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组植物的RAPD扩增,在所扩增得到的107条可重现谱带中(平均7.1条/引物)有102条(平均6.8条/引物)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是95.3%。每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在211条之间,相对多态性频度在0.04—0.96之间,不过总平均多态性频度只有0.30,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对中国佛手种和日本皋芦种的叶片和花组织的某些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测定,并通过方差分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上述两品种间并无明显差异。对叶片和花粉表面电镜扫描结果,两品种间亦无明显的形态学上的差异。中国佛手种和日本皋芦种在形态学上似乎是同一个类群。因此,假如我们推测日本的皋芦种是从中国引进的,那么中国福建种很可能是日本种的原种。具有各种史料记载的中国皋芦种,证明它在形态学上不同于日本皋芦种,但要确定其更精确的差异性,则需对两品种作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对中国佛手种和日本皋芦种的叶片和花组织的某些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测定,并通过方差分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上述两品种间并无明显差异。对叶片和花粉表面电镜扫描结果,两品种间亦无明显的形态学上的差异。中国佛手种和日本皋芦种在形态学上似乎是同一个类群。因此,假如我们推测日本的皋芦种是从中国引进的,那么中国福建种很可能是日本种的原种。具有各种史料记载的中国皋芦种,证明它在形态学上不同于日本皋芦种,但要确定其更精确的差异性,则需对两品种作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4.
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是决定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酶类.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萎凋相比,冷冻萎凋虽能缩短萎凋和发酵时间,促进了同步发酵,但并不引起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增加.这可能对红茶品质的形成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5.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实现悬浮发酵红茶工业生产,对影响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容量传质系数(KLa)的因素及KLa对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KLa受发酵体系中搅拌速率、温度、通气量、装液量的影响;添加某有机物可明显提高发酵体系的KLa;随KLa的增大,发酵液中茶黄素类(TFs)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76.
茶树种质资源抗旱力筛选的酶学指标(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夏季低湿度(RH=45%)、高温(T=40℃)和水分亏缺条件下,对102个不同抗旱性栽培品种成熟叶的三个保护性酶(即SOD,CAT和POD)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OD和胁迫指数,CAT原初活性和胁迫诱导后活性与细胞膜透性均呈极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p<0.01),0.271(p<0.01),0.247(p<0.05)和0.370(p<0.01).因此,它们可作为筛选茶树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结果还表明,POD原初活性和胁迫诱导后活性与抗旱性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7.
选用水古、龙井43、鸠坑三个品种的鲜叶,经排放、杀有制成龙井茶。用气相色谱(GC)分析加工过程中游离香气和酸系香气前驱体变化,同时用比色法检测相应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排放叶酶活性均增加了45%以上,醇系香气前驱体释放量与酶活性趋势一致。用外源β-葡萄糖苦酶酶解鲜叶、排放叶,测得香叶酸、芳樟醇、楼花醇等组份大量释放,说明该酶与萜烯类香气前驱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8.
温肥对茶鲜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醇系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温、肥为生态因了设置了塑料大棚覆盖施有机肥区和施无机肥区,裸地 机肥区和施无机肥区4个处理,研究了对茶鲜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醇系香气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和大棚覆盖均利于增强β-葡萄糖苷酶活性;结合态醇系香气含量与醇系香气总量对生态因子的反应具协同性。结合态香气是醇系香气的主要来源。覆盖 机肥一其他3个处理比较,可明显提高茶鲜叶中游离态醇系香气含量、结合态醇系香气含量及醇系香气总量,并  相似文献   
79.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工艺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及其工艺调控。结果表明,悬浮发酵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虽明显受抑,但仍可完成正常酶促氧化作用;工艺监测参数如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浓度、摄氧率及茶汤总色度的变化与发酵体系中的底物消耗及产物形成间存在密切关系;提高供氧水平和添加有机溶剂A可明显促进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的形成;高悬浮液浓度限制发酵的主要原因是供氧不足,而分批补料发酵方式能缓解供氧矛盾。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以市售冰冻墨鱼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脂溶性茶多酚、水溶性茶多酚、乳酸链球菌素、油脂抗氧化剂为主要不同的保鲜试剂处理墨鱼,结果表明,4种保鲜剂配方均有保鲜作用,尤以脂溶性茶多酚对墨鱼保鲜效果最佳,其次是乳酸链球菌素;在6℃条件下贮藏,能延缓腐败过程,保鲜剂处理可保鲜3d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