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种特异引物PCR(Species-specific PCR, SS-PCR)技术,基于mt DNA COⅠ线粒体基因系列,设计了1对能够准确鉴定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correcta(Bezzi)的种特异性引物FR447和FF463-486,选用番石榴实蝇作为阳性对照,以杨桃实蝇B.carambolae Drew&Hancock等其他19种实蝇作为阴性对照,进行PCR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仅番石榴实蝇能够在约645 bp位置扩增出1条清晰且单一的目的条带。将本实验建立的SS-PCR鉴定方法应用在实际检疫工作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四川桤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分析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研究四川桤木杂交子代的生长表现,为杂交四川桤木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12个四川桤木优树和1个欧洲桤木优良品种为亲本,按照NCⅡ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测定1 a生种苗的苗期性状,结果显示,四川桤木杂交子代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效应在同一亲本不同性状及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存在明显差异,母本JT4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相对较大。不同家系各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显著,家系F6苗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家系F36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其中苗高的广义遗传力超过50%。综合分析表明,四川桤木杂交子代的苗期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进行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初步选择,JT4、JG6和BZ6作母本,LD8和XH5作父本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初步认为这5个亲本为优良的杂交育种亲本资源。家系F6、F32、F36和F42的苗高和地径特殊配合力相对较高,可用于进一步杂交选育四川桤木良种。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大花序桉家系生长(苗高、地径)性状,为大花序桉苗期遗传变异与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大花序桉为材料进行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选择优良家系。大花序桉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其重复力为0.895和0.985。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44.01%和65.96%。苗高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94和1.605,地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985和2.93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差异较大,难以进行联合筛选,需进一步分析。大花序桉家系幼苗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大花序桉幼苗苗高和地径具有独立性,可进行单独定向选择。针对育种目标,利用隶属函数法最终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39、19、38、25和13),其中家系39和19地径增益巨大,分别为254.47%和123.59%,可作为优良亲本选择或定向培育材料。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嫩茎愈伤组织保持、增殖与不定芽分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马尾松嫩茎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针对愈伤组织保持、增殖和分化中容易出现褐化死亡的现象,探讨培养基中改变肌醇浓度引起的渗透压变化,调节激素配比和改变培养环境对愈伤组织保持、增殖和丛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良GD培养基,添加肌醇3.0 g/L,能有效地解决在愈伤组织增殖培养中的褐化问题;(2)在DCR培养基中添加KT 1.0~2.0 mg/L和NAA 0.5 mg/L能逐渐把增殖培养的马尾松愈伤组织从暗培养过渡到光培养,并保持增殖;(3)DCR培养基中添加KT 1.0 mg/L和TDZ 0.5 mg/L可以促进愈伤组织向丛生芽分化,并获得4个丛生芽。本研究结果为马尾松优良基因型快繁中愈伤组织保持、增殖和分化培养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红火蚁形态学、生物学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了解红火蚁的基本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并提出防控对策,为检疫鉴定、除害处理和有效防控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白杨杂种三倍体‘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无性繁殖困难问题,以白杨杂种三倍体‘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的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对外植体消毒方法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启动培养最佳的消毒处理方法为20%浓度的84消毒液处理20 min;(2)激素6-BA以及TDZ对‘北林雄株1号’叶片不定芽再生率以及再生系数的影响显著,NAA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率影响不显著,对再生系数的影响极显著,筛选出‘北林雄株1号’叶片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 0.2 mg/L 6-BA+ 0.1 mg/L NAA+ 0.005 mg/L TDZ;(3)激素6-BA、NAA以及ZT对‘北林雄株2号’叶片再生率和再生系数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筛选出‘北林雄株2号’叶片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05 mg/L NAA+ 1.2 mg/L ZT。‘北林雄株1号’与‘北林雄株2号’高效叶片再生技术体系建立,为该品种的规模化无性繁殖以及后续的基因工程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小区绿化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建居住小区中绿化率已基本达到百分之三十或以上,但就整体状况而言,在功能认识上,整体协调和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或误区,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木本茵陈菊盆景生产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茵陈与各色小菊嫁接亲和的原理,阐述了通过茵陈组培育苗、科学养桩、适期上盆、适期嫁接、合理修剪、激素控高、花期调节、提根造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木本茵陈菊盆景生产的原理.  相似文献   
9.
黄振  李万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28-3730,3733
采用大连地区不同地理位置的4个雷击探测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2007-2008年云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极性分布、日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等方面,研究了大连周边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云地闪中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3.9%,平均闪电强度为27.99 kA;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6.1%,平均闪电强度为35.56 kA;闪电频次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双谷结构,17:00-18:00和04:00-05:00为2个峰值,2个谷值分别出现在09:00-10:00和00:00-01:00;5-9月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1.5%,其中6-8月闪电次数最多;正、负闪电的强度主要集中在15-35 kA,80%以上闪电强度小于40 kA,100 kA以下的闪电次数约占闪电总数的99.3%;大连周边地区闪电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辽东湾和大连东部沿海地区是对流发生的主要发生地,远离海区的内地区域闪电发生的频率要低的多,沿海地区是大连周边地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徐点  黄绵佳  黄振  薛璟祺  张秀新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68-70,前插1
以北京地区常见秋发牡丹品种秋发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北京地区露地人工脱叶处理、人工脱叶与赤霉素(GA(3))复合处理、人工脱叶与GA(3)和乙烯利(ETH)复合处理对牡丹秋季露地二次萌芽、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二次开花以8月中旬至下旬为适宜处理时间,人工脱叶与适宜浓度GA(3)的复合处理不仅能有效打破混合芽的休眠,还能促进花蕾、花枝和叶片的发育,乙烯利等化学药剂处理可使秋发1号二次开花时间推迟,并明显促进其二次叶片的发育.在完善的花芽分化基础上,综合掌握上述人工措施,可使秋发1号于国庆节前后开放,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