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从分子水平分析九棘鲈属(Cephalopholis)鱼类物种分类关系,并验证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作为DNA条形码对九棘鲈属物种鉴定的有效性,采集了我国分布的12种九棘鲈属鱼类,利用PCR扩增及测序方法获得COI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下载的4种九棘鲈COI基因进行分析,利用MEGA 7.0软件计算碱基信息与遗传距离,基于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6种九棘鲈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42,两者相差71倍,表明COI基因可作为九棘鲈属鱼类分子鉴定的条形码基因。在分子系统进化上,16种九棘鲈属鱼类聚为体色特征不同的3个类群,其中七带九棘鲈(C.igarashiensis)与卜氏九棘鲈(C.polleni)体色为多彩颜色,两者最先分化,位于进化树底部。其余的九棘鲈主要形成体色为红色与体色为褐色的类群,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一致。对于以往部分存在误鉴或同种异名分类争议的九棘鲈品种:青星九棘鲈(C.miniata)与半斑九棘鲈(C.hemistiktos)、橙点九棘鲈(C.aurantia)与黑边九棘鲈(C.spiloparae...  相似文献   

2.
4种石斑鱼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莲  刘楚吾 《水产科学》2004,23(11):16-20
采用9个引物,对湛江沿海野生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及黑边石斑鱼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及黑边石斑鱼种间遗传距离(Dij)分别为0 4009(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0 4805(蜂巢石斑鱼-点带石斑鱼)、0 5703(蜂巢石斑鱼-黑边石斑鱼)、0 4409(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0 4561(鲑点石斑鱼-黑边石斑鱼)及0 4729(点带石斑鱼-黑边石斑鱼);用UPGMA法对这4种石斑鱼进行聚类分析可知,蜂巢石斑鱼与鲑点石斑鱼首先聚在一起(0 4009),而后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与点带石斑鱼聚在一起(0 4611),最后,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再与黑边石斑鱼聚在一起(0 4951)。在所研究的类群中,蜂巢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又名东星斑,属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区,我国台湾、海南岛及南海各岛礁海域。因其野生种群数量稀少,加之天然海区的大量过度捕捞,豹纹鳃棘鲈的产量急剧下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豹纹鳃棘鲈的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育苗、鱼种培育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得其逐渐成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特别是海南沿海地区石斑鱼养殖新品种。然而随着豹纹鳃棘鲈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豹纹鳃棘鲈俗称东星斑,隶属于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色彩鲜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但是近年来无节制的滥捕造成野生豹纹鳃棘鲈渔获量日益减少,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已将其列为近危类别。  相似文献   

5.
<正>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属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同时艳丽的体色又赋予其很好的市场价值,经济价值极高,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具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有学者对豹纹鳃棘鲈的繁育及养殖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人工养殖豹纹鳃棘鲈饵料以鲜杂鱼为主,没有专门为其生长发育需要而设计的优质配合饲料。随着豹纹鳃棘鲈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完善,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适宜的饲料开发相关问题日益显现。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开展豹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4年5月(春季)和2014年10月(秋季)在舟山渔场普陀山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普陀山附近海域春、秋两季鱼类有51种,隶属于11目24科43属。其中,春季鱼类有39种,隶属于11目24科34属;秋季鱼类有34种,隶属于8目16科30属,春、秋两季共有种22种。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鮸、六丝钝尾鱼鰕虎鱼、龙头鱼,其中棘头梅童鱼、鮸、六丝钝尾鰕虎鱼为春季优势种类,龙头鱼为秋季优势种类。根据鱼类的生态习性分析得知,分布在本次调查海域的鱼类以广温广盐种类为主;春、秋季均是普陀山海域经济幼鱼的主要繁育、生长期。  相似文献   

7.
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在韭山列岛附近海域四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结合2006年定置刺网调查资料和张网与灯光围网监测资料,对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作业方式共捕获水生动物119种,其中,鱼类72种,虾蟹类29种,头足类6种,其他类(包括腹足纲、双壳纲及甲壳纲中的虾蛄科)12种,隶属于3门,6纲,22目,66科。其中,拖网调查共捕获水生动物77种,其中鱼类41种,虾蟹类21种,头足类3种,其他类12种,隶属于3门,6纲,18目,45科。拖网调查渔获的水生动物中鲈形目的数量达22种,明显高于其他目的鱼类数量。拖网各航次各类群的资源尾数密度指数与资源重量密度指数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份和10月份。拖网渔获水生动物的优势种:4月份为日本鼓虾、日本蟳与鮸鱼;5月份为六丝钝尾鰕虎鱼,日本鼓虾与日本蟳;10月份为龙头鱼、口虾蛄、日本蟳、棘头梅童鱼与中华管鞭虾;11月份为棘头梅童鱼、日本鼓虾、口虾蛄与海鳗。  相似文献   

