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供钾和释钾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指导茶园土壤施肥、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四川省雅安市草坝镇茶园农业生态区植茶年限分别为5 a、10 a、15 a和30 a的原状土 (0—15和15—30 cm),利用湿筛法分离出粒径> 2 mm、0.25~2 mm、0.053~0.25 mm和 < 0.053 mm的土壤样品,分析其稳定性、各粒级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并采用四苯硼钠 (NaTPB) 浸提法探讨了其有效钾释放特征。   【结果】   各植茶年限土壤均以大团聚体 (粒径> 0.25 mm) 为主,质量占比为75.87%~95.75%,但随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比例显著减少 (P < 0.05),且各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WD) 均明显减小。15 a和30 a的茶园土壤中同一粒级团聚体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高于5 a和10 a茶园。5 a和10 a茶园土壤中各粒级团聚体中速效钾含量分布较为均匀,15 a和30 a的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大粒级团聚体的增加而增高。土壤缓效钾在各年限茶园均表现为微团聚体 (粒径< 0.25 mm) 高于其他团聚体组分。各茶龄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效钾累积释放量在102.3~236.5 mg/kg,且呈现前期快、后期较稳定的趋势,释放过程均以扩散模型拟合程度最好。进一步比较表明,植茶15 a和30 a的土壤团聚体有效钾累积释放量明显高于植茶5 a和10 a时的土壤。   【结论】   茶园土壤中以大团聚体 (粒径> 0.25 mm) 的比例最高,但随植茶年限的增加,微团聚体 (粒径< 0.25 mm) 比例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降低,特别是15—30 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的减少促进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释放,因而,植茶15 a和30 a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5 a和10 a的茶园高,但是会耗竭土壤钾库,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辣椒疫病是巴西最重大的辣椒真菌病害,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往往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巴西大多数的辣椒栽培种和杂交种都对疫病易感,因此选育抗疫病品种已是巴西辣椒育种的主要目标。其中利用抗性品种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Femandez,1988;Bosland,Lindsev,1991)。化学防治当然也相当有效,但化防的费用大,而且可能引起致病菌产生遗传突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缪利  陆晴      刘根林  危小建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97-105
研究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植被类型ND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9—2019年的SPOT/VEG NDVI数据、植被类型和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方法,对1999—2019年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NDV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整体植被生长状况良好,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生长季平均NDVI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森林(0.6)、灌丛(0.48)、草甸(0.37)、草原(0.16)、高山植被(0.13)。(2)除高山植被有轻微退化趋势外,其他植被类型均有显著改善,改善面积占比依次为灌丛58.46%(p<0.05)、森林52.78%(p<0.05)、草甸51.60%(p<0.05)、草原32.65%(p<0.05)。(3)气候因子对植被NDVI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平均气温对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影响范围更为广阔;而降水主要影响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草原、草甸等植被的ND...  相似文献   
4.
魏巍  李婷  张廷锐  金玮  缪利  李昌骏 《土壤通报》2021,52(6):1330-1338
筛选能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Ro)提供适宜生存空间的生物炭,探讨固定Ro的生物炭对不同性质紫色土磷(P)钾(K)有效性的影响。采用限氧裂解法分别在不同温度(300 ℃、500 ℃和700 ℃)和原材料下(玉米秆、小麦秆和稻壳)制备生物炭。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筛选固定载体,通过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表征其性能和结构;采用室内土培试验探讨单施生物炭(BC)、Ro及固定Ro的生物炭(Ro-BC)对不同性质紫色土速效磷钾的影响。MTT结果表明,以热解温度500 ℃的玉米秸秆炭(MSC500)为最佳载体;红外光谱结果显示,500 ℃玉米秸秆炭表面官能团的C=C和-OH的伸缩振动峰较明显,C-O-C键伸缩振动峰加宽变深;室内培养试验表明,施入Ro和Ro-BC均可显著提高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细菌数量。以Ro-BC对土壤速效磷和细菌数量的提升效果最好,提升效果分别达61.1% ~ 276.3%和22.8% ~ 82.5%。但培养至168 h时,速效磷出现下降趋势;对速效钾而言,酸性紫色土以Ro处理对其提升效果最好(46.3%),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则以Ro-BC处理提升效果最好(29.8%和71.23%),针对不同Ro筛选适宜的固定载体可提高Ro菌株活性,改善土壤微环境,进而有助于提高土壤磷钾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李昌骏  李婷  李露露  缪利  魏巍  王芝奥 《土壤学报》2023,60(5):1531-1542
为探究生物质炭负载解钾菌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基于5个处理即空白(CK)、施用化学钾肥(KCl)、接种解钾菌(KSB)、施用生物质炭(BC)、施用生物质炭负载解钾菌(BC-KSB)的黑麦草盆栽耗竭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BC-KSB相比其余施肥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细菌的物种多样性与菌群丰富度,并提高了土壤有益菌群(绿弯菌门、放线菌门、芽孢杆菌属和慢生根瘤菌属)的丰度,抑制了土壤致病菌群(变形菌门和罗河杆菌属)的繁殖。各施肥处理相比CK均显著提升了黑麦草干物质量,且以BC-KSB处理对黑麦草干物质量的提升最为显著。与CK和KCl相比,BC-KSB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P <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酸性磷酸酶、脲酶和微生物生物量氮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黑麦草的生长主要受伯克氏菌属和罗河杆菌属的影响较大。可见,BC-KSB对黑麦草产量、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改良土壤生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