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20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776篇
林业   416篇
农学   985篇
基础科学   216篇
  637篇
综合类   7877篇
农作物   540篇
水产渔业   1386篇
畜牧兽医   12418篇
园艺   591篇
植物保护   1215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452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627篇
  2019年   878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590篇
  2016年   771篇
  2015年   855篇
  2014年   1411篇
  2013年   1382篇
  2012年   1963篇
  2011年   1985篇
  2010年   1759篇
  2009年   1756篇
  2008年   1650篇
  2007年   1364篇
  2006年   1178篇
  2005年   966篇
  2004年   700篇
  2003年   675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387篇
  1999年   351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鸡安卡拉病也叫心包积水-肝炎病,是1987年在巴基斯坦安卡拉地区出现的疾病,也是近几年在我国新出现的疾病。该病是由腺病毒Ⅲ亚型引起的鸡传染性疾病,初步认为本病的病原为腺病毒。患鸡肝细胞内有嗜碱性核内包含体,并且肝匀浆经无菌处理后,可以复制出相同的病症。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从病鸡肝中观察到呈二十面体的病毒,并分离出血清型不同的多株腺病毒。  相似文献   
22.
isopropylstilbene (3, 5-二羟基-4-异丙基二苯乙烯) 是发光杆菌Photohabdus temperata产生的一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促进isopropylstilbene在农业抗生素领域应用价值的开发,采用固相萃取、柱层析等技术从发光杆菌P. temperata SN 35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其纯度;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发光杆菌SN 35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初步研究了所分离化合物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离体抑菌活性及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化合物为isopropylstilbene,纯度为93%;对发光杆菌SN 35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后,isopropylstilbene的产量是优化前的2.22倍。离体抑菌试验结果表明:isopropylstilbene对灰葡萄孢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 (9.17 ± 0.17) μg/mL,但低于对照药剂百菌清[EC50值为 (0.90 ± 0.08) μg/mL];在10 μg/mL下,isopropylstilbene对灰葡萄孢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63.01%。活体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200 μg/mL下,isopropylstilbene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92.19%,与百菌清的防效 (97.63%) 相当,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2.12%,略低于百菌清 (81.61%)。本研究通过对isopropylstilbene发酵条件的优化,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该化合物对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为天然杀菌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的研制及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胞杆菌母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分散剂、表面活性剂、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的最佳配方。其配方为:枯草芽胞杆菌母药50%、载体白炭黑20%、分散剂萘磺酸钠盐甲醛缩合物(NNO)2%、表面活性剂烷基萘磺酸盐(EFW)3%、保护剂羧甲基纤维素(CMC)1.5%、载体硅藻土补足至100%。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含菌量为2.11×1010 CFU·g-1,分散指数89.56,浮游指数87.57,坡度角74°,pH 6.1,杂菌率2.1%,含水率0.67%,粒径8.15 μm,热贮分解率为4.67%,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盆栽条件下,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用量1 000 g·(hm2)-1时喷粉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防效分别为89.08%和84.95%;田间试验,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在用量为1 000 g·(hm2)-1时喷粉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为80.66%。  相似文献   
24.
 由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瓜类果斑病,是危害西瓜和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的一种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已有文章报道西瓜嗜酸菌在铜离子诱导下可进入“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并在适当条件下复苏,成为生产中潜在的病害初侵染来源。本文结合实际生产中的种子温汤浸种和低温储藏等条件,分别设定了50℃、55℃高温和4℃低温对西瓜嗜酸菌AAC00-1进行处理,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平板培养法分别检测菌体活性和可培养性。结果显示,不适宜的温度条件能够诱导西瓜嗜酸菌AAC00-1进入VBNC状态,其中55℃高温20和30 min的两个处理,所有活菌均进入VBNC状态。将处理后的AAC00-1接种西瓜子叶,接种植株未表现出果斑病症状,且不能从接种部位分离得到可培养菌体。表明本诱导条件下的VBNC状态A. citrulli菌体不能通过短时间活体接种复苏。本研究分析了西瓜嗜酸菌在不适宜温度条件下进入VBNC状态的能力,为解析病害可能的初侵染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葫芦科作物果斑病防控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紫外线的防护作用,以豆壳烧制的生物炭作为载体,研究生物炭对Bt Cry1Ac蛋白的吸附行为以及生物炭对Cry1Ac蛋白的紫外保护作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生物炭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是典型的多孔结构材料,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Cry1Ac蛋白与生物炭吸附平衡时间为50 min,最合适的吸附浓度比(生物炭:蛋白)为1:100,二者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在UVB紫外照射4 h后,生物炭与Cry1Ac蛋白复合物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是单纯蛋白的4.93倍,显示生物炭具有较好的紫外抵抗效果。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制备得到的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Cry1Ac蛋白的抗紫外能力,为后续研发耐受紫外线的农药剂型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枯草芽孢杆菌与化学杀菌剂协同防治橡胶炭疽病的可行性,构建由生防菌与化学杀菌剂组成的菌药复配剂,为橡胶炭疽病的可持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种化学杀菌剂(咪鲜胺、百菌清、根康、嘧霉胺、丙环唑和嘧菌酯)及2株菌株(枯草芽孢杆菌Czk1和橡胶胶孢炭疽菌RC178)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化学杀菌剂对RC178的室内毒力,稀释平板涂布法测定6种杀菌剂与Czk1的相容性,抑菌圈法测定Czk1对RC178的室内毒力,Horsfall法明确菌药的复配方案.[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显示,6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对RC178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仅为0.0778μg/mL,其次为百菌清和根康,EC50分别为0.4694和0.4733μg/mL.化学杀菌剂与Czk1的相容性测定结果表明,嘧霉胺、嘧菌酯、丙环唑、根康和咪鲜胺与Czk1的相容性均较好,其中根康在中高浓度下还能促进Czk1菌落数量的增长.将浓度为4.75×107 CFU/mL的Czk1分别与浓度为10.4733μg/mL的根康和浓度为0.0778μg/mL的咪鲜胺混配,Czk1:根康=7:3(v/v)时对RC178抑制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比率(IR)为1.36;Czk1:咪鲜胺=8:2(v/v)时对RC178抑制的增效作用最强,IR为1.6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Czk1与咪鲜胺和根康具有较好的相容性,Czk1发酵液分别与咪鲜胺和根康复配对橡胶炭疽病菌RC178的抑菌活性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具有开发成菌药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7.
