阐述了 2种方法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过程。通过用免疫荧光抗体诊断技术检测了 5份病料 ,其中有 2份为阳性 ,阳性率为 40 % ;用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检测了猪瘟血清抗体 ,在 40头母猪血清样品中 ,猪瘟弱毒抗体效价 OD值较高 ,有 1 0 0 %的保护率 ,但是发现母猪群中有 1 0 %隐性猪瘟感染 ,其强毒抗体效价 OD值大于 0 .5,体内带有猪瘟病毒。结果及过程表明此两种诊断方法检测快速、鉴别准确、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