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1.
一株菠萝叶纤维脱胶菌产果胶酶的相关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保存的1株能分解果胶的菌株进行发酵罐发酵和摇瓶培养,并用DNS法测定了果胶酶活力及分析了影响该酶活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用发酵罐发酵的果胶酶活力在接种后10 h出现最大值,而摇瓶发酵的果胶酶活力峰值出现在接种后11 h,果胶酶活力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pH值为5.0,金属离子Fe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Li+、Zn2+对酶活力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2.
果胶酶辅助提取蓝莓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莓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果胶酶辅助提取蓝莓多糖工艺,并研究了所提取蓝莓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优化蓝莓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0.5%,pH 4.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 h,获得的多糖得率为2.721%;采用果胶酶辅助提取的蓝莓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能力较强,清除率分别为52.54%和42.60%,对DPPH自由基也有一定的清除力,清除率为13.49%。  相似文献   
113.
高萌  屈魏  冉昪  饶景萍 《园艺学报》2020,47(7):1289-1300
以猕猴桃‘徐香’(较不耐贮藏)和‘海沃德’(耐贮藏)果实为试材,研究其在0 ℃贮藏期间生理及组织结构的变化差异,从而探究其与耐贮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两品种果肉硬度均不断下将,‘海沃德’果肉硬度降至10 N的时间为150 d,而‘徐香’仅为95 d;‘徐香’的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分别较‘海沃德’早20 d和10 d,且峰值分别高出16%和250%。贮藏期间‘徐香’果实的质量减少率也显著高于‘海沃德’。在整个贮藏期间,‘海沃德’果实的淀粉、原果胶、纤维素含量均高于‘徐香’,而淀粉酶(AM)、果胶代谢相关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E、β–半乳糖苷酶β-Gal)和纤维素酶(Cx)的活性高峰值均低于‘徐香’。‘海沃德’的表皮毛极显著细短于‘徐香’;且角质层厚度及表皮细胞层数都大于‘徐香’;贮藏期间果肉细胞的形变程度‘海沃德’小于‘徐香’;‘海沃德’的细胞壁厚于‘徐香’,且贮藏期间中胶层分裂缓慢,线粒体较完整。总之,耐贮性好的猕猴桃品种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厚,质量减少率较低,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慢,细胞壁酶活性低。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研究酶种类、酶用量、反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茂谷桔橙出汁率的影响,筛选确定提高茂谷桔橙出汁率的最适条件,即使用果胶酶X1和果浆复合酶GM 1∶1混合酶、酶用量3500IU/kg、原汁pH值(4.2)、温度40℃、反应时间1h,出汁率80.77%,比未进行酶解工艺出汁率(68.04%)高18.71%。  相似文献   
115.
酶法提高蓝莓果花色苷与总酚溶出率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纤维素酶、果胶酶以及复合果汁酶对蓝莓果浆的酶解效果,确定果汁酶具有最佳的提高花色苷及总酚溶出率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0.2 g/L,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60 min。经酶解后的蓝莓果清汁中花色苷质量浓度达到410 mg/L,花色苷的提取率达到14.1%,较未经酶处理蓝莓果清汁中花色苷的提取率提高了2.17倍;总酚质量分数达到175.1 mg/100 g,提取率达到21.8%,较未经酶处理蓝莓果清汁中总酚的提取率提高了1.95倍。  相似文献   
116.
果胶酶澄清香蕉汁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酸度对酶解香蕉汁澄清度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澄清香蕉汁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0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50min、果汁pH4.0,其中酶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酶解后香蕉汁透光率高达94%以上,且能基本保留鲜香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17.
果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重要的饮料。在果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果浆粘度高、压榨率低、澄清难及部分果汁有苦味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使用酶制剂处理工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果汁生产中应用的酶制剂有果胶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氧化还原酶和柚苷酶等,其中以果胶酶的应用最为广泛。重点阐述了果汁生产中果胶酶制剂的来源和应用效果,以及新酶制剂品种的开发情况,并论述了果汁用酶制剂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8.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筛选到1株产果胶酶的菌株JLSP-1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试验和16SrDNA保守序列分析,鉴定JLSP-13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JLSP-13。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其产酶条件,并系统研究产物酶学性质。结果表明:B.subtilis JLSP-13的最佳发酵时间为25.02 h,添加可溶性淀粉和果胶的最佳浓度分为0.61%和0.042%,B.subtilis JLSP-13果胶酶(BpgA)活性最大预测值达38.8 U/mL,验证值为37.6 U/mL,是基础培养基的2.6倍。BpgA的最适温度为60℃,Tm为82.9℃,其热稳定性较好;最适pH为6.0,在pH 6.0~8.0范围内较稳定;Km和Vmax分别为5.128 mg/mL、12.92 mg(/mL.min),BpgA能快速降低果胶底物的黏度。  相似文献   
119.
李琦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258-262
果胶酶是指能够分解果胶物质的多种酶的总称,目前果胶酶的应用较为广泛。为了更好的了解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促进该产业的发展,本研究总结了近年内果胶酶在饮料、活性成分提取、饲料、纺织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认为果胶酶在上述行业应用效果良好,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及用量。但价格昂贵制约其大规模应用,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继续加强优良果胶酶菌种的筛选,进一步降低使用价格;(2)优化果胶酶作用的工艺条件,减少使用量;(3)加强果胶酶作用机理的研究;(4)利用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使果胶酶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建立鲜甘薯料液的酶法降黏工艺,并实现鲜甘薯料液不加水直接发酵制备乙醇。【方法】从中国甘薯主产区选择12个种植范围较广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作试验材料。分析甘薯主要成分(干物质、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与鲜甘薯料液黏度的相关性并选择对应的降黏酶。研究料水比(1﹕0、2﹕1、3﹕2、5﹕4和1﹕1)、酶处理时间(1、2、3、4和5 h)、酶添加量(纤维素酶:1.0、1.5、2.0、2.5和3.0 GCU·g-1;果胶酶:1.0、1.5、2.0、2.5和3.0 U·g-1)和酶处理温度(30℃、40℃、50℃、60℃和70℃)对酶法降黏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处理条件,并分析其在不同品种鲜甘薯直接发酵制备乙醇中的效果。【结果】对于12个供试淀粉型甘薯品种,在所有组分中,除了半纤维素(r=-0.239)和木质素(r=-0.069)外,其他组分均与黏度呈正相关(干物率,r=0.356;淀粉,r=0.211,可溶性糖,r=0.307;蛋白质,r=0.266;果胶,r=0.526;纤维素,r=0.600)。其中,果胶(P<0.01)和纤维素(P<0.05)与料液黏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性。根据极差分析发现,对酶处理效果影响由大到小的酶处理条件分别为酶用量、料水比、酶处理时间和酶处理温度。基于正交试验结果并考虑到工业应用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酶处理条件为:料水比1﹕0、纤维素酶1.5 GCU·g-1、果胶酶1.5 U·g-1、温度50℃、作用3 h。经过酶处理后,鲜甘薯料液黏度明显下降。除皖苏178号(4 930 cp)外,其余品种的料液黏度在经过酶处理后均低于3 000 cp,降黏幅度95.07%-99.31%。乙醇发酵结束后,11个甘薯品种的乙醇含量均高于12%(v/v),其中有9个品种的发酵效率达到90%以上。【结论】果胶和纤维素是造成甘薯料液黏度高的主要成分。在液化前通过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有效降低鲜甘薯料液黏度,并实现鲜甘薯料液不加水直接发酵制备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