王升升  段珍  张吉宇 《草地学报》2021,29(11):2591-2599
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Medic.ex Desr.)是草木樨最常见的栽培用种之一,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固氮能力。为了开发一套高效的草木樨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白花草木樨为材料,以结瘤基因MaROP6为目的基因,建立了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的高效白花草木樨毛状根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在两周左右获得毛状根,其发生率可达78%,MaROP6基因的毛状根转化率可达70.8%。qRT-PCR鉴定结果表明,MaROP6转基因毛状根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的36.87倍。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建立为白花草木樨基因功能的验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以筛选自健康桑树叶片的1株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生物相容性确定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探讨可湿性粉剂的促生效应和安全毒理性,在此基础上探索菌株促生和拮抗机制.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发酵液70%、载体硅藻土10%、分散剂聚乙烯醇5%、湿润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稳定剂磷酸钾2.5%、保护剂糊精2.5%.可湿性粉剂主要性能检测结果显示,菌含量约为7.0×108 CFU/g,悬浮率为92.99%,湿润时间为20 s,细度为96.2%,pH值为6.8,含水量为1.81%.可湿性粉剂热稳定性较好,耐受弱酸弱碱环境.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对桑青枯病病原菌5号小种和灰霉菌仍有较高的拮抗性能,灌根处理对番茄幼苗有明显促生效果.浸根和茎穿刺处理对番茄幼苗无害;经口灌胃试验小鼠表明可湿性粉剂低毒性,对雄性个体影响较小,对雌性个体的伤害较大.培养基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可产生铁载体,能产生有机酸、胞外纤维素酶和蛋白酶,从而直接或间接促进植物生长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9.
【目的】调查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和病毒病在广东省梅州市柑橘主产区的危害情况,分析该地区柑橘黄龙病菌(CLas)的原噬菌体多样性。【方法】以16S rDNA为模板设计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梅州市不同抽检地在2017—2019年3年间柑橘黄龙病的发病情况;同时分别采用已报道的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柑橘裂皮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柑橘褪绿矮缩病毒(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CCDaV)、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和柑橘黄脉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的特异性检测引物,提取样品的RNA,反转后以样品的cDNA为模板,通过普通PCR的方法分析梅州市抽检地区柑橘病毒病的发生情况。此外,以基于2种原噬菌体类型(SC1和SC2)对应的超变异基因区域设计的2对引物(Lap-TJ-F/Lap-TJ-R1和Lap-TJ-F/Lap-TJ-R2),运用普通PCR方法分析该地区CLas菌株原噬菌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除2018年9月梅州大浦顺兴公司蜜柚基地的抽检样品外,梅州市其他被检地区均发现CLas。总体来说,梅州市的脐橙CLas检出率为55.3%,蜜柚为61.5%,沙田柚为61.7%。其中2017年采集自平原县大拓镇的蜜柚和沙田柚样品CLas检出率为100%,兴宁市白马镇的蜜柚为100%,沙田柚为80%;其他抽检地区的样品CLas检出率在16.7%—83.3%。虽然梅州市部分地区的检出率较高,但其病原菌的含量并不高,大部分处于柑橘黄龙病发病初、中期,属可防可控阶段;此外,梅州市柑橘病毒的总检出率不高,CTV、CTLV和CYVCV为梅州的主要病毒,CEVd和CCDaV没有检测到。CTV、CTLV和CYVCV在脐橙上的检出率依次为78.9%、7.9%和21.1%,蜜柚为15.4%、25.0%和9.6%,沙田柚为6.4%、2.1%和4.3%。基于Lap-TJ-F/Lap-TJ-R1和Lap-TJ-F/Lap-TJ-R2来研究CLas原噬菌体多样性的PCR扩增条带共有4种类型(SC1-1、SC1-2、SC2-1和SC2-2),经过PCR电泳和测序得出,来自梅州市脐橙和沙田柚的CLas菌株以SC2-1型为主,蜜柚上以SC1-1型为主。【结论】梅州柑橘产区的柑橘黄龙病目前属于可防可控阶段,其病原菌菌株的原噬菌体在不同品种上具有其独特性;由于在抽检时发现有柑橘病毒病的存在,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加强种苗监管,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柑橘黄龙病和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进行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30.
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生防机制,包括竞争作用、拮抗作用、溶菌作用、诱导植物产生抗性和促进植物生长5个方面,介绍了枯草芽孢杆菌在6种番茄病害即灰霉病、青枯病、早疫病、立枯病、枯萎病、根腐病防治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