8.
南沙群岛珊瑚礁区7种鲈总科鱼类鳞片年轮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2004年5月至7月三重刺网自南沙群岛珊瑚礁区捕获的7种鲈总科鱼类的鳞片标本,使用显微镜与投影仪结合观察年轮特征,进一步鉴定鱼类年龄。结果表明:此次调查采集到的南沙群岛鲈总科鱼类鳞片的年轮标志主要为侧区出现切割型环片;从年龄结构上看,该次调查自南沙群岛珊瑚礁区捕获的鱼种年龄以3-6龄鱼为主,这主要与网具的选择性有关。同时,也论述了鳞片采样以及观测中的注意点,以期为南海鱼类年轮的鉴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仿石鲈科鱼类目前存在的分类争议问题,测定了仿石鲈科(Haemulidae),金线鱼科(Nemipteridae),眶棘鲈属(Scolopsis)等相关科属共33种鱼类RAG2基因部分序列,利用最大简约法(MP法)和贝叶斯分析法(BI法),并以黄鹦嘴鱼作为外类群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3种鱼类共形成三大类群,其中仿石鲈科8个属聚成一类群,金线鱼属和眶棘鲈属的种类聚成另一类群,眶棘鲈属未能与仿石鲈科形成单系.同时,基于属间遗传距离比较,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的遗传距离比其与仿石鲈科各属的遗传距离要小得多,表明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支持眶棘鲈属隶属于金线鱼科的观点.此外,传统分类资料中归类于仿石鲈科的髭鲷属(Hapalogenys)也没有与仿石鲈科聚成单系,而是独自形成一支,位于进化树基部,显示出髭鲷属与仿石鲈科关系较远,与近年来认为髭鲷属应该从仿石鲈科中划分出去的结果一致.在仿石鲈科内部,少棘胡椒鲷属(Diagramma)中的少棘胡椒鲷与胡椒鲷属(Plectorhinchus)的种类关系很近.在进化树上,少棘胡椒鲷位于胡椒鲷属的内部,花尾胡椒鲷最先分化出来,位于该分支基部,支持少棘胡椒鲷归为胡椒鲷属,名称沿用原来的学名胡椒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应用扫海面积法,并根据鱼类和文昌鱼栖息特点,采用了不同拖网取样方式,对胶州湾外南沙周围24km^2水域5、6月渔业资源数量与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Gary)数量进行了调查评估。5月捕获的鱼类共28种,总资源量275479kg,其中玉筋鱼居第1位,资源量265200kg。捕获的无脊椎动物共13种,总资源量3489kg。6月文昌鱼数量约为18720000尾。同时,还指出了栖息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栖息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西沙群岛重要珊瑚礁海域鱼类区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8年5月、1999年5月和2003年5月在西沙群岛北礁、永兴岛、琛航岛、华光礁、浪花礁、金银岛、东岛和玉琢礁等8个岛礁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西沙群岛岛礁水域的鱼类区系。在8个岛礁共捕获鱼类48科261种,其中礁栖性鱼类占78.93%,在8个岛礁广泛分布的鱼类只有33种,各礁区之间种类的相似度不超过41%,因此,种类多样性高和相似度低是该区域鱼类区系的2个主要特征。与南沙岛礁(1998~1999)延绳钓、刺网和手钓以及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1991)、南海北部海域等底拖网鱼类相比较,物种相似度分别为34.0%、5.1%和6.8%。  相似文献   

