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3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苏州吴中区有茶园28486亩,2008年茶叶总产量288.72t,其中碧螺春产量143.7t;茶叶总产值1.63亿元,已连续3年超亿元大关,其中碧螺春产值1.26亿元。2009年初,茶叶采摘期晴雨相间、气温上升缓慢,适宜且偏低的气温抑制了茶叶的快速生长,缓解了采茶压力,拉长了高档茶采摘时间,保证了茶叶品质,弥补了2月13日至3月5日连续阴雨对茶叶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化肥与秸秆配施、化肥与猪粪配施、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下,水稻土总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的深度变化。结果表明,总有机碳(TOC)和颗粒态有机碳(POC)的深度分布都符合幂函数方程(Y=aX-b);不同的施肥处理主要影响耕层土壤的TOC和POC含量,POC分配比例在土壤深度上也有差异。其中,化肥与猪粪配施处理,由于有机物质的输入其TOC和PO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处理;不施肥处理的POC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和秸秆配施化肥。并且,没有观察到耕层POC含量与不同小区的作物平均产量间的显著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土壤POC仅从含量来说,与作物生物量的输入并没有直接关系。而可能与施肥中的直接输入有较大关系。同时,POC含量与大团聚体颗粒组含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不同施肥处理下POC的结构和性质可能发生了变异,导致其对大团聚体颗粒组形成及其稳定性的作用存在差异。可见,不同的施肥处理并没有改变TOC和POC的深度分布格局,只是改变了它们在耕层土壤的含量以及POC的分配比例。不同施肥处理下POC的结构性质及其稳定性的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氮磷等比与以磷定氮条件下玉米的最大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前的研究已认识到种植玉米的土壤具有平衡与不平衡的土壤养分供应类型,因而其高产施肥需要相应的养分配比。本研究以养分平衡供应的山西石灰性褐土为对象,按照同步增加氮磷用量和以磷定氮等两种施肥量确定方法设置氮磷施肥量,探讨高产玉米的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比例。研究表明,氮磷等比施肥下玉米最大施氮量较以磷定氮增大46 kg hm-2,产量增加738 kg hm-2;而玉米最佳施氮量较以磷定氮增加39 kg hm-2,产量增加723 kg hm-2。氮磷等比施肥下最佳施氮量氮素的增产效益极大。试验说明氮磷施用比例是影响玉米最大施氮量及其肥效的重要因素。在供试的氮磷养分平衡供应条件下同步增加氮磷用量可以得到两者统一的玉米高产最佳施肥量点。本研究提出,根据土壤养分平衡供应特征调整施肥养分比例可能是作物高产施肥且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硫酸根自由基高级氧化技术(sulfate radical(SO_4~(·–))base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SR-AOPs)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原位氧化修复技术。然而,关于SR-AOPs降解土壤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南京某炼钢厂附近土壤作为试验样本,通过设置不同比例混合体系的过硫酸钠(Na_2S_2O_8)和亚铁离子(Fe~(2+))以及反应不同时间,探究SR-AOPs对土壤中16种PAHs的修复效果以及最佳技术方案。结果表明:Na_2S_2O_8和Fe~(2+)的配比会显著影响土壤PAHs的降解效果,当两者比例达到10︰1时,即Na_2S_2O_8用量为5 mmol/g,Fe~(2+)用量为0.5 mmol/g,反应时间为24 h时,PAHs总降解率最高,可达到29.32%;不同环数的PAHs决定了SR-AOPs的降解效果,其中SR-AOPs对四环PAHs降解效率最高,总降解率达到37.32%;此外,降解效率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加,在24 h达到效果最佳。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SR-AOPs修复土壤PAH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提高胶冻样芽孢杆菌在土壤中的存活率、减缓其衰亡速率,延长存活时间,提高其对土壤难溶性钾的解钾效率为目的,利用不同种类的秸秆生物质炭与胶冻样芽孢杆菌进行复配筛选。