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77篇
  免费   5737篇
  国内免费   8466篇
林业   6474篇
农学   10850篇
基础科学   1499篇
  9587篇
综合类   39831篇
农作物   8996篇
水产渔业   5482篇
畜牧兽医   16950篇
园艺   5325篇
植物保护   8786篇
  2024年   301篇
  2023年   1446篇
  2022年   2529篇
  2021年   3198篇
  2020年   3348篇
  2019年   3700篇
  2018年   2798篇
  2017年   3985篇
  2016年   4837篇
  2015年   4534篇
  2014年   4836篇
  2013年   5871篇
  2012年   7408篇
  2011年   7159篇
  2010年   5800篇
  2009年   5621篇
  2008年   5482篇
  2007年   6102篇
  2006年   5383篇
  2005年   4221篇
  2004年   3439篇
  2003年   2652篇
  2002年   2179篇
  2001年   2142篇
  2000年   1954篇
  1999年   1689篇
  1998年   1351篇
  1997年   1198篇
  1996年   1186篇
  1995年   1113篇
  1994年   959篇
  1993年   899篇
  1992年   900篇
  1991年   742篇
  1990年   687篇
  1989年   548篇
  1988年   398篇
  1987年   290篇
  1986年   202篇
  1985年   129篇
  1984年   89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63篇
  1981年   70篇
  1980年   68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40篇
  1977年   32篇
  1976年   23篇
  1955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明确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甘蓝型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及扩展过程,利用绿色荧光蛋 白(GFP)标记的黑胫病菌株接菌油菜叶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株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结果 表明,接种油菜叶片7 h后,分生孢子萌发并长出芽管;17 h后,芽管侵入气孔;24 h后,分生孢子全部萌发;36 h后萌 发的芽管形成菌丝;120 h后,菌丝在叶片表皮细胞间隙蔓延,并侵入叶肉细胞。13 d后,菌丝侵入茎部皮层组织; 15 d后,菌丝在皮层细胞间隙蔓延,并侵染至茎表皮;21 d后,菌丝侵染至维管组织;23 d后,菌丝侵染至茎韧皮部; 25 d后,茎导管被侵染,并向木质部扩展。本研究发现的L. biglobosa 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可为油菜与黑 胫病菌互作的研究、黑胫病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述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新品种"鹿肚耳"的形态特征和食用特点,测定其与黑木耳、毛木耳、毛木耳白色变种"玉木耳"人工栽培子实体的基本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鹿肚耳热量235 kJ/100g、蛋白质7.21 g/100g、脂肪1.5 g/100g、碳水化合物48.4 g/100g、总膳食纤维29.3g/100g,含有5种常量元素、5种必需微量元素,其中,硒元素含量是黑木耳的4.6倍;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化学评分(CS)和氨基酸评分(ASS)分别为12和18.86,色氨酸为其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综合评价低于其他3种木耳。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哈伯’南天竹组织培养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以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开展植株再生研究。通过观察对比试验法、L9(34)正交试验设计完全随机法、极差分析、显著性检验、LSD多重比较,探讨了‘哈伯’南天竹组培的最适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IBA 0.1 mg/L +蔗糖30 g/L,诱导萌动率71.77%,成活率85.5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 +6-BA 1.5 mg/L + IBA 0.01 mg/L + 蔗糖30 g/L,增殖系数6.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5 mg/L + NAA 1.0 mg/L + 蔗糖20 g/L + AC 0.2 g/L,生根率97.63%;试管苗移入泥炭土:珍珠岩=3:2(V/V)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96.67%。该试验建立了高效稳定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得到的组培苗后代能够稳定的保持母本优良性状,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5.
