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饲喂麦秸对湖羊消化道上皮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12只40 kg左右的健康公湖羊,预饲30 d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麦秸和苜蓿,日粮精粗比为6∶4,试验为期4周,试验结束时于晨饲前屠宰采集瘤胃、空肠及结肠上皮组织,切片比较各组的瘤胃、空肠和结肠的上皮形态。试验结果发现,与苜蓿组相比,麦秸组显著降低了瘤胃乳头的高度和面积(P0.05),对瘤胃上皮的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厚度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麦秸组显著降低了空肠的隐窝深度(P0.05),但对空肠的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饲喂麦秸增加了结肠上皮细胞的间隙。因此,饲喂麦秸改变了湖羊消化道的上皮形态,本研究为提高麦秸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旨在采用体外发酵技术探究不同剂量果寡糖(FOS)对猪后肠发酵液中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代谢的影响。以育肥猪回肠、盲肠和结肠的食糜为接种物,发酵液中苯丙氨酸(Phe)和色氨酸(Trp)终浓度为10mmol·L~(-1),分别添加果寡糖(FOS)0、0.5和0.75g,37℃培养24h后采集样品,分析氨基酸、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吲哚和粪臭素浓度,利用Real-time PCR定量细菌总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Phe和Trp均存在肠段差异性,FOS显著影响Phe在盲肠的降解率、NH3-N、MCP、粪臭素浓度和总菌数量(P0.05),但对吲哚无显著影响(P0.05);0.75g FOS显著降低后肠Trp降解率(P0.05);Trp是影响发酵液中吲哚和粪臭素产生的主要因素。FOS可改变Phe和Trp的发酵类型,降低发酵液中Trp向粪臭素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比较研究了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特性。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称量1 g苜蓿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基的发酵瓶内,39℃体外发酵96 h,分别于24、48、72及96 h冰浴终止发酵,采样。结果显示:茬次、生长年限对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氨态氮(NH3-N)和菌体蛋白(MCP)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茬次对苜蓿体外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茬次与生长在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发酵结束后,苜蓿的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及挥发性脂肪酸(VFA)、NH3-N和MCP浓度在第3茬最高。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NH3-N浓度在1和4年龄较高,3年龄较低。综上,以1年龄第3茬和4年龄第3茬苜蓿营养价值较高,3年龄第2茬较低。  相似文献   
4.
猪尿氮排放量为总氮排放量的60%~70%,而尿素是尿液中的主要含氮物,其合成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尿氮以及总氮的排放量。因此,降低猪肝脏尿素合成速率是减少氮排放量的根本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猪氮减排常用的营养调控技术,然后分别就肝脏尿素合成的直接前体物(氨)与间接前体物(如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氨基酸代谢燃料功能替代机制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猪氨基酸代谢节俭机制新假说,即促进丙酮酸/葡萄糖等物质的供能效率,以降低谷氨酸等氨基酸的代谢速率,从而达到减少门静脉尿素前体物净流量、肝脏尿素合成以及尿氮排放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旨在测定此前从断奶前仔猪粪样中分离得到的1株大肠杆菌噬菌体C6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上的生物学特性,并比较该噬菌体在不同致病菌上的感染特性。利用电镜形态观察和基因组测序确定其分类,用点滴法和双层平板法测定其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上的宿主谱,通过噬菌斑形态、最佳感染复数(MOI)、成斑率(EOP)、吸附率、一步生长曲线以及抑菌曲线等来评价噬菌体在多株致病菌上的感染特性。结果显示:噬菌体C6可感染1株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和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包括大肠杆菌O157(E.coli W1)、2株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 W3、STEC W5)和1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143)。通过比较噬菌体C6在4株致病菌上的各项感染特性指标发现:噬菌斑大小和成斑率E.coli W1>EPEC 143>STEC W3>STEC W5;吸附率E.coli W1>EPEC 143、STEC W3、STEC W5;最佳MOI EPEC 143、STEC W3、STEC W5>E.coli W1;液体LB中生长能力和抑菌能力E.coli W1>STEC W3>EPEC 143、STEC W5。噬菌体C6为T4样噬菌体,可感染多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在不同致病菌上的感染特性存在差异,但均能显著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瘤胃液中生物胺的测定方法.样品经0.5 mol/L盐酸提取后,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流动相为乙腈和0.1 mol/L乙酸铵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54 nm,柱温30℃.