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发现,中性小麦秸秆炭可作为胶冻样芽孢杆菌较理想的载体。当土壤培养35天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施用炭基解钾菌肥条件下较空白提高了28.53%,较小麦秸秆炭和纯菌液处理分别提高了20.75%、13.41%。纯菌液处理土壤中胶冻样芽孢杆菌的菌落数从1.1×10~9个/g土降为9.0×10~5个/g土,而炭基解钾菌肥处理则为1.4×10~7个/g土。田间施用炭基解钾菌肥能够提高番茄植株和果实中的全钾含量;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番茄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因此,中性小麦秸秆炭与胶冻样芽孢杆菌的复配能够提高菌剂的存活率,有效促进土壤中矿物态钾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麦秆还田方式对旱地土壤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秸秆还田方式对华北平原旱地玉米生长季土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土壤CO2、CH4和N2O的排放动态无显著差异,但排放量因温室气体种类而异。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的CO2、N2O排放量分别显著高于无秸秆还田、秸秆原位焚烧、生物质炭还田处理的29.7%、17.5%、31.7%和78.1%、76.3%、114.0%;而CH4排放量在各试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从各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GWP)来看,生物质炭还田处理的GWP比秸秆直接还田处理显著降低28.7%,而与无秸秆还田和秸秆原位焚烧处理无显著差异。考虑到作物产量变化,进一步分析表明,生物质炭还田处理温室气体强度(GHGI)比无秸秆还田和秸秆原位焚烧处理分别降低4.9%和14.9%,差异不显著,比秸秆直接还田处理显著降低36.0%。因此,在华北平原秸秆炭化生物质炭还田具有显著的综合减排作用,是一种土壤农田低碳生产的秸秆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土壤养分类型与小麦最佳施肥比例及最大施肥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同一试验中采用以氮定磷和氮磷等比条件下同步增加氮磷用量的方法,对土壤养分类型与小麦最佳施肥比例和最大施肥量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表明,不同养分类型的土壤种植小麦,均存在平衡与不平衡土壤养分类型和特定的最佳施肥比例,而小麦最大氮磷施用量严重受试验设计方法的影响。田间试验以最佳氮磷施肥比例条件下同步增加用量设计方法确定的最大氮磷用量较为准确,而以氮定磷的试验方法只有其中有一个处理的施肥比例和用量接近小麦最大氮磷用量的情况下,试验结果才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收集江西一个红壤水稻田长期肥料试验中产量、施肥量、土壤有机碳等资料,结合对农田生产中各项生产资料和管理活动的投入进行调查,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系统的生产力、碳投入排放与碳收集效应进行分析,并估算系统的碳汇。评价了不同处理下生产力的碳成本与碳汇效益。结果表明,种植双季稻下化肥配施和化肥有机肥配施下的稻田总碳汇分别为-2.2和-3.2t C·hm^-2·a^-1,但在两季生产中并无显著差异;相应地,有机无机肥配施比纯化肥配方施肥产量提高了30%左右,而碳汇量提高了50%左右。证明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是一种可以增产增汇的关键农业生产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9.
茄子主要病虫害发生症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茄子主要病虫害如猝倒病、炭疽病、绵疫病、褐纹病、病毒病、青枯病、蚜虫、茶黄螨、红蜘蛛等的发生症状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用五龙鹅蛋用系与快长系各150只进行网床育肥试验,测定血浆总蛋白质含量,并进行PAGE电泳。结果显示:初生雏鹅血浆总蛋白质含量较高,随着日龄(1~90 d)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以对数函数和抛物线函数分段拟合效果较佳,R2为0.9445、0.9568;血浆总蛋白质含量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品系间差异显著。PAGE电泳结果表明:血浆中蛋白质种类在品系、性别间没有差异,随日龄的增加亦没有条带变化。清蛋白含量的变化是引起血浆总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