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7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1743篇
林业   202篇
农学   907篇
基础科学   15篇
  595篇
综合类   4474篇
农作物   832篇
水产渔业   908篇
畜牧兽医   3633篇
园艺   726篇
植物保护   539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504篇
  2020年   566篇
  2019年   616篇
  2018年   472篇
  2017年   659篇
  2016年   763篇
  2015年   697篇
  2014年   715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1055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710篇
  2009年   671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673篇
  2006年   513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高效分泌表达牛α干扰素(boIFN-α),本研究通过人工合成boIFN-α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重组质粒pPIC9K-boIFN-α,将其电转化于毕赤酵母菌株GS115,利用抗药选择压力G418筛选重组菌,对重组菌诱导表达,取上清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并优化重组菌的诱导表达条件.结果显示:筛选获得高效分泌表达boIFN-α的重组菌,其最佳诱导条件为:250 r/min,26℃培养,1%甲醇浓度诱导,诱导72 h.上清中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可达200 μg/mL,本研究为boIFN-α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灵敏和特异地检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以ALV-J原型病毒株HPRS-103的pol基因3′端与gp85编码基因之间的保守区域(5 258 bp~5 802 bp)为检测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并作为靶基因,通过对其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建立了ALV-J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2.36×102拷贝/μL,比普通PCR高100倍;与其他禽源病毒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和灵敏性.采用该方法对100只临床病鸡进行检测,ALV的检出率为44%.随机选择10只感染阳性鸡,检测病毒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的分布与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LV-J在各主要脏器中均有分布,但以肾脏中的病毒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重组猪干扰素α1 (rPoIFN-α1)冻干粉针剂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本研究将实验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rPoIFN-α1 1.0×107 IU,每组设立对照组,于注射后间隔不同时间采血,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其血清样品中rPoIFN-α1的效价.结果表明,肌肉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呈一级动力学消除,血药峰时间(Tmax)分别为2.872±0.314 h和4.000±0.539 h,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6.236±0.551 h和6.644±0.751 h,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980±2.875× 104 IU/L和1.080±0.986× 104 IU/L.静脉注射组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呈一级动力学消除,分布半衰期(T1/2α)为0.136±0.021 h,消除半衰期(T1/2β)为5.195±0.351 h,Cmax值为6.380±0.546× 104 IU/L.rPoIFN-α1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组清除率分别为0.930±0.132 L/h、0.677±0.228 L/h和0.879±0.210 L/h.与静脉注射组相比,肌肉注射组的生物利用度为47.82%,皮下注射组的生物利用度为35.09%.本实验结果提示这3种rPoIFN-α1的注射方法在猪体内吸收、消除较快,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rPoIFN-α1肌肉注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高于皮下注射组,消除半衰期比静脉注射组延长,可以作为替代静脉注射的一种方便和安全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牛源犬新孢子虫NcGRA7基因的生物学特性,本实验采用PCR技术扩增牛源犬新孢子虫NcGRA7基因,并连接至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MD 18-NcGRA7,经PCR、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将NcGRA7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NcGRA7,转化大肠杆菌BL21,筛选阳性克隆,将PCR和酶切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m blot分析表达产物.结果表明,扩增的NcGRA7基因片段大小为701 bp,编码233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登录的NcGRA7(AF176649)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7%;western blot分析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52 ku,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本实验为犬新孢子虫NcGRA7基因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为构建表达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I)VP1蛋白的重组腺病毒,本实验采用RT-PCR方法扩增DHV-Ⅰ HP-1株VP1基因,克隆于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中,并将其电转化于含腺病毒pAdeasy骨架质粒的大肠杆菌BJ5183中,通过同源重组制备含有重组腺病毒的质粒.重组质粒经PacⅠ酶切线性化后转染AD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rAd-VP1).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DHV-Ⅰ的VP1蛋白在重组腺病毒感染的AD293中获得表达.rAd-VP1的制备为鸭免疫实验效果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为提高重组新城疫病毒(NDV)外源基因表达量,本研究采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构建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vvIBDV) HLJ07株VP2双拷贝基因的重组NDV(rClone30-VP2-IRES-VP2),同时构建表达单拷贝VP2基因的重组NDV (rClone30-VP2)作为对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VP2蛋白在感染两种重组病毒的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中得到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rCIone30-VP2-IRES-VP2中VP2 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rClone30-VP2.生长曲线分析表明,两株重组病毒株与亲本NDV LaSota (Clone30)株在细胞培养中可以同样稳定复制.重组病毒株在鸡胚中多次传代之后仍稳定表达VP2蛋白.本研究通过建立NDV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了独立表达IBDV双拷贝VP2基因的重组NDV,并证明双拷贝基因的表达水平优于单拷贝基因,为提高重组NDV外源基因的表达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猪β2m四聚体前体链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构建猪β2m轻链四聚体前体链,通过PCR定点突变技术,将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轻链β2m羧基端69位苯丙氨酸(Phe)突变为半胱氨酸(Cys),然后将突变体基因插入到pET-28a载体,转化BL21细胞,经诱导后SDS-PAGE检测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显示,β2m突变体基因全长297 bp,编码98个氨基酸,其中羧基端69位Phe突变为Cys。突变体基因经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蛋白质表达大小为10.6 ku。本研究构建了猪β2m轻链突变体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了目的蛋白,为今后构建四聚体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8.
gD糖蛋白是IBRV感染细胞的主要分子,在病毒吸附和侵入宿主细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IBRV基因组DNA为模板,经生物学软件DNAstar分析主要抗原区,PCR扩增gD基因786bp片段,定向连接到pET32a(+)表达载体中,筛选阳性克隆转化BL21(DE3)表达菌中,IPTG诱导表达部分可溶的重组蛋白。Ni-NTA非变性纯化系统纯化蛋白,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血清,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为1∶6400;同时以该血清进行血清中和病毒实验,中和指数为1∶640,显示该抗血清具有良好的抗病毒能力,为进一步开发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诊断检测试剂和疫苗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采用qPCR分析生肌调节因子MyoD1基因在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及初生早期(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胸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以及与胚胎和胸肌发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yoD1 mRNA在两个品种鸭胸肌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均呈“波浪形”,在13胚龄时表达量相对较高,17胚龄时下降,21胚龄时上升到最高,随后下降,出雏后又维持较高水平;品种间比较结果显示除了在25胚龄时金定鸭胸肌中MyoD1 mRNA表达量稍低于高邮鸭,在其他所检测的胚龄/日龄中,金定鸭胸肌中MyoD1 mRNA表达量均高于高邮鸭胸肌中的表达量(P>0.05);高邮鸭胸肌MyoD1 mRNA表达与胚胎和胸肌发育无显著相关性,而金定鸭胸肌中MyoD1 mRNA的表达与其胚胎和胸肌发育呈强负相关(P胚重=0.048;P胸肌重=0.006)。MyoD1基因参与鸭胚胎期及出雏早期胸肌的发育,胸肌中MyoD1基因表达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yoD1基因在胚胎期胸肌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羊布鲁菌16M基因组为模板克隆Omp25基因,设计含有EcoRI和xhoI酶切位点的引物序列,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HA上,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MV-HA~Omp25。经测序及双酶切验证正确,证明成功构建了pCMV-HA—Omp25真核表达质粒,为表达纯化外膜蛋白Omp25,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