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5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录因子p53广泛参与调节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免疫应答、肿瘤发生、发展等,但是禽类p53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扩增鸡p53基因并连入p ET-30a原核表达载体,将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利用IPTG诱导表达p53蛋白。经SDS-PAGE分离,收集p53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免疫印记、间接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筛选阳性细胞株。共获得6株稳定分泌鸡p53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D7、3C4、4D4、4F6、4F7和4H2,均为Ig G亚类,并鉴定了1D7的特异性。本研究成功实现了鸡源p53蛋白的重组表达,制备出特异性较好的抗体,为研究p53在鸡体内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新发蝙蝠流感病毒H17N10亚型与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的M蛋白(包括M1和M2蛋白)的免疫原性,分别构建两种亚型流感病毒M1、M2的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前期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获得两种重组病毒感染MDCK细胞,并分别与相应的单抗或多抗进行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两种亚型病毒的M1蛋白的原核表达产物均与M1多抗反应,均不与2株M1单抗反应;拯救的两种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后及其M1蛋白的真核表达产物均与M1的单抗5F2反应,不与单抗3G8及M1的多抗反应,两种亚型的结果一致;而两种亚型的M2蛋白通过与单抗和多抗反应,出现了不一致的结果,M2的单抗仅与蝙蝠流感病毒M2的原核表达产物反应,不与H9N2禽流感病毒M2的原核表达产物反应,M2的多抗则反之;且M2的多抗仅与H9N2禽流感M2的真核表达产物以及拯救病毒反应,均不与蝙蝠流感病毒M2的真核表达产物及拯救病毒反应。本研究证实这两种亚型流感病毒的M2蛋白之间确实存在免疫原性的差异,并且筛选到了可以区分蝙蝠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M2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流感病毒M蛋白相关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收集了临床发生黄疸病犬的尿液,提取基因组DNA,经16srRNA基因PCR鉴定,表明该犬存在钩体黄疸出血群毒株感染.以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lipL32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结果显示该抗原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该蛋白的成功制备为犬钩体的诊断及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广谱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磷酸化通路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中的作用,使用多种蛋白磷酸激酶抑制剂和激活剂预处理细胞,比较处理后NDV在细胞上生长状况的差异。结果显示NDV在PKC蛋白激酶抑制剂处理的细胞上的生长受到抑制,这种抑制作用能够被PKC蛋白激酶激活剂中和,而PKA蛋白激酶抑制剂和p38MAPK蛋白激酶抑制剂对其影响不大。通过PKC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细胞毒性试验证实,这种抑制作用不是由于药物对细胞的毒性或者因药物加入而改变培养基pH值而造成的。病毒在staurosporine处理的细胞上的生长曲线试验显示,浓度在20~200 nmol/L能对病毒感染产生抑制作用,并且药物浓度越高,上清中病毒的滴度相对越低。本研究结果表明PKC磷酸化通路在新城疫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上海市某鸭场发病鸭群中分离到1株DHV-1型强毒株,对其进行毒价测定、琼脂扩散试验和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按103.41 ELD50/0.2 mL接种1日龄雏鸭,该毒株对雏鸭有明显的致病性,死亡率为60%,肝脏病变率为100%。经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该毒株长度为7652 nt,含626 nt的5'非编码区和314 nt的3'非编码区,编码一个2249 aa大小的多聚蛋白。根据Blast比对发现,该毒株属于经典的DHV-1A群,与韩国经典强毒株R85952(99.7%)和中国分离强毒株HP-1(99.3%)的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氏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 L琼脂平板涂布法 ,测定鸭疫里氏杆菌WJ4株 (血清 1型 )、FXb7株 (血清 2型 )在P L肉汤中静置培养和振荡培养情况下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 ,在P L肉汤中振荡培养时 ,WJ4株培养 10h达生长最高峰 ( 4 7× 10 1 0 CFU mL) ,FXb7株 11h活菌数最高达 ( 4 2× 10 1 0 CFU mL) ;在静置培养时 ,WJ4株培养 2 2h达最高峰 ( 1 8× 10 9CFU mL) ,FXb7株 2 3h可达最高峰 ( 1 3× 10 9CFU mL)。  相似文献   
7.
密西西比州的美国南部家禽研究中心和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S.L.Branton,B.D.Loot,J.D.May,W.R.Moslin等一直在从事鸡败血霉形体(MG)活疫苗ts-11对蛋体积及蛋质量参数影响的研究。他们在母鸡10周龄时接种MG活疫苗ts-11。结果却发现,在这些参数上,免疫鸡和非免疫鸡群没有明显区别。鸡败血霉形体活疫苗ts-11作用的研究@陈鸿军  相似文献   
8.
pMGA多基因家族主要编码一类黏附素/血凝素蛋白,存在于鸡败血支原体的细胞表面,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支原体黏附到宿主细胞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发现,编码pMGA的基因数量从32-70不等,主要转录水平上通过(GAA)n 基序的数量改变引发pMGA基因的选择性转录,造成pMGA的抗原发生变异,从而干扰宿主正常免疫功能的发挥,使支原体对宿主产生严重的免疫逃逸。其中,(GAA)n基序已被证实在pMGA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这一三联体重复基序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到pMGA基因的ON/OFF不,本文通过对鸡败血支原体pMGA多基因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浅要综述,以提出pMGA基因可能的转录调控机制,这对研究鸡败血支原体的分子致病机理及其免疫机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病毒不断重排和变异导致新型流感病毒不断出现,其中有些毒株已经获得了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严重危害人类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对于禽流感病毒致宿主特异性和致病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病毒蛋白某些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就能够改变病毒的宿主特异性,使病毒能够跨宿主传播。而且,病毒的RNA聚合酶、NS1非结构蛋白和几种新发现的病毒蛋白都与病毒的致病性密切相关。论文阐述了禽流感病毒宿主特异性与致病性的分子基础,为禽流感跨物种传播机制研究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RT-PCR方法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JS株中扩增出VP2基因,并克隆入T-easy载体。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IBDVJS株的VP2基因与国际标准强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随后将VP2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o( ),构建成功真核表达质粒pcD-VP2,pcD-VP2体外转染COS-1细胞,能在COS-1细胞中表达。利用pcD-VP2质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雏鸡免疫14d后在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pcD-VP2的真核表达质粒二次免疫诱导鸡产生对IBDV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67%,这一结果提示VP2基因具有重要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