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体型和体斑是鳜鱼育种的重要性状。该研究利用多重比较、杂种指数、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对鳜回交子代[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杂交鳜(斑鳜♀×鳜S. chuatsi♂)♂]与其亲本(斑鳜、杂交鳜)进行了可量形态性状差异分析,并对回交子代体斑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回交子代平均杂种指数为38.73,多重比较和杂种指数表明,回交子代体型偏向斑鳜。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表明,回交子代与斑鳜、杂交鳜间的差异性状主要表现在头部隆角、体高/体长、头高/头长、C (隅骨后端至腹鳍起点长)/体长。回交子代、斑鳜与杂交鳜在前3个主成分的三维空间分布上不重叠,相互区分;判别分析可在二维空间上对3个群体进行区分。回交子代体斑主要包括背部鞍状斑与体侧斑纹,可分为4种组合类型,其中45.5%个体具有与斑鳜类似的背部鞍状斑,72.8%个体具有空心斑。研究结果可为鳜鱼回交育种研究与子代鉴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上海市场销售鳜(Siniperca chuatsi)渔药残留现状,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对上海市批发市场销售的72份鳜肌肉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孔雀石绿(MG)、硝基呋喃(NFs)、喹诺酮(4-Qs)以及亚甲基蓝(MB)四大类共10种药物。结果显示: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以及呋喃唑酮、呋喃它酮无检出,呋喃西林、呋喃妥因检出样占样本量的50%,喹诺酮类占76.39%,亚甲基蓝占15.3%;呋喃西林的检出浓度为(0.49±0.03)μg/kg、呋喃妥因(3.51±2.27)μg/kg,诺氟沙星(25.52±10.36)μg/kg、环丙沙星(20.98±6.85)μg/kg、恩诺沙星(27.95±4.17)μg/kg、亚甲基蓝(120±14)μg/kg;呋喃唑酮类主要集中在10月份到次年4月份之间,喹诺酮类与亚甲基蓝则主要集中在4月份到10月份之间,环丙沙星全年可检出。结果表明:市售鳜肌肉中仍有部分禁用药物和限用渔药的残留,且不同药物残留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33.
为探讨盐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肝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盐度8和盐度16的水体中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两周的胁迫实验,比较盐度胁迫过程中肝脂肪酸组成变化,以及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苹果酸酶(malic enzyme,ME)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亚基(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α)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胁迫12 h,盐度组血浆渗透压升至最高,16盐度组血浆渗透压显著高于8盐度组(<0.05),96 h后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恢复至初始水平;胁迫期间,盐度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淡水组(<0.05)。盐度组脂蛋白脂肪酶(LPL)、苹果酸酶(ME)、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亚基(PPAR-α)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淡水组(<0.05)。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影响了肝脂肪酸组成和脂代谢过程。本研究旨在为鱼类渗透调节中脂类能量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4.
系统发育学概况与进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学是整个生物学的柱石,又是其中最古老的一门学科。近年来,有关系统发育学的理论和分析技术日新发展,不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将极大地妨碍该学科的广泛深入应用。系统地介绍了系统发育学的形成、发展,并着重对当前较为常见的几种系统发育研究方法做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关于方法的择取目前仍有争论。旨在给国内从事动物系统发育学研究的同行做一较为完整的介绍,以促进对这一学科的理论和有关分析技术全面的理解,并得以更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35.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为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1]。20世纪60年代,大黄鱼曾是我国四大渔业对象之一,但不合理的捕捞作业使大黄鱼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1985年,福建省大黄鱼人工繁育获得成功,随后大黄鱼人工网箱养殖在闽、浙、苏、鲁等地广泛开展[2,3]。成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中规模最大的种类。但是,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近亲交配和遗传变异导致的种质退化越来越明显,而有关大黄鱼种质资源的研究寥寥无几。迄今,仅极少量研究涉及大黄鱼的同工酶[4]、RAPD分析[5]及AFLP标记[6]。在…  相似文献   
3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8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结果发现,荷包红鲤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21.05%),瓯江彩鲤和玻璃红鲤相等(15.79%),兴国红鲤最低(10.53%);群体平均杂合度期望值为0.0458~O0742,平均杂合度观察值为0.0440~0.0748;聚类分析表明,兴国红鲤、玻璃红鲤和瓯江彩鲤为同一分支,荷包红鲤为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37.
