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随着天敌产品的大量推广应用,农药对天敌昆虫的安全性备受关注。采用药膜法测定了7种农田常用杀菌剂对丽蚜小蜂的急性毒性,并参考各杀菌剂的田间推荐剂量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期为田间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嘧菌酯对丽蚜小蜂成蜂的毒力最大,其LC50分别为0.07、7.82 mg·L-1;吗胍·辛菌胺、咪鲜胺和春雷霉素对丽蚜小蜂的毒力次之,其LC50分别为36.60、38.16、89.49 mg·L-1;乙蒜素和咪鲜胺锰盐对丽蚜小蜂的毒性较低,其LC50分别为362.93、1 006.76 mg·L-1。因此,在开展丽蚜小蜂对粉虱类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建议减少或停止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和嘧菌酯,吗胍·辛菌胺、咪鲜胺、春雷霉素、乙蒜素等杀菌剂可在施药后间隔一定时间再释放丽蚜小蜂控害;咪鲜胺锰盐对丽蚜小蜂较为安全,可在施药当天放蜂控制虫害。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葡萄灰霉病菌新型高效低毒复配杀菌剂,以轮换或替换常规化学药剂使用,防止与延缓抗药性产生,进行了咯菌腈、咪鲜胺不同比例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咪鲜胺及其5种配比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与咪鲜胺分别以6∶1、3∶1、1∶1、1∶3和1∶6的配比复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0.061 9、0.061 4、0.060 3、0.059 3和0.058 9μg/m 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07、1.35、2.07、1.03和1.05。咯菌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稍低于咪鲜胺,咯菌腈与咪鲜胺1∶1配比对葡萄灰霉病菌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咪鲜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啶酰菌胺、腈菌唑、吡唑萘菌胺和甲基硫菌灵等7种杀菌剂对藜麦链格孢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室内毒力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态毒理学,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A. alternata菌丝生长的室内毒力,同时用悬滴法测定并观察7种杀菌剂对A. alternata分生孢子萌发的室内毒力和萌发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A. alternata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萌发的室内毒力不同,对菌丝生长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啶酰菌胺>腈菌唑>吡唑萘菌胺>甲基硫菌灵,EC50值的范围为0.19~245.45μg/mL,其中,在最高质量浓度下,咪鲜胺(2.5μg/mL)、苯醚甲环唑(2.5μg/mL)、丙环唑(10.0μg/mL)对A. alternata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均最好,抑菌率分别为78.9%、81.4%和79.7%,EC50值分别为0.19、0.26、0.47μg/mL。7种杀菌剂对A. alternata分生孢子萌发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吡唑萘菌胺>啶酰菌...  相似文献   

4.
17种杀菌剂对核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7种杀菌剂原药对核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噻菌灵和咪鲜胺复配后对核桃根腐病菌抑制作用的联合毒力。结果显示,噻菌灵、咪鲜胺、抑霉唑和甲基硫菌灵对核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强,其中噻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92 6 mg/L;嘧菌酯、稻瘟灵和三唑酮对核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弱。噻菌灵与咪鲜胺按照1∶3、1∶5、1∶7的比例复配后对核桃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60.543 5、182.803 6和226.194 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7复配后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高效防治草果叶斑类病害的绿色低毒药剂,为草果叶斑类病害的绿色防控和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种草果叶斑类病害 (炭疽病、叶瘟病和叶斑病)的强致病菌 [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sp.)、灰梨孢菌(Pyricularia grisea)和茎点霉(Phoma sp.]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药剂(嘧霉胺、腈菌唑、咪鲜胺、代森锰锌、嘧菌酯和吡噻菌胺)对草果叶斑病类致病菌株的敏感性和毒力变异系数;通过药剂间交互抗性分析,筛选具有较好协同作用的药剂组合。【结果】吡噻菌胺和咪鲜胺对炭疽菌和灰梨孢菌的毒力最强,与其他药剂的半最大效应浓度 (EC50)差异显著 (P<0.05),其中吡噻菌胺和咪鲜胺对炭疽菌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04和0.08 μg/mL,吡噻菌胺对炭疽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61.68%以上,最高达93.57%。6种药剂对茎点霉均具有较高毒力, EC50介于0.17~4.99 μg/mL,其中咪鲜胺和嘧菌酯的毒力最强。6种药剂对3种病原菌的毒力变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吡噻菌胺和咪鲜胺2种药剂的毒力虽然较强但变异系数较大,对病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各药剂对3种病菌的lgEC5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吡噻菌胺、咪鲜胺和腈菌唑3种药剂间具有较高的交互抗性 (P<0.01);而吡噻菌胺和咪鲜胺分别与嘧霉胺、代森锰锌、嘧菌酯之间交互抗性较小。