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6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785篇
林业   285篇
农学   681篇
基础科学   175篇
  557篇
综合类   3934篇
农作物   368篇
水产渔业   381篇
畜牧兽医   3110篇
园艺   353篇
植物保护   40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825篇
  2010年   780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800篇
  2007年   610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赵侠 《陕西林业》2011,(3):46-46
日前,西安交通大学和华大基因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朱鹮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这是继家鸡基因组、珍珠鸟基因组、火鸡基因组之后,世界上完成的第四个鸟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其对于挽救和保护朱鹦和注释生命现象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2.
93.
为了解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地方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情况,基于实验室分离的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分别对2株FAdV-4毒株进行PCR分段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筛选出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拼接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组,获得FAdV-4贵州株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通过PCR分段扩增成功获得了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的全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43352、43723 bp,FAdV-4 GZ-BJ株全基因序列长度比FAdV-4 GZ-QL株短371 bp,少6个ORF(22K、putative 9.1 ku、u-exon、ORF17、ORF28、ORF42),二者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7.1%。2株FAdV-4贵州株同国内外不同地区FAdV-4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8.7%~100%,与FAdV-4经典毒株ON1比对,2株FAdV-4贵州株和国内FAdV-4分离株均缺失ORF19、ORF27、ORF3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仍属于Ⅰ群C种FAdV。研究结果表明,2株贵州株FAdV-4 GZ-BJ株和FAdV-4 GZ-QL株较国内外FAdV-4毒株均存在进化与突变,且FAdV-4 GZ-BJ株变化较大,但尚未改变其血清型,这为探索FAdV-4致病机理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对加州鲈弹状病毒弱毒三水株(MSRV-SS-7)及其母源株(MSRV-SS)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和测序分析。【方法】采用分段扩增方法对MSRV-SS-7及MSRV-SS基因组核心序列进行PCR扩增,第1轮根据鳜鱼弹状病毒(SCRV)基因序列(NC_008514.1)设计10对引物进行扩增并测序;在第1轮扩增产物测序、拼接基础上,设计8对引物进行第2轮扩增,拼接后获得基因组核心序列。同时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获得3′和5′末端序列。采用Vector NTI 8.0对基因组核心序列和末端序列进行拼接,获得基因组全序列,使用Clone Manager 8.0对MSRV-SS-7和MSRV-SS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同时使用DNAMAN将基因组G基因序列转换为氨基酸序列,并通过MEGA 5.0与其他鱼类弹状病毒的G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MSRV-SS-7及其母源株MSRV-SS基因组全长均为11 548 bp,包含N、P、M、G、L等5个结构基因,基因组结构为3′Leader-N-P-M-G-L-Trailer 5′;MSRV-SS-7与MSRV-SS全基因组中共有10处核苷酸不同。G蛋白进化分析表明,MSRV-SS-7及母源株MSRV-SS与SCRV亲缘关系最近,且与鲈鱼弹状病毒属(Perhabdovirus)聚为一支。【结论】克隆分析了MSRV-SS-7的全基因组序列,可以用于后续活疫苗的开发。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分离自林麝化脓肺脏的1株疑似铜绿假单胞菌(PA)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致病和耐药机制,为林麝PA感染化脓性疾病的防控奠定基础。【方法】将病原菌分离纯化后,依次进行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群体进化和物种分型分析以及基因功能注释。【结果】分离自林麝化脓肺脏的1株疑似铜绿假单胞菌经鉴定与PA相符,命名为FMDP001。药敏试验显示其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氨曲南、多粘菌素B和林可霉素耐药;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9.4×10~5 CFU/mL。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该菌基因组大小为6 955 100 bp,序列类型为ST1249,与B136-33株同源性最高,且两菌株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值达98.93%;全基因组中共有357个序列编码FMDP001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根据功能分为黏附、铁摄取、胞外毒性蛋白和调控系统;84个序列编码耐药基因,其中多药耐药外排泵为主要成分。【结论】从林麝化脓肺脏中分离到1株致病性较强的PA,并获得ST1249型林麝源PA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显示该菌携带大量药物外排泵及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决定其具有多重耐药特性,哌拉西林等可作为该类型PA感染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7.
【目的】正确评价杨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新品种选育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黑杨派和白杨派的18个杨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84对SSR引物中初步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12对,再利用12对SSR荧光引物构建18个杨树无性系的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依据遗传相似系数构建聚类图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2对引物共检测到91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为4~12个,平均为7.6个,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482 8,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为1.801 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94 8;通过引物PMGC-2385和PMGC-2500构建了18个无性系的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可将全部无性系区分开。UPGMA聚类分析表明,18个无性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49~0.978,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64,黑杨派与白杨派无性系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分别在0.681~0.978和0.549~0.912,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18个无性系被分为黑杨与白杨2大类及6个亚群,与传统形态分类学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8份杨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STR分型检测技术在杨树资源的鉴定与分类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8.
根据GenBank中气肿疽梭菌细胞毒素CctA基因的参考序列,采用PCR方法扩增细胞毒素CctA基因。在将该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细胞毒素CctA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域、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及抗原表位等重要参数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参考序列(JQ692583)相比,存在3处突变,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4%;CctA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8.00,不存在跨膜区和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以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主要有4个抗原表位区域。本研究为CctA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为气肿疽梭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合成肽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摘要:通过PCR技术,从自行分离的鸭肝炎病毒Js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病毒衣壳蛋白VP1完整基因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显示Js—VP1与DHV—A的VP1基因序列酸核苷酸同源性在92.7%~99.7%之间,与DHV—B的VP1基因序列酸核苷酸同源性在58.5%~58.7%之间,与DHV—C的VP1基因序列酸核苷酸同源性在61.6%-63.9%之间,分析表明Js株为鸭肝炎病毒基因A型,血清型分型为血清1型。进化树表明Js株与E53、X、R、AV2111株的亲缘关系较进。  相似文献   
100.
改变农业土地的利用对环境服务有重要意义。本文第一次提出了把全球农业经济模式与相应的人口、GDP和生物物理收益率进行全面的综合比较。通过比较提出,1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气候变化中,将有多少农田会被利用。2不同的模式结果又该如何来解释?这个比较包括4个部分和6个如何模拟潜在的可种用土地的供应和金额的不同的一般均衡模式。笔者分析了2种不同的社会经济情景和3个气候情景(恒定的气候)。大多数模式(70%)反映从2005—2050年(在恒定的气候条件下)耕地将同比增长10%~25%,而只有一个模式反映是减少的。从一些模式中可以看出,牧场的扩大,减少了自然植被的进一步恢复。通过所有的模式,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耕地扩张发生在南美洲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通常,模式结果的最大差异与土地扩张的不同成本、内生生产力的响应和潜在耕地的假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