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6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2篇
  23篇
综合类   85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25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闵信爱 《海洋渔业》1985,7(3):129-131
<正> 南海北部的对虾指的是对虾属的种类,这一属的虾个体大、数量多、质量好、经济价值高,是南海北部重要的经济虾类。在1979年到1980年的南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调查中,对虾属占虾类总渔获量的23.21%,仅次于赤虾属和新对虾属,名列第三。南海北部对虾属的种类有下列八种:  相似文献   
62.
采集东海区黄鳍马面Tun(Thamnaconus hypargyreus)7批样本共560尾,南海区4批样本共330尾,用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差别函数以及等级聚类分析等数值分析方法,对其第二背鳍、臀鳍、左右胸鳍等计数性状和头长/体长、头长/体高、体高/体长等量度性状进行检验和分析,并结合生态方法对两海区的种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海与地海的黄鳍马面Tun为2个种群,称之为东海种群和南海种群,并提出了东海种群资源的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63.
海上采油中心平台的主要作用是将各卫星平台的原油进行初步的处理,在满足注水需要的前提下再将原油输送至陆地联合站进一步处理。埕岛中心一号平台于1995年投入生产运行,经过17年的运行,既总结出一整套海上原油生产的经验,又暴露出许多问题。中心一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油外输泵气蚀严重。本次实践通过结合所学理论,经过理论分析计算,分析出发生气蚀的原因;又通过结合中心一号原油外输的实际情况,对目前的问题所在进行分析,并提  相似文献   
64.
王守民 《海洋渔业》1988,10(1):16-19
绿鳍马面鲀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非洲南部沿海。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量以东海最为丰富,南海、黄渤海次之。有关黄渤海绿鳍马面鲀群系资源和生物学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以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及以前的资料,对黄渤海群绿鳍马面鲀的资源状况、洄游分布、渔场渔期及生物学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南海主要珊瑚礁(鱼旨)科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3~5月和1999年5~6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刺网3种作业方式在西沙的浪花礁、华光礁、琛航岛、永兴岛、北礁和南沙的渚碧礁、南薰礁、东门礁、美济礁、赤瓜礁、永署礁、华阳礁等12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捕获科鱼类6属25种,渔获量计942尾256.4kg;其中在南沙调查区捕获6属22种,共641尾205.5kg,优势种依次为尾纹九棘鲈、蜂巢石斑鱼、六角石斑鱼、黑边石斑鱼;在西沙调查区捕获6属14种,共301尾50.9kg,优势种依次为尾纹九棘鲈、六角石斑鱼、黑边石斑鱼、蜂巢石斑鱼,同时分析了主要种类尾纹九棘鲈、六角石斑鱼和蜂巢石斑鱼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66.
从汽车燃料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采用原油到车轮(WTW)的研究模式,将燃料的全寿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WTT为上游阶段,TTW为下游阶段,选定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各阶段生产效率范围,计算出两类车的总效率,并通过美国实验室开发的GREET模型测出两类汽车的WTW效率,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总效率基本相同.针对WTT阶段电动汽车效率较低现象,提出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核电等)可以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针对高含蜡原油因结蜡导致管道堵塞和停输再启动困难的问题,基于运行参数分析,通过长输管道水力摩阻计算公式变换及SPS模型拟合,计算得到了管道内以结蜡为主的不可流出物的含量,并利用加剂油头到达末站引起过滤器堵塞及油头凝点变低的现象,得到了管道内实际不可流出物的体积,与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计算含蜡量与实际含蜡量相吻合,模型基本满足要求。由于乍得加剂高凝油与非加剂高凝油的黏度差别较大,提出了一种根据各阀室站场间压力差变化来跟踪加剂油头的方法,用于判断加剂油头到达的大概位置,为高凝高含蜡原油管道加剂时间及加剂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于涛  邓中华  郭晔 《油气储运》2014,(3):332-334
根据石空-兰州原油管道沿线油温、地温数据以及油品物性,采用常温、加热及加剂综合热处理3种输送工艺,其下游进站油温应分别不低于22℃、20℃和17℃。将全年分为春夏秋冬4个运行时段,对不同输量下的运行方案进行细化,给出了详细的油温控制要求、异常工况应对方案,以及加剂输送时加剂系统故障工况下的保障方案。运行方案要求:进站油温须高于凝点3℃;沿线启炉加热出站油温不低于50℃;1、2月份综合热处理加剂量不低于25g/t,其他月份不低于12.5g/t。此外,在经济性方面,加剂综合热处理输送工艺明显优于加热输送工艺。(图1,表2,参12)  相似文献   
69.
长输原油管道在输油生产过程中,会因输油站的误操作而造成管道水击现象,使管道发生局部超压、液柱分离和泵机组汽蚀。介绍了输油管道产生水击的原因;分析了日照-仪征原油管道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压力超限保护系统和水击控制系统的构成;对仪征误关进站阀的事故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说明了该管道的水击保护过程。结果表明:日照-仪征原油管道水击保护系统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可有效防止严重水击工况对管道和设备造成危害。(图3,表4,参7)  相似文献   
70.
针对石油工业中的蜡沉积问题,利用冷指实验装置研究了单相含蜡原油体系冷却液温度、油流温度和同一温差不同温度区间对蜡沉积规律的影响,得到了单相含蜡原油蜡沉积规律的宏观特性,并利用高温气相色谱(HTGC)装置分析沉积物组分的宏观变化。在相同油温条件下,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蜡沉积速率减小而沉积物中高碳数组分比例增大;在相同冷却液温度条件下,随着油温从凝点附近增大至析蜡点以上,蜡沉积量先减小后增加最后再减小,沉积物中高碳数组分比例增大;在同一温差条件下,随着温度区间温度的升高,蜡沉积量的变化有波动但油温在析蜡点附近沉积量达到最大值,沉积物中高碳数组分比例一直增大。针对实际管流,环境温度基本恒定,通过升高入口油温减少沉积的发生,因此,在含蜡原油管输中,入口油温的选取对整个管输过程中蜡沉积的形成以及形成后的清理很重要。根据实验结果,入口油温不是越高越好,应保证入口油温低于析蜡点且整个管输过程中高于凝点5℃左右。(图6,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