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74篇
  免费   2099篇
  国内免费   2923篇
林业   3417篇
农学   4494篇
基础科学   2406篇
  2969篇
综合类   27700篇
农作物   3324篇
水产渔业   812篇
畜牧兽医   8769篇
园艺   2045篇
植物保护   2060篇
  2024年   408篇
  2023年   1289篇
  2022年   1354篇
  2021年   1547篇
  2020年   1415篇
  2019年   1707篇
  2018年   981篇
  2017年   1532篇
  2016年   1920篇
  2015年   1875篇
  2014年   2641篇
  2013年   2607篇
  2012年   3440篇
  2011年   3546篇
  2010年   3354篇
  2009年   3491篇
  2008年   3439篇
  2007年   3028篇
  2006年   2731篇
  2005年   2525篇
  2004年   2306篇
  2003年   1622篇
  2002年   1118篇
  2001年   1080篇
  2000年   877篇
  1999年   765篇
  1998年   669篇
  1997年   597篇
  1996年   534篇
  1995年   501篇
  1994年   503篇
  1993年   519篇
  1992年   515篇
  1991年   495篇
  1990年   377篇
  1989年   366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杨玉帅  李泽  金天明  杨升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10):2924-2933
旨在提高烯丙孕素原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烯丙孕素原药的生物利用度,使用磺丁基-β-环糊精对烯丙孕素原药进行包合。本试验使用冷冻干燥法来制备烯丙孕素-磺丁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此来解决烯丙孕素在临床使用中因其水不溶性而受到限制及其使用后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进而拓宽烯丙孕素的药用途径。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法和显微镜成像法对所制得的烯丙孕素包合物进行表征,并用溶解度法对包合物进行溶解度测定。以包合物的收率和包合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优的包合物制备条件。结果显示:经筛选,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在55℃,ALT与SBE-β-CD的投料摩尔比为1:6,包合时间为5 h,溶液pH为8,溶剂量为15 mL(当以ALT投药量为0.1 g时计);以最优制备条件制备所得的包合物中ALT的平均包合率为(90.90±1.80)%(n=3),平均载药量为(4.30±2.30)%(n=3),包合物的收率为(93.19±1.67)%。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法和显微镜成像法对所制得的包合物进行表征,可证实成功制得包合物。溶解度法试验结果表明,形成包合物后,其溶解度较烯丙孕素原药提高了988.86倍,且该包合物稳定性好,可满足不同剂型的要求。磺丁基-β-环糊精对烯丙孕素原药具有较好的增溶作用,达到了增加药物溶解度的目的,且该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产业化生产,有利于烯丙孕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2.
旨在构建以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为载体呈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1抗原表位的病毒样颗粒。将PEDV S1蛋白中含B细胞表位的270 bp片段插入到HBcAg主要免疫显性区域(MIR),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转化到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纯化后的重组蛋白,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并在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经过2%磷钨酸负染后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到病毒样颗粒结构。HBcAg-PEDV S1重组蛋白能够自发形成病毒样颗粒,在原核表达中,乙肝核心抗原可作为载体呈现PEDV S1抗原表位,为今后新型PED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93.
测定黄连与黄连须、黄连茎叶主要生物碱含量并建立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采用HPLC分析比较黄连及黄连须、黄连茎叶中小檗碱、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含量差异并建立指纹图谱,通过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体外清除试验与总还原力试验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发现小檗碱、巴马汀含量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药根碱、黄连碱和表小檗碱含量为黄连>黄连须>黄连茎叶;总还原力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为黄连茎叶>黄连>黄连须;总还原力与各峰均有较强相关性,·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与4号峰相关性较强。说明黄连茎叶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黄连须与黄连茎叶均有一定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9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建立厄贝沙坦及其复方制剂中N-亚硝基-N-甲基-4-氨基丁酸(NMBA)的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RHSS T3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005 mol/L甲酸铵(用甲酸调pH值至3.0)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质谱检测器,流速为0.3 mL/min。结果显示NMBA的线性范围为0.156 6~3.132 6 ng/mL,相关系数r>0.99,方法检出限浓度为0.047 0 ng/mL(相当于样品浓度0.01μg/g),定量限浓度为0.156 6 ng/mL(相当于样品浓度0.03μg/g),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0%~130%。说明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地测定厄贝沙坦及其复方制剂中NMBA含量。  相似文献   
995.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GPAT)是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AG)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催化TAG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为多种脂质合成提供了底物,会直接参与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作为豆科模式植物具有基因组小、生长周期短、遗传转化效率高等特点。为了解GPAT基因在苜蓿抗逆尤其是在耐盐中的作用,本研究选择蒺藜苜蓿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采用Blastp和Hmm结构域搜索方法,共鉴定出24个mtGPAT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和结构域差异将其分成3个亚家族。同时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24个mtGPAT基因不均匀分布在7条苜蓿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分布有2~5个基因。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蒺藜苜蓿GPAT基因具有器官特异性,并且会参与盐胁迫反应。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蒺藜苜蓿GPAT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为有效快速测定饲料中斑蝥黄和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含量,饲料经甲醇、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混合液萃取后,在氮气保护下浓缩,用甲基叔丁基醚-乙腈溶液复溶,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斑蝥黄浓度为1.25~10.0μg/mL,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为2.50~2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斑蝥黄和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的检测限为0.06 mg/kg,定量限为0.20 mg/kg。斑蝥黄5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2.8%~82.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1%~1.06%;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5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2.0%~82.8%,RSD为0.46%~1.41%。说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用于测定饲料中斑蝥黄和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含量。  相似文献   
997.
