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4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388篇
林业   390篇
农学   185篇
基础科学   50篇
  509篇
综合类   2228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184篇
畜牧兽医   3243篇
园艺   116篇
植物保护   11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132.
133.
为探讨白头翁、常山、南瓜子、青蒿、柴胡、绞股蓝、秦皮、石榴皮、板蓝根、黄柏、槟榔、马齿苋等12味中草药水煎剂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的影响,选用100%、50%、25%不同浓度的单味药物对未孢子化的兔球虫进行体外抑制试验,于第3、5d 分别计数。然后,洗去中药组的药液,加等量2.5%的重铬酸钾溶液,继续培养3天,计算每组卵囊的孢子化率。结果表明,所选用的12种中草药中白头翁、南瓜子、柴胡、绞股蓝的3个浓度均可以明显抑制卵囊的孢子化;而石榴皮、马齿苋、板蓝根仅100%浓度抑制球虫卵囊有一定效果;常山、青蒿、秦皮、黄柏、槟榔抑制球虫卵囊孢子化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洗去中药后,只有100%、50%浓度的绞股蓝有部分卵囊没有孢子化,白头翁、南瓜子、柴胡、马齿苋组兔球虫在重铬酸钾环境中仍可继续生长,这说明单味中药对卵囊只能抑制其发育而不能有效杀灭,即脱离开中药环境,兔球虫仍可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研究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供钾和释钾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指导茶园土壤施肥、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四川省雅安市草坝镇茶园农业生态区植茶年限分别为5 a、10 a、15 a和30 a的原状土 (0—15和15—30 cm),利用湿筛法分离出粒径> 2 mm、0.25~2 mm、0.053~0.25 mm和 < 0.053 mm的土壤样品,分析其稳定性、各粒级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并采用四苯硼钠 (NaTPB) 浸提法探讨了其有效钾释放特征。   【结果】   各植茶年限土壤均以大团聚体 (粒径> 0.25 mm) 为主,质量占比为75.87%~95.75%,但随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比例显著减少 (P < 0.05),且各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WD) 均明显减小。15 a和30 a的茶园土壤中同一粒级团聚体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高于5 a和10 a茶园。5 a和10 a茶园土壤中各粒级团聚体中速效钾含量分布较为均匀,15 a和30 a的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大粒级团聚体的增加而增高。土壤缓效钾在各年限茶园均表现为微团聚体 (粒径< 0.25 mm) 高于其他团聚体组分。各茶龄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效钾累积释放量在102.3~236.5 mg/kg,且呈现前期快、后期较稳定的趋势,释放过程均以扩散模型拟合程度最好。进一步比较表明,植茶15 a和30 a的土壤团聚体有效钾累积释放量明显高于植茶5 a和10 a时的土壤。   【结论】   茶园土壤中以大团聚体 (粒径> 0.25 mm) 的比例最高,但随植茶年限的增加,微团聚体 (粒径< 0.25 mm) 比例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降低,特别是15—30 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的减少促进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释放,因而,植茶15 a和30 a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5 a和10 a的茶园高,但是会耗竭土壤钾库,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5.
<正>动物寄生虫病可引起动物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对畜牧业危害严重[1]。目前,常用有机磷酸酯、大环内酯和苯骈咪唑等类药物进行治疗。有机磷酸酯类药物对多数消化道线虫和部分吸虫有效,亦可杀灭体外寄生虫,但此类药物毒性大、安全范围窄,容易引起中毒反应[2]。伊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驱肠道线虫药,对体外寄生虫亦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没有驱除吸虫和绦虫的作用。同时,伊维菌素的片剂不稳定,对光线敏感、易迅速氧化而失活,使用  相似文献   
136.
为更全面和客观地评价植物乳杆菌NJAU-01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商品化鼠李糖乳杆菌LGG为阳性对照,植物乳杆菌JMZ-12为阴性对照,对其体外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比较;采用电化学快速检测技术进一步评价乳酸菌缓解H_2O_2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氧化损伤的能力。结果表明:10~9 CFU·mL~(-1) NJAU-01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分别为24.20%、29.03%、18.21%和40.13μmol·L~(-1)L-半胱氨酸,其自由基清除能力与阳性对照LGG相当。电化学结果显示NJAU-01无细胞提取物孵育后RAW264.7抗氧化能力最强,且胞内活性氧水平最低。这一研究提示, NJAU-01无细胞提取物是该菌株抗氧化能力最强的活性组分,可作为进一步解析乳酸菌抗氧化机制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7.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比较研究了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特性。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称量1 g苜蓿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基的发酵瓶内,39℃体外发酵96 h,分别于24、48、72及96 h冰浴终止发酵,采样。结果显示:茬次、生长年限对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氨态氮(NH3-N)和菌体蛋白(MCP)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茬次对苜蓿体外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茬次与生长在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发酵结束后,苜蓿的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及挥发性脂肪酸(VFA)、NH3-N和MCP浓度在第3茬最高。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NH3-N浓度在1和4年龄较高,3年龄较低。综上,以1年龄第3茬和4年龄第3茬苜蓿营养价值较高,3年龄第2茬较低。  相似文献   
138.
世界上的大部分公猪最终都要上市,为了减少公猪膻味带来的风险,在公猪出生不久就会采用物理法进行去势。然而,与阉公猪相比,未去势公猪生长效率更高,而且脂肪沉积少,尤其是在屠宰体重大的时候。同时,在世界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提高小麦秸秆在反刍动物中的利用效率。[方法]本试验在使用尿素(5%)进行小麦秸秆氨化处理的同时添加不同水平的过氧化氢(0,1%,2%和3%),研究过氧化氢及尿素复合处理对小麦秸秆营养价值、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小麦秸秆经尿素氨化处理后较未处理组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小麦秸秆经过氧化氢和尿素复合处理后,半纤维素、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并随过氧化氢添加水平的提高呈降低趋势,当过氧化氢添加水平达到3%时,显著低于未处理组和单独尿素添加组(P0.05)。各处理组小麦秸秆体外发酵产气量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而对甲烷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未处理组和单独尿素处理组相比,过氧化氢添加水平达到2%时,显著提高了瘤胃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0.05)。[结论]综上所述,小麦秸秆添加尿素氨化处理时推荐添加3%的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40.
<正>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试验菌株。8株猪大肠杆菌(E.coil)分离自大肠菌感染的猪体,8株猪链球菌株分离自感染的病猪,均来源于河南省内猪场,由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传染病实验室自行分离保存。(2)试剂和药物。抗菌肽和牛肉膏(生化试剂)购自北京奥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070720;蛋白胨(生化试剂)购自北京奥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081102;氯化钠(分析纯)购自天津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批号20080924;磷酸氢二钾(分析纯)购自上海恒信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0806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