【结论】吡噻菌胺和咪鲜胺单剂分别与嘧霉胺、代森锰锌、嘧菌酯的复配剂可作为草果叶斑病类病害的新型低毒防控药剂在草果生态种植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甘薯根腐病病原分子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组织分离法对江苏徐州市的甘薯根腐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两年共获得了30株病原菌;经PCR扩增,获得了4个致病菌rDNA-ITS片段,序列大小为535~568 bp,核苷酸一致率为88%~100%;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测定结果,将这4株致病菌鉴定为尖孢镰孢菌和茄病镰孢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甘薯根腐病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室内抑制效果居前2位,1μg/mL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4.70%和72.26%,其EC_(50)分别为0.0095μg/mL和0.0001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栽种40 d时,咪鲜胺锰盐对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收获时,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组织分离法对江苏徐州市的甘薯根腐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两年共获得了30株病原菌;经PCR扩增,获得了4个致病菌rDNA-ITS片段,序列大小为535~568 bp,核苷酸一致率为88%~100%;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测定结果,将这4株致病菌鉴定为尖孢镰孢菌和茄病镰孢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甘薯根腐病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室内抑制效果居前2位,1μg/mL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4.70%和72.26%,其EC_(50)分别为0.0095μg/mL和0.0001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栽种40 d时,咪鲜胺锰盐对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收获时,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测定了石榴常用杀菌剂甲基硫菌磷、咪鲜胺、百菌清、三唑酮、氟硅唑和除草剂草甘膦、百草枯对石榴枯萎病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所有杀菌剂均能有效抑制石榴枯萎病菌的生长,但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差异较大.甲基硫菌磷和咪鲜胺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而其他杀菌剂的抑制作用较强.所有除草剂均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而高浓度除草剂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低浓度除草剂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由此可见,杀菌剂的使用对石榴枯萎病的生物防治影响较弱,但除草剂的使用却对石榴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嘧霉胺与枯草芽孢杆菌B-916协同防治梨黑斑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室内测定28种化学药剂和枯草芽孢杆菌B-916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将毒力最强的化学药剂与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916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效果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28种常见化学药剂中嘧霉胺能有效抑制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当嘧霉胺浓度大于或等于0.10 mg/L时,抑制率为100.00%;枯草芽孢杆菌B-916对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达55 mm;将枯草芽孢杆菌B-916(2.00×108CFU/ml)与嘧霉胺(10 000 mg/L)复配,配比为2∶1时对病菌抑制的增效比达4.18。该复配剂稀释20倍(6.67×106CFU/ml B-916+167 mg/L嘧霉胺)对梨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58.26%,显著优于嘧霉胺(500 mg/L)和B-916(1.00×107CFU/ml)单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抑制小粒材小蠹伴生镰刀菌的杀菌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40%百菌清悬浮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丙硫菌唑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小粒材小蠹3种伴生致病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和藤仓镰刀菌(F.fujikura)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3种致病镰刀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450 g/L咪鲜胺对腐皮镰刀菌和层出镰刀菌的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10.75、11.47μg/mL;450 g/L咪鲜胺和25%氰烯菌酯对藤仓镰刀菌的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1.63、3.85μg/mL。综上所述,450 g/L咪鲜胺的毒力最强,且在浓度为225~450μg/mL时对3种镰刀菌的抑制率也最高,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