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6篇
  59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运用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法(static chamber/IRGA),研究了太湖流域茶园、油菜地、小麦地和撂荒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春季蒸散速率的变化特征,分别对3-5月不同生育期以及6:00-15:00不同时段4种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春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总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36.73%),油菜地在始花期亦突现一峰值〔2.14mmol/(m2·s)〕;4种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呈以12:00-15:00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但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平缓,油菜地和小麦地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幅逐渐增大。4种土地利用类型3-5月蒸散速率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茶园〔2.24mmol/(m2·s)〕 > 油菜地〔1.48mmol/(m2·s)〕 > 小麦地〔1.28mmol/(m2·s)〕 > 撂荒地〔1.16mmol/(m2·s)〕;3月下旬12:00-15:00,以及4月中旬9:00-15:00为茶园蒸散速率极显著高于油菜地、小麦地和撂荒地的关键时期,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雨强、施磷水平、坡度以及植被覆盖度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构建了土壤TP和PP浓度与雨强、施磷量和坡度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并对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强、施磷量和坡度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土壤侵蚀,促进了径流中TP、DP和PP的流失;而小白菜在不同的生长期内,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产流历时延长,径流量减少,但与各形态磷流失浓度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关系.双因素交互效应表明,雨强和施磷量、施磷量和坡度以及雨强和坡度对径流中TP和PP浓度的影响存在一个值域,即降雨强度在中小雨强0.83~1.17mm·min-1,施磷量处在不施磷和低施磷≤30kg· hm-2,坡度为0°和3 °.低于这个值域时,其交互效应对径流中TP和PP浓度的影响不明显,高于这个值域时则都表现协同促进作用.因此,在农田管理上,应尽量采取措施削弱交互效应的协同促进作用,进而减弱土壤磷素径流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阮从海  杨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79-1084
[目的]为了探讨土壤中5种重金属(Cu、Cd、Zn、Fe、Cr)含量,评价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方法]以太湖流域某农业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土壤样品15组、蔬菜样品17组,检测土壤样品和蔬菜样品中5种重金属含量。通过研究蔬菜中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对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表-中-底层土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Cr(底层未超标)、Cu和Cd污染,其中Cd含量严重超标,超标率达97.8%,Zn含量比Ⅱ类土壤标准限值低,Fe含量远远低于中国土壤背景值、世界土壤中值。Cr、Cu、Cd和Zn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垂直迁移。土壤Cr、Cu、Fe、Zn以残渣态为主,而Cd以离子交换态存在,蔬菜Zn、Fe、Cr以氯化钠态为主存在,Cu、Cd以乙醇态为主存在。5类蔬菜中,Cr(葱蒜类除外)和Cd含量均严重超标,5类蔬菜对土壤Cr、Cd存在生物富集,对WS-Cd、WS-Cr,EXC-Cd、EXC-Cr有明显的富集。[结论]该研究为农业活动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以及防治耕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相关标准和管理法规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中华乌鳖     
中华乌鳖原产于太湖流域,为浙江省特有的地方品种,野生资源稀少。中华乌鳖体型与普通鳖相似,典型特征是全身乌黑,背部有深黑色斑纹。其营养丰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是其它鳖类的2倍,常食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和抗癌功效。目前,中华乌鳖每公斤售价高达500~600元。  相似文献   
55.
《黑龙江水产》2013,(2):45-45
(本刊记者:张建军\通讯员:涂俊明聂建平)报道:苏南水乡腹地的溧阳市上黄镇,48平方公里,大半个镇区紧挨着长荡湖,是环太湖流域的圩区乡镇。水产养殖与水产品生产供应是这里农民发家致富的传统项目,也是占全镇农业经济大头的特色产业。近年来,上黄镇已经形成苏南特色水产品研发、生产、供给基地。  相似文献   
56.
桐乡蚕业发展的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蚕桑业已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蚕桑业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桑蚕茧和桑蚕丝的主要生产国。我国年产桑蚕茧和桑蚕丝产量都在世界的70%左右,丝类和丝织品对外出口量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80%和45%,居世界第一位。蚕桑业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主要外向型产业。嘉兴市属太湖流域平原,地处杭嘉湖平原东北部,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地理条件优越,历来重视种桑养蚕,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相似文献   
57.
太湖流域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地区,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该文利用太湖流域范围内的21个气象站点的长期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58—2017年该区气温有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气温以0.293℃/10a幅度升高。各月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是冬、春季升温最为剧烈,达0.362℃/10a;夏、秋季最弱,为0.222℃/10a。由于最冷月平均温度升高比最热月大,所以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少。气温升高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增温剧烈,气温倾向率大于0.4℃/10a;最小的气温倾向率位于西南部地区,小于0.25℃/10a。流域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平均年降水量倾向率为3.026mm/10a,东部地区和无锡、常州地区降水增加显著。全球变化及城市化的影响是导致流域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不同水肥处理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氮磷肥力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灌溉方式、氮肥类型、磷肥水平等处理对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氮、磷肥力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与泡田前相比,传统灌溉水稻收获后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下降3.73~12.27、18.58~43.34、7.36~24.15、1.22~9.67、14.03~35.92个百分点;与传统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处理收获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分别下降12.81~20.25个百分点和2.46~14.36个百分点,全磷升高1.65~3.99个百分点;在传统灌溉、间歇灌溉中,新型缓释氮肥减氮30%处理收获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高于常规尿素分次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与相应对照处理相比,稻季无磷处理收获后土壤全磷升高0.38~5.62个百分点。因此,间歇灌溉、缓释氮肥减氮30%和稻季无磷处理能有效减少土壤氮素、磷素流失,从而减少农田氮、磷流失造成的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5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太湖典型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太湖典型农田2010年10—12月和2011年3—6月2个时间段的逐日气象资料和土壤水分资料,运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和缺省因子分析法确定影响该地区土壤水分动态的主要气象因子(降水量、蒸发量、平均气温和平均地表温度以及平均风速),以这些主要影响因子作为输入变量建立该地区土壤水分动态模拟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100组实测样本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用剩余的64组实测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0~14 cm和14~33 cm土壤含水量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MARE)最大为0.062 9,均方根误差(RMSE)最大为1.764,不同土壤层次的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的精度(PA)都在0.87以上。因此,BP神经网络用于太湖典型农田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氮肥施用状况、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在苏南常熟市和宜兴市开展了稻麦农田的氮肥施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常熟2006年稻季平均施氮量为N 329 kg/hm2,2011年则降低为N 264 kg/hm2;麦季变化不大,相应分别为N 216 kg/hm2和N 230 kg/hm2。2011年宜兴市稻麦季平均施氮量分别为N 326 kg/hm2和N 300 kg/hm2,高于常熟。通过农户种田面积调查分析,近5年来规模化种植大户的出现和不断扩大是驱动常熟市施氮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宜兴市较高的施氮水平与该市仍以散户分散经营种植有关。氮肥品种结构调查表明,该区氮肥施用呈现"以尿素为主导、高浓度复混肥施用比例增加、碳酸氢铵逐步减少、有机肥基本弃用"的格局。基于目前氮肥施用量和结构的变化,从科学和政策两个层面提出了逐步改变当前太湖流域稻麦农田传统粗放种植模式和施氮习惯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