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甘蓝型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及扩展过程,利用绿色荧光蛋 白(GFP)标记的黑胫病菌株接菌油菜叶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株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结果 表明,接种油菜叶片7 h后,分生孢子萌发并长出芽管;17 h后,芽管侵入气孔;24 h后,分生孢子全部萌发;36 h后萌 发的芽管形成菌丝;120 h后,菌丝在叶片表皮细胞间隙蔓延,并侵入叶肉细胞。13 d后,菌丝侵入茎部皮层组织; 15 d后,菌丝在皮层细胞间隙蔓延,并侵染至茎表皮;21 d后,菌丝侵染至维管组织;23 d后,菌丝侵染至茎韧皮部; 25 d后,茎导管被侵染,并向木质部扩展。本研究发现的L. biglobosa 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可为油菜与黑 胫病菌互作的研究、黑胫病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油菜黑胫病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里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菌营养生长及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在5℃~35℃均可进行营养生长并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5℃;在pH4~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并产孢,在pH7的条件下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而持续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尤其不利于产孢。最适的碳源、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牛肉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油菜黑胫病菌遗传转化技术体系,以携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pCH-sGFP 为载体,农杆菌LBA4404为介体,对油菜黑胫病菌的分生孢子进行转化。油菜黑胫病菌的最佳转化体系为:分生孢 子浓度106个/mL,农杆菌OD600值0.6,乙酰丁香酮浓度200 μmol/mL,pH 5.8,25℃,共培养4 d,获得120~161个转化 子。随机选取26个转化子连续培养5代能够稳定遗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 表达的菌丝和孢子可见绿色荧光。 PCR鉴定发现T-DNA 已整合进油菜黑胫病菌基因组中,Southern blot鉴定发现T-DNA以单拷贝的形式插入黑胫病 菌中,转化子均能够稳定遗传。建立油菜黑胫病菌遗传转化体系为该病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和功能基因分析奠定了 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遗传多样性。分离获得国内菌株84株,并以15株国外(英国、加拿大、波兰)油菜黑胫病菌菌株作为参照,利用筛选出的24条引物对这99株病原菌进行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245条带,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5~1.00,国内和国外油菜黑胫病菌菌株很明显被分为两个菌群,中国84株菌基本按地理来源分为5个类群,只有江苏省菌株分布于各个类群。各省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108 1~0.252 7,而香农(Shannon’s)信息指数的范围是0.157 5~0.372 6,顺序为江苏>湖北>安徽>内蒙古>上海>四川。其与英国和加拿大菌株的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834 3和0.783 9。  相似文献   
5.
正交设计优化棉花黄萎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ISSR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Taq酶、Mg2+、dNTP和引物4因素3水平进行优化试验,筛选并建立了适合棉花黄萎病菌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即25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PCR buff-er,00 μmol/L dNTP,.75 μmol/L引物,50 mmol/L Mg2+,U TaqDNA聚合酶和40 ng模板DNA.  相似文献   
6.
陕西关中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棉花黄萎病菌ISSR反应体系,筛选特异性引物,对陕西关中棉花黄萎病菌的分子水平遗传变异及其与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用优化好的反应体系和筛选出的引物,对采集自陕西关中6个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和3个参照菌系(新疆和田、陕西泾阳、河南安阳)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优化的反应体系(25μL)为:dNTP、引物的浓度和TaqDNA聚合酶用量分别为150μmol/L,0.5μmol/L,1.5U。筛选到多态性强的引物842和834。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36处,将16个菌株分为2个遗传类群。【结论】陕西关中棉花黄萎病菌13个菌株与新疆和田、河南安阳菌系的亲缘关系较远,与泾阳菌系的亲缘关系较近,且来源于同一地域的菌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1971—2007年新乡市水分变化特征及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乡市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从水分基本要素蒸发、降水方面,对水分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找出干旱的成因。研究表明,新乡市降水量和年蒸发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干旱趋势增加;农田干旱是由大气降水不平衡所造成,但其表现在土壤水分失调上。并提出调控旱作制度,大力发展防旱抗旱的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旱品种,制定节约用水的各项政策,以有效防御干旱。  相似文献   
8.
不同油菜品种种子带菌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油菜主产区的10个主栽品种的种子为材料,将吸水纸检测法与分子指纹分析相结合,对种子携带的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油菜种子携带有7属9种真菌,其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链格孢属 (Alternaria sp.)以及青霉属(Penicillium sp.),且不同油菜品种之间种子所携带的真菌种类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油菜核盘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对68株油菜核盘菌的戊唑醇室内敏感性进行了试验。同时通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抗性油菜品种接种黑胫病菌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油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黑胫病侵染过程、品种抗病性的关系,揭示不同油菜品种对黑胫病菌的抗病机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比较分析抗、感品种接种前后,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PPO、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PAL、SOD活性则与感病品种相近。接种后抗病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5种防御酶活性均迅速升高而达到峰值,且其酶活性增加量显著大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防御酶的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抗病品种滞后。黑胫病菌可以诱导油菜体内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POD、PPO、CAT、PAL、SOD的酶活性与油菜的抗病性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些防御酶活性峰值出现的高低与早晚,可作为早期鉴定油菜抗黑胫病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