针叶树是芬兰、瑞典、挪威、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主要的商品林树种。容器苗是针叶树重要的育苗类型。与裸根苗比较,容器苗具有育苗周期更短、造林季节可延长、苗木适应性更广、苗木质量更一致的优点。因此,容器育苗成为精准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借鉴欧美容器育苗的技术方法,提高我国容器苗的质量,为我国针叶树容器苗发展提供参考,文中主要从4个方面综述了欧美国家检测与提高苗木质量的方法,即列举了针叶树常用的苗木质量检测指标,总结了育苗容器与育苗基质的改良进展,介绍了养分、水分、光照与温度等培养条件的优化手段,简要概述了容器苗病虫害防控的进展,提出了我国相关树种容器苗生产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富含巯基的低分子量蛋白,在植物的重金属解毒及细胞氧化还原调控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甘蔗热带种Badila组培苗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在CdCl2、ZnSO4和CuCl2水溶液培养条件下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其对上述3种重金属有较强的耐受与富集能力。继而克隆了ScMT1(登录号为KJ504373)、ScMT2-1-5(登录号为MH191346)和ScMT3(登录号为KJ5043704)3个金属硫蛋白家族基因,它们分别属于植物MT亚家族中的MT1、MT2和MT3型基因。ScMT1含有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228 bp,编码75个氨基酸;ScMT2-1-5含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ORF长246 bp,编码81个氨基酸;ScMT3含有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ORF长198 bp,编码65个氨基酸。RT-qPCR显示,Cd2+胁迫下,在甘蔗地上部和地下部,ScMT2-1-5均连续显著上调表达,而ScMT1的上调应答出现延迟。ScMT3在地上部的上调应答出现延迟,在地下部呈“扬-抑”趋势,提示甘蔗响应Cd^2+胁迫过程中ScMT2-1-5起更积极的作用,ScMT1参与胁迫后期的分子响应,而ScMT3不起主导作用。Cu^2+胁迫下,地上部ScMT1连续显著上调表达,ScMT2-1-5和ScMT3呈总体上调的表达趋势;地下部,ScMT1和ScMT2-1-5的上调表答均出现延迟,仅在胁迫后期显著上调表达,而ScMT3仅在胁迫前期显著上调表达。该结果提示了ScMT1、ScMT2-1-5和ScMT3在Cu2+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协作关系,三者共同参与了地上部的胁迫响应,其中ScMT1起更积极的作用;此外三者还先后参与了地下部对Cu^2+胁迫的分子响应。Zn^2+胁迫下,ScMT1和ScMT3分别仅在地上部和地下部显著上调表达;ScMT2-1-5在地上部和地下部均呈“扬-抑”的应答趋势;提示了在甘蔗响应Cd^2+胁迫应答过程中ScMT1和ScMT3分别在地上部和地下部起主要作用,ScMT2-1-5参与了胁迫前期的分子响应。ScMT1、ScMT2-1-5和ScMT3在甘蔗不同组织中及在重金属(Cd^2+、Zn^2+或Cu^2+)不同累积水平下呈现出相似或互补的应答特性,提示上述甘蔗MT家族不同成员在重金属解毒及细胞氧化还原调控等方面产生了功能分化,且三者在应对过量Cd^2+、Zn^2+或Cu^2+对甘蔗组织造成伤害的过程中存在时空上的协同作用。该研究为深入理解多倍体植物甘蔗中MT家族各成员基因在重金属耐受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10年生贵妃芒果树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0.5g/L、1.0g/L、2.0g/L、3.0g/L)赤霉素(GA3)处理果树对采后芒果果实色泽变化的影响。于果树的盛花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三次进行GA3喷洒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果皮色度a*值均具有明显影响,浓度越高,抑制a*值增大的效果越显著;赤霉素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皮叶绿素(Chl)的降解,降低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合成;高浓度赤霉素对叶绿素酶(Chlase)、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增加、5-氨基乙酰脱氢酶(ALAD)活性的降低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综上表明:采前GA3处理可以抑制采后贵妃芒果果皮色泽的转变, 浓度越高对果皮转色的抑制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能侵染多种茄科植物,它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为了开发能在田间快速检测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的方法,利用P. infestans T30-4基因组测序数据的contig 1.18131,设计qPCR和LAMP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后得到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后通过检测田间收获薯块,比较形态学传统方法、qPCR及LAMP的差异。特异性检测结果发现,qPCR和LAMP仅在含有P. infestans DNA模板的体系有阳性扩增,在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中均无扩增;在优化的条件下,qPCR和LAMP的检测下限可达1×10 -6ng/μL,在有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存在的条件下,引物的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利用两种快速方法对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田间收获薯块上检测发现,qPCR和LAMP方法得到的检出率差异极为不显著(P=0.420),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和形态学鉴定方法检出率差异极显著(P=0.009)。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的薯块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检出率均比形态学方法高。其中,qPCR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2.00%、2.00%、8.70%;LAMP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1.30%、2.00%、8.70%。  相似文献   
9.
滴灌下生物质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改良材料对滴灌盐渍土水、盐、肥运移过程的调控效应,采用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条件下,生物炭和腐殖酸两种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和再分布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盐渍土壤水盐的时空动态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水分入渗驱动的盐分运移过程和蒸发扩散驱动的水盐再分布过程;铵态氮含量在时间上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的运移再分布特征较弱;硝态氮含量初始时空分布表现出与水盐相似的运移特征,受铵态氮硝化作用的多重影响,后期空间分布与铵态氮空间分布相似;生物炭通过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大了入渗阶段土壤水、盐、氮的运移速率和分布范围;腐殖酸通过提高土壤田间持水率增大了再分布过程土壤水、盐、氮的分布范围和强度,同时其对尿素的水解和硝化过程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效果。应用生物质改良材料在改变土壤物理性状进而调控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的同时,还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运移过程及其分布,这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盐渍农田的节水、控盐、减肥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我国云南省宾川县、湖北省公安县和山东省烟台市葡萄产区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发生态势,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这3个产区共127株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及抗性水平。结果显示,不同区域间病菌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均存在差异。其中,湖北省公安县霜霉病菌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均较高,抗性频率达92.0%,高抗菌株占76.0%,低抗菌株占16.0%,敏感菌株占8.0%;山东省烟台市霜霉病菌的抗性频率为74.0%,低抗菌株占64.0%,高抗菌株占10.0%,敏感菌株占26.0%;云南省宾川县霜霉病菌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均较低,抗性频率为29.6%,敏感菌株占70.4%,低抗菌株占29.6%,无高抗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