应用该方法,研究高精料和低精料饲粮条件下瘤胃液中5种生物胺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以猪肠道上皮IPEC-J2细胞为模型,探究不同水平丙酸钠对细胞紧密连接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和10 mmol·L~(-1)丙酸钠处理IPEC-J2细胞,以不加丙酸钠处理IPEC-J2细胞为对照组,分别处理12 h和24 h后测定各组细胞活力、跨膜电阻(TEER)值、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及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浓度。[结果]丙酸钠处理24 h后,处理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细胞的TEER值则显著上升(P0.05)。RT-qPCR结果显示,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中,不同浓度丙酸钠处理12和24 h后,显著下调Claudin-1 mRNA的表达(P0.05),但显著上调Claudin-2、Claudin-3和Claudin-4 mRNA的表达(P0.05)。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中,处理12和24 h时,1和10 mmol·L~(-1)丙酸钠分别显著上调ZO-2 mRNA和ZO-1 mRNA的表达(P0.05),但10 mmol·L~(-1)丙酸钠则显著下调ZO-2 mRNA的表达(P0.05)。不同浓度丙酸钠处理12和24 h均显著上调炎症细胞因子IL-8、IL-18和TNF-αmRNA的表达(P0.05),显著下调IL-6 mRNA的表达(P0.05)。ELISA测定结果表明,丙酸钠显著刺激IL-8和TNF-α的分泌(P0.05),对IL-18和IL-6的分泌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丙酸钠选择性上调紧密连接蛋白家族相关基因的表达,一定程度上维护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同时调节细胞炎症反应,揭示丙酸在调节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以及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品种母猪(梅山猪与长白猪)粪样中微生物对不同纤维底物的体外降解能力,同时分析粪样中的主要纤维降解菌数量。采集梅山(n=5)和长白(n=5)母猪新鲜粪样作为发酵接种物,以果胶、纤维素、菊粉、麦壳、麸皮、木聚糖、玉米芯渣及苜蓿作为纤维底物进行体外发酵,测定产气量和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浓度。粪样同时用于提取细菌总核酸,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real-time PCR对菌群区系进行分析。体外发酵结果表明,从发酵后9 h至96 h结束,长白猪接种物各组的累积产气量、有机物校正产气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梅山猪,长白猪T1/2Tmax显著低于梅山猪(P<0.05),且发酵终产物中乙酸和总VFA浓度显著高于梅山猪接种物(P<0.05),整个发酵过程中不同底物间累积产气量差异显著(P<0.05),累积产气量从高到低的组别依次为:菊粉>麸皮>果胶>苜蓿>麦壳>玉米芯渣>木聚糖>纤维素。DGGE分析表明,梅山与长白母猪粪样菌群图谱中存在许多共同条带。Real-time PCR定量分析表明,梅山母猪粪样中的总细菌的16S rRNA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长白母猪(P<0.05),而拟杆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化瘤胃球菌和白化瘤胃球菌等纤维降解菌数量及其占总菌比例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尽管2个品种母猪粪样中纤维降解菌数量无显著差异,但是长白母猪粪样微生物体外发酵纤维底物的能力高于梅山母猪。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的养猪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尤其是一些疾病的威胁,常见病不断复发如仔猪腹泻,新病层出不穷,如高致性病蓝耳病。这不仅影响了养猪者的信心,也造成了消费者的担心。引起疾病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病原菌的感染、饲料霉菌毒素及多种毒素的混合、环境应激、日粮变更等。其中日粮应激对仔猪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仔猪的胃肠道健康。1为什么关注肠道健康和肠道微生物健康养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指一个群体的猪的健康。只有每一个个体健康,每一个个体的胃肠道健康,才有健康养殖。在肠道中,从胃到直肠的各个部位都有微生物。胃中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黄芩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回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肉鸡5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空白对照组)、0.1%、0.2%、0.4%黄芩以及1.0%抗生素(阳性对照组),试验期6周,测定1~21 d、22~42 d、1~42 d的日增重、料重比、免疫器官指数和回盲肠中乳酸菌和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1~21 d时,各处理组日增重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所增加,其中处理2增加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胸腺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盲肠乳酸菌数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回肠中乳酸菌数量有增加趋势。22~42 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日增重、免疫器官指数及回盲肠中乳酸菌和肠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黄芩在1~21 d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肉鸡生长,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其中添加0.2%黄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