系统学是整个生物学的柱石,又是其中最古老的一门学科。近年来,有关系统发育学的理论和分析技术日新发展,不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将极大地妨碍该学科的广泛深入应用。系统地介绍了系统发育学的形成、发展,并着重对当前较为常见的几种系统发育研究方法做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关于方法的择取目前仍有争论。旨在给国内从事动物系统发育学研究的同行做一较为完整的介绍,以促进对这一学科的理论和有关分析技术全面的理解,并得以更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38.
我国引进萨罗罗非鱼群体的AFLP遗传指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ELP技术初步分析了我国引进的萨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指纹特征,8对选择性引物在2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47个扩增片段,每对引物扩增出的片段数目为27~34,平均扩增片段数目为30.9。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16.6%。共检测出25个基因型,每个个体含有独自的基因型。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929~0.995,群体遗传变异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萨罗罗非鱼的种质保存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姚晓丽  赵金良 《中国水产科学》2022,29(12):1728-1737
为探讨饲料代替活饵投喂对鳜(Siniperca chuatsi)胃饥饿素(ghrelin)的调控作用, 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基因组测序数据匹配, 首次获得了鳜(Siniperca chuatsi)胃饥饿素前体基因 DNA 序列, 对其胃中分泌细胞进行定位。 诱食试验模拟鳜进食前看到食物但不能摄食, 进食试验模拟鳜正常摄食。研究检测了诱食、进食后胃饥饿素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 鳜胃饥饿素前体由信号肽、成熟肽(胃饥饿素)和 C-端肽 3 部分构成;前体基因含有 4 个外显子和 3 个内含子, 属于Ⅱ型基因型; 编码 107 个氨基酸, 成熟肽胃饥饿素由 20 个氨基酸构成, 活性中心为 GSSF。免疫组化显示胃饥饿素阳性细胞位于胃腺中。诱食试验中, 活饵组胃饥饿素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而饲料组胃饥饿素基因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 且显著低于活饵组(P<0.05)。进食实验中, 活饵组进食后 0 h, 胃饥饿素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 进食后 2 h 下降至摄食前水平 (P<0.05), 后续无显著变化(P>0.05); 饲料组进食后 0 h 胃饥饿素 mRNA 表达水平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 蛋白水平呈波动变化, 进食后 2 h 及后续胃排空时间内皆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 鳜胃饥饿素细胞位于胃腺位置, 参与调节摄食活动, 进食前上升, 进食后下降, 而饲料投喂下 ghrelin 对摄食调节作用明显减弱, 研究结果可为鳜饲料养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不同种类鳜鱼生长差异的生理基础与机制,比较研究了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scherzeri)和杂交鳜(斑鳜♀×鳜♂)幼鱼30 d内的生长速率与日摄食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原(PGA1、PGA2、PGC)基因相对表达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鳜、杂交鳜和斑鳜日增重率分别为(1.171±0.180)g/d、(1.019±0.104)g/d和(0.433±0.078)g/d,生长速率快慢次序是鳜杂交鳜斑鳜。鳜、杂交鳜和斑鳜平均日摄食量分别为(6.1±0.31)g/d、(5.26±0.33)g/d、(4.24±0.23)g/d。胃蛋白酶比活力最高部位是胃,实验前期,3种鳜鱼胃蛋白酶比活力差异不显著;后期,鳜、杂交鳜和斑鳜胃蛋白酶比活力分别为(347.8±13.3)U/g、(303.4±12.1)U/g和(272.1±10.9)U/g。胃蛋白酶原基因表达量随生长阶段缓慢增加,PGC∶PGA1∶PGA2基因相对表达量比例是1.1∶1.0∶0.7;鳜胃蛋白酶原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为最高,杂交鳜相对表达量略高于斑鳜(P0.05)。结果表明,3种鳜鱼的生长速率快慢与它们的摄食量大小之间呈正相关,摄食量大小与其消化能力间也具有相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