陈卓  唐兴 《中国饲料》2021,1(18):105-112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富含β-胡萝卜素的芒果渣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612只平均体重为(57.02±0.69)g的1日龄商品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4只。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T1和T2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1%和2%富含β-胡萝卜素果渣,试验为期42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1和T2组肉鸡21 d体重分别显著提高5.45%和6.22%(P<0.05),1~21 d饲料报酬分别显著提高7.50%和12.5%(P<0.05)。T2组肉鸡1~21 d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6.79%(P<0.05),而采食量降低4.97%(P<0.05)。与对照组相比,T2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分别显著提高10.36%和9.41%(P<0.05),而T1和T2组空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组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6.50%和15.68%(P<0.05)。对照组和T1组肉鸡脾脏相对重量显著低于T2组(P<0.05),同时,T2组法氏囊相对重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0.90%(P<0.05)。T2组肉鸡空肠黏膜IgA和sIg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果渣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其可提高肉鸡小肠绒毛形态及免疫功能,进而改善肉鸡生长前期的体重和饲料效率。 [关键词]水果渣|β-胡萝卜素|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免疫  相似文献   
998.
为建立快速测定猪尿中地西泮及其7种代谢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确证方法,本研究优化了样品净化的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PCX柱)及其淋洗洗脱条件。猪尿液酸化后直接经PCX柱净化,依次用水、60%甲醇水溶液淋洗,最后用5%氨化甲醇洗脱;选用BEH C18色谱柱分离,UPLCMS/MS进行检测,以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结果显示:8种药物在0.3~2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μg/L和0.3μg/L;各药物在3个添加浓度下回收率为73.6%~95.3%,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18.6%(n=6)和2.2%~12.6%(n=3)。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999.
本试验旨在研究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对由D-半乳糖导致的慢性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肠道形态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健康的"长×大"二元杂交断奶阉公猪,平均体重为(7.68±0.56) kg,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模型组(基础饲粮+5 g/kg BW D-半乳糖)、SOKG组(基础饲粮+5 g/kg BW D-半乳糖+0.5%OKG)、MOKG组(基础饲粮+5 g/kg BWD-半乳糖+1.0%OKG)和LOKG组(基础饲粮+5 g/kg BW D-半乳糖+2.0%OKG),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28 d,试验结束后测定仔猪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肠道形态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模型组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F/G)则显著增加(P0.05);SOKG组末重、ADG相较于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F/G则显著降低(P0.05);MOKG组F/G相较于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2) MOKG组脾脏指数以及肾脏指数相较于对照组和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3) SOKG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MOKG组和LOKG组回肠隐窝深度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5)。4) MOKG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SOKG组血清ALP活性相较于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MOKG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MOKG组和LOKG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相较于对照组和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OKG可以减轻生长抑制,通过促进脾脏和肾脏生长,改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提高血清TP、IgG和IgM含量与ALP活性,从而缓解由D-半乳糖造成的仔猪慢性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000.
本试验介绍了一种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前处理并将一种新型反相色谱柱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测定硒蛋白多糖中硒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以2,3-二氨基萘(DAN)为螯合剂,400μL乙腈为分散剂,120μL氯苯为萃取剂,硒(Ⅳ)与2,3-二氨基萘的螯合物(Se-DAN螯合物)经乙腈稀释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采用PFP色谱柱分离,乙腈为流动相,用荧光检测器在激发波长为376 nm、发射波长为520 nm条件下测定荧光强度,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成功地用于测定硒蛋白多糖中硒含量,硒的检出限为2.5μg/L,线性范围为5.0~250.0μg/L。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硒蛋白多糖中硒含量为1337.0μg/g,与荧光分光光度法(国标法)测定结果高度一致;并且,该方法也适用于酵母硒中硒含量的测定。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检测硒蛋白多糖中硒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普及、试剂消耗少、分离度好、回收率高和适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