12.
南沙群岛中北部重要岛礁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永振 《水产学报》2003,27(4):315-321
1998年4月和1999年5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流刺网作业在南沙群岛的渚碧、南薰、东门、美济、赤瓜、永署和华阳等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累计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手钓357钩·时、延绳钓4220钩、流刺网19750m,单次作业努力量手钓6~18钩·时、延绳钓40~480钩、流刺网40~2400m。捕获鱼类180种,渔获量1860尾1540.4kg,其中手钓102种1225尾196.8kg,延绳钓36种82尾1234.7kg,流刺网70种553尾108.9kg。按岛礁平均,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手钓为351.1尾·(100钩·时)-1、51.9kg(100钩·时)-1,延绳钓为2.6尾·(100钩)-1、39.0kg·(100钩)-1,流刺网为51.4尾·(1000m)-1、7.5kg·(1000m)-1。礁坪区流刺网的渔获率和CPUE为170.3尾·(1000m)-1、23.1kg·(1000m)-1,均高于礁缘浅水区和礁缘深海区。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鲨鱼、裸胸鳝、石斑鱼、笛鲷、裸颊鲷、鹦嘴鱼和隆头鱼科鱼类等。华阳和永暑礁鱼类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东门、美济和南薰礁次之,也有一定的生产价值;赤瓜和渚碧礁基本没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南海中南部中层鱼资源声学积分值及时空分布初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利用Simrad EK60科学探鱼仪(38 k Hz)于2013年春季和2014年春季采集的南沙和中沙、西沙海域渔业声学数据,结合中层拖网取样,采用回声积分法研究了南海中南部中层鱼的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4年春季中、西沙海域9次中层拖网作业共捕获和鉴定鱼类和头足类79种,隶属于3纲16目37科60属,其中硬骨鱼纲的种类最多(65种),鞘亚纲次之(13种),软骨鱼纲1种,硬骨鱼纲中巨口鱼科、灯笼鱼科和钻光鱼科的种类最多,分别有20种、13种和6种;南沙海域中层鱼声学积分值(nautical area scattering coefficient,m~2/nmi~2)显著低于中沙、西沙及邻近海域,前者夜间向上迁移的强度高于后者;2013年春季南沙海域夜间10~200 m和白天200~1000 m声学积分值构成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2014年春季中沙、西沙海域夜间10~200 m和白天200~1000 m声学积分值构成有极显著差异(P0.01);南沙海域白天200~1000 m不同纬度组间中层鱼声学积分值构成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沙、西沙海域声学积分值构成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南海中南部中层鱼声学积分值是(2387±601)m~2/nmi~2,基于现存公开发表的中层鱼的声学目标强度数据并取其均值,推算南海中南部中层鱼资源量是(8200±2100)万t。研究表明,南海中南部中层鱼声学积分值比全球平均值高约29.2%,可能是我国未来具有开发价值的大宗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4.
潟湖是岛礁生物多样性演变的重要环境场,在岛礁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微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研究是解析南沙群岛岛礁水域潟湖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组成、流向、能量流动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实验通过对南沙群岛重点岛礁渚碧礁、美济礁与永暑礁潟湖表层水域中微型浮游动物与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稀释培养实验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结果显示,调查水域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20种,总丰度的范围为320~1 460个/L,以无壳纤毛虫丰度最高。无壳纤毛虫在渚碧礁潟湖西部水域(ZB-1)丰度最高,砂壳纤毛虫峰值则出现在永暑礁潟湖中部水域(YS-3),桡足类幼体丰度最大值出现在美济礁潟湖北部水域(MJ-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中部区域的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溶解氧是影响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对MJ-3站位影响最为突出。摄食实验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22~1.36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范围为0.22~0.60 d-1,微型浮游动物每天约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 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 并从不同的分类阶元上分析了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 分类多样性指数(△+和∧+), 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结果显示,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共记录鱼类20目110科206属, 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 (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5.5、10.30、14.85), (1.87、2.70)和(1.44); 在目级水平上, 比高纬度的东海陆架、大亚湾和东沙群岛海域高, 并且与纬度梯度成反比, 证明低纬度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低, 种类组成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少数的分类类群。使用PRIMER5.2软件计算了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 数值分别为65.8和110.0, 其中△+接近于东海陆架(65.7), 高于东沙群岛(55.2)和大亚湾海域(62.2), 说明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接近于东海陆架海域鱼类, 比东沙群岛和大亚湾海域鱼类的远。与三个海区的相似性系数比较结果显示, 在目级和科级水平上,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组成同大亚湾海域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南沙群岛重要珊瑚礁水域鱼类资源数量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永振 《水产学报》2004,28(6):651-656
1998年3—5月和1999年5—6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流刺网3种作业方式在南沙群岛的渚碧、南薰、东门、美济、赤瓜、永署和华阳等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7座珊瑚礁水域不同作业方式的鱼类资源相对丰盛度差别较大,其中刺网以永暑礁最高,手钓以华阳礁最高,延绳钓以南薰礁最高;同时.刺网和手钓不同水深区域鱼类资源的相对丰盛度也不相同.其中刺网以11~30m区域最高.手钓以10m以浅和51~80m区域较高;分析认为,造成礁区之间鱼类相对丰盛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初级生产力.而是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是礁盘形态和大型海藻的数量。另外.各礁区水域的优势类群有明显不同.这主要与洞穴的大小和数量、大型海藻及珊瑚的种类和数量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永暑礁泻湖鱼卵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南海珊瑚礁鱼类的产卵时间、产卵地点和种类分布,本研究以南海永暑礁泻湖鱼卵为研究对象,根据形态学特征和DNA条形码序列信息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分析。71个鱼卵样品根据形态学特征分为圆形和椭圆形2种类型,圆形鱼卵44个,椭圆形鱼卵27个。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扩增测序获得了30个鱼卵样品的线粒体COI条形码序列,经BOLD数据库比对分析显示30个鱼卵样品均可鉴定到种,分属于1个目,7个科,13个种。双斑栉齿刺尾鱼有10个鱼卵,白尾栉齿刺尾鱼有4个鱼卵,为该海域的优势种类,其余各种类均为1~2个鱼卵。根据线粒体COI序列计算种内的K2P(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为0.002,同一个属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132,而同一个科不同属间的遗传距离为0.117~0.185。该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作为鉴定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卵的有效方法,能被广泛应用于南沙群岛珊瑚海区域鱼卵和仔稚鱼的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9-2018年南沙群岛渚碧礁礁栖鱼类流刺网和手钓调查资料,分析了渚碧礁礁栖鱼类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计算了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及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结果显示,渚碧礁礁区共记录礁栖鱼类11目43科93属152种,其中鲈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76%);渚碧礁鱼类的Δ^+为58.75,Λ^+为102.60。与国内外其他生态系统鱼类群落组成的对比发现,渚碧礁鱼类的Δ^+高于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低于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而Λ^+则均低于其他群岛。研究表明渚碧礁鱼类群落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更为接近,但比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远。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渚碧礁礁栖鱼类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但该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应及时给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