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8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311篇
林业   58篇
农学   382篇
基础科学   6篇
  201篇
综合类   1438篇
农作物   206篇
水产渔业   346篇
畜牧兽医   1538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影响 应激是机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应激因素包括捕捉、运输、断喙、免疫接种、转群、称重、寒冷、酷热、惊吓、饥饿、断水、更换饲料、驱赶、抽打、噪音等。应激反应为机体遭受到劣性刺激而产生的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52.
53.
为丰富花生种子特异启动子资源,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在花生基因组中克隆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PSC32的启动子AHSSP1,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PSC32基因表达模式,借助NewPLACE在线分析了AHSSP1序列中存在的顺式作用元件,并构建了AHSSP1驱动GUS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经农杆菌转化获得转基因拟南芥,经GUS组织化学染色鉴定了该启动子的功能。结果表明,PSC32基因957 bp长的启动子AHSSP1序列具备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特有的3个RY REPEAT元件。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PSC32基因在花生成熟种子中表达,而在饱果成熟期根、茎、叶片、花、入土前的果针、成熟种子的果壳中均不表达。GUS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转基因拟南芥成熟种子以及萌发种子的子叶、下胚轴和胚根均能够被染上蓝色;长出真叶后,子叶和下胚轴仍能被染色,而根和真叶不能被染上蓝色;成年期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也不能被染上蓝色。而野生型拟南芥整个生长时期均不能被染上蓝色。以上现象说明AHSSP1是一个种子特异启动子。本研究丰富了花生种子特异启动子的资源,对花生籽仁品质改良或以花生籽仁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应用种特异引物PCR(Species-specific PCR, SS-PCR)技术,基于mt DNA COⅠ线粒体基因系列,设计了1对能够准确鉴定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correcta(Bezzi)的种特异性引物FR447和FF463-486,选用番石榴实蝇作为阳性对照,以杨桃实蝇B.carambolae Drew&Hancock等其他19种实蝇作为阴性对照,进行PCR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仅番石榴实蝇能够在约645 bp位置扩增出1条清晰且单一的目的条带。将本实验建立的SS-PCR鉴定方法应用在实际检疫工作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55.
为了探究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PR蛋白)与马铃薯抗病的相关性,检验其在马铃薯中抗软腐病、青枯病、干腐病的能力。在前期的马铃薯抗病性研究中对PRs的17个家族基因结合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及基因的筛选,最终确定PR1为试验的研究对象。选用马铃薯大西洋品种为材料,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提供,主要进行StPR1基因的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真菌接骨木镰孢、燕麦镰孢以及导致软腐病和青枯病等细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菊欧氏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茄科雷尔氏菌接种到马铃薯块茎后进行StPR1基因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StPR1基因长度为540 bp,编码179个氨基酸,蛋白质疏水性及亲水性预测PR1蛋白序列的GRAVY值在+4~-3之间,含有亲水区及疏水区,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其属于混合型蛋白,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发现其为紧密复杂的螺旋结构,具有SCP_PR-1_like保守结构域,其与辣椒PR1基因在一个进化分支上,相似性较高。qRT-PCR结果显示,StPR1基因的表达量表现为抗真菌胁迫高于细菌胁迫,并预测其抗干腐病的能力强于抗软腐病及青枯病的能力。综上所述,当马铃薯受到外界病原菌侵害时,StPR1在马铃薯的抗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畜牧与兽医》2017,(2):68-72
为制备猪骨骼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skMLCK)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设计合成多肽并与载体蛋白偶联,经细胞融合、培养基筛选、阳性细胞的检测与单克隆化后,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skMLCK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种植BALB/c小鼠腹腔,收集腹水,纯化后得到skMLCK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Western blot对纯化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纯度、效价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猪skMLCK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skMLCK纯化蛋白、猪肌肉组织的内源性蛋白。本试验成功制备了能特异性结合猪skMLCK的单克隆抗体,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skMLCK对猪肌肉发育的影响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7.
鸡卵清蛋白基因启动子是指导外源基因高效特异性表达的理想调控区,利用卵清蛋白启动子驱动外源蛋白大量表达,需要包含组织特异性相关序列。本研究以海兰白鸡的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扩增了1.1 kb、2.7 kb和3.0 kb的卵清蛋白启动子区,置换pcDNA6.2-GFP中CMV启动子序列,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OV1.1 kb-GFP、pOV2.7 kb-GFP、pOV3.0 kb-GFP;转染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PCR、RT-PCR证明重组载体能够整合到细胞基因组内,并进行转录;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测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启动子表达效率由高到低依次是CMV启动子、1.1 kb、2.7 kb、3.0 kb卵清蛋白启动子。研究结果为瞬时表达模型的建立和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8.
苹果锈果类病毒火焰海棠分离物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从山东青岛采集的有"花脸"症状的火焰海棠(Malus‘Flame’)果实是否带有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方法】提取带有"花脸"症状的火焰海棠果皮总RNA,设计ASSVd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ASSVd基因组全长,并进行克隆、测序,利用CLC RNA Workbench4预测其二级结构。用DANMAN软件比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苹果锈果类病毒分离物基因序列。用MEGA-7软件分析山东火焰海棠ASSVd分离物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寄主ASSVd分离物的遗传关系。【结果】从山东青岛采集的表现"花脸"症状的火焰海棠果皮中检测到ASSVd,推测火焰海棠果皮的"花脸"症状可能由ASSVd引起。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克隆4条ASSVd基因组全长序列,其长度为333~334 bp,在GenBank的登录号依次为MK102981-MK102984。ASSVd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来源于不同寄主的分离物存在差异。系统进化树显示ASSVd不存在明显的地区专化性,进一步对ASSVd二级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寄主的ASSVd致病区(P)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从山东青岛采集的带有"花脸"症状的火焰海棠果实带有ASSVd。本研究从火焰海棠检测到ASSVd,明确其为自然寄主之一,且火焰海棠果实的"花脸"症状形成可能与ASSVd侵染有关。  相似文献   
59.
本试验将PCR扩增与核酸探针斑点分子杂交特异性诊断检测技术相结合,对部分疑似REV感染患病鸡群进行了外源性核酸特异性交叉检测诊断试验,提高了REV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应用鸡REV地高辛核酸探针斑点分子杂交特异性诊断检测方法,对860余份血液DNA样本进行了REV感染特异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鸡REV阳性感染率为:高产蛋鸡40.05%(164/390)、杂交肉鸡42.91%(106/247)、绿壳蛋鸡34.97%(57/163)、地方土鸡11.7%(7/60)。  相似文献   
60.
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大豆筛选基因35S启动子(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 35S)、NOS终止子(nopaline synthase,NOS)和内源基因Lectin设计合成了多对检测引物和探针,在筛选各基因合适的检测引物和探针的基础上,摸索引物组合和扩增条件,最终确定合适的探针引物组合和试验条件,建立转基因大豆快速初筛技术。该方法可在1 h内同时完成对转基因大豆3个基因片段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大豆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大大提高检验效率,可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及我国大豆的进出口检验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